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研经课程[约伯记1~5]

日期:2016-10-27作者:巴斯德著 吴主光译
 

<约伯记> 之一

题示:先把约伯记读一遍,请特别注意约伯记自认无辜的自辩,及对神的迷惑。

??

??「对许多的试炼,我们都是无法解释的,因为神根本就不肯说明;硬要解释就把整个试炼的本质破坏了,神要我们在试炼中学习单纯的信心及不变的顺服。我们若知神为什么把我们放在试炼里,试炼就不能生出信心及忍耐。」

???????????? ——爱德生

??

??圣经虽是把创世记排在第一,却不等于说它是最早的一本书。许多证据都显明约伯记成书的日期比创世记早出很多。

??尽管如此,这本在四千年写成的史诗与今天人类面对的生命之谜,关系仍然极之密切。

??约伯记不单历史古远,题材真实,其文体之高超也是出类不凡的。毛顿博士(Dr。Richard G。Moulton)是举世公认之文学权威,他说我们若召集对文学有修养的人推选世界文学名着中最优美之诗,无可怀疑大多数人会投约伯记一票,它实在是诗中的奇葩,文坛中之瑰宝。

??

?? 主题与方法

??本书讨论的主题,正是人生自古之悬案——受苦之谜;但它特别注意的,是圣徒受苦之谜。前面我们讨论过希伯来诗体的一特点就是其灵活性,不会受严格之韵律限制。这个长处特别适用于讨论这一类复杂的题目。用毛顿博士的话说:「本书内所涉及哲学之讨论也是极富戏剧性的,就如激情的升降、中心的广涧、思潮的急变等,但这一切变动中,总是以自然界为它的背境,这样便形成全书的高潮活像旋风一样,把我们带进超自然界里。书中修词的考究叫主题更是突出:有时一连串华美的词藻叫人暂忘激辩中的主题,心神为之倾倒,不能自己。」

??这个重要而敏感的题目,是藉着几个不同人物的谈论而发展开去,他们各代表了不同之背景及立场来发表他们对这问题之看法。他们都是约伯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后来这三个「年纪老迈」的人好像词穷了,年轻的布西人以利户就加进来讨论(三十二章),仍然没有结果。全书就以神的宣告作结束,他宣告之庄严与华美,非细加咀嚼不能领会。

??很可惜,英文钦定本没有把原文之诗风译出来,修订本Revised Version)在这方面下了点功夫,把原诗之「平行法」尽量表达,这对我们欣赏约伯记有莫大之裨益。但中文之「官话和合本」仍然可看出原诗之味道,下面我们略举数例说明之:

?? 约伯之自辩:

??「我的舌上岂有不义么?我的口里岂不辨好恶么?」(六30:另参七1、7、11、12)

?? 以利法之责言:

??「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么?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么?」(四6;另参四12、13)

?? 比勒达之劝告:

??「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 (八3;另参八11、20~21)

?? 琐法之陈述:

??「你夸大的话,岂能使人不作声么?你戏笑的时候,岂没有人叫你害羞么?」 (十一3;另参十一1、7~10)

?? 以利户之意见:

??「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三十二7;另参三十二11、17~22)

??约伯记中诗的部分是从第三章起;第一、二章不是诗体,是诗中历史的背景;而到四十二章六节,全诗就以约伯自己的话作结束:

??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四十二章七至十七节不是诗体,是诗的历史结语;因此我们可以说约伯记是一首镶在史诗中的诗歌。

??

?? 主旨与信息

??一般来说,本书之主旨是「说明神对待人的方法」。人的知识既是这样不完全,对本身许多问题就难免不产生错误的观念,约伯记就是要纠正我们的观念;但本书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乃是告诉我们属神的人受苦并非枉然的,有神慈爱的旨意在上面,我们若知道神的计划,就知这一生最痛苦的时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约伯若能像我们一样,在未受苦之前就看到了约伯记第一章天上的会议记录,又看到试炼之后所得之福乐,像记在四十二章七到十七节那段,他的反应与说话该有怎样大的分别!

??当然,约伯不可能预先知道——但这正是全书之主旨啊!我们若不能抓紧这个钥匙,全书之精意就无法打开。因此现在就要留意了:在序和跋当中,就是约伯受试炼的经过及他的反应,但他的试炼不是空来独往。序文告诉我们他之试炼是源自神的准许及计划,跋语则告诉我们他经过试炼之后所得之奖赏及恩赐。他三个朋友该受责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既不知约伯受试之前因也昧于他的后果,便按着自己残缺的知识来瞎猜一顿,徒然增加约伯之苦楚与烦恼。硬要把一些人生现象按己意地哲学化或推理一番,是二十世纪特强之风气,也是知识份子的陷阱之一。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尽管约伯及他的朋友不知道,人受苦仍是有他的原因的,但这个原因却不能靠理性就可以推论出来,它是在神慈爱的手中,就算一天我们走到死荫幽谷,也要这样相信,这不是逃避现实,对生命只抱消极之忍受,相反地,我们是接受生命中最高的事实——神。他可以使我们经过试炼,生命显得更成熟美丽,硬以为自己比人强,凡事要推理一番的,试炼临到,他的人生观就容易变得灰暗和苦涩,因为理性之盲点,正是在人生本身!

?? 神不要约伯知道

??本书要说明的一个事实乃是:「神不要约伯预先知道他受试炼的原因」;全书之主题均是绕着这个简单的事实来推展出去的。假如约伯一早就知道他受苦的原因,信心就完全没有价值了,而人也永不能达到像被火试炼过的精金那样宝贵。对很多事情神不能在开头的时候就向我们显明,他若显明了,就会破坏他要我们得着好处的美意。圣经是多完美的一卷书!它启示的和保留的都有其深意在其中:它启示的是足够使我们充份去运用信心来胜过,而它保留的,又足够使信心有发展的余地。

??我们要再强调:本书要说明的,正是神不要人预知试炼的原因。我们若不明白这要点,就会以为本书只提出问题,而不供给答案。我们若以为本书之主旨只在讨论受苦之谜,它确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答案。但我们已说过,这只是本书部分之信息——它不单讨论人为什么受苦,更全面的乃是为什么爱神的人受苦,这样来看约伯记,它就绝不是一本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的书了;它的答案就是在全书之序(一至三章)及跋(四十二章七至十七节)里面。

??不错,那个答案还不是最后的答案,它只是暂时性的,叫爱神的人能在神的引导下可享安息,它最后的答案还在将来。本书之目的也只是提供暂时性之答案,叫我们知道人受苦之目的不单是成就神之计划,也是叫我们的生命更趋成熟;在一切苦难的后面,是神之计划,是他要我们得益之美旨。它告诉我们,这样的苦难不是审判,是医治;不是刑罚,是矫正;不是灾难,是训练;不是责打,是管教;这是本书提供之暂时性的答案。最后之答案要在我们见主那日才显明,那时我们就不再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而是与主面对面,我们就都知道,如同我们被主知道一样。

?? 受苦有益

??约伯记之中心信息可以说就是「受苦有益」。透过绵绵的苦难,我们认识了自己。「老我」被钉在S字J上,神就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显明。本书能说明保罗的一句名言:「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希伯来书又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十二11)。用已故的波德博士(Dr. J.L. Porter)的话来说:「万事——最痛苦的试炼,最厉害的逼害,以及个人的悲愁有时会叫我们灰心丧志,自以为力不能胜,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所有这些事都是在全能全智的神手中,为要叫我们得益处,这正是约伯记的要义。」顾伯(William Cowper)有两句小诗很有意思:

?? 「隐伏在困境背后的,是神的笑脸。」

??下面我们试把全书列表来说明:

?? 历史或小说

?? 很多人认为约伯记并不是历史,而约伯也不是真有其人。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有部分是历史,另一部分则不是,按这个说法,本书是根据一些历史事实来写的「喻道故事」,却不全是历史,就像莎士比亚之历史剧,或司各脱爵士(Sir Walter Scott)的小说一样。持这看法的人认为约伯大概是真有其人,但其事或许不如书中所陈述的那样。无论怎样,那些认为约伯记不是历史的理由,大都牵强附会得很。下面我们分别说明之。

?????? 约 伯 记: 受 苦 有 益

?? ?

序 言

  (一~二)

  对 话

 (三~四十二6)

跋 语

  (四十二7~17)

 

约伯:富有而敬虔

(一1~5)

 

撒但:谎言与恶毒

(一6~19)

 

约伯:受苦而敬虔

(一20~22)

 

撒但:愈加苦毒

(二1~8)

 

约伯:受苦之极

  (二9~13)

约伯自叹(三)

 

   第一组

以利法与约伯(四~七)

比勒达与约伯(八~十)

琐法与约伯(十一~十四)

   第二组

以利法与约伯(十五~十七)

比勒达与约伯(十八~十九)

琐法与约伯(廿~廿一)

   第三组

以利法与约伯(廿二~廿四)

比勒达与约伯(廿五~卅)

比利户与约伯(卅二~卅七)

神的宣告(卅八~四十一)

 

约伯:清白得雪

(四十二7)

友人:荒谬被责

(四十二8)

约伯:苦境转回

(四十二10)

 

 

家庭:重归于好

(四十二11)

 

 

约伯:极其富有

(四十二12~17)

 

数目字的巧合

??有人认为本书论约伯之财富的数目字,巧合到难以置信——他有七千羊、三千骆驼、五百对牛、五百母驴,到他受试完毕后,神给回他的数目刚好是双倍。但这又有什么希奇?它们不单只可信,而且唯有这样才合乎情理。倘若你要形容一个极其富有的人的家畜,你会怎样写?又或者当你形容羊群、牛群、农产、人口,或军队等的大小多寡时,你会怎样写?约伯是「在东方人就为至大的」,你要说他的财富时,会不会说他有六千九百七十二只羊,三千零一只骆驼,或四百二十九对牛?作者若真是这样说,我们才会希奇呢!正如今天没有人说某某国家有陆军四十九万八千七百二十三人这么繁琐一样。因此约伯记中的整数是给我们一个观念,而这种记法也是合情理的,因为我们今天也是这样用法。

