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天国社会观——登山宝训之二

日期:2016-10-27作者:梁朴

经文:太5:13-16

从「八福篇」到「光盐篇」,天国君王让我们看见:信仰不单是对现实生活之外的追求,也是在现实生活之中的盼望;基督徒不仅是「属天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基督徒的生活横越了属灵与属地的两个境界,是「彼在」与「此在」、「超世」与「入世」的统一。《以弗所书》的开头,保罗让我们知道,基督徒具有双重的身份——他们既「在基督里」,又「在以弗所」(或其他地方)。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一个人间的地址,也有一个天上的地址。他们是「两栖人」。

在「八福篇」,我们确认,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之外,尚存着一个更真实、更终极的属灵境界值得我们关怀和追求。但是「八福篇」需要「光盐篇」的平衡。在十三至十六节,主把我们拉回「此在」的情景,让我们看见基督教并非是那些看破红尘、天生灵根、超凡飘逸、高瞻远瞩、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所特享的专利品;让我们看见属灵与属地两个境界同样真实,而且二者之间相互关联。上帝不仅是彼在(天国、来生、「属灵」)的上帝,也是此在(尘世、今生、「属世」)的上帝。上帝没有绕过世界及历史;他要在历史中彰显真理,在世界施行拯救。耶稣基督虽然劝诫我们要追求上帝的国,但却不是要宣扬一个纯粹正在彼岸、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教导门徒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己可具体践行的生活要求。正如主临别之前,为门徒祷告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约17:15-18)。基督徒需要「超世」与「入世」的高度平衡,否则就会使信仰失去光彩。易卜生在他的戏剧中描写罗马皇帝犹利安对基督徒的反感:「你有没有仔细去看这些基督徒:深凹的眼,苍白的颊,平坦的胸,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太阳虽然照耀,他们竟没有看见;土地供给他们丰富的出产,他们对之并没有盼望;他们所盼望的只是克己与受苦,以致死亡。」和勒墨斯说:「如果我所看到的那些牧师,在外表和行动上看起来,不是那么象殡仪馆的主事人,我可能会作个传道人。」

对于基督徒来说,「彼在」与「此在」同样重要。在神的国尚未终极实现之前,我们还有余剩的几里尘世之路要走。主珍惜我们这一段的旅程,他要我们在此之中发挥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力。「八福篇」描述了那些承受国度的人;接下来,主让我们看见这些人在天国的扩展上要发挥怎样的作用,王怎样使用他们去成就他的见证,这都是我们要注意到的。很显然,「光」与「盐」说出了他们必须为天国的扩展起积极的作用。基督徒不可以只是享受国度,而不彰显国度。神圣的信仰必须实践在庸俗的生活内,而再庸俗的生活也可以因信仰的缘故而变得神圣。

今天的基督徒,其信仰「三化」问题严重。就是:信仰知识化——能说不能行;信仰感情化——注重情感的发泄;信仰奇迹化——注重神迹,忽略内心更新。我们的选择应该是:信仰生活化!信仰生活化就是在信仰中检视生活,在生活中活出信仰;信仰与生活不能分割;信仰要用生活去表现,生活要靠信仰而升华。

一至十二节,我们看见生命在隐密处的深深扎根;十三至十六节,我们看见生命在明显处的开花结果。这里所带出的天国社会观是这样的:在与上主的关系上,基督徒是先驱,他们代表整个社会去回应上主,因为他们是全人类中对上主感应敏锐的部分。而另一方面,他们在社会中,是天国价值观的体现者,是国度生命的活出者;他们应当在社会中发挥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力,使国度的版图不断拓展。在社会中,他们是国度的见证,是国度被带进社会的媒介。

我们特别注意这里的重点字词:

整体的见证——「你们」与「城」;

生命的见证—— 非「作」乃「是」;

积极的见证——「是盐」、「是光」;

见证的失落——「失味」「隐藏」;

见证的目的——「荣耀归父」。

整体的见证——「你们」与「城」 主对门徒的呼召是个人的,但是基督徒的见证却是整体的。从马太福音和其他两卷符类福音来看,在这之前,都是一些单独的人或是一连串单独的事件,一切基本上是个人的。到了「登山宝训」,就来了一个转变:从个人的转到团体的;从此我们看见的乃是一班人,这班人是团体的。他们之所以是一个整体,是因为都是基于一个同一的生命。

