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谈灵性追求——一次“讲座”上对同学的讲话

日期:2016-10-27作者:

(一)何为灵性追求

灵性追求,也就是追求灵性长进或生命长进。主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从“得生命”到“得的更丰盛”,这是一个生命长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灵性长进的过程,其间起重要作用的,是圣灵的工作。主说:“我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约6:63)。这里提到的“主的话”、“(主的)灵”、“(主的)生命”,构成了一个灵性长进的“三角形”。

约翰福音14至16章中,主耶稣基督多次提到这个“三角形”。首先,他称保惠师圣灵为真理的圣灵;“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约14:26)。而这位真理的圣灵,是要在基督升天之后为他作见证的:“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15:26)。

而后,主耶稣基督指出了以“他的话”、“圣灵的工作”和“我们”为顶点的灵性长进的“三角形”。主说:“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6)。“一切的事”,也可以理解为主所说的“一切话”。这里,“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是“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也就是主耶稣在世时对门徒所说的话,后来被记载在圣经里的“主的话”。第二个顶点是“保惠师圣灵”。第三个顶点是“我们”,包括当日的门徒和后世一切有主生命,跟随基督的人。圣灵的工作,是要将主的话“指教”我们或“教导”我们;是要叫我们“想起”主的话,或用主的话“提醒”我们。

主又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或作‘不能领悟’)。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约16:12—13)。这里,“三角形”的第一个顶点,还是“主的话”,也就是门徒当时领悟不了的“一切的真理”。第二个顶点还是“真理的圣灵”,第三个顶点还是包括当日的门徒在内的“我们”。圣灵的工作,是要“引导”我们“明白”主的话,“领悟”主的话;并要“引导”我们“进入”主的话,让主的话成为我们的经历,成为我们生命的实际。

这里有两点必须强调:(1)灵性长进或生命长进,只能在主的教导、真理的范围之内;(2)灵性长进或生命长进,只能是圣灵工作的结果,圣灵用主的话来教导我们,提醒我们,引导我们领悟主的话,进入主的话。总之,圣灵将主当日所讲的,记载于圣经之内的主的话,也就是一切的真理,转化为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我们生命长进的过程,灵性长进的过程。

(二)圣灵在我们身上的工作

从保罗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圣灵在信徒身上的工作,大致有下列七个方面:

(1)承认耶稣为主  哥林多前书12章3节:“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也就是说,若没有圣灵的工作,人就不可能承认耶稣为主。反过来。一切承认耶稣是主的人,都是出于圣灵的感动,因而也就是属于圣灵,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评论某某人属灵或不属灵。

(2)感动我们  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9节;“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如何判断什么是圣灵的感动,或是否出自圣灵的感动?继续看下面的经文,便能一目了然。帖前5:21说:“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作”。简言之,“持守善美,禁戒恶事”,这就是圣灵感动我们的两个方面。圣灵绝不可能感动我们去做恶事、坏事;他对我们的感动,总是要我们持守善事与美事,也就是持守主所说的“一切的真理”。

(3)替我们祷告  罗马书8章26节:“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我们灵性上幼稚和软弱,常使我们不知如何祈求;但圣灵保惠师是我们的帮助,是我们的代求者,他知道如何“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圣灵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代求,往往表现为一种“说不出来的”、即“不可言喻的”叹息。我们需要学习这样一种祷告,让我们自己的言语和喧嚷停止,倾听圣灵代祷的声音。

(4)使人成圣  罗马书15章16节:“……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因着圣灵成为圣洁”,也可理解为“因圣灵而被圣化”。这是信徒因信称义之后,生命成长的一个长过程。称义,只是一个起点:而成圣或被圣化,则是圣灵在我们毕生道路上所做的无休止的工作。

(5)赐人以爱  罗马书15章30节:“我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藉着圣灵的爱……”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基督徒的无私之爱、忘我之爱、舍己之爱、不求报答之爱,是来自圣灵。“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约壹3:16),这是主为我们留下的一个榜样。主的爱,成为我们对弟兄的爱,则需圣灵的工作。若无圣灵的工作和恩赐,我们永难做到“为弟兄舍命”(约壹3:16)。

(6)赐人能力  罗15章13节:“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这是指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喜乐、平安和生活的力量。罗15:18;“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这是指圣工上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使人顺服基督。

(7)使人知道神的事  林前2章10—12节:“……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象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神的事,对属灵的事,人不可能凭藉自己的知识和聪明去理解,去领悟,去参透;而必须藉助于圣灵的教导和解释(林前2:13)。这是由于,人的聪明、知识和智慧只是停留在一个智力与理性的层面上;神的事、属灵的事,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若无圣灵的启示和恩助,人难以进入这一层面。

以上罗列的七点,可能并不完全,只是举其大要而已。

(三)圣灵对我们的要求

从保罗书信着,圣灵对我们的要求,大致也有七点:

(1)随从圣灵  罗马书8章4节:“……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上文说:“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罗8:3)。也就是说,人因肉体软弱,无力遵守律法,无力遵行律法。所以,神差他儿子成为肉身,并在肉身中为我们成为赎罪祭,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罗8:3)。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也就是罪人得称为义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要求我们自己随从圣灵而不随从肉体,这是追求“成义”的不二道路。

(2)体贴圣灵  罗马书8章5节:“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死”,指生命的僵化、枯萎、了无生气。保罗在这里用的是一个带感情色彩的词“体贴”,原义为“把心把在……上面”、“目不转睛、心无他顾”。在圣灵与肉体之间,要求我们把心放在圣灵身上,目不转睛、心无他顾地随从圣灵。