??另一些人则说七与三这两个数目字用得太多,而七与三在圣经是有特别的含义,故作者所要传述的可能不是七与三这数字——就像他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七千羊、三千骆驼、三个朋友与约伯对坐七日七夜等——而是另一意思,因此就不是历史。这个问题可分两方面来说明:第一、我们前面已说过,约伯记是圣经最早的一本书,作者便无可能仿照比它晚期才出现的观念来运用这些数目字。再者,就算这些数目字真有其他含义,也不能因此而勾消这些数目字原有的真实含义,就如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一样,「十二」在圣经是有特别之含义,但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和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仍是历史的事实。

?? 撒但与神的对话

?? 有人认为约伯记不是历史的记载,原因就是人无可能知道撒但与神的对话,这部分一定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要这样说:人若然对属灵有什么的认识,都只能从启示得来,因此本书有关撒但与神对话的一段,若不是从启示来,便是出于人的想像,若说是出于人的想像,那么其他书信有关类似的记载也是人的捏造吗?在下一课讨论本书之序言时,我们还要详细地看这个问题。

?? 华美的诗体

??另一些人认为本书不是历史的原因,就是因为本书以诗的体裁写成:如此美丽的诗句怎可能是约伯与他朋友对话的实录。其实这个理由很简单,在亚洲西部之闪族人民当中,藉美丽的词藻和工整的诗句来表达严谨之思想的例子,屡见不鲜。

??有一点我们不可以忽略的,就是约伯与他三个友人之对话并不全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该书有不少地方告诉我们他们之交谈,历时甚久(二13);明显地,他们不是急急忙忙地抢着发言,他们曾经相对无言地对坐七日七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想才发表的;每个人之辩词都相当长,我们相信每篇辩词都有可能不是一气呵成的,也许他们当中停过数次,但没有人横加插入,打断别人之思路。倘若他们曾深思了七天才开始对话,在对话的时候停下来思想也是顶自然的事。反过来说,就算本书之无名作者在圣灵之启示下给约伯与其友人之对话加上诗歌之色彩,也是无碍本书是圣灵启示的事实的。

?? 圣经之见证

??约伯记之历史性有一个最好的见证,就是圣经本身。以西结书十四章十四节说:「其中(指耶路撒冷)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这三人,他们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性命,这是主耶和华说的。」在十六、十八,和二十节同样的意思出现。我们都知道挪亚与但以理都是历史人物,你能想像神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而第三个却不是真有其人的名字,来说明这样重要的一个真理?你以为神会用一个虚构的人物,又说他「救自己的性命」?这算什么话?让那些不信的继续十信吧,至于我们,我们确信这样严肃的话,已足以说明约伯记的历史是可靠的。

??还有,新约的见证也不可以忽视,雅各书五章十一节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若然说雅各不是在圣灵启示之下写这段话,那么他或许是弄错了;但他是受圣灵启示而写的——我们确信如此,历来教会也是这样相信——那么他所提到的约伯便真有其人。试想想看,假如约伯不是真有其人,圣灵便无可能以他作我们的榜样。一个作榜样的人若根本不存在,这个榜样就不是真实,它也没有能力勉励我们去忍耐。你怎能因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忍耐而自勉忍耐?那不是荒谬吗?你以为神会作如此荒谬的事吗?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约伯记所记的人物及事迹都是真实的,是可信服的。

约伯记 之二



??
题示:请先把约伯记第一、二章,及四十二章七到十七节读两遍。

??

?? 「就让我们满有喜乐地承认,坦然接受我们的现况,绝不使我们的喜乐消灭,就是苦难来临,我仍会接受它,且是喜乐地接受它:因为它会使我年轻的日子仍能拥有智慧,它使我们能认识自己,并更能明白真理,分辨善恶。尽管损失与逆境临到,代价是那么严厉,背后隐藏着的智慧却是无价的。你必会得着,你自会发现,要得着那些智慧,是舍此无他途的。」

???????? ——朋斯:「致大卫书」(Robert Burns)

??

?? 序言

??在约伯记的序言中,有两个主题是交替出现的:

?? 约伯——富有而敬虔(一1~5)
?? 撒但——谎言与恶毒(一6~19)
?? 约伯——受苦而敬虔(一20~22)
?? 撒但——愈加苦毒(二1~8)
?? 约伯——受苦之极(二9~13)

??稍后我们再说约伯的特点及为人(连同本书之跋语一起看),现在先看有关撒但的记录。

??

?? 撒但与神

??单就记载的表面看,撒但与神的对话这一段确是相当怪异。不单在约伯记中是很特出的一段,就是以全圣经来看,它也是很独特的;对一些人来说,这是反对约伯记的历史性最强而有力的一个理由。这样的对答可能像约伯记所记载那样发生吗?这个问题关系至大,因为全书之真理及价值都与它有莫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将会看出来。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人若对属灵界有任何的认识,都只能出于超自然的启示;那么本章所论到撒但与神的对话,便只有两个可能:一就是出于圣灵的启示,不然就纯是作者的幻想,没有第三个可能。换句话说,全约伯记之可靠与否,就在乎这个关键。这是为什么我们说第一、二章是全书之真理及价值之维系点了。

??假如说这一段是圣灵的启示,那么撒但与神的对话就真的在天廷上发生。当然,其过程与说话是经过拟人化,这也只是为了叫人能明白吧了。

??但若说这一段只是作者的创造,那么整本约伯记便是一本毫无重大意义的小说了;因为它说约伯的试炼——全书之主题——只是源自神与撒但的对话;而这个对话根本没有发生过,只是作者的虚构,那么约伯为什么要受试炼?我们永远都没法子知道。本书除了是一篇优美的诗歌外,对我们就一点意思都没有;而跋语中神的介入及宣告也同样没有意思,因为序言若不是真实的,跋语也不可能是真的,约伯记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我们要再说,本书是没有中间立场的,神与撒但的对话要就真的发生过,不然就没有;若是前者,本书之意义就大有价值,若是后者,它就只是一本小说。因此重要的问题乃是:到底本书是不是圣灵把在天廷发生的事向约伯记的作者启示出来?我们根据圣经其他的记载,可以肯定地回答说:「是」。

??圣经岂不是重复又重复地用拟人法把神在天廷的事告诉我们?他岂不是那位坐在宝座上;旁边站着基路伯及撒拉弗;受着天军的侍奉:并透过他的仆役来管理宇宙穹苍?启示录十二章十节不是说撒但是那个「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撒迦利亚书三章一、二节不是告诉我们撒但站在神的面前控告约书亚?新约不也同样说到撒但得到神的准许,要试炼神的儿女?请小心看下面的几段经文:路二十二31、32;林前五5;提前一20;提后二26。

??最能与约伯记第一、二章互相辉映的,就是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三十一节,论到主耶稣对西门彼得的一段话。若把原文的时式表达出来,我们可以这样译它:「西门,看哪,撒但定意哀求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们同样要注意主怎样回答:「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里所用的两个动词撒但的定意要得着,和基督已经献上的祷告,在希腊文同属过去式(aorist),表明撒但已经得着了准许,可以筛西门,而基督又已经为西门祷告,叫西门的信心不会跌倒。用这个亮光来看约伯记不是顶有意思吗?基督怎样为西门祷告,照样也为约伯祷告,并且在撒但要筛他们之前,基督已经胜了那位控告者,并且得回撒但要筛的神的儿女。

??有那么多的经文作证,我们还要怀疑约伯记一、二章所记的事实吗?我们若怀疑约伯记之真实,其他有同样记载的圣经也会有问题了;不单如此,连耶稣基督自己的说话也不可信了,这个可能吗?我们相信撒但与神之对话确曾发生过,并由圣灵把其目的及过程,藉着拟人法启示给圣经的作者,作为约伯受试炼的解释,并且叫后世的人从其中了解人无法按理性解决的人生之谜,其意义之重大绝不容忽略,下面我们详细点来解说。

??

?? 重要的应用

??在序言记录撒但与神的对话给我们之教训实在重要无比,它给我们不少关于撒但的认识。

??我们看见撒但是要对神负责的。你是不是觉得奇怪,撒但怎么可以进到神的面前?它为什么有权利可以随时进到神的宝座前?我们若这样看,就误会了整个信息了。圣经不是告诉我们就是神的仆役——天使——也要隔一段时间就要进到神的面前?这些「神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不是要给神出什么主意,乃是向神报告他们的工作;撒但之所以能进到神的面前,不是它的权利使然,乃是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命令来到神的面前,好报告它的工作。不管它愿意不愿意,仍是在神的权柄之下,就像一切受造之物一样。它之所以来到神面前,既不是它的特权,也不是它所愿意,乃是出于神的命令。尽管它是一切背叛之灵的首领,它仍是不敢,也是不能不听从。要这样一个赤裸而又邪恶的灵进到神圣洁的宝座面前,对它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可怖之经验。

??第二、我们看见就是撒但黑暗的心思在神面前也是无可隐藏的。乍看起来,神对撒但的问话「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好像神是有所不知而问,事实上当然不是如此;他早知道撒但一切的作为,就是他问撒但「你从那里来」之前,他已知道它是「从地上走来走去」;他之所以问,是要藉着问题来逼它招认它的所作所为;神对撒但发的问题可以这样译法:「你是否立心要察看(或对付)我的仆人约伯,因为地上再没有人像他……?」撒但立刻招认了,并且说它之所以不能加害约伯,是因为神给他「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这是多安慰的一个信息,神知道撒但的心思,知道它要对付的人。

??第三、从第一、二章我们知道在一切败坏这地球的罪恶的后面,是撒但的播弄作崇。神问它:「你从那里来」;它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明显地,撒但在地上是有它特别的任务的,且是非常忙碌。创世记告诉我们人的犯罪是因它而起,自创世记之后的圣经,更愈来愈显明它是使人类犯罪的主凶。它说它是在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就表示它非常之焦躁和不停地工作,它是犯罪的天才,永不歇息地推动它邪恶的策略,它不认识何为侍奉神的喜乐平安,只会汗流满面地工作,务使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种汗流满面,焦躁不安就是它的记号。请留心看以赛亚书五十七章二十、二十一节和马太福音十二章四十三节就更清楚了。

