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挑战人心的福音 经文:使徒行传19:23-41

日期:2016-10-27作者:张德麟

讲题:挑战人心的福音

经文:使徒行传19:23-41

主讲:张德麟牧师

        一、前言:经文的背景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大专事工纪念主日,我受北区大专事工的差派,来到和平教会,介绍并分享大专事工。

        我今天要用使徒行传第十九章23至41节,一起思考一个题目:挑战人心的福音。今天所读的圣经,是在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行,地点在以弗所,事情大致如此:以弗所人拜的女神叫做亚底米(就像台湾的北港拜的神祇-妈祖) ,这个女神的香火非常鼎盛,以弗所人为这个女神所盖的庙,是古时候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庙的主要建材是大理石,有一百二十七根石柱,每根石柱有六十英尺高,庙的至圣所没有屋顶,直通天际。他们藉着这个建筑要表达一件事情,就是在神庙中的祷告,是直达天庭的。

        许多人到以弗所去,喜欢买神庙的纪念品。我们有时到游玩的地方,也喜欢当地某些建筑物的缩小版纪念品。有人拿回去当作纪念,不过也有人拿回去膜拜。圣经中记载,有一个专门做这种纪念品的手工艺匠,叫做底米丢。这件事情的扰乱,就从这个人开始。他跑出来对众人说保罗在我们中间做了恶事。第一件恶事:他让亚底米女神的荣耀受了威胁。「这样,不独我们这事业被人藐视,就是大女神亚底米的庙也要被人轻忽,连亚细亚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荣也要消灭了。」(使19:27)其次,他为受影响的生意抱怨。因为保罗在那里传福音以后,很多人就不买纪念品了。他就唆使群众抓住与保罗同行的马其顿人该犹和亚里达古,把他们抓起来。这个纷争一直到城里书记官出来安抚、排解,众人才散去。

        今天所读的第一段经文23节:「因这道引起的扰乱不小」,和合本修订本的翻译是「骚动不小」。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神学问题,我们不是要福音带给人平安吗?为什麽福音传到以弗所的时候,带给那个地方的是骚动和扰乱?福音会给人扰乱、骚动,甚至不安吗?不要忘记,主耶稣降生的时候,马太福音记载希律王心里大大不安,整个耶路撒冷城的人都不安;耶稣传福音的过程中,法利赛人也不安;耶稣受审的时候,大祭司不安到撕裂衣服。福音给人平安,但也给某一些人不安。所以我在做福音工作时,常常跟学生讲,福音有两面。卡尔巴特说神学应该是辩证的,强调人是罪人,也要注意人有上帝的形象;强调上帝是仁慈的,不要忘记神也是公义的神。福音带来平安,「凡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但请不要忘记,福音也带来挑战的一面,他也让那些假冒为善的人,心里大大不安。

        福音不只带来平安,也带来挑战。福音不只告诉我们「凡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福音也告诉我们,要背起你的S字J,来跟随主。这个不安不只是停留在刚才所讲的希律王、耶路撒冷城、法利赛人以及大祭司,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基督徒的生活也是,也会感受到福音的许多挑战。

        二、福音的挑战

        (一)个人

        当一个人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他会感受到以前所做的违背上帝旨意的事,每次想到,心里就不安。他要努力地把这些记忆和所做的事情丢掉,回头转向上帝。这个回头在神学的用语就是悔改。当这样的人走向上帝为他预备的路,把生命的主权从他自己换成上帝的时候,这样的人就是得救的人,生命被上帝掌握。当他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就说这是一个成圣的人生。这个「圣」不是道德的意义,而是拯救。他的路是一条被分别出来的路,而这条成圣之路,是永无止境,一直走到回到上帝的那一刻。这样的人,按照圣经哥林多后书第五章17节描述:「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后5:17)

