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诗篇》第31篇浅析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世峥

《诗篇》第31篇的标题告诉我们,本诗也是大卫的作品。不过,诗歌并未交代写作背景。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极为复杂,所以内容有些杂乱,时 而宣告,时而哭诉,时而祈祷,时而赞美,时而见证,时而劝勉。乍读此诗,似乎没有一以贯之的主题,所以有解经家认为,本诗是由两篇甚至三篇不知名作者的作 品组合而成的。不过,大多解经家不赞成这种说法。范甘麦伦(Willem A. VanGemeren)的说法很有见地,他说:“从本篇诗篇与其他诗篇、以及《约拿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的祷告之间措辞的相似之处,我们可 以断定本篇诗篇是原创的作品。诗人颇富创意地使用圣经书卷和以色列礼仪传统中的字词。”(《麦种圣经注释:诗篇〔上〕》)这篇行文独特的诗歌,对后世的影 响极深,柯德纳(Derek Kidner)指出:“这篇诗影响了不只一位圣经人物,以致他们在极危险之际,心中便浮现其内容。约拿的祷告题材由此而出(6节);耶利米因第13节的一 句话而惊恐;第5节成为耶稣在十架上最后之言的来历。《诗篇》第71篇的作者年事已高,很可能就是大卫本人,其开头的祷告则与第1-3节大同小异。”

我们无法从大卫生平中确定他作诗时的处境,但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感受到他作诗时的心境。当时,诗人的“四围都是惊吓”(13节),以致整个人“好像破碎的器 皿”(12节)。桑安柱的描述非常到位:“作者显然感觉到身心疲惫,蒙羞受辱,内有深愁,外有死仇,信心与恐惧交织,情绪紧张,时起时伏,更令人觉得诗之 亲切可爱,富有人情意味,因作者所流露的心情,接近一般人的经验,故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共鸣。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全诗最后的曲调,乃是得胜的凯歌, 不是低沉失望的悲鸣;换言之,诗人在他的挣扎奋斗中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诗篇宝库》)

本诗共有24节,可分为三段:1至8节为第一段,诗人表达了投靠上帝的决心,以此厘清人生的方向;9至18节为第二段,诗人表达了祈求上帝的信心,以此直面人生的危难;19至24节为第三段,诗人表达了称颂上帝的热心,以此期待人生的转机。

一、厘定人生的方向——投靠上帝(1-8)

身处逆境的诗人,首先想到的是“投靠”上帝,这是他为自己厘定的人生方向。诗人深知自己的软弱和无助,所以将“投靠”上帝作为毕生的追求。大卫的诗歌中,多次提到“投靠”。最为典型的一次,是《诗篇》第2篇:“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诗2:12)

1至2节,诗人宣告了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凭你的公义搭救我。求你侧耳而听,快快救我,作我坚固的磐石,拯救我的 保障。”这一段祈祷中,诗人多次提到“你”和“我”,这表明他确信自己与上帝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这一种关系,即是以色列人与上帝之间的盟约关系。在这 种关系下,上帝会以“公义”维护盟约的尊严,并以“永不羞愧”祝福盟约关系中的选民,作为盟约关系另一方的人,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一心“投靠”上 帝。诗人熟知这一关系,所以在宣告“我投靠你”之后,便直截了当地祈求:“求你使我永不羞愧,凭你的公义搭救我。”诗人确信,在这种盟约关系下,只要“投 靠”上帝,就必“永不羞愧”,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会及时获得拯救,他在另一首诗歌中曾如此说:“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惟有那无故行奸诈的必要羞愧。” (诗25:3)接下去的祈祷中,诗人祈求上帝“侧耳”听他,“快快救”他,并且作他的“磐石”和“保障”,这些祈祷都是建立在盟约关系的基础上的。

3至4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的认识:“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所以求你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求你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因为你是我 的保障。”这一段中,诗人提到了他对上帝的三种认识:(1)上帝是“我的岩石”:“岩石”亦即“磐石”;(2)上帝是“我的山寨”:“山寨”一词,《现代 中文译本》译为“堡垒”;(3)上帝是“我的保障”:“保障”一词,《现代中文译本》译为“避难所”。三种说法的意思基本相仿,都是要强调上帝那里是安全 可靠的。表达了对上帝的这一认识后,诗人向上帝有三个祈求:(1)“引导我”;(2)“指点我”;(3)“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身处逆境的诗人, 深知自己最需要的是上帝的“引导”和“指点”,这是他“脱离”敌人之“网罗”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段祈祷中,诗人用了一个有趣的句子——“求你为你名的缘 故引导我,指点我”。他似乎在提醒上帝,既然“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就当“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否则,你的“名”将受到亏损。《诗篇》 106篇8节说:“他因自己的名拯救他们,为要彰显他的大能。”与这个诗句的意思相似。周郁晞在解释这节经文时说:“诗人心里,深深种植着‘耶和华是我的 牧者’(诗23:1)的思想。”(《中文圣经注释——诗篇》〔上册〕)

