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以赛亚书9:6研究

日期:2016-10-27作者:舍禾

  以赛亚是“耶和华拯救”之意,这与他的作品有惊人的关联之处。以赛亚宣告以色列民将要受到审判,同时也宣告了神的应许和拯救。本书第9章正体现出了耶和华神救赎的意义,其中第6节则是旧约最有名的弥赛亚预言之一。[1]

一、经文背景

  在以赛亚侍奉的年代,正值亚述迅速向西、向南扩张的时期。主前738年,亚兰与以色列向亚述臣服。四年之后,亚兰的利汛与以色列的比加组织盟军要背叛亚述,试图停止向亚述纳贡。他们尝试争取犹大王亚哈斯的支持,但遭到了亚哈斯的拒绝。亚兰与以色列恼羞成怒,联手进攻亚哈斯(7:1)。为躲避战争的祸害,亚哈斯向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求助(王下16:7-9)。之后,亚述人攻陷了以色列,除以法连山区之外,统统纳入他自己的版图,即“沿海的路”——杜鲁省,“约旦河外”——拉萨省,“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马吉多省。[2]同样,亚述王也没有放过懦弱的亚哈斯,在以赛亚与亚哈斯会晤数月后,他举兵攻占犹大国(9:1)。百姓被赶入了“艰难、黑暗”之中(8:22)。然而,在9:6节,以赛亚预言了拯救者的来临,这位婴孩将要担负起政权的大任。

二、经文与上下文的关系

  1、与9:1-5节以及9:7-21节的关系

  9:1-5节反映了犹太国所经历的黑暗日子并非是了无尽期的。“但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9:1)神要用光照耀住在死荫之地的百姓,他也要打败亚述大军,好像500年前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米甸的压制一样(士6-8章)!因此,亚述的军兵必扑倒在血泊之中,他们的“盔甲”[3]将化为灰烬!

  9:7-21节以撒玛利亚为例,预言神向犹大所发的“怒气还未转消,他的手仍伸不缩”(9:12,17,21节),是因为他们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不顾念穷人的呼求;内战及外来的侵略将会摧毁这个不幸的国家。[4] 其中,9:11-12节在原文中所有动词都是过去式,作者指出发生在那些自大的撒玛利亚身上的事将作为耶路撒冷的警戒。[5]然而,挫折不能唤醒这些已经麻木的百姓,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处于真正的危机之中。故此,耶路撒冷需要耶和华的救赎!

  2、与7-8章以及10-12章的关系

  7-8章讲述了当亚哈斯求助于亚述之际,以赛亚却说,“不要怕!应当寻求耶和华!”因为,“以马内利”将使那些对犹大不利的计谋失败(8:8-10),这正如以赛亚儿子的名字所预告的,撒玛利亚与大马色将被掳掠(8:1)。接着就出现了无与伦比的王朝诗篇,它描绘一位皇宫拯救者的出生,来建立公平与公义的国度(9章)。[6]之后,神会把他的手伸向亚述,那就是神曾用来审判列国的工具(10章)。论到击败亚述的好消息后,以赛亚再论以色列国的复兴及弥赛亚大能的管治,为此,他用了两首短歌赞美神的作为(11-12章)。[7]

  3、与7:14节以及11:1-5节的关系

  7:14节迈开了作者对弥赛亚之预言的第一步,神给亚哈斯一个兆头,就是以马内利的出生(7:14)。这童贞女最早可能是应验在以赛亚所要娶的未婚妻身上(8:1-3)。[8]11:1-5节与9:6-7节则互相呼应,预告了弥赛亚公义、和平的统治。虽然亚述如同被砍伐的树木,犹太却如树丕子仍有复苏的机会。

  总之,“7:14节着重弥赛亚的诞生,11:1-5节侧重于弥赛亚的王国,而9:6节主要是强调弥赛亚的位格。”[9]

三、结构分析

  9:1-7节在结构上呈现了步步递进的因果结构。9:1节描述了一个结果,就是“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9:4节则解释了原因:“战争已经消除,他们所负的重轭和肩头上的杖,并欺压他们人的棍,都已经折断。”那么,战争为何会停止呢?作者在9:6讲述了更深一层的原因:“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9:7指出婴孩诞生的结果。两层的递进,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段落。

