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诗篇》第22篇浅析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世峥

《诗篇》第22篇的标题告诉我们,本诗出自大卫的手笔。然而,对于诗歌写于何时何境,学界向来没有定论,因为诗歌本身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不过,解经家一致认为,本诗叙述的苦难,大大超越了大卫的经历。大卫的人生中,的确经历了不少苦难,但没有哪一次的经历与本诗的描述相符,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指出:“在他的生平中,我们看不出有哪一个境遇,能触发他写这样的诗篇。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从来没有在他最需要的时刻离弃他,上帝总是为他预备朋友帮助他,并救他脱离敌人。这里形容的强烈痛苦,不是卧病在床,或身在战场的人的感觉。这里是描写一个被判死刑的人!”(《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基于这个原因,多数解经家认为,本诗所描述的不仅是诗人大卫的经历,更是耶稣基督的经历,所以将之视为典型的“弥赛亚诗篇”。焦源濂对此有一段十分到位的解释:“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也是大卫的一次苦难经历的结晶。但是在他对苦难的描述里,有一些地方显然是超过了他自己的实际经历。这乃是由于大卫在苦难中向神倾心吐意时,圣灵开了他的心眼,使他隐约地看见了一千多年以后,主耶稣被挂在S字J的情景,特别是主耶稣在S字J上,心灵活动的情景。”(《美辞泉涌——诗篇选读》)因此,解读本诗时,我们既要考虑大卫的角度,又要考虑耶稣的角度。

本诗共有31节,可以分作两段:1至21节为第一段,系诗人在苦难中的哀求,着重描述了诗人受苦的情形及内心的挣扎;22至31节为第二段,系诗人在得胜时的赞美,着重描述了诗人得胜的喜悦及心中的感恩。由于两个段落所表达的情绪截然不同,所以有人认为本诗是由两篇各自独立的诗歌组合而成的。不过,很少有人接受这种观点,因为只要认真阅读本诗,就不难发现,这两段并非完全割裂、互不相干的,它们之间有着思想和风格上的内在联系。

本诗的标题中,出现了“调用朝鹿”数字(“朝鹿”一词,在整本《圣经》中仅出现过这一次),需要在此作一简要说明。大多解经家认为,“朝鹿”(有些中文译本将之译为“黎明的鹿”,如《新译本》)为古代希伯来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曲调。然而,对于“朝鹿”一词的词义,解经家们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尽管大家煞费苦心地作了不少揣测,但由于缺少可靠的证据,至今没有哪一种说法可以让多数人信服。有介于此,此处不对这些莫衷一是的说法进行一一罗列。

一、苦难中的哀求(1-21)

作此诗时,诗人身处极度的痛苦之中。不过,急难之中的他,并未失去对上帝的信心,所以才有了这一段声泪俱下的哀求。苦难中的诗人,对上帝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但这位上帝似乎并不理会他的遭遇,这一残酷的现实,正在威胁着他的信仰。有过类似经验的读者,一定能体会得到,信仰上的这一种挣扎,会比苦难本身还要难忍,张国定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妙的分析:“诗人在神学上对神的了解相当深而广:深深地扎根在历史里,也在民族和个人的层面上广泛地经历了这位拯救的神。不过,诗人此时此地的经验却是另一回事。虽然他知道神是拯救了列祖,但他情绪却不能胜过面对死亡的威胁(15节)。虽然他属于神盟约的群体,可是他却经历孤单,感到被神离弃的痛苦。他的神学,显然无法去解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与生活分了家的神学,对诗人的危难一点也不能帮助!诗人就落在这种挣扎、无奈和无助的景况里。”(《天道圣经注释——诗篇〔卷一〕》)因此,我们会在这一段中发现,诗人的情绪起伏极大,时而是如泣如诉的哀鸣,时而是信心十足的宣告,两种不同的感情交替着,也交织着。这一段中,诗人用极其真诚的心灵,描述了他在三个方面所经受的痛苦,并在描述每一种痛苦的同时,表达了他对上帝的信心及心愿。

1、被上帝离弃(1-5)