??除了焦躁不安外,我们也要认清楚,它是「这世界的王」,是叫人硬心不信神的那位。我们若不认清楚它才是一切邪恶之主源,才是我们人类之公敌,那么我们无论怎样关心社会工作,甚至为此而祷告或传道,大概也不会成就什么的。

??第四、从序言我们看到撒但真正的一面,那就是:它不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有时我们这些属神的儿女对撒但的认识非常之模糊,我们以为它是无所不在的;不!它绝不是如此,也许它可以在眨眼间就能从这边去到那边,但它仍不是无所不在;它是受造之物,既是受造之物,就必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间下,它只能存在于一个空间。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它现在在非洲弄风播雨,就不能同时在澳洲或美国推动它邪恶之鬼计。

??很多基督徒认为撒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在对付他,错了,它十足无所不在的:当然,它有很多仆役喽罗供它差便,但它本身仍是一个受限制的被造物,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是一本独具灼见之作品,他就认识这个真理:那个「天路客」一路上都受着不同的仇敌的攻击,但遇见撒但本身的,还是只有一次。

??我们也不要以为撒但是无所不知的——神可以看透众人的心思意念,撒但却不能,因为它不是神。它不明白约伯的心思,它以为约伯在它攻击之下,必会崩溃;但它错了,它不知约伯心内存的是什么,结果它反而败阵下来。不错,我们若主动地向撒但投降,它就能占有我们的心思,就像昔日的犹大和今日交鬼的人一样。我们若不容许它如此作,不主动地把自己的主权交给它,不向它之诱惑或威逼让步,它仍是毫无办法,它不能知道我内心的事。若然不是,人类就毫无尊严可言。让我们永不要忘记,撒但既非是无所不在,也不是无所不知的。我们不敢低估它,但高估它也同样是愚蠢的。

??第五、约伯记的序言告诉我们,没有神的准许,撒但仍是寸步难行,毫无作为的,它的阴谋常在神的监管之下。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不管怎样翻腾,仍越不出它被定的疆界。「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伯三十八11)神容许撒但有所作为,是因为神能叫它对人的攻击变成祝福,就像约伯的例子一样。

??第六、我们不要忽略了,神给撒但的每一个准许都有一定的限制的;第一个限制是:「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一12),到约伯得胜这个试炼后,撒但又有一个新的准许,但也有一个新的限制:「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二6)对信徒来说,这真是一个大安慰,撒但绝对没有权力越过神的限制,它一切的攻击都是在神的监管之下,就如彼拉多之对耶稣,若不是神的准许,他就不能办耶稣(约十九11)。假如神是监管着撒但对约伯的攻击,他也必会监管着撒但对我们的攻击,尤其是我们不像约伯那样成熟。新约在这方面的教导是极明显的,请看保罗怎样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最后,让我们紧紧记着,神的眼目常在他儿女的身上,特别当他们落在试炼的当儿。神问:「你曾用心察看我仆人约伯没有?」这个问题就表明约伯一直是在神的关注之内。请注意神怎样题及约伯,他道出约伯的名字,认识约伯正直的性格、敬虔的心灵,并且特别说到「我的仆人」,约伯在神的心中是宝贵的,尤其是当他落在试炼里面。罗埃尔(Lowell)的说话很有意思:

??「复仇者真大意,历史恒记着这一页,
?? 死亡击败了黑暗;在神的道与奋秩序当中,
?? 真理永远在刑架上,谬误永远在皇宫,
?? 是那刑架把人类的将来改变;
?? 在阴暗的不可知内,神一直站在阴影内,
?? 看顾保守着属他的人。」

?? 「神的众子」——另一理论

??也许我们应在这里谈一谈约伯记一章六节和二章一节所说到的「神的众子」是什么意思。上面我们说是天使,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只是当代敬畏神的人,他们也不是无理由支持的。

??首先我们得注意,约伯记是一本极其古远的书。它的词汇、语气、格式,以至人物的态度、风俗、制度,和所形容的人生百态,均表明它是属于「族长时代」的一本书;极可能是早于出埃及很久的时代。在那个时候,神常以可见之形像显现于人前。持这理论的人便说,在那时候「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的「神的众子」便是敬畏神的人一齐聚集敬拜神,并聆听神的言语。拉健(George Rankin)在他之「创世记释义」便持这个说法:

?? 「在约伯记一章六节和二章一节,我们看到『神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的面前』的说话,这句『神的众子』与创世记六章二节之『神的儿子』是同一样的字眼,亦即beni ha Elohim(原文同是双数)。有学者认为约伯记的作者是摩西,而约伯本人则是活在族长时代,或可能在洪水之前。天使岂不长在神的面前吗?若然,这里就不必说他们『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但这些beni ha Elohim不是天使,是当代敬畏神的人,特意『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去敬拜他。」

?? 「约伯记的起头说当这个敬虔的父亲知道儿子们设摆筵席,就为他们献祭,免得他们得罪神。然后神召集他子民来敬拜他的日子来到,撒但也得到特别的准许来攻击这位敬虔的父亲。」

?? 「这些『神的众子』就是当代敬虔的人,来到神的面前,就像大卫要他的子民一同聚集来向神献上感恩的一样。其实圣经别的地方同样有这样的记载。创世记说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我们当然不能运用奇思妙想,硬说宁录是个天使吧。同样地,约伯与他的儿子们就是『神的众子』,以约伯为一家之首,负上祭司之责任,带领他的儿子同来向神献祭和敬拜。」

??持这看法的当然不止拉健一人,事实上这个问题是一个悬案,很难有一定论。无论怎样,我们要重复地说,约伯记是一本十分古远的书。在那些时候,神常是以一个可见之形像来向人显现,接受人之敬拜,像伊甸乐园一样,就在「神的众子」一同「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的时候,撒但也来了。这个「在耶和华面前」跟创世记之「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四16),和约拿之「躲避耶和华」(拿一3、10)也是同一的说法。

??我们自然不会以为该隐和约伯是在天上「离开耶和华的面」吧!可以很肯定说,他们均是在地上而「离开」的。同样的理由,他们认为约伯记中「神的众子」并不是天使,而是敬畏神的人在地上聚集在他的面前来敬拜他。

??这个理论还有一些地方与我们之看法不一致,就如他们认为这些「众子」是按他们之选择来到神的面前,而不是被召而来;并说「耶和华」是神一个特别用来向人显示的名称等等,不过我们还是略去不提了。

??小心研究后,我们仍然持守上一课我们采用的解释,那是比较自然及合理一点,就是看「神的众子」为天使。但这些不是序言之要点,重要的地方乃在:撒但与神的对话是确确实实地发生过,是约伯受试之原因,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约伯记 之三



??
题示:请读三至三十一章,读的时候特别留意本段『平行法』之运用,读者可参考英文之「修订本」(Revised Version)。
??

???? 我灵镇静,我主必在你旁,
???? 忧痛十架,你要忍耐担当;
???? 信靠我主,他必为你安排,
???? 万变之中,唯主信实必长。
???? 我灵镇静,天友最是善良,
???? 经过荆棘,引到欢乐地方。

????*?? *????*

???? 我灵镇静,一切主必担当,
???? 未来引导,仍似过去一样;
???? 莫让何事,摇动希望信仰,
???? 目前奥秘,日后必成光明。
???? 我灵镇静,风浪依旧听命,
???? 救主当年,所发吩咐之声。

??

???????? ——舒拉高(Katherine von Schlegel)

?? 对话

??现在我们来读约伯记的主体。这是一段以诗体写成的对话或辩论,而它的发展是以戏剧形式推广开去,一幕接着一幕地引至高潮——神的宣告,全书重要的发言人有六位——约伯、他的三个朋友、一个叫以利户的年轻人和神。

??整个问题的中心是:约伯为什么受苦?约伯的问题自然也是他代表整个人类的问题。他三个朋友各代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结论都是非常难令人满意的;就在这死结中,年轻的以利户发言了,他指出一个被人忽略的重要问题,但仍然没有解释到问题的中心;最后神发言了,他把整个辩论带到一个庄严也是出人意表的结论。

??我们若要欣赏到这本古典诗剧的精髓,就要特别留意下面两点:第一、我们一定要捉摸到整个辩论的特殊意义。第二、我们也要留意约伯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慢慢了悟的发展。到底什么是这个辩论的特殊意义?要了解这个,不是看约伯的辩词,而是要看其他人的言论及他们之观点。

??我们先看约伯三个朋友的辩词,他们就是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和拿玛人琐法。他们各按次序,先后发言;其次序就是我们上面所列的,这可能是按年纪而定,但无论怎样,他们均是年纪很大的了(参三十二6)。他们都是从老远赶来,特为要安慰他的(二11~13);但辩论的结果,安慰变成定罪,害到约伯苦上加苦,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到底这些人的辩论,是根据什么原理而发的呢?