  另外,9:6第一短句是一个宣告,而头两个短句构成了平行句:“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然后,是一句补充语:“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最后部分则是描述了弥赛亚的四个皇室称号,这四个称号在结构上,再一次构成了平行的关系,每一个称号都包含了两个部分。

四、字义研究

  “他名称为”:直译为“人将称他的名”。名字最深刻的用法就是代表特性,它能将一个人刻画出来。[10]而名称也表露出这位婴孩的功能(工作)。那么,这里到底是五个名称还是四个名称?不同的译本有不同的译法,比如:KJV、NKJV、ASV、和合本、当代圣经、今日圣经等译本都译为五个称号[11],而NIV、AMP、NASB、新译本、吕振中译本、思高译本、现代中文译本等译本,以及原文Hebrew则都为四个称号。[12]笔者在此所采取的是四个称号的处理方法,尽管埃及的加冕礼所使用的是五个名称,但这里使用四个名称更符合作者原本的意思。另外,弥赛亚这四个名称与“以马内利”称号不同,也不像旧约圣经中平常的人名。

  1、奇妙的策士—— 与

  吕振中译本:神奇谋士 / 新译本:奇妙的策士

  思高译本:神奇的谋士 / 现代中文译本:奇妙的导师

  “奇妙”希伯来文为名词[13],阳性单数,意为“奇妙,奇迹,奇事”,其原文字义为“惊奇,不可思议的事物”,在旧约出现13次,有译为“奇妙的事”(25:1),“奇异的事”(但12:6),“奇妙”(诗119:129 赛9:6),“非常的”(哀1:9)。[14]也有人认为可译为“贤明”(现代中文译本)。不过,除哀1:9之外,其余都指神的作为或话语。其字根常见于诗篇。[15]“奇妙”在士13:17-18是神的一个名字,在赛28:29中“谋略奇妙”用来描述耶和华神。

  “策士”希伯来文为动词[16],Qal主动分词单阳,其原型为“咨询、建议、劝告”之意。有译为“计”(撒下17:11),“定计”(撒下17:21),“谋士”(撒下15:12),“主谋”(代下22:4),“图谋”(鸿1:11)等,它在新约中也出现5次。[17]该动词在LXX中被译为bouleuo或一复合字超过70次。它指出弥赛亚是君王,他定夺裁决,执行计划(赛14:27 诗20:4)。弥迦先知预言到主前586年犹大王朝的崩溃与被掳之事情发生时,他首先指出的是“是因你中间没有君王吗?你的谋士灭亡了吗?”(弥4:9)另外,这位要来的“奇妙的策士”,他定夺的计划在11章与24-27章里面有较详尽的叙述。

  2、全能的神—— 与

  吕振中译本:神威勇士 / 新译本:全能的神

  思高译本:强有力的天主 / 现代中文译本:权能的上帝

  “全能”的希伯来文为形容词,阳性单数,为“全能的,有能力的,强壮的”之意。它也可以作名词,为“英雄”或“战士”之意。它出现在(创6:4)中,为名词,指有力的人,多译为“勇士”(书1:14 诗33:16)。[18]

  “神”的希伯来文为名词,阳性单数。有时也可作形容词,可解释为“伟大”,如(拿3:3)。RSV译为“战士”,在军队中的英雄豪杰,共出现156次。[19]

  因此,“权能的神”可以译作“伟大的英雄”,“神圣战士”等。[20]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把王比喻为神(诗45:6),因他代表神在地上统治,有神赋予的能力。[21]然而,这里所指的不是人间的英雄,而是指神本身的权能(10:21)。在旧约中,出现相同字词的还有:赛10:21 申10:17 耶32:18。