诗歌的开头,诗人便大声疾呼:“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我的上帝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1-2节)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祷告,作为一国之君的诗人,竟落到如此田地!诗人重复地呼叫“我的上帝”,表明他正在经受难以承受的痛苦,他将这一种痛苦视为上帝的“离弃”。诗人向来与上帝建立有亲密的关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经历着上帝的同在。然而,还是同一位上帝,却在这个时候对他置之不理。对于诗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才发出了“你为什么离弃我”的质问。诗人在问:“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这里的“不救”和“不听”,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诗人的尴尬:上帝不但“不救”他脱离苦难,甚至也“不听”他的“唉哼”,哪怕他“白日”、“夜间”都“不住声”,其结果也是一个样子——“你并不应允”。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情!不过,我们一定要注意,诗人如此质问,并非怀疑上帝,也非抱怨上帝,柯德纳(Derek Kidner)指出:“这并不表示缺乏信心,亦非关系破裂,而是当上帝平日所彰显的保护与同在隐蔽不明,仇敌却逼近身旁时,所发出的困惑呼喊(就像那完全正直的约伯,受苦时的呼声)。”(《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上〕》)事实上,诗人在苦难中依旧称上帝为“我的上帝”,说明他照样坚信他与上帝之间的盟约关系,这是难能可贵的!诗人非常确定,哪怕遇到再大的苦难,上帝也依然是他的上帝,这是他在痛苦中的最后一线希望,亦是他在祈求时的最后一个支点。

质问上帝的“离弃”之后,诗人想起了上帝在历史上对以色列人的不离不弃:“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我们的祖宗倚靠你。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他们倚靠你,就不羞愧。”(3-5节)首先,诗人想到了上帝的属性:(1)上帝“是圣洁的”,他“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出34:7),所以决不会容忍恶人一直猖獗下去。(2)上帝“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这表明他和以色列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一定会兑现拯救他们的承诺。其次,诗人想到了上帝的拯救:(1)“我们的祖宗倚靠你”,这是先祖对上帝的信念,自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以来,他们一直如此“倚靠”,从不放松。(2)“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这是上帝对先祖的信实,那些真正“倚靠”上帝之人,上帝一直如此“解救”,从不放弃。此刻的诗人,脑海中一定浮现过上帝在历史中对以色列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拯救,无数的事例证明了一个事实:只要懂得在生活中“倚靠”上帝,在苦难中“哀求”上帝,就必会在任何时刻经历上帝的“解救”,并且决“不羞愧”。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为自己平添了几份信心,威尔克(Michael Wilcock)说:“大卫找到了正确的起点。这起点帮助他正确地掌握自己的处境,也正确地掌握自己和上帝的关系。在呼求上帝赐下慈爱和怜悯帮助他之前,他首先认定上帝的伟大和圣洁。”(《圣经信息系列——诗篇〔上〕》)追忆历史时,诗人的处境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他以信心的眼光看到了希望——那位“解救”先祖的上帝,必会在不久的将来“解救”他。

诗人的这种境遇,奇妙地发生在了耶稣的身上。被钉S字J时,耶稣有过与大卫一样的呼喊,《马太福音》记载:“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太27:46)这是亚兰文的音译,意译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作为上帝之子的耶稣,当然不会被上帝离弃,但在S字J上的那一刻,他真的就像被上帝丢弃一样,“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赛53:7),任人宰割。不过,耶稣那痛苦的呼喊,并非出于绝望,他依然对上帝有着特别的信心,因为他比大卫更加清楚上帝在历史中对他选民的历次拯救。

2、被百姓藐视(6-11)

上一段的末尾,诗人想到了上帝对先祖的“解救”,这样的事实,终于燃起了他的希望。可是,反观自己,又不禁伤感,因为他看到了自己与先祖的差距。因此,他的情绪又一次掉入低谷。这时,他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卑微,又想到了百姓的藐视:“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6节)想到自己的处境时,诗人有一种意识,认为这一切皆是自己与先祖的差距造成的,先祖们固然得到过上帝的“解救”,但自己却不能与他们同日而语,因此上帝的“解救”离他甚远。诗人认为,先祖之所以得到过上帝的“解救”,是因为他们是“人”,而自己之所以得不着上帝的“解救”,是因为自己是“虫”。这一种意识,不是由心中的自卑引起的,而是由他人的论断勾起的。当“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时,谁能依然保持自信呢?诗人身边的百姓,大多毫无恻隐之心,非但不予同情,反而冷嘲热讽,落井下石。接下去,诗人就刻画了这些百姓的嘴脸:“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7-8节)这些话不仅是对诗人之遭遇的奚落,更是对诗人之信仰的挑衅。任何身陷苦难之人,都难以吃得消旁人这种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