在「八福篇」,主说——「他们」(复数),因为主的训诲不是针对个人,乃是针对整体的;「光盐篇」,主说——「你们」(也是复数),因为他们在社会上要发挥的是整体性的见证。

主带领我们属灵的经历达到某一程度时,就使我们很自然地从个人转到团体。史百克说:「神的心意就是要了结一切属乎个人的。虽然是个人的进入,但人若一直停留在个人的光景里,却是违背基督的心意。从圣经你能看到教会就是神永远的旨意,整个的身体成为基督的器皿作他团体的彰显。属于这样的一群人,属于这个团体的『身体』的人,都与主有一个里面的相遇。」

当主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时,「教会」这一观念已经呼之欲出了。特别是当主说「城造在山上」,令我们想起上行之诗中的一句话:

「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诗122:3)

「城」是由许许多多的建筑物所组成,是一种整体性的彰显。耶路撒冷城就是教会的预表。主希望他的教会在圣灵里浸成最坚强的团体,并且被建造在山上——就是属灵的地位上。不站在高处必定是在低处,低处就是属地的,就不可能有见证。

廿一世纪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今天有许多的基督徒,喜欢过着个人的生活,试着单独虔诚地事奉主。他们若不从个人转到团体,若不活在圣灵行动的水流里,就只能得着个人所能有的属灵度量,那是远不如一个身体所能得着的。今天有许多的基督徒,在社会上「千里走单骑」,成了「孤胆英雄」,虽然很努力,但是影响力却非常地有限。今天的教会充满了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许多人爱表现自己、突出自己,使神的合一的见证受损。个人主义使基督教四分五裂,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地萎缩。集体的见证胜过个人的见证,个人有好行为对世人的影响较小,全教会有好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便极有力了!

圣经告诉我们:「你们是主的见证」、「你们是基督的身体」。这些话都是维护见证的整体性。有很多人说:「重生的基督一定要在有形的教会里吗?」问这样话的人是很不喜欢教会生活的。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在里面得不到什么啊!」唐牧师评注说:你这一句话就不打自招了,证明你不懂得什么叫做「基督教信仰」。信耶稣不是为了要「得」,而是为了要「舍己」。所以,如果你在这个教会里得不到什么,那你要问:「在这个教会里面,我可以贡献什么?我可以牺牲什么?我可以用我有限的精力事奉、提供些什么?」有人对葛培理说:「我什么教会都不去,因为我看到这些教会都不好,所以我不进去。」葛培理说:「有一天,当你找到最好的教会,只要你一进去,那教会就不好了——因为有你在里面了。」

因此,个人主义是会毁坏见证的。

生命的见证——非「作」乃「是」 我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引用圣经的话语有时候会引错了,有时增加,有时减少。例如,把「祷告」说成「做祷告」,「信耶稣」说成「信道理」,这些似乎很小的变动其实都是一些非常严重的原则性错误。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圣经从来没有说「作光作盐」,但是诗歌这样唱,讲台这样讲的,所以我们也是这样拼命努力地作!作!作!把基督徒的生活搞得疲惫不堪,人累,心也累。

「作光作盐」的这一个「作」,实在不是耶稣的本意。耶稣从来没有说:你们要「作」世上的光,「作」世上的盐。「作」只是人的想法。人用自己的想法,代替神的旨意,是很可怕的。主乃是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

「是」与「作」,所代表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作」是善功性的人本系统,「是」是生命性的信仰系统。作光、作盐,是人工的;是光、是盐,是天然的。所谓天然的是出乎神,人工的出于人。主给我们的身分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因为他知道我们做不来。人靠自己永远没有力量作光、作盐,人必须信主,自然就成为盐与光,才能发挥盐的作用、显出光的功能。我们不是「作」,我们乃是「是」。这个说法,可以用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来说明:我是我父母所生的,所以我「是」我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作」我父母的儿子。假如我有一位朋友,父母双亡,我的父亲很喜欢他,把他收来作养子,按身分说,他是「作」我父亲的儿子,却不能说他「是」我父亲的儿子。是儿子与作儿子,是非常不同的:是儿子,有血亲的关系;作儿子,却没有生命的关系。