  3、永在的父——

  吕振中译本:永恒之父 / 新译本:永恒的父

  思高译本:永远之父 / 现代中文译本:永恒的父亲 / 今日圣经:永存的父

  这个字由 和两个字合成。 是名词 的单阳附属形,是名词,阳性单数。出现在(出15:18)为“永远”之意,有译为“永”(诗37:29),“永在”(赛9:6),“永世”(赛45:17),“永久”(哈3:6),“亘古”(伯20:4)。[22] 出现在(创2:24)为“父”之意,与“母”连用时指人的父母,指行业创始者“祖师”(创4:20);在旧约中,神并不被称为个人的“父”。[23]

  “永在的父”是一个惯用语,常用来描述弥赛亚与时间的关联。他被称为永在,乃像父一样,被称为“亘古常在者”。[24]它也表明了弥赛亚是一位长久忍耐又有恩慈的供应者与保护者(40:7-11),[25]他将永远不变的爱护他的百姓。[26]

  4、和平的君—— 与

  吕振中译本:泰平之君 / 新译本:和平的君

  思高译本:和平之王 / 现代中文译本:和平的君王 / NIV: Prince of Peace

  “和平”的希伯来文为名词,阳性单数,原文字义为“泰平、安全、完全、兴隆”,它在句子中用作修饰语。[27]出现在(创15:15)为“平平安安”之意,多译为“平安”(民6:26 箴3:2),“安”(出18:7 撒上17:22),“安然”(书10:21 撒下15:27),“和好”(士4:17 王上5:12)等。[28]和平不单指战事停息,更表示百姓和谐共处,万物欣欣向荣。[29]

  “君”的希伯来文为母系名词,单阳附属形。原文字义为“领袖、统治者、王子”,在旧约经文中出现381次,多译为“长”(创37:36),“首领”(出2:14),“元帅”(书5:14),“君”(但10:21)等。[30]英文译本多译为“王子”,但同样是指君王(王位的继承者)。

  “和平的君”表明了弥赛亚的治理将会带来合一与福乐(11:6-9)。[31]

五、神学意义

  本书1-37章用了长篇的内容对弥赛亚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在那自成一单元的7-12章之中。而9:6节在众多弥赛亚的预言中更具有重要的神学意义。尽管弥赛亚这一名称从未在旧约中出现,但新约的作者却把耶稣等同于旧约中的弥赛亚(徒2:36),因为他被称为“大卫的子孙”(太1:1)。[32]这符合犹太人的弥赛亚观——他们用这个称号指将来的君王——“大卫之子”。因此,当耶稣问法利赛人:“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太22:42)法利赛人的回答正是(赛9:6-7)所预言的。

  此外,我们从弥赛亚的四个称号中看到了其非常丰富的神学意义。其一,我们看到了一幅对将临的弥赛亚之特性的美丽图画。[33]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从弥赛亚身上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从弥赛亚身上看到了人类被救赎与永恒的盼望。其二,耶稣基督的诞生正应验了这里的预言。从经文中,看到了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双重本性。

  “奇妙的策士”表示这位要来的君王为他子民所作的计划、设计和命令,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他是最伟大的策士。[34]他是先知,告诉我们神的忠告。他有智慧和谋略的灵,从世界被造的开始就已经显明出来(箴8章)。

  “全能的神”证明了基督(弥赛亚)的神性。他是受膏者,也是战无不胜的勇士,专为受压迫者争战,[35]并要把他自己的民从敌人手中解救出来。

  “永在的父”并非指三位一体中圣父的位格,有学者认为该称号可译为“永恒的创造者”(约1:3),表明基督永恒的神性。而且,他是“父”,他必然会照顾属于他的人(约14:18)。

  “和平的君”表明只有他再临地上,才能建立永久和平的国度(诗72:7)。他要“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9:7)。

六、应用意义

  本节经文在今天依然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在生活,或是信仰中,我们每天都享受在基督为“奇妙的策士”的指引之中。他无时不在地给予我们忠告,使得我们能行在正路之中(赛30:21-22)。不仅如此,他是“全能的神”,他每天都在管理着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一切与他旨意相抵触的势力面前,显出战争的胜利。他是“永在的父”,是我们的安慰者,也是我们的安息之所。他是“和平的君”,借着他,将产生敬畏神的原则,使人得以洁净,和平的国度也要因之被建立,不但在我们的心中,也要在我们社会的周围,以及所有的国度之中。

  总之,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一切,他就是我们的引导,他就是我们的力量,他就是我们的所需,他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宁静。这一切皆因着基督的降世而得以完全的实现!将荣耀归给至高的神,阿门!