        在这里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个印象很深的台湾教会史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意义不只在个人本身,这个故事的意义对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在黄武东牧师的回忆录里面看到一个很激励人心的故事。黄武东牧师出去传道的时候,他身上都带着一个人的照片,那个照片是他属灵父亲的照片,但不是他的亲爸爸。这位属灵父亲的名字非常本土化,叫做李拐。这个人脚没有受伤,因为以前的名字乱取,所以叫李拐。李拐年轻时是一个强盗,他杀人放火、强盗抢劫、打家劫舍,无所不作,当然,他后来成为基督徒了。黄武东牧师小时候最喜欢坐在李拐身边听他讲以前当强盗的故事。黄牧师在书里面特别强调:「拐叔告诉我说不要小看他这个强盗,因为他还是个有原则的强盗」,就是盗亦有道。李拐有三大原则,第一,不抢本庄。第二,不杀妇孺。第三,不侵同业。但是该如何分辨对方是同业呢?早期台湾已有电灯,但即使在我小的时候,都还曾使用过油灯,油灯都会散发出一种臭油味。小时候去乡下亲戚家,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把油灯关掉,不仅省油也好休息。李拐说,同业之间会遵守一个规则,晚上如果把油灯整夜点着,就表示我是同行的,请跳过这一户,不要进来。这就是李拐的三大规则。

        黄武东的亲生父亲是开杂货店的。李拐是强盗,所以就到黄武东家中开的杂货店拿了几样东西就走。那时候的人就觉得,这强盗还是不要惹他,就算了。直到有一天,李拐又来了,拿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到柜台说:「黄先生,请帮我算一算总共要多少钱。」黄武东牧师的爸爸站在柜台,一脸茫然,心想:「算什麽钱呀?你从来就没算过呀!」李拐告诉黄爸爸说:「我以前拿了东西就走,不知拿了多少东西,你大概算一下,跟今天的东西加起来到底多少钱,我要还清。」黄牧师的爸爸觉得奇怪,所以随便跟他讲个数目就让他走了。黄牧师的爸爸心中的困惑,于是暗暗地跟随李拐,后来发现李拐沿着街巷,一个个村庄四处叫卖,不再做以前那种胡作非为的事了。跟着李拐到他家后,发现李拐有一小块地,是他的祖产,他在那里种蔬菜、水果,也在旁边凿了一口井,用水灌溉农作物;另外,李拐于週末休息时,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演讲、讲道,跟大家说:「你们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个『天』你们都不知道,我告诉你,我知道,『天』就是我信的上帝。」

有一次黄武东牧师的爸爸看到李拐拿圆圆的西瓜,说地球是圆的。那时候的人没读什麽书,所以听到的时候都大吃一惊,怎麽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地球是圆的?直到有一天,黄武东牧师的爸爸止不住心中的好奇,就问他到底发生什麽事了。李拐告诉黄武东牧师的爸爸说:「我信耶稣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到礼拜堂去吗?」黄武东牧师的爸爸回答了一句改变我们教会史的一句话:「如果你信的福音,可以让你这样无恶不作的人变为善,那我跟你去礼拜堂。」

        你们知道李拐的改变,影响台湾教会有多深吗?他全家信主不说,他影响黄武东牧师一家信耶稣。东后寮只有黄武东爸爸唸过书,所以他几乎就是地方领袖。那个地方总共有十三户的家庭,他们说黄先生都已经去教会信耶稣了,那我们也跟着他一起去教会。因着李拐一个人的归信,总共十五户家庭来礼拜堂。那时候的人几乎是三代同堂,就算是只有三个人的小家庭,也有四十五人,这样堂会就成立了,ZR学也可以成立了,诗班也成立了,中年团契也成立了,整个东后寮教会就成立了。一个人的归信,使教会成立。

