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传道者的经验(之三)——衡量智愚的价值

日期:2017-08-31作者:张忠云
 

经文:传2:12-17
证道人:张忠云 牧师
整理:朝阳堂编辑组  2017年2月5日上午、晚间讲章

  上周主日我们分享了传道者的经验——人生享受的虚空,节日期间人们享受一年所劳碌得来的,节日之后我们又恢复到工作状态之中,对于所罗门的经验也会感同身受。传道者试验人生享受中的喜乐与财富,结果得到的答案是虚空,继而转向衡量智愚的价值。他首先肯定了智慧胜过愚昧,但是他又发现智慧的价值是暂时的,因为那世人面对的结局——死亡,必然会临到所有的人,不分智慧或愚昧,而死亡又会终止一切。因此,他恨恶生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传道者的经验(之三)——衡量智愚的价值。

  一、所罗门的观看与领悟
  “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什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传2:12)以“我转念”开始,是《传道书》的文章风格之一,表示传道者内心的挣扎,转移注意力或采取新的思维方向,从而提出新的话题。在此,他不是指现在讲的与前面所说的无关,而是他想谈及其它的事情。前面,他已谈了知识与智慧、嬉笑与喜乐以及物欲的享受,他寻求的结果是令人灰心的,内心还是觉得虚空。于是他开始转念另想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既然不在世上的财宝和嬉笑、喜乐中,是否就在智慧、狂妄或愚昧里呢?所罗门体验过人生的一切物质享乐,现在他实事求是地考虑智慧和愚昧的问题,他在感性上没有得到答案,就又转回到理性之上,来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

  1.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
  智慧有敬畏上帝的智慧和属世的智慧,我们要注意分辨得清楚。当他说世人会以为那是智慧;我也曾经以为这样就是智慧;我也曾用这样的智慧来做事,结果不是很好的时候,这智慧就是属世的智慧,这智慧就是虚空的。但那敬畏上帝的智慧才是真智慧。

  狂妄与愚昧。这里的“狂妄”很有意思,与希伯来文的“赞美”是同一个字根。在我们的理解中,不可能将狂妄与赞美联系到一起,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仔细思想,还是会有些关联,当我们赞美上帝的时候,或者我们被上帝称赞的时候那自然是好事;但是当我们赞美自己、夸奖自己的时候,那就叫做狂妄。我们基督徒要谦卑,荣耀要归给上帝。《罗马书》11章36节“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完全地倚靠上帝,因为祂是万物的源头,也是供应及维持这个世界的力量,祂所造的万物都会为祂带来荣耀,祂是配得我们颂赞的。即便我们在这世界上,因着上帝赐予的恩典,在某些方面有了成就,一旦自大、高举自己、称赞自己:“你看我如何如何”,突出自我的时候,就是狂妄。狂妄是蛮横、过分,的确是愚昧。因此,狂妄又跟愚昧连在一起。谈及愚昧,会让我们想到行事愚昧的人,我们举两个《圣经》中的事例:

  (1)以色列王大卫。大卫数点百姓以后,就心中自责,祷告耶和华说:“我行这事大有罪了。耶和华啊,求你除掉仆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撒下24:10)大卫所犯的罪是居功自傲,数点民数,好使他以“国土广大、兵力雄厚”而夸耀。就连约押也看出他数点百姓是错误的,但是大卫不听劝谏。我们若只以金钱、财产,或者是军事力量而自夸,也会犯同样的罪。

  (2)犹大王亚撒(代下15-16章、王上15章)。亚撒用贿赂外邦国王的愚蠢策略所获得的平安,既不现实,又不持久。哈拿尼担任上帝的使者,向亚撒传达了上帝的话语,涉及到了这个国王的愚蠢做法。亚撒不但不接受,反而把怒气发泄在上帝的先知身上,他竟将先知哈拿尼囚在监牢,更加显明了他信仰的光景。愚蠢的行为会有连锁的反应。我们说:尽人事来解决问题并不为过,但是只倚靠人力过于上帝的指教,对上帝失去信心,这就是得罪上帝。不顺服上帝、自以为是就是愚昧。

  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作什么呢?所罗门身为专制的君主,又是拥有智慧和财富的国王,能够站在有利的位置去找出答案。如果他找不到,以后继承他的人还有机会吗?在他以后而来的人是否还能做出新奇的事情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便说:“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之前的人是求知寻乐、建造房屋、聚敛财物、贪图名利,吃喝享受,以后要来的人无论是智慧还是愚昧,也不过行早先之人所行过的就是了,因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王以后而来”的人不可能有超过所罗门的成就,他已经证明了世俗之乐的虚空,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所罗门盼望他的经历可作为后人的监戒,不要重蹈覆辙。所罗门如此说话似乎有些自夸,因为他看自己是智慧人。