?? 以利法

??让我们先看一看年纪最大,也是最有智慧的以利法的三篇辩词。留心的读者会发觉以利法与其他人的观点全不相同;他的人生观是建立在两重基础上:(1)观察;(2)所谓特别的属灵启迪。第一点,我们发现「按我所见」这句话常常出现,请特别留意四8,五3、27,十五17等。至于第二点,关于他特别的启示,请参看四章12~16;还有他从提幔人祖先所领受的智慧也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参十五18、19)。因此我们可以说,以利法的观点主要是从他的经验而来。

??他三篇辩词是很容易概括下来的。第一篇是在四到五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他承认约伯以前之敬虔(四3~7);第二部分是他论点之中心,他说他的见解是透过不断的观察而得来的(四8~五7),他的见解乃是说,人受苦的原因永远都是因为他犯罪,因此神就刑罚他;跟着他说倘若现在受苦的是他,而不是约伯,他将会怎样处理(五8~16)。最后他以极具诗味的一句话——「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来劝勉约伯。

??第二篇之辩词是在十五章。这次以利法的语气严厉得多了,也比第一篇短很多。但从辩论的观点来说,第二篇没有什么新见,共分两部分。二至十六节是年高德勋的责备;十七至三十五节是重申第一篇之论点,并强调这些均是他留心察看而得来之结论。

??他第三篇辩词是在二十二章,也是旧词重弹,说约伯之受苦纯是因为他犯罪的结果;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至九节,他严厉地责备约伯的罪过,尤其是在五至九节更为明显,简直与他第一篇辩词中承认约伯之敬虔是互相矛盾,第二部分是十至二十节,是他对约伯的结论,以权威之「所以……」作起点,这时他看约伯十足是个伪君子(参13节)。最后,在二十一到三十节是以利法之临别劝告,以「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作起点。

??这就是以利法的辩词;这个人和他的观点,可以作如下之撮要:

?? (1)他以自己之观察和经验来建立人生观(四8、12,五3、27)。

?? (2)他忠于一个对神的看法十分狭窄而固执的论调(五3~7、12~16,十五20~35)。

?? (3)他固执的态度和所持守不完全的论调,就形成他对受苦之看法:「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

?? (4)这个理论引伸到约伯的身上,约伯便应「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五17),简言之约伯受苦就是因为他犯罪。

??

?? 比勒达

??现在看看比勒达的言论,它们分别记在第八、十八,和二十五章;它们比以利法更不客气。比勒达不是一个好思明辨的人,而是一个侃侃而言的演说者,他比以利法更严厉,尤其是他开头的几句话;可能因为他发言之前,已经听过约伯对以利法的答辩的原故。

??以利法的人生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而比勒达则是建基于传统,请特别参看八8~10,和十八章;特别是十八5~20这一段,几乎全是摘录传统的格言,是「Beni Kedem的智慧」,或说是「东方人」的智慧(王上四30)。比勒达所代表的,乃是传统之声。

??他三篇演词也是颇为简单;第一篇是请求,第二篇是责备,第三篇是遁辞,也是分别记在八、十八,和二十五章内。

??我们先看他第一篇演词(八章),这是一个请求,共分三部分:二到七节是一个由现象而引伸出来的请求约伯儿女们突然的死亡,就表示神在刑罚约伯所犯的罪(第四节),叫约伯加倍难过的是比勒达明言他儿女的夭折便证明他不是「清洁正直」的(5、6节)。请特别注意四、五、六节中三个同义的「或者」和「若」,比勒达就是从那些现象来推论出约伯受苦之因。第二部分是八至十九节,这是第一篇演词的主干,中心就是诉诸传统;最后一部分是二十到二十二节,是诉诸约伯自己之明智,其意义乃在:假如约伯是清洁正直的话,「神必不丢弃完全人」(20节),因此他必「以喜笑充满你的口」(21节)。

??比勒达第二篇演词记在十八章,跟第一篇比较,从辩论之观点来说他是没有新见,只是以更严厉之口吻,重申第一篇之论调。事实上本篇是全不按正常之推理原则,只是一篇格言摘录,其目的是在责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他愤怒的责问(1~4节),第二部分是藉传统的道德格言来责备(5~21节)。请注意全篇中「必要」、「必然」、「总是」等肯定的语气,用的是怎样多。

??比勒达第三篇演辞记在二十五章,只有六节,其实只是几句词藻美丽的遁辞,里面没有多少内容,对约伯前面之问题与挑战(二十四章)——为什么恶人总比义人兴旺——完全避而不答。比勒达是词穷了,便只好重复他的陈腔滥调,说神是全然圣洁,威严可畏(第2、3节),而人则是如虫如蛆,污秽犯罪。他最后一句话「在神眼前,月亮也无光亮,星宿也不清洁,何况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呢?」与主题其实毫无关系,因为约伯从来就没有说他是全然圣洁,没有犯罪;他的问题只是:他犯的罪并不能解释现今他受的磨难。

??无论怎样,那就是比勒达的说话:我们可以把他这个人和其言论作如下之综合:

?? (1)他的人生观,全是建立在传统道德观(八8;十八5~20)。

?? (2)像以利法一样,他对神的认识是非常死板板的(八11~19;十八5等)。

?? (3)他理论的中心,可在下面一节表达无遗;「神必不丢弃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恶人。」(八20)

?? (4)按他的理论来看约伯,那就是:「你若清洁正直,他必定为你起来。」换句话说,约伯就是一个伪君子。


?? 琐法

??琐法又怎样呢?有些解经家认为他的辩词除了十一和二十两章外,也应包括二十七(自第七节起)和二十八章。但我们认为琐法只发过两次言,就是十一和二十两章,到第三幕轮到他发言的时候,年轻人以利户就开始代入说话了。

??琐法比以利法和比勒达更不客气,他语气肯定而凌厉;部分原因可能是在他发言前,听过约伯怎样为自己无辜而辩驳,并且胆敢公然不服前二者的人生观,因此他一开口便很有火药味,请看:「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么?」(十一2、3)

??像前面两老一样,琐法的言辞也有其特别之处。我们说过,以利法的人生观是建基于观察;比勒达的则是经验;但琐法的人生观只是建在他自己的假设或臆说上。以利法的起码还是按理演绎,比勒达的是有迹可遁之正统主义,琐法的就什么都没有,他只是凭自己以为是的假设或臆度来发言,而言又无不凌厉辛棘,自立权威,甚至以约伯之敢持异议为罪恶,这真是叫人无话可说!

??琐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教条主义者,全部辩词没有半点推理之迹,没有像以利法的「按我所见」,也没有像比勒达的「请你考问前代,追念他们列祖所查究的」,琐法只是说「你岂不知道」;在他两篇辩词中,均是以此为起头。(参看十一6,二十4。英译本多把这句译成一问题式,但希伯来文只是简单地说:『你要知道』,中译和合本与它颇近。)

??琐法第一篇演词记在十一章内;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定约伯的罪(1~6节)——多言多语(2节);自以为义(3、4节);和罪孽深重(5、6节)。第二部分是为神辩护(7~12节)——高于人的智慧(7~9节);强于人之阻挠(10节);洞察人之虚妄(11、12节)。最后一部分是劝约伯悔改(13一20节)——约伯的选择就是悔改复兴(13~19节),或固执死亡(20节)。

??琐法的第二篇演词记在二十章,这与第一篇同是一个中心——约伯是罪有应得,因他犯罪和假冒为善。这篇也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引(1~3节)——琐法恼怒;第二部分是主题(4~28节)——恶人兴旺极其短暂,第三部分是应用(29节)——应验于约伯身上;那即是说,约伯是罪有应得,因他是个「恶人」。

??我们可以这样综合琐法的为人及其言论:

?? (1)他是个宗教之教条主义者(十一6,二十4)。
?? (2)像前二人一样,他对神之认识非常形式化(十一13~20,二十5等)。
?? (3)他狭窄之教条主义可在他下面一句话说明:「恶人夸胜是暂时的。」(二十5)
?? (4)引伸在约伯的身上,他的结论就是:「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十一6)

?? 三友之异同比较

??我们先看三人之不同点:以利法之人生观是以观察为基;比勒达之人生观是以传统为基;而琐法的则是以假设为基。以利法是宗教道德主义者;比勒达是宗教律例主义者;而琐法则是宗教教条主义者。以利法是一个护教者:比勒达是个演说者;而琐法则是个盲信者,他非常之固执,却全是他自以为是的臆说,没有理性的结论。概言之,以利法代表的是哲学之声;比勒达代表的是历史之声;而琐法代表的则是正统之声;但三人之言论全不能解答约伯的问题。他们三人的言词均可用下面三个词来归纳:「假如」、「一定」、「必是」。以利法的态度是「假如」约伯没有犯罪,便不至落至今日的田地;比勒达的态度是既然约伯今日受磨难,他就「一定]是有罪的;而琐法之态度则是约伯「必是」一个有罪的人,他也是罪有应得。

??现在再看三人之相同点:(1)他们三人之罪罚观均相同,那就是人受苦必然是因为他得罪了神明,而人之兴旺则表明神喜悦他的善行。(2)随着这观点,他们对神之认识就非常之表面化、形式化,且是非常之固执,甚至认为人若不接受他们的解释,就是不接受神的管治(参十一5)。(3)他们均相信人一切善恶,都会在今生得到奖赏或报应,对人类将来之命运,及来世神之审判,他们是全然无知的。换句话说,他们的人生观是没有来世的。(4)从辩论观点来说,他们均是极之拘泥固执,思路是绝对的闭塞。在整个辩论的过程来说,我们可以看见约伯是有进步的,但他的三个朋友除了用不同之方法来申说已经说过的论调外,就一无进展,全无创见。(5)一直在旁静听之以利户见证说,他们三人全没答到约伯的问题(参三十二3、5、11、12等)。(6)他们只定约伯罪;因为按他们之善恶赏罚观,要就是约伯无辜,神弄错了,不然就是神是正直的,约伯是罪有应得,没有第三个可能。他们自然是选择了后者(三十二3)。

??

