基督教讲章网

上帝的言语稀少 经文:撒上3:1

日期:2017-09-28作者:寇建国

经文:撒上3:1(背景参考经文:撒上2:12—3:21)

证道:寇建国牧师

旧约时代,上帝为了让以色列人明白他的旨意,常以默示的方式晓谕先知,再通过先知的口传给百姓。祭司以利显然也担任了这样的角色。只是当以利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时候,却让人黯然神伤,因为当时,“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教会和信徒引以为戒的教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上帝言语稀少的原因,1、今天的教会教堂条件都有所改善,大家从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资料、书籍、信息也多。2、传道人的讲道大多都较有章法,但有些缺乏圣灵的能力和属灵的感召力。3、1931年梅贻琦先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所谓教会者,单非教堂之谓也,乃有教导圣道圣言之谓也”;这是个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来反省信仰。

一、信仰敬拜失去意义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后,就将会幕安设在示罗(书18:1),示罗便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的圣地,百姓们常常在此敬拜神。然而,到了以利作士师的时候,会幕中的气氛是世风日下,敬拜也失去了属灵意义,他的两个儿子虽为祭司,但却“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撒上2:12),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参撒上2:13-17),最终导致了可怕的恶果——“他们使人厌弃给耶和华献祭”。今天的教牧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当百姓因为他们的恶性与上帝的距离疏远的时候,会幕的存在又有何价值?敬拜又有何意义呢?对上帝的敬拜也必然不能产生应有的果效,在这种光景中,上帝又怎能向他们说话呢?

对每个基督徒来说,敬拜神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圣经中教导:“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4)所以,敬拜的过程是信徒向上帝表达心意的时刻,也是信徒与上帝产生更加亲密关系的美好途径。另外,在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敬拜的方式和礼仪都在不断地细化、不断地更新,使之更加严谨,而严谨的礼仪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上帝拥有更加敬畏的心,并非是搞形式主义。所以,每个基督徒应当更多地思考在每一次敬拜中的存心,以及对崇拜中的每项程序的态度,只是将它当做议程还是当做敬拜中的重要环节,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如果基督徒前来教堂礼拜,仅仅是抱着走过场、完成任务的心态,再完美的敬拜方式对他而言,也仅仅只是在做宗教仪式。

二、生活家庭缺少见证

犹太人很注重教育,希伯来大学是世界名校,拉比、夫子受尊重程度很高。如果一个犹太的年轻人能娶到一位拉比的女儿是特别荣耀的事情。倘若他的父亲和一个拉比教授同时在监狱里,只能救一个人出去,那他一定是救拉比而不是父亲。犹太人家长对儿女们的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1、指导谋生的技能或手艺,学一门实用的技术,即职业教育;2、训示做人的道理和品德的培养,也就是给予正确的人格教育,并且积极地把一颗善心种植在孩子生命中,使他们都有慈善的行为(参:箴3:27-28,:19: 17);3、领导敬拜上帝礼俗的传统,有敬畏的心,敬天尊人,举头三尺有神明,也就是宗教教育,特别是藉着节期和每日的祈祷使儿女得到真理的教育(申31:10-13),而这也是最重要的。

以利的两个儿子的一生劣迹斑斑。虽然在祭司的家庭里长大,却不认识耶和华;虽身为祭司,却指使仆人在圣殿中胡作非为;虽有圣洁的身份,却无与之相称的行为,与“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苟合”(撒上2:22)。难道这只是这两个儿子的责任吗?其实,更是以利的责任。《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以利在对儿子的早期教育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当以利听说两个儿子的恶行,加以警戒的时候(撒上2:23-25),他的儿子们根本听不进去。圣经上说:“他们还是不听父亲的话,因为耶和华想要杀他们”。

大家都相信,信仰和爱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人的身心健康,对一个家族、家庭的和睦。时间的伟大,在于它可以见证一切真实与浮华,这个世界没有偶然。

三、作工侍奉没有中心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侍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以利是当时的祭司和士师,撒母耳在圣殿中遵照他的教导学习着侍奉耶和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从以利的两个儿子的身上丝毫看不到以利教导的果效,如今的小撒母耳又怎能从他得到好的培养呢?在那样的光景下,必然导致“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的结果,而没有了上帝的默示,侍奉必然是没有中心的。

今天的基督徒,听了太多的道,传道人讲了很多的信息,但属灵的共鸣很少,灵里的契合很少,生命的得着很少;空空的来,空空的回去。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说读万卷无用书,不如行十里崎岖路,讲百篇糊涂道,不如种一棵清凉树,用真实的生命实践信仰。

主耶稣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榜样。虽然在他的一生中行过很多神迹、医过许多病人、走过许多地方,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为传扬天国的真理服务,因为他曾经在门徒们兴致勃勃地找他去为很多人医病的时候,告诉了门徒他来世间的目的,“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可1:38)今天教会的一切唱诗、祈祷、预备、侍奉、讲道等都是为真理,为福音服务的。“他必兴旺,我必衰微”,我们都只是卑微的仆人,所做的都是当尽的本分,没有可夸口之处。

四、生命灵性缺乏敏锐

一个人如果在一种不良的生活状态中保持一些时日,总会习惯和适应它,在这样的状况下,也会因为麻木而浑然不觉,以利的属灵光景正是这样,俗话谚语说“久居茅房不知其臭,久居兰坊不知其香”。

上帝在夜间连续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都误以为是以利在呼唤他,因而前去询问,这并非撒母耳愚蠢或者迟钝,而是因为“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 。(撒上3:7)可以利就不同了,他已经做了多年的祭司和士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上帝的认识上也可算是位“饱学之士”了,然而,当懵懂的撒母耳前两次去询问他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那是耶和华在说话,可见,他已经完全习惯了那些没有默示的日子,灵性的堕落可见一斑。撒母耳第三次去询问他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那是耶和华在呼唤,是耶和华的作为,并能教导撒母耳当如何回答,说明在他服侍的生涯中并非从未得到过耶和华的默示,而是有过类似的经历。可是撒母耳那时“还未认识耶和华”,就说明以利在带领撒母耳的那些日子里,并没有对撒母耳教导过多少有关上帝以及上帝会对人进行默示的事情,因为他已经堕落了,上帝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模糊了。

所以,灵性的敏锐,就是对上帝话语的敏锐,对上帝话语的迟钝,必定导致灵性的迟钝。圣经中的悲剧人物——以利。在教会中许多神的仆人们用以利作为反面教材来提醒肢体们,一个侍奉的人,要在服侍的第一天起,就时时刻刻在主里面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做信仰上的明白人,做在上帝家里尽忠职守的好仆人。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