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篇》第23篇浅析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世峥

《诗篇》23篇,是一篇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诗歌,它以真实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鼓舞着历代基督徒的属灵追求,司布真(C. H. Spurgeon)在其名作《大卫宝库》中将之称为“《诗篇》中的明珠”(the pearl of psalms)。受这篇诗歌之内在魅力的驱使,很多基督徒作曲家争相为之谱曲,所以这篇诗歌更加易于传诵,也更加方便应用。故此,这篇诗歌几乎可以说是历代基督徒最为熟悉的一篇《诗篇》。赖特(G. A. F. Knight)指出:“《诗篇》23篇是普世所喜爱的诗篇。它是犹太人、东正教徒,西方新教教徒,以及多忧多愁的不可知论者所喜爱的。当它被用在婚礼中时,它变得生动有致;当在丧礼被颂读或颂唱时,就更是如此。比起《圣经》中其他任何部分,它更为生动地表达出个人私下对上帝恩典的经历。”(《每日研经丛书——诗篇》)

本诗的标题告诉我们,这是“大卫的诗”,所以可以确定本诗为大卫的作品。可是,对于本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并未明示,所以学界多有争论,有人认为写于诗人的牧羊时期,有人则认为写于他的作王时期。不过,从诗歌的思想来看,本诗不应写于诗人的牧羊时期,因为一个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牧童,无法悟出如此深刻的属灵真理,本诗不仅是诗人对上帝之信仰的认信,更是他对信仰之经历的见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有真正经历过上帝,才能确实领悟这篇诗歌的精髓。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说:“虽然无论老少,大家都喜欢这篇诗篇,也时常引用,但这篇诗的信息是给那些成熟,打过仗和背负过重担的基督徒的。”《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桑安柱也说:“《诗篇》23篇的经历是跟随主的人,才能获得;若没有与主同行,休想能够明白何谓主的同在。”(《诗篇宝库》〔上册〕)

诗人以“耶和华为我的牧者”为本诗的主题,这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所有犹太读者及大多外邦读者,都能从牧者与羊群这个形象的比喻中,理解并体会上帝的恩典。早期的希伯来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无比熟悉牧者与羊群的亲密关系,所以习惯于将上帝比作牧者,将自己比作羊群。这样的理念,最早出现在《创世记》第48章,内容是雅各对约瑟的祝福:“愿我祖亚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侍奉的上帝,就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上帝,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赐福与这两个童子。”(创48:15-16)在此之后,《旧约圣经》中将耶和华比作牧者的经文比比皆是,如诗28:9,80:10,95:7,100:3;赛40:11,49:10;耶31:10;结34:11-15……《新约圣经》中,将主耶稣比作牧者的经文也是俯拾即是,如太2:6,10:6,15:24;可6:34,14:24;约10:……有过牧羊经历的大卫,当然更能体会羊群与牧者的关系,所以写下了“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这个千古名句。诗人如此宣告之时,表明他已经与上帝建立了盟约关系,耶和华不仅是他祖雅各的牧者,同时也是大卫的牧者。埃尔默·L·汤斯(Towns,E. L.)说:“你若想得到《诗篇》23篇中所说的益处,就必须跟牧者建立关系,祝福的秘诀就在‘关系’当中。记住,如果你没有接受他‘拯救’的应许,就无法享受牧者的祝福。”(《品读〈诗篇〉二十三》)

本诗共有6节,可分为五段:1至2节为第一段,描述了耶和华的供应,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感恩;第3节为第二段,描述了耶和华的引导,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顺从;第4节为第三段,描述了耶和华的保护,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倚靠;第5节为第四段,描述了耶和华的安慰,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执着;第6节为第五段,描述了耶和华的应许,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信心。

一、丰富的供应(1-2)

诗之开头,诗人首先提到了耶和华的供应:“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1节)这是诗人的信仰宣言,也是经验之谈。回顾以往的路程,诗人确实地感受到,作为牧者的耶和华,必不让信他之人有任何缺乏,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如此。接下去,诗人便具体地描述了耶和华的供应:“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2节)

对于牧者而言,为羊群预备丰裕的食物是他的天职,任何一位负责任的牧者,都会竭尽全力地为羊群寻找丰富的青草和充足的溪水,以便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羊群,根本不必为此操心,只管享用即可。第2节的经文告诉我们,这位牧者已经找到了青草,也找到了溪水,他的羊群可以尽情地吃草,尽情地饮水。读到这节经文时,我们的脑海中会迅速形成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澈见底的溪水,和煦的阳光之下,一群大小不一的羊群围绕在牧者的身旁,或低头吃草,或大口饮水,或闭目养神,或嬉戏打闹……在这位牧者的带领下,它们无忧无虑,静享安息,这是何等温馨的画面!不少基督徒艺术家以这节经文作画,他们的作品鼓舞了很多人的信心。