?? 约伯与三友

??单就辩论的过程而言,约伯明显地是占优势的——他的问题始终没有人能解答。无可否认,约伯曾在一些地方作出有限度的让步,后来他也承认那是轻率的;他之所以有时会让步,纯是因为这三个自称是同情他的、自远方来安慰他的朋友用言语对他作出无情的攻击,叫他的精神和肉体都到了一个无法忍受的地步。

??约伯受苦极深,他绝不会为了好胜而跟他们辩论,他若能在他友人的言词上找到真理,明白他受苦之因,他是宁愿输了这场辩论。但他硬要继续跟他们辩下去,就是因为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理论中,完全不能解释他现在受苦的原因,他就一定要追寻下去,这也是叫他三个朋友无法忍受的理由之一。

??回顾前面三场之辩论,在第一回合中,三人均一致认为神必定赐福给正直人,刑罚不义者。约伯的答辩乃是:按他自己之经验,他们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他是清白的,但就是落在磨难当中。

??在第二回合中,以利法强调只有不义的人才会受苦;比勒达则说不义的人永远受苦,而琐法则说恶人的兴旺只是非常短暂。约伯分别答覆他们说;按他之观察,受苦的不单只是不义的人,义人也一样受苦,而且恶人也不一定永远受苦,很多人是安享天年的;恶人的兴旺也不见得一定是短暂,因为很多恶人不但得以享受他们不义之财,寿终正寝,而且还可以留下余荫给他们的后代。

??第三个回合中,以利法只是旧调重弹,比勒达则加以附和,琐法词穷。而约伯则庄重地重申他是清白无辜的。

??因此,整个辩论就来到一个死胡同;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有人说得好;约伯记中那个历史性的辩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篇有关新经验与旧信仰冲突的记载。」那冲突是因为旧有的信条不能解释新的经验——三友传统之信条与约伯之新经验是水火不容的。约伯知道他自己与别人一样,是个罪人,但他所行的,全是按他所知道、所认识的来处世为人,他就是有罪,也不能解释他现今空前的浩劫。因此他对三友之答辩是极其真诚的:我们今天可以体会约伯的心境,也同他一样相信;倘若教条与我们内心至深至诚的经验相冲突,这个教条就有重新检讨的必要。后来神的判语证明约伯是对的。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类经验在解释启示的真理上,有一个极重要之地位。

?? 这就是约伯与三个朋友的辩论,它们的结尾十分叫人失望——没有结论。下两课我们要看另外两篇演词——以利户和神。
??

约伯记 之四

题示:请先把以利户之演词(三十二至三十七章)读一篇,再按本课之解释来读第二次;请特别注意本课提出之各要点。

??

?? 「忙于事奉并不常能学到人生的至理,喧闹争竞亦难分辨圣灵的声音,繁华扰攘更何从体验致密的关怀?但在人生孤寂的空间,神静悄悄地向我们说话。

?? 疾病的孤苦,忧闷的延续,均在晓谕我们:留心聆听,他要发言。年纪老迈,独困愁城;昔日亲朋,各散东西,留意呀,朋友,这将是你一生中最能认识隐密者与你同在的时刻。

?? 苦难重重,接踵而至——视觉渐衰,听觉日弱,体力消逝;噢!还加上受试炼时临到的死别生离!孤独何其重,力不能胜,心亦不肯受安慰,地上再没有指望;呀!请留意,他常在绝境中向我们晓谕。

?? 可还记得,先知的使命常是多么的孤单?大地遗弃他们,他们却与神最亲近。宣教士的足印又是何其仃伶?踯躅荒野,独尝孤苦;在龟裂的大地,他们沉重地踽踽独行——但就是在这种人生最孤单的时空下,我们才会发现一生亟亟寻找的就在那里——神。」

???????????? ——巴斯德

?? 以利户介入

??三十一章最后一节是个很明显的分界线——「约伯的话说完了。」三十二章便是以利户的演词;他比前三人都年轻(6节),且听过三人和约伯的对话;之前,他一直持守「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参4、6、7节),所以缄默不言。但看见约伯「冥顽不灵」,自以为义,而他三个朋友又来势汹汹,却又答非所问,他就含忍不住,要「陈说我的意见』了(2、3、5节)。以利户是以一个「拯救者」的姿态发言,却不知道这角色绝非他想像中那么简单容易的。并实上他的演词倒不是陈腔滥调,而是颇有见地的,起码他能注意到一个前三友所忽略的问题。

??有人说,以利户那占了六章圣经的演词都是年轻人夸夸之词,没有新见,对老年人也没有尊重;我们若能干心静气地读,就知道这个断语是有失公允的。它是一篇相当谦恭亲切,而在属灵领域上又是颇具卓见的演词,它比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理论更胜一筹;而更重要者,是他演词中有三个新的因素使讨论中的问题较前明朗:第一、新的方法;第二、新的答案;第三、新的请求。

?? 新的方法

??以利户与前三友不同之点,乃在其接纳约伯的看法,即是人若有智慧,均是出于神的启示。神的启示也不是单给寿高的人(三十二9),因为「人里面有灵」,神就藉这灵而叫人「有聪明」(8节),而他现在就是按神的灵而说话(三十三4,三十六2~4)。不单如此,以利户知道约伯一直盼望的,就是有一个「听讼的人」,可以给他陈明他的苦情。约伯也希望有机会能直接跟神说明他的案子,辩明他的清白,以利户就直接表明,他就是那个听讼的人(九33,二十三3~7),约伯可以在他面前表明他的隐情。我们且注意约伯一段话:

?? 「惟愿有一位肯听我,(看哪,在这里有我所划的押——即『签字』……愿全能者回答我,)愿那敌我者所写的状词在我这里,我必带在肩上,又绑在头上为冠冕,我必向他述说我脚步的数目,必如君王进到他面前。」(三十一35~37)

??以利户相信他受了神的启示,是可以作约伯的听讼人,请特别留意他自己的宣告:

??「我在神面前与你一样,也是用土造成。」(三十三6)

??他说他是受了启示,但他强调他与约伯是一样,也是用同一块土造成。这个态度与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全不一样。这三友因着他们狭隘偏激之人生观,而做成他们不能「投入地」了解约伯的问题。他们只是一个旁观者、是审判官,但以利户是弟兄,他宁可与约伯同坐,了解他并同情他,却又不忘记他从神那边领受的启示,贡献他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方法。

?? 新的答案

??以利户答案的要旨,记在三十六和三十七章内,但我们先看三十三到三十五章,才明白以利户答案之中心。

??以利户之逻辑是这样:神比世人大,因此人没有权利要求神一定要事事提出解释(三十三12、13)。他若比世人大,就一定有些作为是人暂时不能了解明白的。不过人若真肯留意,也是可以听到神的声音(14~16节),知道他的目的是叫人离开罪恶,「不死在刀下」(17、18节)。还有,神不单只会向人解释,他也会责打管教(19~22节)。若有人能明白神的作为,向人指出神的心意,我们就知道他的目的是叫人得医治、得喜悦(23~28节)。

??这个解释正能说明约伯现今之经历——他现今缺乏的,就是那么一个的「诠释人」,以利户正是以此自居(29~33节)。换句话说,以利户指出约伯的受苦不是刑罚的,乃是教育的;神是在较高之层次来对待约伯(记在三十三章),单就此点而论,以利户之说话就比前三友胜一筹了。

??在三十四章,以利户继续说神的管治不单是全权的,满有恩典的(三十三章),也必然是绝对公义的。他不是目光如豆,他顾及全面(10一19节),能洞察微情(23节),因此约伯说要觐见神来述说他的苦情就不必要了(23节)。神知道每一件已发生和未发生的事,他不需要特别法庭来聆讯。有些事我们现今不能明白,但我们应该相信,凡他所作的,无一不是为叫我们得益处(27~30节)。

??从三十六到三十七章,就是以利户表明他见解的中心。到底什么因素使他的演词这样特出?那是:他对受苦的看法跟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全不一样,他看见受苦更高的层面,一个更成熟、更属灵的原因。前面三人给自己狭窄的人生观缠得了无天日,只看见受苦是人犯罪的结果。以利户则看到受苦更广更真的一面,那就是受苦不一定是刑罚的,也是纠正的;不一定是罪罚,也会是恩典;它不一定是要打倒一个人,也是重建;它不一定是责打,也是管教;它不一定是审判官的权,也是牧者的竿。

??我们要看以利户怎样一层层地陈说他对受苦的看法,那是记载在三十六和三十七节,我们可看见人怎样因着受苦而得到纠正、管教和建立:

??纠正

?? 「(神)开通他们的耳朵,将当受的教训印在他们心上,好叫人不从自己的谋算,不行骄傲的事,拦阻人不陷于坑里,不死在刀下。」 (三十三16~18)

??管教

?? 「人在床上被惩治,骨头中不住的疼痛,以致他的口厌弃食物,心厌恶美味。」 (三十三19~20)

??建立

?? 「若有一个作传话的与神同在,指示人所当行的事,神就给他开恩,说,救赎他免得下坑,我已经得了赎价。他的肉要比HT的肉更嫩, 他就反老还童。 他祷告神,神就喜悦他,使他欢呼,朝见神的面,神又看他为义。他在人前歌唱说,我犯了罪,颠倒是非,这竟与我无益。神救赎我的灵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见光。」(三十三23~28)

??他就在这里暂停下来,好给约伯机会答辩(31~33节),然后他就作一小结,好综合他对受苦之三叠看法:

?? 「神两次、三次,向人行这一切的事,为要从深坑救回人的灵魂,使他被光照耀与活人一样。」 (三十三29、30)

??然后在三十四章是以利户就神一面说明人受苦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或许不明白,但神从来不会不按绝对之公义和明理来行事,他所行的是对我们有益的。
??

?? 「神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难道恨恶公平的可以掌权么?那有公义的,有大能的岂可定他有罪么?他对君王说:你是鄙陋的,对贵臣说:你是邪恶的。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因为都是他手所造的。」 (三十四10、17~19)

?? 「神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脚步。没有黑暗阴翳能给作孽的藏身,神审判人不必使人到他面前,再三鉴察。」 (三十四21~23)

??以利户跟着说,就是大有能力的人不肯归向神,神也一样叫苦难临到他,直到他完全屈服为止。

??
?? 「他用难测之法,打破有能力的人,设立别人代替他们。」 (三十四24)

??「因为他们偏行不跟从他,也不留心他的道。」(三十四27)


??这些人若肯回心转意,悔改罪行,结果就会不一样。硬着颈项的就必败亡。

?? 「有谁对神说,我受了责罚,不再犯罪;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 (三十四31、32)

??然后以利户再对约伯说,问他是不是比神高明,要由他来决定神该怎样行?

