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诗篇》第17篇浅析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世峥

《诗篇》第17篇的标题称,该诗为“大卫的祈祷”。这一标题向我们传递了两个重要的信息:其一,该诗为祈祷诗,道出了诗歌的性质。整本《诗篇》中,以祈祷为内容的诗歌为数不少,但标题中明确指出是祈祷诗的却只有5篇,即第17篇、第86篇、第90篇、第102篇、第142篇。祈祷诗往往是诗人在遭遇患难时向上帝发出的呼求,用于表明自己的心迹,并寻求上帝的帮助。这类诗歌多用于圣殿中的集体敬拜,但也适用于任何有这种祈祷需要的场合。其二,该诗出自大卫的手笔,讲明了诗歌的作者。对于该诗的写作背景,大多解经家认为是在大卫逃避扫罗的追杀之时。《撒母耳记上》23章记载:扫罗因嫉妒而“天天寻索大卫”,并且发誓:“他若在犹大的境内,我必从千门万户中搜出他来。”“大卫知道扫罗出来寻索他的命”,所以四处躲避。本章24至26节,对大卫躲避扫罗的情景有如实的描述:“西弗人就起身,在扫罗以先往西弗去。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却在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扫罗和跟随他的人去寻找大卫。有人告诉大卫,他就下到磐石,住在玛云的旷野。扫罗听见,便在玛云的旷野追赶大卫。扫罗在山这边走,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在山那边走。大卫急忙躲避扫罗,因为扫罗和跟随他的人,四面围住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要拿获他们。”虔诚侍主的大卫,竟然处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为此,他深感痛苦,也深感无助。悲痛之际,大卫想到了上帝,于是提笔写诗,向上帝吐露心声。通过祈祷,诗人获得了莫大的力量,不再惧怕苦难,并且有了“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的信心和盼望。

本诗共有15节,可分为五段:1至2节为第一段,诗人指出了上帝的公义属性,以寻求公正的判断;3至5节为第二段,诗人陈述了自己的行为状态,以表白自己的无辜;6至9节为第三段,诗人描述了上帝的大能作为,以祈求上帝的帮助;10至12节为第四段,诗人指控了敌人的卑劣手段,以哭诉敌人的凶残;13至15节为第五段,诗人表明了自己的价值理念,以展望未来的祝福。整篇诗歌浑然一体,感人至深,任何人读来,都会信心倍增。

一、寻求公正的判断(1-2)

作此诗时,大卫正因扫罗的追杀而四处奔逃,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然而,诗人非常清楚,他所遭遇的一切,并非咎由自取的报应。为此,他深感冤枉,深感委屈,而这种心灵的煎熬又无处诉说。不过,诗人知道,公义的上帝一定知晓这一切。大卫曾在一篇诗歌中写道:“耶和华施行公义,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诗103:6)他有这样的信念,所以希望从上帝寻求公正的判断。

诗歌的首句,大卫写道:“耶和华啊,求你听闻公义,侧耳听我的呼吁;求你留心听我这不出于诡诈嘴唇的祈祷。”大概由于急切地想要上帝知道他的心声,大卫在称呼上帝的名字之后,随即用了一连串的“听”字——“听闻”、“侧耳听”、“留心听”。第一个“听”,诗人道出了祷告的内容——“求你听闻公义”。《和合本》的这个翻译不够准确,也不很清楚,《现代中文译本》译为“垂听我求公道的呼声”,意思较为清楚。诗人向上帝指出,他的这一祷告,主要内容是“求公道”。第二个“听”,诗人道出了祷告的愿望——“侧耳听我的呼吁”。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他希望上帝像常人一样,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聆听他的声音。第三个“听”,诗人道出了祷告的态度——“求你留心听我这不出于诡诈嘴唇的祈祷”。对于此句,《现代中文译本》译为“垂听我诚心的祷告”,天主教《思高圣经》译为“请倾听我出自绝无虚伪唇舌的祈祷”。综合三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此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所发出的祈祷,都是出于诚心,绝无诡诈,绝无虚伪。上帝喜悦的正是这样的祈祷,那种嘴唇尊敬主,心却远离他的祷告,上帝最为厌恶,必不垂听(参赛29:13)。这一节,诗人以无比真诚的态度呼求上帝,切盼上帝聆听他的呼声,并为他伸张正义,他藉着一连串的“听”字告诉上帝,他的需要多么迫切,他的祷告多么真诚。