对于大卫而言,这个画面正是他的生活写照,因为他就像那幅图画中的羊群一样,切实地经历了上帝的供应,并亲身体验了“不至缺乏”的这一事实。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所以他是极其丰富的,他的供应自然也就极其丰富,“他使草生长,给六畜吃,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诗104:14-15)。此即耶和华的丰富供应。诗人在另一首诗歌中,具体地描述了耶和华对他子民的供应,可以作为对本节的注释:“你眷顾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上帝的河满了水;你这样浇灌了地,好为人预备五谷。你浇透地的犁沟,润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软和;其中发长的,蒙你赐福。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诗65:9-12)大卫拥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也盼望他的同胞一同经历这样的恩典:“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诗34:9-10)

对于我们而言,上帝的供应也是一样丰富,他必然会供应我们的一切所需。经上说:“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罗8:32)上帝对我们的供应,是毫无保留的。所以,耶稣对我们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6:25-26)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上帝的丰富供应,未必像“成功神学”所宣讲的那样,但凡相信上帝之人,都能腰缠万贯,都能富甲一方。其实,在上帝里面的“不至缺乏”,不在物质,更在心境,保罗对此有一段非常到位的描述:“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6:10)

二、负责的引导(3)

想到耶和华在物质方面的丰富供应之时,诗人也想到了上帝对人生道路的引导,所以继续以牧者为喻,谈起了上帝对他子民的引导:“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3节)上帝当然会为我们的生活所需负责,但他更要为我们的人生道路负责。

对于牧者而言,他很清楚一个事实,就是羊群的真正需要。青草与溪水,当然是羊群的必需之物,但牧者对羊群的关爱却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供应,他对它们有更高的目标,就是引导它们“走义路”,这才是羊群的迫切需要。事实上,走不在“义路”之上,羊群便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青草与溪水。按着羊的天性,它们有其懒散的一面,吃饱渴足之后,极易昏昏欲睡,卧而不动。这个时候,牧者会适时地唤醒它们,使其走上该走的路,他不会按着羊的性子纵容它们。不过,牧者对羊群的引导,不是随意而为的,他要“为自己的名”引导它们走“义路”。牧者所指引的道路,属于“义路”,不是邪路,他绝不会将羊群引到虎狼出没的危险之地,因为他要“为自己的名”负责,羊群是属于他的,所以他会处处为羊着想。为此,羊群应该坦然无惧!

对于大卫而言,上帝的引导是无比真实的,他对此早有亲身体会。诗人非常清楚,自己不过是一只极易迷路的小羊,凭着自己的能力,绝无行在上帝旨意中的可能,惟有顺从上帝的引导,他曾说:“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诗25:8)诗人有这样的信仰,所以一直在寻求上帝的引导。按着人的本性,权高位重的大卫,很容易一意孤行,但他并未如此,原因就是他一直在顺从上帝的引导。上帝使他的“灵魂苏醒”,这是他之所以没有迷路的原因。“他使我灵魂苏醒”,《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他使我心灵复苏”,表明他的思想、意念都在清醒的状态,都在上帝的里面。当他处于“灵魂苏醒”的状态中时,自然会看到上帝的引导,自然会走上上帝所预备的“义路”。事实上,大卫的一生,一直行走在“义路”之上,1000多年之后的保罗,曾如此评价他:“大卫按上帝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13:36)

对于我们而言,上帝也要“引导我走义路”。上帝固然会给我们丰富的供应,但我们却不能将信仰定格于物质之上,经上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上帝更愿引导我们,使我们走在“义路”之上。当我们偏离这个原则之时,上帝就要使我们的“灵魂苏醒”,好使我们回归“义路”。《箴言》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16:25)人间的路时常如此,表面看来,似乎是康庄大道,但真正踏上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条死路。所以,主耶稣提醒我们:“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3-14)生活于一个遍地都是岔路口的世界,我们真的很难选择,但上帝要“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使我们不至于走错路、走弯路。经上说:“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30:20-21)“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4:18)

三、可靠的保护(4)