  2.衡量智愚的价值——智慧胜过愚昧
  所罗门爱思考、查究、寻求,经过他自己的亲身探索,有了他自己的看见。他说:“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传2:13)智慧比愚昧更为有益处;虽然属世的智慧不能解决人生虚空的问题,但总比愚昧无知对人更为有益。智慧跟愚昧相比,好像光明与黑暗相对。传道者以光明比喻智慧,以黑暗比喻愚昧;光明较黑暗优胜,智慧也较愚昧优胜。

  智慧文学常以光明比喻义人、公义的道;以黑暗比喻恶人、邪恶的道。《箴言》记述:“但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恶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么跌倒。”(箴4:18-19)光明比喻属灵和智慧上的进步,黑暗则比喻思想和道德上的堕落和败坏。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中使用了同样的比喻:“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弗5:8)“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帖前5:5)使徒约翰说:“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惟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约壹2:10-11)因此,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主耶稣说祂是世界的光,表明祂带来上帝的同在、保护与引领,使我们行在光明之中。我们基督徒是世上的光,要行公义的道。
  3.分析智愚的眼光——光明胜过黑暗
  “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光明”原文作“在他头上”);愚昧人在黑暗里行。”(传2:14上)在这里讲明了智慧人之所以智慧,愚昧人之所以愚昧的原因;也讲到了智慧和愚昧的区别。他说智慧人的眼目长在头上,愚昧人的眼目不也是长在头上吗?在此让我们看出所罗门讲的不是有形的眼目,而是有更深的含义。

  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本句按原文是:智慧人的眼睛在他头上,意思是:智慧人的眼目在高处,站的高就会看的远,好像一座了望台或灯塔,可以居高临下,向四面八方观看,有高瞻远瞩、透视一切的眼光;能够看清周遭的事物,而知所应对。另外,因为智慧人心中有主,有《圣经》——上帝的话语作为他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因此他就能够看明事物的本相,而知所进退。智慧人能够把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能看的了若指掌,并能根据事实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因着智慧人在光明中能够看清目前的处境,能够看见路上的危险,以及自己正在朝什么方向行进,故人在光明中比在黑暗中更为有益处。

  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意指愚昧的人,他的眼虽然也长在头上,可是遇到问题,遇到具体的事情,却只能看到眼前的、片面的,因着故意不认识上帝,甚至会六神无主,心慌意乱。愚昧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看不到前面的道路,也不知行向何方,更不知如何临机应变,遇到事情不知如何是好。愚昧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如同盲人骑瞎马,黑夜临深池。因此,免不了时常跌倒,甚至可能会落在沟壑或陷阱里,情形十分危险。现在有些人目光短浅,只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会想到明天如何?不会想到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因为看不远,所以就面临许多未知的危险,例如,借贷、赌博、吸毒、信用卡的使用等,不仅自己陷入僵局,也连累自己的家人。

  通过分析智愚的眼光,我们晓得:智慧人心眼明亮,如同行在光明中;愚昧人,如同行在黑暗中,故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

  二、所罗门的看明与感悟
  1.所罗门看明的事情
  “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传2:14下)这一件事情就是下面要讲到的死亡,意指智慧人和愚昧人的结局都一样,都必遭遇同样的命运。即使智慧人的眼目能看见他将要去的地方,这点比愚昧人优胜,但最后又有何分别呢?最终两者都会死去,不能因着智慧多,就可以增寿延年。除此之外,智慧人和愚昧人都一样,在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无论表面看起来多有价值,最终都将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

  2.所罗门内心的感叹
  “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传2:15)这里的我指所罗门王,他自认为是智慧人;他在心里思忖一件事:自己奋斗一生,努力去应付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人,和那些只图生存的愚昧人一样会面对死亡。那么,我自己辛勤的付出,又有什么益处呢?人生中的辉煌成就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既然愚昧人和我都同样要遭遇到虚空的现实和死亡的结局,我何必比他人更有智慧呢?
 
  这里的智慧就与敬畏上帝的智慧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一切美善的恩赐都是从上帝而来的;不同点在于:当人得到这智慧却又不敬畏上帝的时候,那就会演变为一种世俗的智慧,这就是虚空。所罗门的结论是,既然智慧不能解决现实和将来结局的问题,可见智慧空有其名,不能不令人感叹这也是虚空!因为相对的智慧和愚昧,遇到绝对的虚空和死亡,就将变成彼此没有差异,显不出智慧的好处。

