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时代工人的“突破” 经文:路10:25-37

日期:2016-10-27作者:朱建军

时代工人的“突破”

文/ 朱建军

经文:路10:25-37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不知被多少上帝的仆人讲解和引用过,也是几乎所有基督徒都熟知的一个比喻。但我们相信,任何一段经文,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向我 们展示不同的属灵亮光。因此,当我们再次读这段经文时,它依然不会向我们隐藏其应有的光芒。笔者将借此段经文与大家分享一个题目:“时代工人的突破”。

一、信仰的突破

当那个律法师抱着试探的心理来询问耶稣的时候,却遭到了耶稣的反问,这个律法师极为流利地回答了耶稣的问题。事实上,律法师所回答的内容正是他时常佩带在 腰间的经文盒里的经句。但是,从后面他和耶稣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他虽然佩戴经文,但却不明白其中关于邻舍的所指,于是向耶稣提问:“谁是我的邻舍?”由此 可见,他平日里对律法的解释仅仅是皮毛之功,甚至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不但没有使律法展现其本有的内涵与意义,更没有让百姓明白上帝颁布律法的心意和目的。 而耶稣对他进行的这一番讲论,则是提醒他当以实际行动来见证他朗朗上口的信仰理论——“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我们的信仰,当然是要以圣经为理论基础,就是耶稣基督自己,也对此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在他经历撒旦屡次的试探时,不是运用自己属天的权柄击退撒旦, 而是用圣经上的话战胜之。因此,对于圣经,我们都当有耶利米先知一样的心志:“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耶15:16) 但是,如果基督徒仅仅将自己的信仰认定在熟知圣经于脑海,却不遵从圣经于生活,那就和这位试探耶稣的律法师如出一辙了。主的兄弟雅各曾经教导我们:“只是 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2-24)便是此理。

所以,信仰并不仅仅是深存脑海中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实际的生活见证,唯有积极地实行上帝的话,才能体现基督信仰的真实魅力与价值。

二、观念的突破

撒玛利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当地的犹太人与外邦人通婚,使后代成为血统不纯的人,因而受到传统犹太人的鄙视与唾弃,并且出现与传统的犹太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但主耶稣却有意识的借着一个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完成他对律法师的教导。

好撒玛利亚人的一系列行为,着实令我们敬佩不已,他不但为伤者抹油、敷酒、裹伤口,并且将他送往客店,临行前还不忘留下银两以保伤者彻底痊愈,这种爱心确 实难能可贵。而更让我们震惊的是,好撒玛利亚人看到此人当时的光景之后,能够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虽然耶稣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那个下耶利哥的人是否是犹 太人,但我们相信,耶稣面对律法师而提到撒玛利亚人,必定是要形成一个对比——身为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对待同族的伤者的态度,不如一个令他们不齿的撒玛 利亚人,因此可以断言,只有当那位伤者是犹太人时,才能突出耶稣讲论的目的),不计前嫌,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胸怀以及人道主义精神更值得钦佩。

长久以来,在中国教会中,很多的信徒总在“信与不信”的问题上纠缠不清,究其原因,其一是信徒自身的认识比较狭隘,但更重要的是因一些教牧同工片面甚至极端的教导所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14)自然是绝对的圣经真理,但保罗的意思是指在信仰原则上的不认同,并非要我们与非信徒在生活中划清界限,形同陌路。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面对那些没有信仰,甚至持有不同信仰的人,都当施以基督的博爱,来显明上帝是爱的真理原则。

三、侍奉的突破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读这段经文,其中的祭司和利未人所做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所领受的律法的教导时,就不难理解他们当时的行为了。摩西律法中对祭司有着明确的教导:“祭司不可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利21:1)“不可挨近死尸”(利21:11)。 而利未人呢,是在圣殿中给祭司做助手的,他们也当严格的要求自己保持纯洁之身。面对那个被强盗打的血肉模糊的人,是死是活未能可知,对于严格恪守摩西律法 的祭司和利未人来讲,自然当避而行之,以保证他们能够在圣殿中正常的侍奉。然而,耶稣并不认同他们这种只将侍奉局限在圣殿中的观念,反而是在提醒他们应当 拓展侍奉范围——去帮助那个被打的人。所以,切莫以为只有在教堂里面唱诗、祷告、读经、讲道才是侍奉上帝,事实上,让福音走出教堂,进入人群,造福人类, 也是很好的侍奉。

1985年4月, 爱德基金会的成立,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她成立的这将近三十年的日子里,为我国很多贫困地区解决了饮水难、读书难等等的问题。然而,全国只有一个爱德基 金会,就是穷其全身之力,所能解决的困难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有很多的教堂,也有数以千万计的信徒,假如我们每一位教牧同工能够常常教导并带领信徒有开 阔的思想、宽广的胸怀,积极开展社会关爱活动,服务人群,也不失为发扬基督博爱精神之美好途径,况且主耶稣降世的目的“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 (太20:28)。也许,我们所做的仅仅是杯水车薪,但是:做的多与少、大与小是能力问题,而做不做是态度问题。主耶稣指责那领一千两银子的人,并非因他没有赚回成倍的银两,乃是厌恶他那种不端正的工作态度。所以,正确面对并开展我们的侍奉工作,才是主耶稣所喜悦的。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作时代的工人,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有实质意义上的认识,既要在固有的信仰认识上扬长避短,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只有改变思路,及时创新,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需要,并使福音得到广传。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