还好,诗人没有将眼光聚焦于这些人的闲言碎语。此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上帝的慈爱:“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上帝。”(9-10节)上一段,诗人想到的是祖宗对上帝的“倚靠”及上帝对他们的“解救”;这一段,他想到了他自己对上帝的“倚靠”及上帝对他的“解救”。虽然此时的诗人正在经受苦难,但他曾经与先祖一样,经过上帝的拯救。还“在母怀里”时,他就“有倚靠的心”;才“出母胎”,他就被“交在”上帝手里,并且以上帝为自己的上帝。回顾自己的历程之时,诗人的信心之火再一次燃起。于是,更加迫切地呼求上帝:“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11节)上帝的属性不变,旨意也不变,只要他“不要远离”,拯救就在眼前。诗人非常清楚,“急难临近”之时,真的“没有人帮助”他,唯有上帝,才能真正给他帮助。

诗人关于“被百姓藐视”的这一段,同样与耶稣的经历相符,经上说:“他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赛53:2-3)耶稣在世时,一直不被人尊敬,人们的“藐视”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钉S字J时,更是如此。《马太福音》如此记载:“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S字J,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他,摇着头,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从S字J上下来吧!’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S字J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上帝,上帝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那和他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的讥诮他。”(太27:38-44)耶稣所面对的“藐视”与奚落,与大卫何其相似!同样,耶稣也与大卫一样,信心并未因此动摇。

3、被恶人围攻(12-21)

祈求上帝的拯救之后,诗人又想到了恶人对他的围攻,痛苦因此又一次加剧,所以如实地将之写了下来。首先,诗人描述了敌人的攻势:“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它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12-13节)在这里,大卫用公牛和狮子等野兽来形容敌人的凶猛与残暴。“巴珊大力的公牛”,是巴珊地区一种未经驯养的流浪野牛,它们随时都有用角抵触行人的危险。“吼叫的狮子”,是野外奔跑觅食的猛兽,随时有可能将路人“抓撕”并吞噬。以这两种凶恶的猛兽形容敌人,再形象不过,唐佑之说:“用公牛与巴珊的公牛来描写仇敌,是指仇敌没有人性,只有兽性。在这野兽的世界里,它们又凶暴又孔武有力,是义人无法抗衡的。”(《诗中之诗〔第四集〕:祈祷诗》)其次,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处境:“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14-15节)这一段中,诗人从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脆弱,与敌人的残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身体“如水”:一盆“被倒出来”的水,将不能体现其价值;照样,一具“骨头都脱了节”的躯体,将不能发挥其功用。(2)心灵“如蜡”:“蜡”是极易“熔化”的,遇火遇热,均会迅速消化;人的心也是如此,约书亚将要攻打耶利歌时,喇合对两位探子说:“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书2:9)(3)精力“如同瓦片”:第15节上半节,《现代中文译本》译为:“我的喉咙像尘土一样枯干,舌头粘在牙床上。”本来用于赞美并祈祷的口舌,已经枯干得没有精力,诗人几乎没有力量继续祈祷。所以,他在15节的下半节写道:“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你竟让我在尘土中等死”,译文更加直接。再次,诗人描述了敌人的手段:“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他们瞪着眼看我。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16-18节)这一段中,诗人描绘了敌人对他的攻击:(1)殴打:这些被称为“犬类”和“恶党”的恶人,一起围攻诗人,他的手、脚、骨头,都不被他们放过。(2)掠夺:“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可见残忍到什么程度!

就在无比恐惧之时,诗人突然又想到了上帝的拯救,所以将眼光从敌人的身上移开,开始了又一次恳求:“耶和华啊,求你不要远离我;我的救主啊,求你快来帮助我!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救我脱离狮子的口;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19-21节)诗人无比清楚,虽然自己的处境无比艰难,但只要上帝“不要远离”,就有得蒙拯救的机会。事实上,上帝也的确不会“远离”一切寻求他的人。这一段中,诗人用了多个不同的说法,表达他对上帝之拯救的迫切需要。“刀剑”、“犬类”、“狮子的口”、“野牛的角”,这是诗人面临的危险,但他相信,上帝必然会救他“脱离”这一切。一连串的祈求之后,诗人以“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来结束本段,他已经以信心的眼光看到了上帝的拯救,这一种信心没有像前面一样,迅速地被悲观情绪淹没,它一直持续到了下一段,并且引出了对上帝的赞美。

恶人的围攻,也曾发生在耶稣的身上:祭司长因嫉妒而诬陷他,彼拉多因自私而杀害他,犹大因贪财而出卖他,百姓因无知而凌辱他……在这一群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柔和谦卑的耶稣简直就像面对狮子的羊羔。钉S字J时,兵丁们的作为,应验了大卫的预言:“有一个兵士用枪刺他的肋旁,立刻有血和水流出来”(约19:34),说到了他们对耶稣的殴打;“他们既将他钉在S字J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太27:35),说到了他们对耶稣的掠夺,约翰注解道:“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约19:24)不过,这些惨无人道的恶人,不会阻碍耶稣的信心,他曾信心十足地向他们宣告:“成了!”(约19:30)