  其实,上帝正要藉此教导所有世人,人不可单凭自己的智慧来寻找人生的答案,乃要信靠那位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稣基督。属世的智慧虽然优于愚昧,但面对虚空的现实处境,以及将来可悲的死亡命运,也同样束手无策。基督徒并非完全不要属世的智慧,因为与其愚昧无知的过日子,倒不如稍有一点智慧,但最要紧的,乃是要追求属灵的智慧。保罗说:“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2:6,15)基督就是上帝的智慧,上帝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我们惟有在祂所赐的智慧里,才能认识那位真实的,也才能活出真实的道理。事实上人生的问题,只有从上帝那里才能得到准确答案。人只有在属天的智慧中成长,使自己的生活符合上帝的旨意,才能找到生存的真正目标。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传2:16)当所罗门明白到他和愚昧人最终都是同一结局,就奇怪为何自己要重视生命中的智慧?智慧人和愚昧人的共同之处——都会面对死亡,永远无人纪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表面上没有什么区别。理论上,传道者肯定智慧的优越性;但实际上,智慧能否胜过愚昧呢?就人生终极而言,智慧人与愚昧人无异,他们都会被人遗忘,因死亡乃是彼此的终局。这是传道者心中的困扰: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一切价值和努力都归于无有,岂不就是虚空么?

  三、所罗门的恨恶与烦恼
  “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2:17)所罗门并没有在日光之下,从人类各种活动中找到满足;他费尽心力去探索人生的问题,却得不到解答,反而给自己带来的是愁烦。他对过去所设计、所试验的事,这使他感到烦恼;再加上前面的看见:智慧人和愚昧人都同样面对死亡,在后来都无人记念。因此,他恨恶生命,因为他发现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四、日光之上的智愚远见
  智慧与愚昧本来就有分别,正如光明胜过黑暗一般,但所罗门悲叹智慧人与愚昧人的遭遇和结局却是一样,纵然自己不喜欢,也无法逃避。这只是在日光之下的看法,是其表面而已;但若从日光之上来看却尽不相同。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无论各人在世上的作为如何,最后是否都因死亡而变得没有分别了呢? 似乎是这样,但《圣经》清楚地指出,我们今世所做的,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永恒。《希伯来书》9章27节“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每个人的肉体都会与灵魂隔绝,都会面临审判。每一个人都将面对自己在世上因犯罪而带来的刑罚。如果人在世上所做的好事、坏事,随着人的死亡都会一笔勾销,那就没有公义可言了。掌管宇宙万物的上帝是慈爱的,更是公义的。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上帝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5,29)许多人只希望在世上活得开心而忽略上帝,只把“死亡”看作人生的终结。主耶稣要让他们知道,死后还有审判。我们基督徒要感恩,因着基督的救赎,祂在S字J上的受死使我们的灵魂不至灭亡,我们可以全然相信,祂的救赎工作可以把我们的罪抹去:祂在S字J上为众人献上自己,已经赦免了我们过去的罪;又赐下圣灵帮助我们面对现在的罪,如今祂在天上作我们的大祭司;并应许再来,将我们带到没有罪恶的世界里得享永生。

  今天是圣餐礼拜,每一次圣餐都是让我们记念主耶稣基督对我们的长阔高深的大爱,为救赎我们而舍身流血。当我们领受饼和杯的时候,就是在与祂的生命联合,祂为我死,我为祂活,因着我们相信主耶稣复活的大能,我们在上帝的眼中被看为是圣民、是义人。《圣经》说,“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116:15)并且《圣经》藉约翰的口告诉我们,他说:“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因此,我们基督徒无论是生,是死,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立志结出永恒的果子来。因为我们以及我们所作的都将存到永远,被上帝记念。 因此,我们应作属灵的智慧人,敬畏耶和华,行祂所喜悦的事。我们要思想:我活着为了什么?我所作的被上帝记念吗?

  谁都希望自己有好的结局,《诗篇》112篇6节“义人被记念,直到永远。”因此,就连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巴兰也作过特殊的祷告和祈愿:“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民23:10)这是巴兰的愿望,但遗憾的是,他利令智昏,为利往错谬里直奔,事实上,因着巴兰的贪婪之罪使他无法得到好的结局,最终只能是悲惨下入阴间。

  我们智慧人看事情应当看得长远、看到未来,衡量智愚的价值,世人就是因为只顾眼前的成就与享受,却丧失了永远的救恩。《圣经》劝勉基督徒:“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我们的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罗8:24-25)

  回顾我们之前的分享:传道者的经验——衡量智愚的价值:首先是所罗门的观看与领悟: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衡量智愚的价值——智慧胜过愚昧;分析智愚的眼光——光明胜过黑暗;之后就是所罗门的看明与感悟:所罗门看明的事情:愚昧人和智慧人都要面临相同的人生结局——死亡,并在日后无人记念;所罗门内心的感叹:也是虚空;之后讲到所罗门的恨恶与烦恼。最后我们以日光之上的眼光来谈智愚远见,虽然智慧人和愚昧人看似结局相同,但在永恒则是大相径庭,有着天壤之别。愿我们在所罗门的人生经验中获得属灵的领悟:衡量智愚的价值,我们要追求属灵的智慧,从上面而来的智慧,敬畏耶和华,行祂所喜悦的事,忍耐等候上帝的应许。阿们!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