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耶稣在海边留给我们的随想——默想耶稣在海边给我们的榜样

日期:2016-10-27作者:张忠成

引言

这一次福州施埔堂的青年夏令营的聚会,教会的组织者有这样一个活动,安排青年弟兄姐妹到海边的沙滩上来体会当年耶稣带着门徒们在海边的事迹。作为我来说,我要顺服,当然这也是我生命侍奉中难得的机会,这也是帮助我去思考一些问题。

以前我也多次去海边的教会讲道,到了海边我总是会有一些想法,比如有一次到了浙江温岭的一个海边,看到那些大轮船离我越来越远,身影也越来越小,大海的豪迈的气派、宽广的胸怀,人的渺小,上帝的恩典。人还要谦卑。又有一次在海边的沙滩上不由自主的写了一句诗篇的话:“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1)

在新约圣经中可以看到很多次耶稣跑到海边有时与门徒们讲道,有时行神迹奇事,等等。[1]

今天我们要看看在符类福音[2]的《马太福音》里面有几次耶稣在海边的经历,我们要读这些经文,我们要思想与我们的勉励,我们要思想是否对今后我们的生活、侍奉有一些什么样的提醒和鼓励。
一、《马太福音》4章18-22节:呼召门徒得人如得鱼一样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布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耶稣在海边呼召了一些门徒来跟随他,呼召门徒们来为主工作、去传杨福音,要得人如得鱼一样。

耶稣基督给人一个神圣的使命:“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注: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为了完成这个大使命耶稣也赏赐给人一个应许:“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二、《马太福音》13章1-3节:使用比喻说明生活的重要
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这是耶稣在海边的时候要对门徒们讲一个当年的来百姓家喻户晓的比喻——“撒种的比喻”。耶稣的讲道过程中对比喻这种方法是经常使用的,有的人说在四本福音书里面至少有40多个耶稣曾经讲过的比喻,比如:“灯台上的灯的比喻”、“两等根基的比喻”、“浪子的比喻”、“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比喻”、“稗子的比喻”、“十个童女的比喻”、“新布旧衣和新酒旧袋的比喻”……。比喻的目的就是使用一些物质的东西来说明物质背后的真理、用地上的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讲论天国的奥秘,比喻的好处就在耶稣的讲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的。

我们做基督徒的人就像是一个比喻一样,我们要讲比喻,但是最好的是要让自己本身就成为一个讲论或者见证上帝的比喻,要让周围的人从我们身上看见上帝的存在。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的一举一动就是要让人家感觉到上帝的存在。

德国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尼采的话:“上帝死了。”很多人对这句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在尼采讲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他怎么也不能从基督徒的身上看到上帝的存在。

在我们传福音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喜欢辩论的人,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我们也可以学习辩论的道理,使徒们当年在宣讲上帝真道的时候所使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辩论”,包括使徒保罗也是一位很善于辩论的讲道家。在《使徒行传》17章1-3节的记载中,保罗和他的同工从腓立比向西走,到达帖撒罗尼迦城的时候,是按照他平常的惯例,探访当地的会堂,展开他宣讲基督福音的工作,保罗是“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显然保罗在这里是采用有问有答的方式来与人对谈,以人的理智作逻辑性的讨论。这就说明保罗的讲道是非常小心的去处理听众的问题和疑惑。

除了像保罗这样的辩论之外,我们在见证上帝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就是可以叫那些诬赖我们有好行为的人自觉羞愧(彼后3:16节:“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如果能够使我们周围的人有一种感觉:假如上帝是存在的,这样也是我们侍奉的一个目标之一,这个时候就已经在为耶稣作美好的见证了。现在在中国社会中有一群人士,专门在研究“汉语神学”,无论是大陆,尤其是在香港更是这样。香港有一个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所[3],它的特质是推动人文学术界对基督宗教思想与文化的多角度研究,促进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互动。凝聚国内外、教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建设以汉语为载体,并具有国际对话视野的汉语神学。是希望能够推动基督教的文化,能够让中国人知道基督教、了解基督教,并且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让基督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学术上出版翻译了许多东西方及中国历代基督教思想文典。
三、《马太福音》15章29-30节:施行神迹见证上帝的荣耀
耶稣离开那地方,来到靠近加利利的海边,就上山坐下。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带着瘸子、瞎子、哑巴、有残疾的和好些别的病人,都放在他脚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耶稣在海边的小山上面对当时那些需要的人们施行了神迹奇事:医病赶鬼
耶稣一定是一位理论家,同时耶稣也是一位实干家。他善于帮助人,他喜欢干实事。甚至在安息日的时候耶稣也是冲破犹太人传统中在安息日不可做工的规矩,看到那些有需要的人就同情他们,该医治的耶稣就给他们医治,该帮助的耶稣就给他们帮助。正因为这样耶稣就招来了犹太人的反对。
今天教会要参与社会福利事工,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参与呢?
教会应该是需要有荣神益人的见证,但是我们必须客观的思考我们在行事为人的时候,在我们参与很多的社会福利事工的时候所拥有的动机是什么呢?是不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是为了让教会有好名声吗?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吗?甚至是为了要……任何的教会应该对社会关怀采取积极的态度。根据基督教的信仰,相信人是上帝所造的,人不是被“抛入”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之中,人的被造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通过为上帝的创造物——其中也包括人——服务的行动来赞美上帝。[1]耶稣说:“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2]“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3]“教会应该是困苦者的救援者。历史上教会作过无数救助困苦者的工作。现在教会必须终于福音为饥饿者提供食物、为衣衫褴褛者提供衣物,探望病人和被囚禁的犯人,抚慰受苦的人,为困苦的人分忧解难。
结语

但愿今天藉着早灵修的时间我们在海边的聚会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这种美好的回忆并不是只让我们熟悉几个人,或者是只让我们参加了一些活动,而且在这里的聚集真的能够效法耶稣基督当年在海边留下的美好的见证。

[1] 王秀美着,《当代基督宗教社会关怀——理论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12月第1版,第9页。

[2] 《马可福音》10章44-45节。

[3] 《罗马书》12章17节。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