基督教传扬的是生命之道,所以非「作」乃「是」,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主生命进入,人在外面如何努力也无法进入神的国。重生不是量变,乃是质变。人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人工地成为盐和光;乃是因有主的生命,天然地成为盐和光。信主之法与立功之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在此。

积极的见证——「是盐」「是光」 为什么主耶稣要我们成为光和盐?因为这个世界有腐败现象,有黑暗的一面。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简单地说「人加人加人加人……」构成了社会。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个体的败坏,导致了社会整体的腐败;个体的犯罪,导致了社会整体的黑暗。

面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基督徒不应该与世隔绝、洁身自好,更不可悲观厌世,成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当主动的、积极地兴起,以基督的精神去改良人心、风俗、生活规律;以他们的专长和积极的工作去影响社会、改变人群。正象一首诗歌所唱的:「以基督的心为心,以他的眼看世界,这世界需要你我把冷漠变成爱。」

盐在里面,光在外面。盐是指基督徒的品德说的,是关乎里面的生命,是内在的气质;当内在生命显出来的时候,就是光。光是指基督徒的行为说的,是关乎外面的生活,是外在的风度。里面必须有盐的生命,外面才能过一个有光的生活。

盐要发挥功用就要溶解——消失自己,才能造福人群;光要发挥作用就要燃烧——耗尽自己,才能影响社会。所以,这是一种积极活出的见证。

1、是盐——里面的生命品德 十几年前,我的一位灵性导师最爱讲的一篇道就是《盐》,为此他跑过海边的晒盐场,请教人、查资料。下面的许多内容得益于他的研究与默想。

盐,它的:

——来源变化。盐有海盐与矿盐两种。我们吃的是海盐,海盐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世界象大海一样,满了苦涩的水,是月亮(教会)的潮汐能把海水涨上盐田。我们本来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如盐之在海中随海水飘流,经过主的选召、教会所彰显的福音大能、圣灵的感化、真理的造就,这一次次的沉淀、结晶,使我们的杂质都留在坑里。然后,被「保送」到晒场上。太阳的光照——主爱的温暖——使水份蒸发;海风的吹拂——圣灵的运行——催我们成形,让我们成为盐——有爱的生命。

——元素组合。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NaCl),氯与钠都是剧毒的,这表明我们旧人的肉体之中毫无良善。但两者一调和,就变成人的营养,负负得正,实在奇妙!剧毒变成营养,是因为调和得好。感谢神,在我们的生命中做调和的工作,把不好变成好,把死变成活,把软弱变刚强,把污秽变成圣洁。「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体态色味。盐的形状是立方的,基督徒应当端庄正直。有人说,我们基督徒的品格要像昔日中国的铜钱——内方外圆。内方就是我们律己要严明,要端方四正;外圆就是待人要宽恕圆和。盐的颜色是白的,而且盐是万物中最洁净的,一切痛菌都无法在盐里生存。遇到盐,病菌不是死亡,就是遁逃。盐的味道——咸;同样,基督徒应当向人发出属天的味道。

——功用效能。盐虽便宜,被人轻看,但用途尽广,功效很大。盐有以下的功用:

(1)盐能防腐——食品一加上盐就不会腐烂。基督徒对于世道人心,也应当有一种防阻道德沦落的作用,叫腐败现象受到遏制,罪恶得以消除,使周围的人受到良好的影响,领他们悔改归主。

(2)盐能调味——食物必须要用盐来调和,否则就淡而无味。古代有一种的刑罚,就是把政治犯投入狱中,仍供给他山珍海味,但是食物中一概不放盐,真是让人活受罪。今天,许多的人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我们基督是世上的盐,应当为他们调和,使他们的人生找到人生的意义、发现生命的美好。而且社会上的关系错综复杂,有人甚至同室操戈,连起码的人情味也失去,基督徒在其中应当发挥调和作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3)盐能医治——医生有时也给病人注射盐水,神人以利沙用盐来治耶利哥城的恶水,化苦为甜。人生平淡无味,但基督徒有责任传福音给他人,使乏味、忧苦的人生,变成福乐的人生。喜乐的心是一剂良药。

2、是光——外面的行为彰显 一个基督徒,里面必须有盐的生命,外面才能过一个有光的生活。主称自己是「世界的光」(约8:12;12:35、36、46)。他是光的源头,基督徒是这光的反射。