5至6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的信心:“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上帝啊,你救赎了我。我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我却倚靠耶和华。”这里 的“灵魂”是指性命,作者甘愿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在上帝手里,表明他对上帝有绝对的信靠与完全的顺服。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拥有如此坦诚的交托,就不 会有任何的畏惧。被钉S字J时,主耶稣曾引用过这个诗句,表明他完全信靠上帝,所以他对死亡表现出了超然的态度。诗人之所以敢于将“灵魂”交托,是因为他 相信上帝是绝对可靠的。他称上帝为“诚实的上帝”,《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信实的上帝”,《吕振中译本》则译为“可信可靠的上帝”。诗人对这位“诚实的上 帝”的形像不是靠着头脑想像出来的,而是藉着经验体验过的,他说,“你救赎了我”,这一定是生命中的经验之谈。为了加深对“诚实的上帝”的认识,诗人将他 与“虚无之神”对比。“虚无之神”,当然是指外邦人所信奉的偶像,张国定指出:“‘虚无’指行为上各等的败坏,例如说谎、欺诈、骄傲、轻慢和迫害人等 (4、18节)。” (《天道圣经注释——诗篇〔卷一〕)信奉“虚无之神”,只能带出这一类罪恶,所以诗人“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他要专心“倚靠耶和华”,以便远离邪 恶,蒙主喜悦。

7至8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的盼望:“我要为你的慈爱高兴欢喜,因为你见过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艰难。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 之处。”写到这两节时,诗人的心里顿时获得了力量,仿佛已经看到了上帝的拯救,所以开始“为你的慈爱高兴欢喜”,他坚定地相信,上帝已经“知道我心中的艰 难”,这表明他急切地盼望上帝的拯救。为了进一步坚定这一信念,诗人回忆起上帝以往对他的拯救:“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之处。”诗 人相信,“诚实的上帝”是永不改变的:曾经拒绝将他“交在仇敌手里”的上帝,如今必再次如此拒绝;曾经使他“站在宽阔之处”的上帝,如今必再次拯救。

二、直面人生的危难——祈求上帝(9-18)

以信心的祈求开始,以信心的展望结束,这是大卫诗歌一个明显的特征。可是,这篇诗歌却是一个例外。第8节,诗人已经写下了充满信心的展望。可是,诗歌并未 到此结束。第9节起,诗人再次描绘自己的艰难处境,直到诗歌的末尾才再次有了信心的展望。正因如此,才有学者将本诗理解为两篇不同诗歌的组合。不过,我们 也有理由相信,同一时期的大卫,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复。前一段厘定人生的方向之后,这一段以具体的祈祷直面人生的危难。

9至13节,诗人描述了自己遭遇的苦难:“耶和华啊,求你怜恤我,因为我在急难之中。我的眼睛因忧愁而干瘪,连我的身心也不安舒。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 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我的骨头也枯干。我因一切敌人成了羞辱,在我的邻舍跟前更甚;那认识我的都惧怕我,在外头看见我的都躲避 我。我被人忘记,如同死人,无人记念。我好像破碎的器皿。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他们一同商议攻击我的时候,就图谋要害我的性命。”诗人告 诉上帝,自己身处“急难之中”,所以急需上帝的“怜恤”。从这一段的描述可见,诗人正在经历四种苦难:(1)身体失去健康(9节):由于苦难缠身,诗人不 由时常哭泣,以致眼睛受到创伤,继而引来整个身体的不适。大凡经过苦难的人都能懂得,苦难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2)心灵失去安宁(10节):“生 命”在“愁苦”中“消耗”,“年岁”在“叹息”中“旷废”,“力量”在“罪孽”中“衰败”……这些经历都是心灵中难以抚平的伤痛。我们都能晓得,心灵中的 煎熬往往比身体上的折磨更加难以忍受。(3)邻舍形同陌路(11-12节):敌人的羞辱固然难以承受,但比这种羞辱更加难以承受的,是邻舍的反目。他们明 明熟悉诗人,却故意在他遭难时远离他、冷落他,“被人忘记”,“无人记念”,的确是件令人痛心的事情。(4)同胞无故攻击(13节):敌人攻击大卫,自然 有其目的,这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情。让诗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同胞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地加入攻击诗人的群体当中,他们竟然“一同商议”,摧残一个 与他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人。面对如此之多的苦难,怎能不叫人伤心?