二、得胜时的赞美(22-31)

反反复复的哭诉与哀求之后,诗人的情绪忽然恢复了平静,转悲为喜,破涕为笑。从这个事实推测,从21节到22节,中间一定发生了某些事情,以致让诗人不再畏惧苦难,转而憧憬胜利,并赞美上帝。尽管我们无从知道是什么样的事情使得他的情绪有如此之大的转变,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人情绪之跨越的理解。这一段,是诗人向上帝的赞美,亦是向众人的见证,他要藉着自己的经历,宣扬上帝的作为,让更多的人认识上帝,并经历上帝。张国定说:“按《圣经》赞美的本意就是向神献上致谢,是公开述说个人所经历的恩惠,目的就是领人一起去感恩称颂神。” (《天道圣经注释——诗篇〔卷一〕》)以下,就让我们与诗人一道,赞美我们的上帝。

1、在弟兄中赞美(22-26)

22至23节,诗人谈到了赞美的目的:“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你。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他!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他!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他!”经历了上帝的拯救之后,诗人被上帝奇妙的作为所震撼,所以要“在会中”赞美上帝,而这样做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指的是以色列人的宗教性聚会,可能是一般的聚会,也可能是逾越节、住棚节等重要节期的聚会,柯德纳(Derek Kidner)称之为“还愿的庆祝大会”,他指出:“第25节描述了这些经文的背景,因为律法鼓励许愿的人,若他们的祷告得到应允,便要向神有所表示,以献祭来还愿,事后并举行庆贺宴会(26节),可能延续两天之久(利7:16)。他们的快乐不应该只由自己或家人享受,更应该邀请他们的仆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参26节),尤其要请利未人,来与他们一起在耶和华面前同吃同喝(申12:17-19)。他们也必须告诉会众,神为他们做了什么事(22节;参40:9、10,116:14),并请会众同来吟唱类似这里的诗篇(参34:3及随后的见证)。”(《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上〕》)诗人沿袭了以色列人的这种传统,要在这种大规模的聚会中,述说上帝的作为,见证上帝的大能,以便可以“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让他们认识上帝,并经历上帝。第23节,运用了希伯来诗歌的同义平行体:“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雅各的后裔”、“以色列的后裔”,同指以色列人;“赞美他”、“荣耀他”、“惧怕他”,同指对上帝应有的尊崇。这一节,表达了诗人对以色列人共同敬畏上帝的心愿。

24节,诗人谈到了赞美的理由:“因为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也没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诗人赞美上帝,并呼吁以色列人与他一同赞美,不是无缘无故的,他的理由是“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诗人确信,信实的上帝,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属他的人,哪怕他再软弱,再卑微,上帝也不会“藐视”,更不会“憎恶”,任何“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诗篇》说:“他垂听穷人的祷告,并不藐视他们的祈求。”(诗102:17)诗人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所以将之告诉自己的同胞,让他们也能经历这样的恩典。

25节,诗人谈到了赞美的动力:“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我要在敬畏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愿。”赞美固然是人类向上帝发出的,但真正的赞美是从上帝而来的,绝非出自人的头脑或人的感情。经上说:“被上帝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是的,倘若没有圣灵的引导,我们的任何赞美都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告诉同胞,真正认识上帝的人,一定能发出出于上帝又归于上帝的真正的赞美。

26节,诗人谈到了赞美的益处:“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他。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现代中文译本》译为:“贫穷的人都得饱足;寻求上主的人都要歌颂他。愿他们的心永远愉快。”诗人相信,赞美能带出上帝的祝福,所以他将这个秘诀告诉了自己的同胞。一个懂得赞美上帝的人,即便是贫穷的,也“必吃得饱足”,而在“寻求”中经历过上帝这种恩典的人,必然会更加真诚地赞美上帝。如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他们的心就“永远愉快”。

诗人在弟兄中的赞美,本来只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得胜。然而,因着上帝的引导,这一段赞美也成了基督之得胜的赞美。“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他!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他!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他!”对于大卫,这些话只是愿望;但对于基督,这些话已经成为现实!