第2节,是诗人进一步的祈祷,在此具体地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并切盼上帝成全:“愿我的判语从你面前发出,愿你的眼睛观看公正。”“判语”,是指为自己辩护的辩词,《吕振中译本》译为“理直的话”。诗人深感委屈,所以他用“理直的话”竭力为自己辩护,希望上帝聆听他的呼求,并尽快做出裁决。诗人相信,当他的判语达到上帝面前之际,当上帝观看公义之时,就意味着得到了上帝公义的判断,所以他祈求“我的判语从你面前发出”,“你的眼睛观看公正”。《现代中文译本》对此句的翻译直截了当,却意味深长:“愿你宣判我无罪,因为你知道什么是正直。”

二、表白自己的无辜(3-5)

这一段中,诗人用了很多的笔墨,从不同的角度陈述自己的行为状态,以表明自己的无辜,从而证明自己以上的辩护不是狡辩和抵赖。需要指出的是,诗人表白自己的无辜,并非表示自己无罪。徐松石说得好:“无辜与无罪不同,无罪乃指自己为人,洁白无瑕,全然公义;无辜则就事论事,表明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问心无愧而已,我们千万不要误会大卫是指证自己没有罪恶。”(《诗篇赏析》)诗人的意思是,在扫罗追杀自己的事情上,他是无辜的。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无辜:“你已经试验我的心。”这里的“心”,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心脏,而是指人的思想、情感、好恶等等。周郁晞说:“在希伯来文里,心指人的意志及理智,往往以心为整个人格的中心。心怎样,人也必如此。”(《中文圣经注释——诗篇》)《箴言》印证了这一说法:“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因此,“心”代表着决定人的生活行为的思想。诗人指出,上帝已经试验了他的心,知道他所有的心思意念。他还特别指出,上帝在“夜间”鉴察了他。无所不在的上帝,任何时候都在鉴察、熬炼他的子民,但在“夜间”,他的鉴察和熬炼更为直接,更为清晰。张国定指出:“在日间,因为各种样的原因,而没有活出一个真正的我;但在夜间,却能面对自己的所思所行,一切一切无不历历在目。特别在午夜梦回,寂静无声,就如止水倒影,又如明镜返照人的心灵。故诗人请求上帝在他最没有设防之时,去观察和检验他,为要表明在他心里没有一件向上帝隐藏的事。”(《天道圣经注释——诗篇》)经由上帝鉴察、熬炼,其结果是“却找不着什么”,《现代中文译本》及《吕振中译本》,该句句末都有“恶念”一词,表明诗人的思想里面,没有任何邪恶的意念。

其次,是言语方面的无辜。诗人写道:“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一个人在言语方面的态度,往往能代表他的素质与修养,因此《雅各书》写道:“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诗人在这里表明自己在言语方面的态度,就是“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诗人在上帝面前立志,要勒住自己的舌头,争取在言语上没有过失。消极方面,是指弃绝谎言和妄语;积极方面,是要做到心口一致,按着上帝的教导说造就人的好话。

最后,是行为方面的无辜。诗人写道:“论到人的行为,我藉着你嘴唇的言语自己谨守,不行强暴人的道路。我的脚踏定了你的路径,我的两脚未曾滑跌。”诗人知道,对于世人,他们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不过,作为上帝子民的他,不去随波逐流,乃要分别为圣。他要“自己谨守”,而谨守的前提是“藉着你嘴唇的言语”,正如《诗篇》第119篇所言:“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人在上帝话语的规范下端正自己的品行,所以“不行强暴人的道路”,其意思与《诗篇》第1篇“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相似。面对敌人的威逼,诗人在行事为人上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他相信,当他远离“强暴人的道路”并“踏定了你的路径”之时,他的脚便不会“滑跌”,“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1:3)思想、言语、行为,这三样几乎就是一个人的全部活动。诗人在这些方面都已问心无愧,所以说他是无辜的,也因此证明向上帝倾诉的冤屈都是真实的。

三、祈求上帝的保护(6-9)

残酷的现实,令诗人手足无措,但他相信上帝会成为他力量的源泉,会保护他免受敌人的危害。因此,诗人在这一段中,向上帝发出诚恳的祈祷,祈求上帝怜悯他,帮助他。这一段祷告,非常深刻,清晰地流露出了诗人对上帝的深刻认识。蒙上帝喜悦的祷告,一定与人们对上帝的认识程度有关,不能深刻认识上帝的人,一定不会有真诚的祈祷。