?? 「他施行报应,岂要随你的心愿?叫你推辞不受么?选定的是你,不是我,你所知道的,只管说罢。」(三十四33)

??以利户是给约伯一个暗示,指出神给约伯的苦难是一种管教,不是刑罚,他的旨意原是叫约伯得益。因此,他不要一直抗拒,看他是在刑罚他。神若要约伯学一功课,而他一直抗拒,这只促使他受苦的时间延长而已。

??三十五章以利户进一步指出:约伯不应一直要求神给他答案,因为他之态度不对,就如很多人也是犯这个毛病,请特别留意九到十一节,然后他说:

?? 「他们在那里,因恶人的骄傲呼求,却无人答应。」(三十五12)

??至于约伯,他若以为神根本无处可寻,且对他如对待敌人一样,又怎能指望神给他一个答案?

??「虚妄的呼求神必不垂听,全能者也必不眷顾。何况你说你必不得见他,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吧!」(三十五13、14〕

??在三十六到三十七章,就是以利户演词的最后一段,其中心仍是:苦难不一定是刑罚的,也会是纠正的。
??

?? 「神有大能,并不藐视人,他的智慧甚广。他不保护恶人的性命,却为困苦人伸冤。
他时常看顾义人,使他们和君王同坐宝座,永远要被高举。他们若被锁链捆住,被苦难的绳索缠住,他就把他们的作为和过犯指示他们,叫他们知道有骄傲的行动。他也开通他们的耳朵得受教训,吩咐他们离开罪孽转回。他们若听从事奉他,就必度日亨通,历年福乐。若不听从,就要被刀杀灭,无知无识而死。」(三十六5~12)

??稍后,他再强调此点,以提醒约伯:

?? 「申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离患难,进入宽阔不狭窄之地。」(三十六15、16)

??但以利户指出,约伯没有从苦难中学到功课,反倒像恶人一样受苦(意即他受苦之态度像恶人一样),因此神的管教仍没有放松(十七节),他提出警告说,约伯若不改变态度,可能会引至败亡:

??「不可容忿怒触动你, 使你不服责罚,也不可因赎价大就偏行。你的资财或是你一切的势力,果有灵验,叫你不受患难么?不要切慕黑夜,就是众民在本处被除灭的时候。你要谨慎,不可重看罪孽,因你选择罪孽(即发怨言),过于选择苦难(或作服于苦难)。」(三十六18~21)

??最后,以利户以一篇非常优美的说话(三十六章二十六节到三十七章),来引到他全篇演词的高潮和结论;亦即是说苦难可以是刑罚性和教育性的,它们并没有矛盾之处:

?? 「他使密云盛满水气,布散电光之云,这云是藉他的指引,游行旋转,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或为责罚,或为润地,或为施行慈爱。」?(三十七11~13)

?? 新的请求

??前面所说的,就是以利户的新答案,它占的篇幅相当多,超出我们预先所定的;但容我再强调,这是一篇极为重要之辩词,我们如此旁征博引,为的就是叫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看清楚他理论之逻辑,不再忽略这重要的功课。假如我们略去上面任何一段,就会失之于全,看不见他论点之精义。

??现在我们要看以利户之请求,这是顺着他新的方法和新的答案而来的。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请求(若能说是请求的话),简言之就是「闭嘴,别再假君子了」;但以利户的就不一样;他要求约伯用一新的态度来看他的苦难。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一直认为约伯以前一定是犯了什么弥天大祸,以至现今家破人亡,以利户则认为约伯之错,只错在现今对受苦的态度;他并没有说约伯以前没有犯过大罪,他相信约伯是「无辜」的,他只指出:约伯自看无辜或许是真实的,但他现在的态度就不对了。约伯现今受苦,不是因为他曾犯过什么大罪,他的受苦是与他有益,是叫他学一更高之功课,但约伯因着他错误的态度而几乎坏了一宗好事。

?? 按着这个意思,以利户便强调:他受苦既非是法律的制裁或罪过的惩罚,而是管教与恩典,约伯就要采取一个谦卑的态度来受教。这也是约伯一直未曾学会的。我们岂不是一样?我们要神解释,神却不听,不正是因为我们不肯谦卑(参三十五12)?约伯的叫屈及请求容或真诚,却是出于一个错误之动机及态度,即是骄傲,我们的骄傲会一直使我们只看见自己的正直,甚至以为神是不公平,神又岂会听这种「虚妄的呼求」(三十五13)?约伯要看见自己的无能和无知(三十七14~24),才会听见神的解释。这真是一针见血的劝告。

?? 以利户也要约伯学习忍耐;神一切的作为均是出于公义及明辨(三十四21~23),是全然正确(10一12节),也叫人无法抗拒(13~20、29节),人若能服于他管治之下,存心忍耐学习,这人就有真智慧。三十五章十五节可译作:「理由在他的面前,因此你要等候他。」(参英修订本之注脚。)这也是真知灼见的劝告。

??还有,以利户也劝约伯对神要有信心,别老要神给他解释。一个真有智慧的人是不看环境,不问情由,只以信心等候他,因为神是无所不知,也是全然公义的(三十六5等)。他的结论也是独具慧眼:

?? 「论到全能者我们不能测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义,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顾念。」 (三十七23、24)

?? 那又怎样?

??综合全篇演词,我们要怎样来下个评价?我们所说过的,相信可以说明他之辩词比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都胜了一筹。他之说话比三个老人更有属灵的洞察力和深度。但也不能说以利户之演词是无懈可击的。有些地方他仍是偏于过激,就像在三十五章六和七节,他说:「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你的过犯增加,能使神受何损呢?你若是公义,还能加增他什么呢?他从你手里还接受什么呢?」圣经其它地方告诉我们,我们若犯罪,神那满有怜爱的心确然受害,他为我们伤痛。

??另一些地方也显出以利户之答辩是不足够的,他在三十三章二十三到三十节说,我们若对受苦抱一正确的态度,就必然引到宽阔之地,得到重建。那是失诸过激的一个结论。

??但他另一些地方却显出无比的智慧,他指出约伯现今受苦不是出于他犯罪,但他现今受苦,就引到他口头上犯罪,「用许多言语轻慢神」(三十三8~11,三十四36、37,三十五15、16)。

??以利户对受苦的看法虽比另三个朋友的高明,却不全然能解释约伯的事件。他没有看见约伯受苦的真正原因(亦即是撒但的诡计和神的准许),但无可怀疑的,他的看法比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更近真理;尤其是在结尾上,他指出一个人对神若有信心,就比一满意的解释更为实际,更为高明,而神也正是就此点来介入他们的辩论,下一课我们就要看此道理。

??不错,以利户确是与众不同,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但尽管如此,问题仍未得关解决,这问题必须由一位比谁都大的来解答——他确要如此行,下一章我们就会详细看约伯记最后的一位发言者了。

??
??

约伯记 之五

??
题示:阅读约伯记最后一课之前,请先仔细阅读三十八至四十二章。特别尝试欣赏这段庄严又富诗意之说话,起初可能感到困难,但留心读就会看出的。然后试问和答这个问题:「耶和华这样说法,其用意何在?」然后再看本课要说的,参照圣经的记载,留意这课之解释,能按这步骤去读,必得益匪浅。

????凡信靠他的,必不羞愧,
????失望或临,希望成泡影,
 ??? 他永不失败。

????试炼或如波涛涌至,
????苦难或叫我们如陷深渊,
????但我灵啊!千万人已发现,
 ??? 他永不失败,他永不失败。

????*??*??*?? *

????凡信靠他的,必不羞愧,
????纵或天起风云,山岳变色,
 ??? 他永不失败。

????疾风劲雨,看似不能胜过,
????喜乐光明,全要渐渐消退,
????但听啊!千万人均巳走过此途,
 ??? 他永不失败,他永不失败。

????*??*??*??*

????凡信靠他的,必永不羞愧:
????苦杯满盈,实不胜负荷,
 ??? 他永不失败。

????天路崎岖,寸步难移,
????我仍要奋力前进,直趋天廷
????直至一天与千万圣徒同唱——
 ??? 他永不失败,他永不失败。

???????????? ——巴斯德

??

?? 旋风中的回响

??从三十八到四十一章,约伯与友人的对话突然因着神自己的介入而引进高潮;在轰轰的声音中,人的说话止住了:「于是耶和华从旋风中回答约伯,说……」神的声音划过天际,叫正在说话的以利户怔住,其他四个人也呆若木鸡;从旋风中,神那像「众水之声」挟雷霆万钧之势临到他们。

??我们若硬要考究这本古典诗剧之历史性,大概没一处比这个极其厉害之高潮更引起人的兴趣;我们会问:「到底这个声音真是神自己的声音或只是一种假想,作者只是托神的名来把全书引入高潮?」若是前者,本书之结果就非常生动和重要;若是后者,我们就只会赞叹作者的遐思奇想,生花妙笔,或甚至会愤怒作者「妄称神的名」。

??在第一课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这问题,指出全书若不是具有历史性,而只是作者绕着一个事实来大造文章,那么全书的教训就毫不足取;我们不必在这里再讨论,但要再强调:本书所记的资料是史实,是确曾在地球的一角发生过,是它的史实才能赋与本书之道德价值;换句话说,本书自三十八到四十二章也是史实,那「旋风中的声音」正是永生神的声音。

??这个旋风中的回响是什么呢?神怎样回答约伯的难题?当我们第一次读这几章圣经时,一定盼望神会藉一些超人意象来给这千古悬案来个有力而又永远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若这样想,就必然失望;非常出人意表,神竟全没有按人的心意来结束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方便的答案!(非常凑巧的,这个「没有答案」的结论,正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明证,说明这个声音正是神自己的声音,不然的话,这个声音若只是某个机巧的作者之遐想,我们敢信他必会接着第一、二章的暗示,给这本书来个戏剧性的解释,好使它不会像现今一样,看来好似「有头无尾」,提出了问题又没有答案。)

??另一个叫我们颇「失望」的,就是神这个介入的声音,一点没有辩论的味道,它只是一连串的问题,不是我们盼望中的答案。它的语言、诗体、丰富的意象,无所不包的观念和喻意——是绝对超越前面五人的说话。我们不单可以说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是其他文学所不能望其背的,不管是古典也好,近代也好。但它就是不给「受苦之因」解释,甚至一点连我们希望的辩论程序也找不到。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要解释。

??我们曾小心又扼要地分析了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言词,又藉着引用以利户的话来说明他怎样把新的因素带进这场辩论;但这篇神介入的言词却不需要如此分析也可看出其主旨的,我们不是说这个旋风中的回响完全没有条理次序,小心阅读,就能发现它的层次和主旨是这样——

??细读这最后几章圣经,就会发现不时有些颇古怪的说话,藉此使主题更突出,举例说,在三十八章十九至二十一节便是:

??「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于何处?……
??你总知道,因为你早已生在世上,你日子的数目也多。」

??最后那两行其实是一个讽刺,也是全篇言词的关键所在。其意思是:约伯一定如神一样,先天地而存在,与神同等;不然的话,他怎能作神的参谋,告诉他应怎样管理宇宙穹苍和芸芸众生?