上帝所指引的“义路”,固然是条正路,但却不是坦途,其中也有坎坷。不过,即便最艰难的时候,也有上帝的同在和保护,所以,任何坎坷都不值得恐惧。诗人写道:“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4节)

对于牧者而言,既然要引导羊群,就自然会为它们负完全的责任。牧者当然会把羊群领到青草地上,但通向那里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死荫的幽谷”。面对道路的坎坷,牧者并不刻意回避,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与羊群“同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即用“杖”和“竿”来“安慰”它们。这样,羊群便“不怕遭害”。对羊群来说,“死荫的幽谷”当然意味着极大的危险,但它们不必过度紧张,因为牧者一直与它们“同在”,它们所经历的危险,牧者同样也在经历,他自会有应对的办法。这里所说的“杖”和“竿”,是以色列牧者无比熟悉的两样工具,均为木制的棍子,“杖”粗而短,用来击打野兽,“竿”细而长,用来扶助小羊。《现代中文译本》将“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译为“你用杖领我,用棍护我”,比《和合本》更加准确地表达了牧者对羊群的保护。拥有牧者的保护,“幽谷”还有何惧?柯德纳(Derek Kidner)指出:“死荫的幽谷,或山涧,也像青草地一样,属于上帝的‘义路’……这个事实令处于艰难考验中的人,不致灰心丧志。他的同在更克服了这光景中最坏的状况,就是‘惧怕’。”(《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上〕》)事实上,“死荫的幽谷”,往往是这一片“青草地”通向另一片“青草地”的必经之路。倘若没有那一程“死荫的幽谷”,便难以抵达“青草地上”。

对于大卫而言,牧者的保护是无比真实的,在这个问题上,他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因为他经历了太多“死荫的幽谷”,也经历了上帝太多的保护。从早年扫罗的追杀,到中年外敌的侵扰,再到晚年押沙龙的背叛,无一不是可怕的“幽谷”,所以他曾在一首诗歌中写道:“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诗18:4-5)然而,面对“幽谷”,大卫从不畏惧,因为他始终坚信上帝的保护,他曾多次以诗歌表达这样的信念:“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那作恶的,就是我的仇敌,前来吃我肉的时候,就绊跌仆倒。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我的心也不害怕;虽然兴起刀兵攻击我,我必仍旧安稳。”(诗27:1-3)“我躺下睡觉,我醒着,耶和华都保佑我。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我也不怕。”(诗3:5-6)

对于我们而言,上帝也会同样保护。我们的属灵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死荫的幽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环境。不过,我们也“不怕遭害”,因为上帝必然会引导我们度过难关。一首赞美诗曰:“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无限的体谅,不尽的爱。”(《神的应许歌》,《赞美诗〔新编〕》第273首)经上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上帝并不保证我们不遇到“幽谷”,但他保证在任何环境中都与我们同在。这样,我们还会有什么畏惧呢?

四、及时的安慰(5)

谈过牧者的保护之后,诗人又写到了牧者的安慰:“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5节)面对“死荫的幽谷”,牧者当然要采取保护措施,但他的工作又不止于保护,此外还有安慰。保护是消极的被动行为,而安慰则是积极的主动行为。

对于牧者而言,羊群总是他永记心头的牵挂。当羊群遭遇“敌人”之时,牧者会在“敌人面前”为它们“摆设筵席”,以席间的欢乐来驱散它们的恐惧。“摆设筵席”的场面,犹太读者会无比熟悉。那个场合里,羊群成为牧者的座上宾,牧者要以“油”和“杯”予以款待,这是极高的礼遇。这种规格的“筵席”,会让羊群充满喜乐,会让“敌人”望而却步。焦源濂对此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每当黑夜来临,牧人把羊群赶往羊圈之后,一面在四周燃起野火以便保护羊群,一面在圈内预备了丰盛的粮草,以备羊群的享用。就在此时,野地的猛兽也开始出来活动觅食,羊的叫声和气味,自然将它们招惹来了。只见它们在羊圈四周来回逡巡,黑暗中可见到它们眼中闪烁的凶光,可是因为有牧人在,它们只能垂涎欲滴地,看着圈内的羊在饱餐美食!这敌前美筵的滋味是何等美妙啊!”(《美辞泉涌——诗篇选读》)