        第二个大影响,也因着黄武东牧师的爸爸归信,我们教会得了黄武东牧师。黄武东牧师后来成为台湾战后基督长老教会,第一次成立总会的总干事。在担任总干事之前,他在长老教会总会里推行福音运动。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推动很多福音运动,历史上唯一一次达到目标的,就是黄武东牧师推动,且众同工一起努力的倍加运动。倍加运动之前,礼拜堂有两百三十三所,倍加运动之后四百六十六所;倍加运动之前,长老教会信主的人数五万九千四百七十一人,之后是十万两千九百四十三人,而且传道人倍加,奉献数量倍加,完全达到开始设定的目标。我们感谢上帝,如果没有李拐的归信,我们就没有黄武东牧师。藉着上帝特别的安排,让我们获得能力干练且具备属灵能力的传道人在我们中间,推动了倍加运动,成为教会增长的模范,这对台湾教会的影响无远弗届。

        (二) 社会

        对社会来讲,福音对某一些背逆上帝法则的社会,也会产生影响,会让一些基督徒感到不安。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的路德会在希特勒穷兵黩武、屠杀犹太人的情况下,是禁声不语的。可是有一些人感到不安。这不只是政zh i上、军事上的问题,而是跟上帝对抗的问题。有一些人就聚集发表了一个宣言叫巴门宣言。巴门宣言所要做的事就是告诉希特勒「你错了」、「你所做的事是违背上帝的事」。此宣言想要强调的,是耶稣基督是生命的主、社会的主、政zh i的主。有些人感到不安,所以自己发表宣言,告诉希特勒「你错了」。

        类似的事情在世界各地发生,例如:台湾女性的地位、女性唸书的问题。我们的宣教士来到台湾,发现女性地位很低,还要绑小脚、不能念书。虽然清朝时女性能唸书,但必须是富有人家,只能念到十二、十三岁,能识字就可以了;读的内容是三从四德。这样的教育是教导女性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所以当宣教士来到台湾,因看见这样的情境而感到不安。1884年,马偕博士在北部成立妇女学院,再来是1887年的新楼女中。

        在新楼女中成立前一年,当时的教会公报刊载了一篇招生简章,这一份简章我称为是台湾第一份女性主义的文献。简章的内容大致如此:第一,就读的女孩子至少八岁(当时的新楼女中是小学与中学的合体)。第二,床铺、蚊帐、棉被、家具都准备好了,来的时候带衣服就好。第三,来念的孩子要带两个「过重银」。何谓「过重银」?我特别钻研台湾钱币史,很多文献直接翻成两元。当时没有「元」的观念,而是拿银子。银子有分好银跟坏银。过重银就是好银,因为银的成分多,所以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如果是坏的银,银的成分少,会漂在水上。要拿两个过重银来,当作伙食费,不是学费。第四,我们要学的是白话文、写字、语言、算数,此外还有各样的女工,做衣服、袜子等现代职业教育。当然,最要紧的就是读圣书,希望能透过这些,让女学生获得圣灵的感化。第五,我们会请人煮饭,做比较粗重的工,但比较轻鬆的工作,学生也得参与。第六,练习簿、笔、墨都准备好了。第七,很重要的,要来念书的女孩子,千万不可绑脚,如果已经绑了,请解开。台湾第一份女性主义的文献,不是六零年代才出现的,是1886年11月教会公报刊的。这是第一份解放声明。「已经绑了的,请解开。」这个社会给女性的束缚,请解开,不要绑住她们可能会发展的心智,解放她们吧。

        这些宣教士来到台湾看到这些情境,他们不会只说平安而已,在不平安的时代不会讲平安,他认为这是不平安。各位要得到真正的平安,你必须把脚鬆开,必须解开性别的束缚。这是我们教会的前辈做的事情,他们对于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因着信仰而感到不安。