首先,诗人因上帝的信实而祈祷:“上帝啊,我曾求告你,因为你必应允我;求你向我侧耳,听我的言语。”这里的“你必应允我”,《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你总应答我”,翻译得更为贴切,这是对上帝之信实的极好描述。大卫有过“我曾求告你”的亲身经历,更有“你总应允我”的真实体会。通过无数次的信仰经验,诗人坚信一个真理,信实的上帝永远不会背乎自己,因此永远不会轻看他子民的祈祷,不论何人,不论何时,只要诚恳呼求,上帝就必侧耳听他的言语。所以,诗人遭遇患难之时,愿意一如既往地来到上帝面前,向他祈祷。

其次,诗人因上帝的慈爱而祈祷:“求你显出你奇妙的慈爱来,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脱离起来攻击他们的人。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将我隐藏在你翅膀的荫下。”回忆过往的经历,诗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上帝同在,所以进一步向上帝呼求。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显出他奇妙的慈爱。接下去,诗人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上帝的拯救与保护。(1)“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右手,人们最多使用,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慈爱,当上帝伸出右手之时,好比父母伸出右手,牵拉他的儿女,握住父母之手时,儿女感受到的,一定是力量,一定是慈爱。(2)“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这个说法来源于《申命记》:“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申32:10)“眼中的瞳人”有多重要,谁都知道。上帝保护爱他的人,就像保护自己的瞳人,他曾应许他的子民:“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亚2:8)(3)“将我隐藏在你翅膀的荫下”:诗人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上帝保护爱他的人,就像母鸟用翅膀护着自己的小鸟一样,母鸟的慈爱及小鸟的安全,我们均可想而知。耶稣也曾用过类似的说法:“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路13:34)

再次,诗人因上帝的权能而祈祷:“使我脱离那欺压我的恶人,就是围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敌。”这一段祈祷的尾声,诗人祈求上帝救他脱离仇敌,这是一个重要的句子。诗人相信,上帝一定会拯救他脱离仇敌,因为他拥有这样的权柄和能力。大卫在另一篇诗歌中写道:“愿上帝兴起,使他的仇敌四散,叫那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他们被驱逐,如烟被风吹散;恶人见上帝之面而消灭,如蜡被火熔化。”(诗68:1-2)这些诗句表达了与此处一样的意思。

四、哭诉敌人的凶残(10-12)

恳切的祷告之后,诗人将话题转向了敌人,他要向上帝哭诉敌人的凶残:“他们围困了我们的脚步,他们瞪着眼,要把我们推倒在地。”如此哭诉的目的,是让上帝知道他的处境有多艰难,从而尽快介入此事,给他帮助。这一段描述,让我们更深地看到诗人的处境,并看到他的心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敌人的心灵状况:“他们的心被脂油包裹,他们用口说骄傲的话。”这里的“心”,与上文所提到的“心”意义相同。所不同的是:诗人的心是清洁的,经得起上帝的试验;敌人的心却“被脂油包裹”。“心被脂油包裹”,《吕振中译本》译为“包油,给闭塞住”,这个翻译有些啰嗦,但意思无比清楚。它告诉我们,那些仇敌的心,被厚厚的脂油闭塞,以致失去了应有的功效,就好比保罗所说的,“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提前4:2)。当“心被脂油包裹”之时,行为便无拘无束了,“用口说骄傲的话”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诗篇》第119篇70节说:“他们心蒙脂油,我却喜爱你的律法。”由此可见,“心蒙脂油”与“喜爱你的律法”是对立的。这些仇敌之所以“心被脂油包裹”,是因为他们没有热心地遵守耶和华的律法。这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当一个人远离上帝之时,心灵一定会趋向邪恶,行动一定会偏离正路。

其次,诗人描述了敌人的残酷手段:“他们围困了我们的脚步,他们瞪着眼,要把我们推倒在地。他像狮子急要抓食,又像少壮狮子蹲伏在暗处。”这帮凶残的敌人处处紧逼,不留余地,诗人因此四面楚歌,插翅难飞。仇敌将诗人团团围住,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并且将他推倒在地,准备随时下手。目睹这种处境时,诗人联想到了狮子抓食的场面,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遭遇与此类似:“他像狮子急要抓食,又像少壮狮子蹲伏在暗处。”《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他们像狮子一样要把我撕成碎片,像少壮的狮子蹲伏在暗处等我。”这样的翻译,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画面,饥饿的狮子咆哮着,而它的旁边,正好是一只小羊,小羊所面临的危险不言而喻。而诗人,正是狮子面前的那只小羊,他的处境有多艰难,我们可想而知。

五、展望未来的祝福(13-15)