2、在万族中赞美(27-31)

在弟兄中赞美上帝之后,诗人还嫌范围太小,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上帝并上帝的作为,诗人将范围无限扩大。马考指出:“由于诗人体验了上帝对信靠者的基本善意的真实性,因此,激动他向全人类呼吁。他所能预见的唯一结果乃是上帝的本性在全地为人认识,为人尊崇。”(《圣经新释——诗篇注释》)这一段,诗人将赞美上帝的地点从“会中”挪移到“地的四极”,将聆听赞美的对象从“弟兄”扩大到“万族”,他要调用一切手法,来赞美上帝,并见证上帝。

27至29节,诗人谈到了赞美的理由:“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他是管理万国的。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都要在他面前下拜。”上帝不独是以色列的上帝,同样是全人类的上帝。因此,“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诗人在呼吁同胞赞美上帝的同时,亦想到了同胞之外的民众,他没有像某些狭隘的以色列人一样,将上帝据为己有,不希望他人认识,更不希望他人蒙福。诗人非常清楚,“国权是耶和华的,他是管理万国的”,所以他不可能不顾以色列人之外的民众,那些人也不可能得不着上帝的帮助。即便是“地上一切丰肥的人”,或者“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无论贫富,无论贵贱,都能得着上帝的祝福。“列国的万族”,都是上帝的子民,都能得着上帝的祝福,所以都应口唱心和地赞美上帝。

30至31节,诗人谈到了赞美的延续:“他必有后裔侍奉他,主所行的事必传与后代;他们必来把他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言明这事是他所行的。”赞美上帝,不是一两代人的事,而是世世代代的事。之前,诗人想到了先祖对上帝的倚靠;此刻,他又想到了后世对上帝的赞美。因此,他以这一段精妙的诗句告诉全世界和全人类——应当将对上帝的倚靠和赞美持续下去,直到永远。这里所说的“后裔”、“后代”和“将要生的民”,均指后世的一切民众;而“主所行的事”及“他的公义”,特指上帝在诗人身上施行的拯救。当“主所行的事”及“他的公义”被传与后世之时,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不继续倚靠上帝。是的,上帝在历史中的每一次拯救,都会成为对后世的佳美的见证及极大的鼓舞。上一段的末尾,诗人以“你已经应允我”结束,见证了上帝的慈爱;这一段的末尾,诗人以“这事是他所行的”结束,见证了上帝的信实。两者遥相呼应,绝妙之至!

诗人在万族中的赞美,同样成为对基督之得胜的赞美。基督的得胜,不仅带出对以色列的拯救,同时也带出了对外邦人的拯救,这正是诗人当年的心愿。经上说:“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腓2:9-11)诗人的心愿已经成为现实!

《诗篇》第22篇,是大卫在急难中的祈祷诗,叙述了自己的痛苦,也表达了自己的信心。苦难之中,诗人看到了上帝的拯救,所以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并以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的同胞追随上帝。这样一篇诗歌,奇妙地成为对耶稣之受难和得胜的预言,让我们看到了上帝之话语的奇妙。周郁晞说:“本篇成为基督的诗篇,不只是在预言中,描绘基督的受难,也不只是耶稣在S字J上,引用了其中的一句话,乃是因为在基督身上,完成了以色列民的天职。我们很自然地想到的是一首受难的诗篇,但是相等的,它也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见,密切地与他的复活与升天有关。”(《中文圣经注释——诗篇〔上册〕》)带着这种认识读本诗,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发表于《教材》2011年第4期

《诗篇》第22篇 

痛苦中的祷告和赞美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调用朝鹿。)

1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

2我的上帝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

夜间呼求,并不住声。

3但你是圣洁的,

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宝座”或作“居所”)的。

4我们的祖宗倚靠你。

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

5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

他们倚靠你,就不羞愧。

6但我是虫,不是人,

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7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

他们撇嘴摇头,说:

8“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

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

9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

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10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

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上帝。

11求你不要远离我,

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

12有许多公牛围绕我,

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

13它们向我张口,

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

14我如水被倒出来,

我的骨头都脱了节,

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

15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

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

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

16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

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17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

他们瞪着眼看我。

18他们分我的外衣,

为我的里衣拈阄。

19耶和华啊,求你不要远离我;

我的救主啊,求你快来帮助我!

20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

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生命”原文作“独一者”),

21救我脱离狮子的口;

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

22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

在会中我要赞美你。

23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他!

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他!

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他!

24因为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

也没有向他掩面;

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

25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

我要在敬畏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愿。

26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

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他。

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

27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

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28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

他是管理万国的。

29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

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都要在他面前下拜。

30他必有后裔侍奉他,

主所行的事必传与后代;

31他们必来把他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

言明这事是他所行的。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