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诗篇》第19篇浅析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世峥

我们可以从《诗篇》第19篇的标题得知,本诗系“大卫的诗”,写好后“交与伶长”,用于圣殿的崇拜。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与《诗篇》第8篇一样,是诗人在凝望天空时写下的感悟,所不同的是,第8篇描述的是星斗满天的夜空,而第19篇描述的是旭日东升的晴空。两篇诗歌从不同的视角赞美上帝的创造之美,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有学者将这两篇诗歌称为“姊妹篇”。

由于本诗看似至少有“创造”和“律法”两个不同的主题,所以有学者认为本诗是由两篇不同的诗歌合成。其实,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桑安柱的话很有说服力:“历来圣经古卷均未将本诗分为两篇;且就意义而论,前后两段可谓异曲同工,前段是上帝用造物启发世人,后段是上帝用律法光照子民。”(《诗篇宝库》)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诗有“创造”和“律法”两个主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对大卫作诗的情景作一合理的想象:一个碧空如洗的清晨,大卫在王宫的庭院踱步,举目望天时,看见了冉冉升起的太阳。面对这个如诗如画的场景,大卫联想到了上帝的创造——如此美丽的世界,不正是上帝之荣耀的见证吗?于是,提笔赋诗:“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想到为上帝作见证的万物,大卫的思绪跳跃式地想到了同样为上帝作见证的律法,于是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上帝之律法的奇妙。最后,诗人以一段祷告作为全诗的结束,这是他在惊叹万物及律法的奇妙之后做出的合理的回应。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诗歌的确不够紧凑,所以会给人以由两篇诗歌组成的误解,但细读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本诗原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这实在是一篇精彩绝伦的诗歌。路易斯(C. S. Lewis)说:“我认为这是整部《诗篇》中最伟大的一首诗,也是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抒情诗之一。”(《诗篇撷思》)

本诗共有14节,1至6节为第一段,诗人通过对宇宙的描述,见证上帝在创造中的荣耀;7至11节为第二段,诗人通过对律法的描述,见证上帝在启示中的荣耀;12至14节为第三段,诗人通过对心灵的描述,见证上帝在人类中的荣耀。

一、宇宙见证上帝的荣耀(1-6)

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时,诗人本能地想到了上帝的荣耀,因为在他看来,宇宙万物都在无声地见证上帝的荣耀。诗人这种敏锐的目光及活跃的思维,实在令人羡慕,这正是他之所以与上帝保持美好的关系的秘诀所在。岳清华说:“无论是白日或黑夜,他都能透过事物,窥见一般人肉眼所看不见的上帝。他不但会享受景物的美丽,还会享受造物主自己。”(《诗篇导读》)

首先,诗人描述了宇宙见证上帝的事实。第1节,描述了宇宙万物有力的见证:“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一节运用了希伯来诗歌的同义平行体:“诸天”与“穹苍”同义,都是指覆盖大地的天空;“述说”与“传扬”同义,都是指见证上帝的行动;“荣耀”与“手段”同义,都是指创造万物的作为。诗人以这两个句子说明一个事实——宇宙万物的存在,即是对上帝之荣耀的见证。接下去的第2节,描述了宇宙万物不变的见证:“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和合本》的翻译略显繁琐,参考别的译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诗句。《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较为简洁:“日日述说,夜夜传播。”《文理和合本》的翻译较为到位:“日复一日,传以语言;夜复一夜,示以智慧。”《新译本》的翻译较为明了:“天天发出言语,夜夜传出知识。”《思高圣经》的翻译较为形象:“日与日侃侃而谈,夜与夜知识相传。”由此可见,这个诗句是要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一直在见证上帝的荣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亘古不变,恒久不息。日出日落的昼夜更替,寒来暑往的四季轮回,花落花开的生生不息,这一切看似自然不过的现象,其实背后都有上帝的作为。正如经上所言:“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

其次,诗人描述了宇宙见证上帝的方法。第3节,描述了宇宙万物无声的见证:“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宇宙万物一直在见证上帝的荣耀,它们固然会“发出言语”、“传出知识”,但这种“言语”和“知识”不是用耳朵可以听到的,必须用心灵聆听,所以说“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艾迪逊(Joseph Addis)写诗道:“是什么略过庄严的寂静,在这漆黑的地球绕行?是什么略过绚丽的天体之间,并无言语、声音可寻?在明智的耳中,他们都欢呼,并发出荣耀的声音;它们照耀时发出永远的颂歌:‘那创造我们的手是神圣的。’”(《辽阔的天空》,引自欧尔顿:《天道研经导读——诗篇》)第4节的上半节,描述了宇宙万物有效的见证:“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此处的“量带”一词颇让人费解,《现代中文译本》译为“音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这个诗句也运用了同义平行体,讲明宇宙万物的见证具有何等的影响力,虽然无声,却可以“通遍天下”、“传到地极”。宇宙万物的见证,从不张扬,从不喧嚷,但它们的见证依然卓有成效。事实就是如此,悄无声息的见证,总会带来潜移默化的效果,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所作的见证,会受时空、语言等方面的限制,但大自然的见证可以达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诗人描述了宇宙见证上帝的实例。第4节的下半节,诗人把对整个宇宙的赞美,缩小到对太阳的赞美,目的是以太阳为实例,见证宇宙的奇妙,见证上帝的大能:“上帝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浩瀚的宇宙中,上帝“为太阳安设帐幕”,可见太阳的存在及活动,均出于上帝。在这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太阳的活动:其一,太阳好比走出洞房的新郎,饱享新婚之乐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诗人以此说明东升的太阳具有特别的活力;其二,太阳好比投入战斗的勇士,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生龙活虎,健步如飞,诗人以此说明太阳的升落是何其迅速。纵然如此,依然能显出它特殊的作为:“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太阳的东升西落,原来不仅是一个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它在这个规律下不断地发挥作用,使得天下万物都可以“得着它的热气”,倘若没有“它的热气”,万物的生存和生长都成了问题。因此,太阳的活动从一个侧面见证着宇宙的奇妙,也见证着上帝的荣耀。