[1] 苏仪着、陈佐人译:《以赛亚书注释(上册)》,基督教文艺出版社,香港,1996年7月再版,页113。

[2] 华尔顿、麦斯修、夏瓦拉斯合着,李永明、徐成德、黄枫皓合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校园书房出版社,台湾,2006年7月初版,页826。

[3] “盔甲”也有译作“靴子”。

[4] 陈惠荣主编:《证主圣经百科全书》,福音证主协会,香港,2001年6月初版,页2058。

[5] 苏仪着、陈佐人译:《以赛亚书注释(上册)》,基督教文艺出版社,香港,1996年7月再版,页121。

[6] 同上,页112。

[7] 陈惠荣主编:《证主圣经百科全书》,福音证主协会,香港,2001年6月初版,页2058。

[8] 同上,页2057。

[9] 陈惠荣、胡问宪主编:《证主21世纪圣经新译》,福音证主协会,香港,2000年5月再版,页678。

[10] 莫德着、刘良淑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赛亚书》,校园书房出版社,台湾,2001年10月初版,页111。

[11] 把“奇妙”与“策士”分开,成为两个名称。

[12] 把两个名称合为一:“奇妙的策士”。

[13] 王正中主编:《圣经原文串珠注解》,浸宣出版社,台湾,2000年3月二刷,页681。

[14] 同上,页681。

[15] R. Laird Harris、Gleason L. Archer、Jr.、Bruce K. Waltke合着:《旧约神学辞典》,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台湾,1995年4月初版,页821。

[16] 王正中主编:《圣经原文串珠注解》,浸宣出版社,台湾,2000年3月二刷,页693。

[17] 同上,页693。

[18] 同上,页175。

[19] R. Laird Harris、Gleason L. Archer、Jr.、Bruce K. Waltke合着:《旧约神学辞典》,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台湾,1995年初版,页311。

[20] 唐佑之着:《以赛亚书释义(卷上)》,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1月初版,页108。

[21] 吴罗瑜总编:《圣经——串珠·注释本》,福音证主协会,香港,2000出版,页979。

[22] 王正中主编:《圣经原文串珠注解》,浸宣出版社,台湾,2000年3月二刷,页683。

[23] 同上,页97。

[24] 华活特、苏克编辑,黄克强、范约翰等翻译:《信徒圣经注释(卷二)》,角声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1995年8月初版,页1038。

[25] 鲍会园编:《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更新传道会出版,美国,1996年6月初版,页1279。

[26] 吴罗瑜总编:《圣经——串珠·注释本》,福音证主协会,香港,2000出版,页979。

[27] R. Laird Harris、Gleason L. Archer、Jr.、Bruce K. Waltke合着:《旧约神学辞典》,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台湾,1995年4月初版,页728。

[28] 王正中主编:《圣经原文串珠注解》,浸宣出版社,台湾,2000年3月二刷,页287-288。

[29] 吴罗瑜总编:《圣经——串珠·注释本》,福音证主协会,香港,2000出版,页979。

[30] 王正中主编:《圣经原文串珠注解》,浸宣出版社,台湾,2000年3月二刷,页245。

[31] 鲍会园编:《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更新传道会出版,美国,1996年6月初版,页1279。

[32] 赖桑着,马杰伟译:《旧约综览》,国际种子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1994年2月再版,页512。

[33] 华活特、苏克编辑,黄克强、范约翰等翻译:《信徒圣经注释(卷二)》,角声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1995年8月初版,页1039。

[34] R. Laird Harris、Gleason L. Archer、Jr.、Bruce K. Waltke合着:《旧约神学辞典》,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台湾,1995年4月初版,页888。

[35] 苏仪着、陈佐人译:《以赛亚书注释(上册)》,基督教文艺出版社,香港,1996年7月再版,页116。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