??但神这个讽刺是满有慈爱的,不是尖酸刻薄的,其目的是叫约伯谦卑下来,不是要打倒他,羞辱他。(谦卑与羞辱,其分别何止天壤!)整篇言词都透发着庄严和尊贵的气质,值得一读再读。

??还有,我们不得不惊奇全篇说话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奇怪的生物和现象。他引用了驼鸟,不单是因为它们美丽的翎羽,也是因为它们某种天性的愚蠢性格,而它那种性格是「因为神使它没有智慧,也未将悟性赐给它」。狮子、野驴、鳄鱼——为什么神要用这些凶猛难驯的野兽作比喻?约伯本人是不言而喻的;神按着它的能力和智慧,用这些奇特又古怪的比喻来晓谕我们。这些动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多大吸引力的。若我们是统管宇宙万物,我们必定不会喜欢它们,也最易遗忘它们,而神用它们正是为了这个特别的原故。因为宇宙根本就不是按我们的喜恶或智慧来管理,神是按他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统管它们,且也管得非常恰到好处,使整个宇宙众生能各取其需,又各献其能,这些又岂是我们能想像的?

?? 耶 和 华 对 约 伯  对比的挑战

?? 耶和华无限的创造及统治能力

?? 对渺小、无知、无能的约伯

?? 1.与大地的关系(卅八1~18)

?? 它的被造(三十八4~7)
?? 它的海洋(8~11)
?? 它的清晨(12~15)
?? 它的资源(16~18)

?? 2.与穹苍的关系(卅八19~38)

?? 光明与黑暗(19~21)
?? 其上的元素(22~30)
?? 星辰与天宫(31~32)
?? 自然的定律(33~38)

?? 3.与活物的关系(卅八39~卅九30)

?? 禽兽的口粮(39~41)
?? 野兽的性情(三十九1~12)
?? 禽兽的华美(13~25)
?? 最凶的飞禽(26~30)

?? 4.与殊例的关系(四十1~四十二6)

?? 骄傲的人(四十6~14)
?? 河马(15~24)
?? 鳄鱼(41)
?? 约伯的回答(四十二1~6)
?

??我们相信,约伯必能像我们一样,在那一刹那间了解到神的讽刺和晓谕:神以其统管宇宙的奥秘去显明约伯的无知,因而看出硬要问神「为什么」是极其愚蠢的,惶论给神出主意,代筹谋来管理这个宇宙。

??也许我们仍要问:这个旋风中的答案跟约伯的受苦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正如上说,这个「答案」满了的都是华美的诗句,精细的描述,和深刻的洞见,但到底没有解释到约伯受苦的原因,没有答到问题,没有使我们对受苦有深一步理性上的答案,更没有应许约伯受苦之后,必然得到祝福;它对人类受苦之谜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若不仔细思想,很容易就错过了本篇的主旨。

??第一、本篇的主旨乃在:神不要约伯知道受苦之因。假如说,神给了约伯一个答案,亦即是记载在一、二章撒但的恶毒和耶和华的挑战,约伯一定惊得目瞪口呆;但这样一来,约伯整个受试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换句话说,约伯若知道记在序言中他受试之原因,和记在跋语中他受试之结果,他整个人的态度必完全改变,而他一切的反应必变得十二分造作不自然,亦即是不是出于真实的,他真正的人格就不会在试炼中显出来,信心的教导和操练亦完全落空。但「试炼」正是全约伯记的关键所在呀!

??我们一开头就读到约伯受试炼的原因,因此我们读书时,心中一直盼望神能给约伯一个解释;其实神若真要如此,你以为他有什么难处?他不这样作。今天我们读到这篇旋风中的答案,一篇满了超越的、无所不在的,和处处供给的神的描写,就是单单没有答案的说话;他就是要我们知道:有些苦难神是不能现在就给我们解释的,不然的话,整个试炼的目的就被破坏无遗了,这是旋风中的回响第一个重要的信息。

??第二、它表明神非常关怀约伯在受试中的处境。神虽没有给约伯当场的答案,但这篇说话足以显明神一直在看顾、聆听,和关怀约伯一切大小的事情。约伯必然顿然开朗,深深懊悔他与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辩论时,力说神不看顾他、遗忘他。约伯在神的回答中,在他仍处试炼的熔炉内,必刻骨铭心地体会:我错了。不单如此,他还体会到神那无限深度的关怀与同情!神不关心约伯?他关心到一地步不得不在天上向他说话呢!且不是三言两语,而是上至天文风电,下列山川百兽,均一一引进来晓谕约伯,神不关怀吗?无可怀疑,此点也是为什么约伯记一直被保存下来(想想看,一本写在几千年前的书),叫后世的人都知道神不单只关怀同情人的疾苦,最后还以他儿子耶稣基督在S字J上作一最具体的表明。

??第三、旋风中的回响还有第三层的深意,这个也是出于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神的意思是要带约伯到一地步,以至他能完全地安息在神自己的身上——尽管没有半点解释。假如约伯能来到一地步,就是在一切没理由的苦难和试炼中,仍能相信神的管治是完全公义和慈爱的,那么撒但的攻击(记在序言内)就完全崩溃,撒但就一败涂地。从四十二章我们知道,约伯确是去到那地步;在没有解释之下,他仍相信神;这也正是我们要学的功课之一。

??就是在最敬虔的信徒中,一生也会充满许多不明的谜团,这就是我们要运用信心的时候;在完全没有指望、没有解释,又好像矛盾重重下相信神——道不是盲信,更不是迷信;我们有全部圣经的启示,知道人类犯罪和受苦的不少知识——它的起源、撒但的播弄、神的管理,和它最后的结局;尤有进者,神已经晓谕我们基督怎样先我们走过这条路,因此信心就鼓励我们继续走下去。尽管如此,人生旅途中仍满了参不透的谜,一些神不能就此时此地向我们解释的谜,启示了的和隐藏的同样多,信心的胜利乃在我们可以在「不知」中,仍能安息在神自己身上。

??我们还要提到最后的一个深意。从这个旋风中的答案,我们知道神的目的是要带约伯到一个「绝境」去,使他的自以为义。自我辩白、自以为聪明,和一切属于自己的来到一个绝境,唯有在那绝境中,约伯才能找到神。我们可在四十章一至五节看到这个事实。旋风中的回答是分开两部分,其分界点就在全篇回答的中间、在那里?神问约伯,约伯回答:

?? 「耶和华又对约伯说:
?? 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么?
?? 与神辩驳的可以回答这些吧。
?? 于是约伯回答耶和华说:
?? 我是卑贱的,我用什么回答你呢?
?? 只好用手捂口,
?? 我说了一次,再不回答,
?? 说了两次,就不再说。」

??约伯学了功课,却还未完全学会,不然的话,旋风中的回响就可以在这里止住。在约伯之内,他正经历一种属灵的破碎。从外面约伯听到神的声音,在里面,圣灵也在他心内向他晓谕光照——约伯终于可以站在一个新的境域来认识神,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估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是「卑贱」的,而神却是永恒永在,因此地说:「我用什么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不错,约伯学了他的功课,他谦卑下来。但他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因此神的声音要继续下去,直至约伯完全的深信、完全的了解。

?? 不幸地,四十二章前六节是常给人误解的,我们很容易会看这个六节的高潮全是约伯一人的说话,而不是神与约伯的对话。该章开头是:「约伯回答耶和华说……」这是叫我们易于误读的原因,其实应该这样读法:

?? 约伯

?? 「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栏阻。」

?? 神

?? 「谁用无知的言语,使(原文没有中译「你的」)旨意隐藏呢?」

?? 约伯

?? 「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

?? 神

?? 「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或译作:「我问你,你向我显明。」)

?? 约伯

??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这就是旋风中的回响的意义:神不要约伯知道他受苦的原因,但他却显明他的关怀和同情,其目的是要约伯单单的信靠安息在他自己身上,不是在解释上;约伯也要除去他一切自我主义,在神里面认识他自己。这些信息若能明白了,旋风中的回响就非常有意思,不单对约伯是如此,对我们也是一样。

?? 约伯本身的研究

??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对约伯这个人作过分别的研究。之前,我们在发掘本书的中心的思想,但在结束之前,一定要对约伯这个人作点研究。从这个古典诗剧,我们看见一个人怎样逐一的被剥夺,先是他的财产家人,之后就是连一个人灵魂赖以为居所的信心也被粉碎,直到他赤裸裸地站在他的创造主前。

??首先,他失去一切的家财——全都在数小时之内,几个旋风,掠夺,他就从富甲一方的财主,变为不名一文的穷措大。跟着是他的儿女,在一阵烈风过后,他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全死于非命。之后就是他的健康,他满身长毒疮,皮肉无全,以至连近亲也厌恶他。他不单身受疾苦,心也厌烦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存是个重担。苦难接踵而至,连他最亲的妻子也不想与他交谈,看见他的样子,她叫道:「你弃掉神,死了吧!」他与妻子之间同一信仰的连系也断了,他变得异常孤独。之后就是他三个顽梗的朋友,至终连他们的友谊也不保,同情变作重担,辅导变作定罪,直到约伯含忍不住,高喊:「可怜我,噢,我的朋友!」