二、圣经见证上帝的荣耀(7-11)

描述宇宙万物对上帝的见证之后,诗人联想到了能够见证上帝荣耀的另一样事物,即“耶和华的律法”。大卫的思维中,“耶和华的律法”主要是指当时已经成书的“摩西五经”,但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可以将之理解为整本圣经。宇宙万物当然能够见证上帝的荣耀,但其效果毕竟有限,圣经比它更能见证上帝的荣耀。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说:“虽然上帝以创造的启示实在奇妙,但以这启示来彰显上帝的属性和创造的目的,却是很有限。人类堕落之后,受造之物都活在虚空和捆绑之中(创3:17-19;罗8:20-22),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能显明上帝性情的东西。这‘东西’就是上帝所默示的话语。”(《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

首先,诗人描述了圣经的特性与功用。7至9节,诗人以6种不同的称呼,从6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圣经的6个特性,既而指出了圣经的6种功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1)“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律法”,即犹太人所说的“妥拉”,是上帝赐予子民的信仰准则,万不可理解为法利赛人所恪守的僵死规条。诗人说“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说明圣经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它具有“苏醒人心”的功用。上帝那富有能力的话语,可以使罪人苏醒过来,《诗篇》云:“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3)(2)“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法度”有的译本译作“见证”,表明圣经里充满上帝的见证,时刻都在向人说话。诗人说“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说明上帝的教导千载不变,万古常新,所以具有“使愚人有智慧”的功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愚人”不是心智残障之人,或者头脑简单之人,而是指对真道懵懂不明之人。《诗篇》云:“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119:130)(3)“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训词”,《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法则”,系指对日常生活的训导。诗人说“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说明圣经真实可靠,绝不误人子弟,所以具有“快活人心”的功用,喜爱圣经之人,一定会因此得着心灵的平安。《诗篇》云:“众弟子啊,你们当来听我的话。我要将敬畏耶和华的道教训你们。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诗34:11-13)(4)“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命令”,《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训诲”,表明圣经像父母写给孩子的家书,细致体贴,无微不至。诗人说“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说明上圣经的教导是切实可靠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具有“明亮人的眼目”的功用,使我们不至于在人生的旅程中误入歧途。《诗篇》云:“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5)“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道理”,《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规范”,可以泛指信仰及生活中的各项规则。诗人说“耶和华的道理洁净”,是因为耶和华的规范毫无错谬,不需修正,所以具有“存到永远”的效果。世上的图书多会过时,多需修订,但上帝的话语无论多久都不会褪色。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8)具有永恒性的上帝之言,我们可以放心遵守,不用担心因朝令夕改而无所适从。(6)“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典章”一词,很多译本译作“判断”,指上帝对事物及个人的判断。诗人说“耶和华的典章真实”,说明上帝的判断句句精准,不会出错,所以具有“全然公义”的效果。《诗篇》云:“惟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他已经为审判设摆他的宝座。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诗9:7-8)以上这些称呼虽有不同,但共同见证了圣经的奇妙,共同彰显了上帝的荣耀。柯德纳(Derek Kidner)说的好:“这些名词综合起来,显示出启示的实用目的,就是要让上帝的旨意深印在听者心中,因而激起合乎理性的敬畏,有凭有据的信心,以及大事小事上的服侍。”(《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