        (三) 传统的伦理观

        最后,如果信仰不会让我们对传统伦理道德观产生怀疑,甚至自我挑战,那我们作基督徒还不够格。请不要忘记一件事,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五章告诉我们:「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太5:38-39)你有没有发现说,这种形式在告诉我们,你们听见的是传统伦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汉摩拉比法典里面的伦理,是旧约的伦理。你们听见传统伦理这样说,只是我告诉你们,在旧恩时代的新伦理,要爱你的仇敌,耶稣担心下面的人不懂他所讲的,还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有人打你右脸,你的左脸也由他打。第二个,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第三,有人要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要为他走第二里。各位如果有圣经现代中文译本第一版,请不要丢掉,那已经绝版了。那个版本里面是说:「有佔领军的军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为他走第二里。」圣经翻译不只是台湾用,中国大陆也用。中国×××的人一看,觉得这是为帝国主义讲话,所以把佔领军三字拿掉了(当时会逼人走路的都是佔领军)。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原则就是动态的原则,让我们读圣经的感受,跟当时写圣经的人所要传达的意思完全密合。不一定是文字的密合,而是感受上的密合。所以,当时的翻译员则就把佔领军翻译进去了。

        当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面对的是罗马兵。罗马法早期规定,罗马兵可以叫佔领处的平民,帮忙揹背包走一里路,罗马法可以保障这样的行为合法。但是第二里路,我猜犹太人很会算,一里路几步大概都算好了,距离到了,多一步也不走,行李一丢就走了。耶稣在这样的状况下说,你就为他走第二里。第一里路是法律,第二里路是你的自由。耶稣说,你就甘心、乐意为你的仇敌服务吧。我到现在还在学习,但我明白这是耶稣基督带来的新伦理,一直不断在挑战我的生命。

        三、结论

        最后我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9到31节跟你们分享。有一个财主和拉撒路,财主天天奢华宴乐,拉撒路是讨饭的,在财主家的门口。中间怎麽互动圣经没有记载。后来两人死后,拉撒路到亚伯拉罕怀里,财主则在阴间受苦。我以前在当ZR学老师时,觉得不知道要怎麽跟孩子解释,总不能要孩子去当乞丐,才能到亚伯拉罕身边。后来我看了一个注释,解释得蛮有趣的,财主到阴间以后,他碰到上帝,就跟上帝抗议不公平:「拉撒路在我家门口,别人都赶,但我从来没赶他,你对我这样公平吗?我经过他旁边也从来没有表达不屑,甚至连看不起的眼神都没有,这样我很冤枉为什麽给我们俩这麽不同的待遇,我什麽都没有做。」当他讲出这句话时,上帝对他说:「一个需要的人在你家门口,你什麽都没有做,那就是你的罪。」

        不只大专事工,在任何情境里面都有很多很需要的事工:学生事工、文字事工、沿海事工、残障事工,以及关心受害女性的事工,都要一边自己找钱,一边自己奉献心力。我希望我们是真的关心这些弱势者,在信仰里面关心卑微的人,因为我深深相信一句话,这句话成为我一辈子的金句:「你们给一杯凉水,给需要的任何一个人,那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学生事工是一个要边做工,边自己找钱的事工。日治时期台湾就有学生事工,最早是用YMCA,进入一段时间后用基督教青年会,推动的人中间可能认识,像廖继春、颜春和开始推动青年事工。

        战后慢慢开始有青年团契。最早开始的学生团契,是美兰长老教会。第一个地方就是总会的地方。今天的场所是总会的地方包含后面卖掉的土地。当时做学生事工不希望有聚会,就是跟你当朋友,希望你到各个教会聚会。当初的用意是不增加对方对方聚会的负担。和平教会也有参与那样的事工。

        直到民国六十三年,长老教会才觉得要开始自己的学生事工,就分城北区、中区跟南区。我们今天叫北区大专学生事工主日,不叫台北,还留着当时的文字。北区大专学生事工的第一个工作者就是我们和平教会的庄文生牧师,也就是庄丁昌牧师的儿子。参与过这些团契的年轻人,今天在各个角落发光发热。我带领了那麽多青年里面,有位年轻人的文章刊载在使者杂志上,他是医科的年轻人,他参与了团契以后,认为一个基督徒的医生选科别应该有所不同吧!别人选好赚钱、轻鬆的,我的价值观应该跟别人有所不同。当我看到他做出这样的信仰告白,我感谢上帝。这个工作需要你们代祷以及奉献。

        感谢大家。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