??除了这些外在的损失外,他里面也在经历层层的剥夺,均是在他灵魂的深处的。他极端的苦难叫他连自我价值也破落了,不久之前他能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这句话表明他还看到内在的价值比外面的财宝来得重要;之后他只盼望自己能被除去,不再在世上。但不久,他觉得神对他的爱心关系也不存在了,他不再能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一章二十一节)。这句话显出他属灵的观点,即神的恩典和主权是并行不悖的;但后来他只能从悲苦的灵魂呼喊出来:「为何你以我为箭耙?」最后,他看来连神的管治是善的这个信念也不保。之前他能说:「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么?」但在他与三友人辩论的时候,连这个信念也崩溃了:实际上这时的约伯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了。

??不要说身外物,连一个人灵魂内所拥有的任何信念,也在一一剥落;在这里,我们看见一个人赤裸裸的灵魂。只有两样余下:神和自我。但连这两样也成了问题,神是个问题,因为约伯既不能明白他,也找不到他。自我是个问题,因为约伯不能逃脱他,自我成了他的重担。两样是真实的,但它们没有相遇点,在苦难中,神与他的自我都在游离。

??怎办呢?约伯一定得找回神。有人说得好,约伯前发自心坎底处的辩词,其实不是在回答以利法、比勒达,或琐法的责难。那只是一个悲苦的灵魂哀切地在寻找那位无处寻觅的神。他要逃脱自我的牢笼,却不成功;他要诉说自己的苦情,却没有适当的言语。要体会约伯陷于这种绝境的心情,请细阅九2、3、32、33,十四7~10、14、15,十六18~21,十九23~27,二十三3、4,三十一35~37等。

??这个苦楚赤裸的灵魂终于找到了神!尽管约伯是个罪人(正如自亚当以来就没有一个是义人),但他不是像那三个硬要定他罪的友人所说的那种伪君子。他是个诚实的人,愿付任何代价来找到神,认识神,这种人神又岂能丢弃他?神从风雷中向他说话,那声音不是要跟他辩论,它只是直接地向约伯表明神的尊贵和超越的统治,使约伯能认识到神无限的智慧、能力、圣洁,和美善。这种经验不少人都会有,就像在圣灵光照下认识自己是个罪人。立心信主而重生那一刹那,又或者在我们遇到属灵危机而神突然给我们开路的时刻一样。约伯来到一个空前的经验,他看见又认识了神,以至他不能不大声喊着说:

??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这种对神新得到的认识,运同使他对自己有一个新的估价,因此他说:

??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感谢神,那从旋风中给约伯的答案,现今有一个更具体、更灵活的启示,就是耶稣基督自己:「神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希一1、2)。因此让那些「照神旨意受苦的人」(彼前四19)把自己疲弱的心灵,浸淫在新约的启示和安慰里面。不是什么都启示了,隐藏的还多着,但已启示的便足够叫我们运用信心去胜过人生各种苦境,而隐藏的却可使我们的信心有余地去发展、去成熟。(编者注:原作者这里引用十三15,是引错的,希伯来文没有「我仍信他那句」,中译近原文,英译也没有,故略去了。)

?? 跋语及最后之思想

??我们不大须要解释本书之跋语(四十二7~17)。诗剧在第六节就完了,跋语是以散文体裁写,都是相当浅白易明。但有几点属灵的教训是不可以忽略的。

??第一点自然是:约伯的受苦是有结局的,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按现今作者的脾气来说,这是有点不合潮流了,但别忘记,你看的不是一本小说,这结局是一连串史实的连接,不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手法。约伯的冤屈得到伸雪,他也得到报偿;因为这是神对待人的一篇记载,它的意义就非常重大。我们不要忘记,神是拣选约伯来给全人类一个「实物教导」,叫我们敬畏神的人认识在受试炼中的功课。从约伯的跋语,我们知道敬畏神的人受苦,必有它的「结局」的,虽然不一定像约伯一样在今生得到报偿,但报偿是必会有的。对约伯来说,因为他是个「实物教导」,就一定要有今生的报偿,好叫这个教导能完整;我们要看见全个真理。但人生内涵岂不比七十寒暑来得丰富?我们一定要看到,在日落的那边还有「美地」,在那里,我们就要明白今生一切的谜团;但即使在今生,我们也要抓紧在耶稣基督里面一切的应许,生命就会更多姿多采。

??跋语中第二点吸引我们注意的,就是神责备约伯的三个朋友,神的怒气向他们发作(第七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几乎使约伯的灵魂触礁。他们对约伯的害处尤大于撒但的;当撒但竭尽所能地攻击约伯,圣经仍说:「在这一切事上,约伯并不以口犯罪」,但当这三个朋友相继以他们似是而非之理论硬要约伯认罪时,这个可怜的受害者就「以口犯罪」了;他们既不认识神,也不认识约伯,这种「辅导」极易构成大祸。我们要谨记:撒但更厉害,也不及一些藉口宗教敬虔的所谓正统主义;以及把虚假的安慰和错误的真理传给别人的所谓「导师」来得更具破坏力。许多时候我们若单与受害者静默同坐,会比胡说八道的对人更有帮助。「人之患,在乎好为人师之「好」字,道理大概在此。

?? 关于启示的运用

??我们要在这里略为解释怎样运用圣经启示的问题。在跋语中,神对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说:「你们议论我的话是不正确的。」(中译作:「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耶和华这个责难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说约伯三友人的话,不是出于圣灵的启示,不然的话,就应该是正确的了。

??有些人比约伯三友更狭隘偏执,他们说:「噢,圣经若像你所说的,全是圣灵的启示,那么我们应该可以随手翻开圣经,把指头一按就说,『这是神的话,快快顺服下来,照着去行』」,这种态度真愚蠢之极。圣经把邪恶像撒但,诡诈像亚哈等人的言行全都记下来,我们说圣经是神的启示,只是说其记录是正确无误而已。就以约伯记来说,以利法、比勒达、琐法等人的话,又岂可引以为训,遵作榜样。(它或可故作反面的说明,却绝不能引用它们而证明神是怎样怎样等。)使言词能忠实地记下来是圣灵启示的工作,遵之为范的却绝非神的本意,不然他也不会因他们的胡说八道而向他们发怒。

??但反过来说,这也不能构成「圣经不全是圣灵的启示」的命题,圣经不是「道德格言选集」,而是一本忠实地记录着发生过,又与救恩有关之史实。这三友之言词不是神的启示,但这三友确是如此说过,圣灵启示人记下来,为的是叫我们不犯同样的过错;这就是启示的目的。是在这一意义下,这本古典诗剧对我们今代的人仍然极具深意。

??篇幅所限,我们现要说到新约怎样论到这本书了。雅各书五章十一节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中译加了『给他』二字,若省去,可译作『主的目的』。)这就是约伯记最终的事实——「主的目的」。要了解整个约伯记的信息,就不要单看一两件零碎的事,乃要越过事件,甚至越过约伯这个人,而看到管理「事件」的主:他的权柄统管万有,连撒但也不能例外,而他对人的心意,又是满有怜悯慈悲,这就是主在约伯记内显明的目的。尽管今天黑云密布,荆棘满途,但他的权柄和怜悯,仍然贯串生命每一颗泪珠,他的手仍在暗中引领我们走过窄路。

??再看看约伯,看这个敬畏神的人怎样从「失乐园」到「重得乐园」;看他在跋语中的三个阶程——改变、清白、重建。首先我们看见约伯的性格改变了,他从熔炉走了出来,他是像「被火炼过的精金」。第二、约伯在他三友面前的沉冤得雪。神亲自证明他受苦不是因为犯罪,并且称他为「我的仆人」(四十二7),又使他成为三友人之祭司(8节),耶和华的怒气才不向他们发作。第三、约伯得以再被建立,他不单只重得他以前之财富,且是「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 (10节)。不错,「主的目的」真是何其慈悲。唯愿在试炼中的基督徒,都能安息在主内,存心忍耐地等候他。

?? 约伯记是不是一个隐喻?

??让我们放下约伯记之前,再多思想一个问题。我们已说过,全书的序言、对话、跋语,均是一系列真人真事的记载,现在的问题乃是:在这些真人真事的记录,和全书重要的教训外,约伯记会不会是对全人类人生历程的一个隐喻?拿序言中的约伯和撒但的诡计,它会不会指到人类在伊甸园的情况:人的富足和撒但的嫉妒;然后是对话中受苦的约伯落到尘土灰烬的光景,又是不是暗指人类今天的光景?最后是跋语中的约伯,得到洁净、重建,这是不是指到人类将来在基督里的光景?无可怀疑地,这些都是可能的,神的道本来就是丰丰富富,连最有智慧的人也不敢说他是完全得着了。

?? 温故知新

?? (1)五卷诗歌书中各代表了不同的灵程进阶,你能把它们列出来吗?试用最扼要之句语,指出约伯记的中心思想。

?? (2)希伯来诗歌中有那三种平行法?而约伯记中那部分是诗体,那部分是散文?

?? (3)有人反对约伯记是历史的记载,他们持的是什么理由?你又怎样解答?

?? (4)试列出两节约伯记之外的经文,可以清楚地指出约伯记是真人真事的记录。

?? (5)试用五句话,把约伯记之目的及信息分列出来。

?? (6)我们说,约伯记中神与撒但的对话若非真有其事,全书就变为没有意义的小说,为什么?

?? (7)以利法、比勒达、琐法等人之言词,各有其不同的观点,试分别说明之。

?? (8)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之说话,各有其相同之处,试说明之。

?? (9)试解释以利户之新方法、新答案,及新请求。

?? (10)耶和华的说话约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与大地的关系」(三十八章1~18);试列出其余三部分。

?? (11)旋风中的回答的主旨在那里?试说明之。

?? (12)神责备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话,对我们运用「启示」原则有什么关系?

上一篇:“罪不在我”

下一篇:既不听劝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