其次,诗人描述了圣经的价值与功效。描述了上帝话语的功用之后,诗人表达了他对圣经的热爱之情。这些诗句讲述的是圣经的价值与效果:(1)圣经超越精金:“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在一般人看来,金子是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但在敬畏上帝之人的心里,其价值远不及圣经,因为金子给予人的只是肉体上的享受,而圣经给予人的是心灵里的愉悦。一位诗人在诗歌中写道:“你口中的训言与我有益,胜于千万的金银。”(诗119:72)(2)圣经超越蜂蜜:“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蜂蜜是甘甜的,但远不及圣经甘甜,因为蜂蜜只能使人甜在口中,而圣经还能让人甜在心里。诗人说:“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诗119:103)因此,圣经劝勉我们:“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彼前2:1-3)(3)读经能得警戒:“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上帝的话语,将蒙福与受祸的道路指得非常清楚,默想上帝的话语,即可因此得着警戒。摩西对以色列人的训导,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是长鸣的警钟:“看哪,我今日将祝福与咒诅的话都陈明在你们面前。你们若听从耶和华你们上帝的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就必蒙福;你们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们上帝的诫命,偏离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道,去侍奉你们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就必受祸。”(申11:26-28)(4)读经能得大赏:“守着这些便有大赏。”违背上帝的话语必受咒诅,遵守上帝的话语,却必得赏赐,且是大赏,因为圣经记述了上帝的诸多应许。《雅各书》说“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5)

三、心灵见证上帝的荣耀(12-14)

看到宇宙的宏伟,想到圣经的奇妙,诗人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此,接下来的诗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诗人能够触景生情,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上帝的荣耀,因为人们能够在心灵中思考上帝,这种本能也是上帝所赐予的。诗人的这一种反映,正是上帝为人创造世界,并启示圣经的目标所在。因此,诗人的这一思考,行在了上帝的旨意中。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说:“除非我们与上帝建立个人的关系——上帝成为我们的父亲,耶稣成为我们的救主,不然,我们在创造所看见的,在圣经所读到的,对我们都没有多大益处。”

首先,是诗人的反省:“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顺从上帝,就必蒙福;违背上帝,则要受祸。对于这个道理,大多数人是清楚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正在违背上帝呢?人类一个极大的弱点,就是不能知罪,或者知罪却不认罪。因此诗人感叹道:“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然而,诗人如此感叹,不是惊叹世态炎凉,也不是厌恶人心不古,他说此话,是因为他在欣赏上帝的创造及默想上帝的话语之后,对自己的反省。他的意思是,按着人的本性,很难“知道自己的错失”,但在面对奇妙的宇宙及完美的圣经,怎能不产生对上帝的敬畏,又怎能不看到自己的罪孽。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说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

其次,是诗人的忏悔:“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人的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隐而未现的过错”,一种是“任意妄为的罪”。前者是指不很明显的罪,或者不为人知的罪,周郁晞说:“隐而未现的罪,可以为分二类:(一)自己知道,人家不知道,(2)自己犯了罪,自己不知道。”(《中文圣经注释——诗篇》)后者是指肆无忌惮的罪,或者众所周知的罪。诗人在省察自己之后,看到了内心深处的众多罪恶,所以祈求上帝的赦免。无论是“隐而未现的过错”,还是“任意妄为的罪”,都必须在上帝面前认清,否则就不能在他面前站立。认罪之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不容这罪辖制我”。罪人的可悲之处,在于认罪之后,又重复犯罪,诗人的这个祷告,是希望自己不再被罪恶牵引,不再犯曾经犯过的罪。这样,就可“完全”,就可“免犯大罪”。

最后,是诗人的祈祷:“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从宇宙的奇妙,想到圣经的奇妙,再想到心灵的奇妙,这一切都在见证上帝的荣耀。因此,诗人在诗歌将要结束时,将重心由宇宙和圣经转移到上帝身上。张国定说:“诗人把创造诸天穹苍的荣耀与大能,转化为相当个人的救赎经验,以及十分具体的祈愿,就如在上帝面前呈现的馨香之祭。”(《天道圣经注释——诗篇》)在这里,诗人称上帝为“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表明他对上帝有准确而到位的认识,亦表明他与上帝建立有正常而合理的关系。通过寻常事物看见上帝,表明诗人拥有不同寻常的伟大心灵。想到这里时,诗人向上帝祈祷:“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对于敬畏上帝之人,没有什么比在上帝面前“蒙悦纳”更为宝贵,因为“上帝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惟有罪人,上帝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上帝所喜悦的人。”(传7:26)因此,诗人意识到谨慎自己的重要性——管好“口中的言语”,因为“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3:2);约束“心里的意念”,“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

《诗篇》第19篇,是诗人大卫在欣赏受造之物时写下的伟大诗篇,诗人的思绪从宇宙转移到圣经,再从圣经转移到心灵,他以精美的诗句,从宇宙、圣经和心灵三个角度,见证了上帝显于不同领域的荣耀,以此表达了他对上帝的敬畏。当我们用心灵阅读本诗时,一定会在诗人的启发下,引出对上帝的深深的敬畏。上帝的荣耀无所不在,我们怎能不荣耀他,又怎能不敬畏他呢?让我们牢记圣经的教导:“上帝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归给耶和华。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诗29:1-2)

发表于《教材》2010年第6期

《诗篇》 第19篇

造化的荣耀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1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2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

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3无言无语,

也无声音可听。

4他的量带通遍天下,

他的言语传到地极。

上帝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5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

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6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

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

耶和华的律法

7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

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8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9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

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10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

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11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

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12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

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13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

不容这罪辖制我,

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14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

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