对于大卫而言,上帝也是如此给他安慰。诗人不只一次遭遇“敌人”的威胁,但他向来镇定自若,因为他总能在“敌人”面前享受上帝所摆设的“筵席”,从而淡看“敌人”的威胁。“筵席”的地点实在不好,竟然在“敌人面前”,但气氛再好不过,上帝为他抹上上等的膏油,又亲自把盏斟酒,使他的“福杯满溢”。“筵席”所带来的欢娱与喜乐,使他全然淡忘了所面临的痛苦与哀愁,进而唱出感恩的颂歌。大卫如此说话,不是空洞的高调,而是真实的经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例子:逃避保罗的追杀之时,“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可是却“被他赶出去”了,面对如此尴尬的境遇,大卫居然没有沮丧,反而作诗赞美上帝:“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我这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我脱离一切患难。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并且,还不忘劝勉读者:“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诗34:4-8)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而这一种胸怀来自于上帝,来自于他尽情享受上帝的筵席与甘愿接受上帝的安慰。

对于我们而言,上帝同样会在患难中给我们安慰,而得着这种安慰,需要有大卫那种审视事物的眼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令我们痛苦不已“敌人”,比如工作的压力、经济的拮据、家庭的矛盾等等。但我们必须记得,在这些困难面前,上帝同样为我们摆设了丰盛的“筵席”,他会赐给足以让我们得以刚强的祝福与恩典,以便去应对“敌人”,多么令人欣慰啊!可惜的是,我们时常不能发现这丰盛的“筵席”,更不能尽情享用,所以时常软弱无力、心灰意冷。与大卫相比,我们多么可怜,实在令人惭愧!让我们在哈巴谷和保罗的身上,学习在患难接受上帝的安慰:“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3:17-19)“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五、永恒的应许(6)

以上的诗句,已经描述了牧者对羊群全方位的关爱,包括供应、引导、保护和安慰。走笔至此,诗人又想到了牧者给羊群的应许。一般来说,牧者对羊群的关爱,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生一世”的。所以,诗人想到了上帝对他“一生一世”的关照,他坚信,这位曾经引导他的牧者,今后也必照样引导,因为这是他永恒的应许。于是,写下最后一个意味深长的诗句:“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6节)

对于牧者而言,往往会与他的羊群建立较为深厚的感情,不论何时何境,都会不离不弃,他会一如既往地照顾好每一只羊。耶稣以好牧人自称时,曾如此说:“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0:14)这句话准确地表述了牧者与羊群的感情。对羊群来说,能够遇到如此负责的牧者,实在是莫大的福气,它们一定会终身住在牧者为他们预备的羊圈,享受从他而来的关爱。

对于大卫而言,他非常清楚上帝给他的应许,就像牧者的小羊一样,他会被上帝给予“一生一世”的照顾。这个过程中,“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恩惠”是上帝的祝福,藉此给人丰富;“慈爱”是上帝的属性,藉此给人宽恕。刚强时,上帝以恩典激励;软弱时,上帝以慈爱宽恕。埃尔默·L·汤斯(Towns,E. L.)将“恩惠”和“慈爱”称作上帝的“两条牧羊犬”(《品读〈诗篇〉二十三》),它们会紧紧跟随大卫。诗人渴慕上帝的“恩惠”和“慈爱”,所以愿意“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这是支取“恩惠”和“慈爱”的秘诀。诗人曾在另一篇诗歌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诗25:4)需要指出的是,“住在耶和华的殿中”,并不是要在圣殿里安家,它的实际意义是,住在上帝里面,并与上帝建立美好的关系。

对于我们而言,上帝同样有永恒的应许,他对我们的爱永不改变。经上说:“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13:1)“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1:10)我们的主是如此关爱我们,所以,我们可以确信,“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而想要得着这样的应许,就当像大卫一样,有“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的心志,具体地说,就是“一生一世”住在基督里面,行在上帝心中。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5-8)

《诗篇》第23篇,是一篇精彩绝伦的诗歌,本诗以牧者为喻,全方位地描述了上帝对他子民的关爱。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上帝的供应、引导、保护、安慰和应许。他要藉着本诗提醒读者,应当甘愿以上帝为自己的牧者,亲身经历这位牧者的关爱。诗歌那短小精悍的文字和美轮美奂的画面,让无数读者为之震撼,以致被尊为诗之精品。并且,由于诗歌情真意切,所以引起了历代基督徒的共鸣。直到今天,这篇千古绝唱依然穿越时空,向当代读者见证上帝的恩惠和慈爱。但愿读过这篇诗歌的读者,都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上帝:“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这样,就必然经历“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的祝福!

发表于《教材》2011年第5期

《诗篇》第21篇

耶和华是我牧者

(大卫的诗。)

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2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