人离弃了神,便落在黑暗里。门徒是在黑暗中看见光,也接受了光,成了世上的光,为光作见证,使那些仍旧留在黑暗中的人可以看见光,受指引而被领回神面前。

光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种:

(1)光能照亮——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人在黑暗权势之下,被世界之王弄瞎了心眼,以致看不见自己的罪,也不知罪的危险。所以,基督徒当有「善行」、「义行」,好象「光」显明世人的恶行(约3:20),使他们的良心自责。

(2)光是指引——在任何江河的港口,我们都可以看见一系列灯光在水上作记号,使船只安全驶入。因此,基督徒必须使别人的道路清晰,也就是说他必须作一个榜样。这世界需要的就是要准备好以良善为焦点、以道德力量和勇气去表明立场的人。许多时候倘若有一个人领头,别人就会附和;只要有一个够坚强的人可以依赖,他们就会作正直的事。表明立场是基督徒的责任,使软弱的弟兄得到支持,使缺乏勇气的人能得以追随。

(3)光能发热——有光就伴有热量。基督徒应当激发人对属神的事发热心,并用爱心使人感到温暖。

(4)光供生命——没有光,许多生物将会死亡。光能给人生命。信徒应当象光一样给人属灵的生命,使罪人出死入生(约5:24)。

盐必须溶化了才能使食物有滋味,光要燃烧才能发出来。照样,基督徒必须有牺牲精神才能叫别人得福。

见证的失落——「失味」「隐藏」 在这里,主给我们两个警戒:一是盐失了味;二是灯放在斗会下不能发光。

关于盐失了味,是指着基督徒由于各种的原因变了质。盐如何变质呢?这里有两种的说法,一是伯恩斯的卓见:这些盐是矿盐,不太纯净,那些含有杂质的部分,如同碎石一样被丢弃。另一种较普遍的说法是,在巴勒斯坦地区,普遍人家的火炉是建在房子外面的。为了使火炉保持热度,人们在炉底的砖头上面放了一层厚厚的盐。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盐被烧坏,就没有味道了,没有用处了,结果就被丢掉。在犹太人的会堂中有一个规矩:如果一个犹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后再回头,在他蒙接纳回到会堂以前,他必须躺在会堂门口,请走进来的人用脚踩在他的身上。早期一些教会也有承继了这一传统的,背道而回转的人也躺在教堂门口,对进来的人说:「践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盐。」

灯放在「斗底下」,马可福音作「床底下」(可4:21),路加福音作「地窨子里」(路11:33)。这些都是指低处的光景。有的解经家说,「斗」是谷物的量器,主用斗比喻人的气度,肚量(路6:37,38)。就是说,人属乎肉体,喜欢嫉妒、纷争,不肯饶恕人,他的生命之光就会被「斗」笼罩住。不放在「床底下」,意思是不要因闲懒失去了发光的机会。不放在「地窨子里」,意思是不让属地的事物遮蔽我们的光亮。这些都是低处的光景。基督徒应当象城造在山上,他们所处的位置应该比周围高。低处的生活是会失落见证的。

见证的目的——「荣耀归父」 有一件重要的事不能给忽略掉,那就是「你们在天上的父」。这提醒我们天国子民的源头在天上,因此,天国子民的生活是把天带到地上来,把天上的生活显明在地上。王国显弟兄说:我们必须认定一件事,「是光是盐」并不是在地上作好人,也不是根据地的标准爬到顶尖上去,叫人羡慕,叫人称颂,乃是把天的内容表明出来,把天的法则实行出来,也把天上的欢乐呈现出来。我们必须看见,地上最好的也不能与天相比,因为天是神的自己,他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的见证能「照亮一家的人」,事实表明:基督徒往往不是用许多的言语来说服未信主的家人,乃是用贞洁的品行来感化他们(彼前3:1-4)。我们的见证能「照在人前」,在社会上留下美好的见证。这「好行为」的「好」字,希腊原文特指好至美丽迷人、引人入胜。的确,基督徒从新生命出来的好行为,真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能吸引人归向主。在教会里,这方面的见证是举不胜举的。

但是,见证的终极目的是「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基督徒有好行为、被人看见,但那不是为了荣耀自己。因为如果是这样,无论你们的行为多么高尚,不会叫人关注天,只会叫人看见人,脱不了属地的境界。「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是天国子民价值取向的最高依归。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