14至18节,诗人宣告了自己持守的信念:“耶和华啊,我仍旧倚靠你。我说:‘你是我的上帝。’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求你救我脱离仇敌的手和那些BP我的 人。求你使你的脸光照仆人,凭你的慈爱拯救我。耶和华啊,求你叫我不至羞愧,因为我曾呼吁你;求你使恶人羞愧,使他们在阴间缄默无声。那撒谎的人逞骄傲轻 慢,出狂妄的话攻击义人,愿他的嘴哑而无言。”诗人所遭遇的苦难让人望而生畏,但他并未因此失去信心。这一段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上帝所拥有的四种信念: (1)相信上帝的信实(14节):纵然苦难缠身,诗人依然能发出“我仍旧倚靠你”,“你是我的上帝”这样充满信心的声音,这表明他坚信上帝的信实,他确信 这位“诚实的上帝”永远不会将他丢弃。(2)相信上帝的权能(15节):诗人相信,生命中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难住上帝,因为“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他必 会救他“脱离仇敌的手”,帮助他走过人生的危难。(3)相信上帝的慈爱(16节):属于上帝的仆人,一定会被他“光照”,也一定会因他的“慈爱”而得着 “拯救”。尽管诗人当时尚在苦难之中,但他对上帝的慈爱深信不疑。(4)相信上帝的公义(17-18节):这两节中,诗人再次祈求上帝“叫我不至羞愧”, 这个祈祷中包含了他对上帝之公义的确信,与诗歌开头“凭你的公义搭救我”的祈求遥相呼应。诗人相信,在上帝公义的审判中,恶人必要“羞愧”,那些“撒谎的 人”及“出狂妄的话攻击义人”的人,都要“在阴间缄默无声”,他们必会受到应得的报应。诗人对上帝的属性具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不再畏惧苦难。

三、期待人生的转机——称颂上帝(19-24)

宣告了对上帝的信念之后,诗人获得了更大的信心。所以,走笔至第19节时,他不由得开始称颂上帝。不仅自己赞美上帝,而且呼吁读者与他一同赞美。

19至22节,是诗人个人的称颂:“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你必把他们藏在你面前的隐密处,免得遇见 人的计谋;你必暗暗地保守他们在亭子里,免受口舌的争闹。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在坚固城里向我施展奇妙的慈爱。至于我,我曾急促地说:‘我从你眼前 被隔绝。’然而,我呼求你的时候,你仍听我恳求的声音。”19节,诗人再次提到“投靠”。通过上面的祈祷,诗人已经用信心的眼光看到了上帝的拯救,看到了 “投靠”上帝给他带来的结局。所以,他在这里口唱心和地称颂上帝。“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这是诗人对上帝之拯救的整体 认识。第20节,诗人采用同义平行体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上帝拯救的方法,即,将他所爱的人“藏”于“隐密处”、“亭子里”,使他们“免得遇见人的计 谋”,“免受口舌的争闹”。第21至22节,诗人描述了自己曾经的软弱,尽管他相信上帝“在坚固城里向我施展奇妙的慈爱”,但他还是有过“我从你眼前被隔 绝”的疑惑,好在上帝体恤他的软弱,“仍听我恳求的声音”。这样的上帝,怎能不开口称颂!

23至24节,是诗人称颂的邀请:“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都要爱他!耶和华保护诚实人,足足报应行事骄傲的人。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 的心。”独自赞美上帝之后,诗人意犹未尽,所以邀请读者与他一同赞美。“耶和华保护诚实人,足足报应行事骄傲的人”,这是上帝公义的原则,任何“仰望耶和 华的人”都要得着上帝的赐福。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壮胆”,都需要“坚固你们的心”。诗人要告诉众人,恩待他的上帝,也必恩待与他有一样信心的人,正如威 尔克(Michael Wilcock)所言:“在23-24节,当诗人与其他仰望耶和华的人认同时,他是指那些跟他一样使用过去(它的语言,它的思考模式,它的祷告习惯)的 人,因此这些人也跟他一样,会展望将来(它的应许,它肯定的结局)。”(《圣经信息系列——诗篇〔上〕》)

《诗篇》第31篇,是诗人大卫在一次危难中写下的诗歌。虽然身心交瘁,但他信心坚定,恶劣的环境不但丝毫没有损害他的信心,而且促使他有了“我将我的灵魂 交在你手里”的完全顺服。认真阅读并仔细咀嚼本诗的读者,都会从中获得胜过一切逆境的信心。坎伯尔?摩根(Cambell Morgan)对本诗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意境:“从这首颂歌中我们发现人的心灵的复苏正如时令的交替是在人的意料之中的。首先是秋天,虽 有秋风和密云,然而也有着阳光和金色的累累果实,甚至在各处存在着死亡之气(1-8节);接着是冬天,呈现的景象是寒冷而没有生气,充满哭泣声和叹息 (9-13节);随后是春天,有盼望,有前途,春雨浇灌,阳光普照(14-18节);最后乃是喜悦的金色夏天(19-24节),我们需要它们形成我们的全 年。”(《诗篇注释》)

发表于《教材》2013年第1期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