描述完敌人的残酷,诗人很快要结束这篇诗歌。之后的内容依然是祈祷,但主旨已不在于祈祷,而在于认信。这一段里,诗人通过对俗世价值观的批判,宣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相信,纵然自己当前处在危机之中,但他的人生追求一定能带来更多的祝福,所以他在展望未来。

首先,诗人祈求上帝的大能作为:“耶和华啊,求你起来,前去迎敌,将他打倒,用你的刀救护我命脱离恶人。”控诉敌人的凶残之后,诗人理所当然地再次为上帝尽快打败他的敌人而祈祷。这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特别有趣也特别到位的说法——“求你起来,前去迎敌”。诗人将耶和华为他伸冤的行动,描述成一次军事行动。他的心目中,上帝就好比坐地待命的将士,一旦敌人出现,便迅速“起来”,投入战斗。一旦上帝如此作为,敌人的溃败便是顺其自然的了,他会将敌人“打倒”,并用“刀”(《现代中文译本》译为“剑”)保护其子民免受敌人的伤害。

其次,诗人描述世人的心灵光景:“耶和华啊,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脱离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财宝充满他们的肚腹;他们因有儿女就心满意足,将其余的财物留给他们的婴孩。”诗人在此指出,世界上存在着一群“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属世的、暂时的肉身之福,那些可以传于子孙后代的财物,成为他们一生一世唯一的追求,因此“他们因有儿女就心满意足”。保罗在《腓立比书》中批判了一种人,与这类人相似:“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S字J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的告诉你们: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3:18-19)由于这种人为数不少,而他们的价值理念又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具有属天追求之人,因此诗人祈祷,“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诗人非常清楚,只有远离这个群体,不与他们同流合污,才能蒙主喜悦。

最后,诗人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诗人清楚,世人有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也能够因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得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他而言,决不去随从他们的价值取向,所以也不可能得到他们能够得到的东西。然而,诗人非常清楚,他将要得到的,比任何人所得的都更好,这一节中,他从两个方面作了描述:其一,“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吕振中译本》译为“我必在公义中瞻养你的圣容”,也就是说,他必然在上帝公义的判断中,得到上帝的认可和祝福。其二,“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解经家认为,“醒了的时候”有双重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的醒了,指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必能看到上帝的祝福;二是末世意义上的醒了,指将来的身体复活,那时,他要看到上帝,经历“心满意足”,如同使徒保罗所说:“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他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0-21)诗人将要得到的,与世人所得到的,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因此他不羡慕世人的福气,只追求自己的理想。以这样的诗句结束本诗,把整篇诗歌的意境推向了最高潮。

《诗篇》第17篇,一篇感人至深的祈祷诗,诗人在敌人无端的攻击之时,以此诗向上帝吐露心声,并抒发感情。先是寻求公正的判断,接着表白自己的无辜,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并且哭诉敌人的凶残,最后展望未来的祝福。在这个结构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的心路历程,从开始时的低落情绪,变为结尾时的高涨热情,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上帝的深刻认识,对信仰的深刻体验,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当我们能够认真阅读此诗,并深刻领悟此诗之时,一定能在生活的困境中,与诗人一样经历信心的力量,经历心灵的平安!

发表于《教材》2010年第4期

《诗篇》第17篇

无辜人的祷告

(大卫的祈祷。)

1耶和华啊,求你听闻公义,

侧耳听我的呼吁;

求你留心听我这不出于诡诈嘴唇的祈祷。

2愿我的判语从你面前发出,

愿你的眼睛观看公正。

3你已经试验我的心,

你在夜间鉴察我,

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

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

4论到人的行为,我藉着你嘴唇的言语自己谨守,

不行强暴人的道路。

5我的脚踏定了你的路径,

我的两脚未曾滑跌。

6上帝啊,我曾求告你,因为你必应允我;

求你向我侧耳,听我的言语。

7求你显出你奇妙的慈爱来,

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脱离起来攻击他们的人。

8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

将我隐藏在你翅膀的荫下;

9使我脱离那欺压我的恶人,

就是围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敌。

10他们的心被脂油包裹,

他们用口说骄傲的话。

11他们围困了我们的脚步,

他们瞪着眼,要把我们推倒在地。

12他像狮子急要抓食,

又像少壮狮子蹲伏在暗处。

13耶和华啊,求你起来,前去迎敌,将他打倒,

用你的刀救护我命脱离恶人。

14耶和华啊,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

脱离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

你把你的财宝充满他们的肚腹;

他们因有儿女就心满意足,

将其余的财物留给他们的婴孩。

15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

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见”或作“看”)就心满意足了。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