(3)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  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9节的“销灭”,原义为把一团刚刚点燃的火捂死、熄灭掉,把圣灵感动我们持守善美,禁戒恶事的念头抑制、遏制住,制止或中止圣灵教导我们离恶向善的微声。这些都是我们灵性长进、生命成长的障碍,所以对一个追求长进的基督徒来说,千万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千万不可销灭圣灵的感动。

(4)不叫圣灵担忧  以弗所书4章30节:“不要叫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保罗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带感情色彩的词“担忧”。怎样才能不叫圣灵担忧?下文有明确的回答:“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弗5:31),这是消极方面。积极方面,“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弗5:81),这才能不叫圣灵担忧。

(5)结出圣灵的果子  加拉太书5章22—23节:“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里的“果子”是个单数词,所以仁爱、喜乐等等,不是九个果子,而是圣灵在人身上的九个方面的表现。与此相反,情欲的果子或情欲在人身上的表现则是:“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竟、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凶杀、醉酒、荒宴”等等(加5:19—21)。这正象“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太7:18)一样,从外在行事为人的好坏,便能判断是出于圣灵抑或出自情欲和肉体。

(6)靠圣灵行事  加拉太书5章25节:“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靠圣灵得生,是指我依靠圣灵得以重生,得以获得从神而来的属天的生命(参约3:5—8)。但一个已经重生的人并不是立即离开世界,他还要在地上生活,还要在世上行事为人。这就带来了一个如何行事为人,如何待人接物问题:是靠圣灵行事为人,还是靠肉体、靠邪情私欲行事为人?加拉太书5章19节以下的“仇恨、争竟、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嫉妒、凶杀”等等,都属于靠私欲行事为人,凭私欲处理人际关系;22节以下的“仁爱、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等等,则属于靠圣灵行事为人,随从圣灵处理人际关系,二者泾渭分明。

(7)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以弗所书4章3节:“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这是指教会生活方面,圣灵所赐给众圣徒的,是一颗“合而为一的心”。所要求于我们的,就是“竭力保守”,竭尽全力保护住、持守住这一“合而为一的心”。任何狂妄自大,排斥异己的感情和念头,都不是出于圣灵;任何带有排他性的言论和行动,也都不是出于圣灵、既持守自己的领受或传统,而又尊重、容纳别人的见解和背景,这就是“保守合而为一的心”的唯一途径。

(四)受圣灵与受圣灵的洗

什么叫“受圣灵”?
  主耶稣在约翰福音7章37—38节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这里的“喝”,也就保罗所说的“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信徒靠圣灵或被圣灵重生以后,还要不断接受生命的供应,也就是圣灵的供应,好使这属神、属天的生命不断充实、逐渐成长;以至流露于外,表现于外,有如涌流不息的江河。所以使徒约翰对主耶稣的话加上了这样一个注解;“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7:39)。这是“受圣灵”的第一个含义,即信徒重生之后要不断接受来自圣灵的供应、滋养、哺育、浇注,正象人活着不能不饮水、喝水那样。

据约翰福音20章22节记载,主耶稣复活之后,向他们(门徒)吹了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这一记载,使人联想起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也是“将生气吹在他(亚当)的鼻孔里,使他成为一个“有灵的活人”(创2:7)。所不同的是,创世记那里只是一个“旧造的人”,而接受了圣灵的则是一个“新造的人”。这也就是“首先的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耶稣基督),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15:45)。这一节圣经中的第一个“灵”,是指“人的灵”(林前2:11);第二个“灵”是指“神的灵”(同上),也就是“基督的灵”或“圣灵”。所以,主耶稣所说的“受圣灵”,也就是接受圣灵、饮于圣灵。从圣经的记载看,当时并没有什么外在的、异常的表现。

什么叫“受圣灵的洗”? 
  受圣灵的洗,是和约翰的洗或悔改的洗(路3:3)相对而言。约翰自己说过:“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2:16)。约翰的洗是水的洗礼,悔改的洗礼;耶稣基督的洗是圣灵与火的洗礼。“火的洗礼”是指除去罪孽,“圣灵的洗”是赐人以重生的生命。约翰的洗礼只能使人悔改,承认自己的罪;耶稣基督的洗礼则要除去人的罪,同时赐人以永生的生命。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使徒行传有三处提到“约翰的洗”和“圣灵的洗”二者之间的区别;(1)使徒行传第1章,即将升天的基督对门徒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5)。(2)使徒行传第11章,彼得述说在该撒利亚的哥尼流家里发生的事:“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象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1:15—16)。(3)使徒行传第19章,保罗来到以弗所,遇见几个没有听说过有圣灵赐下来的门徒,便问他们说:“你们受的是什么洗呢?”他们说:“是约翰的洗。”保罗说;“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要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这样,这几个门徒才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并经保罗按手,“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徒19:1—7)。

上述三处经文,都指明了约翰的洗和“奉主耶稣的名受洗”之间的不同。前者只是悔改,作为一个准备;后者则使悔改的人接受圣灵,为圣灵所生。

(五)圣灵充满与圣灵浇灌

这里的“充满”、“浇灌”,正同上面的“喝”与“饮”,乃至约翰福音的“吹”、“受”等等一样,都是运用人类所能理解的语言和词汇来表述圣灵在人身上的工作,和人对圣灵的依赖或依存。对圣经经文中的这类词汇,都当从精义上去理解,而不能拘泥于字面。

“充满”,有如把水注满一只杯子,或用清水将杯中原有的污水排出去。这样,“圣灵充满”的准确意义,就是让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并逐步将我们里面的污浊排出去,让圣灵占有我们的全人全心。“浇灌”这一个词,出现在使徒行传2章,即彼得所引用的约珥书的预言:“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徒2:17)。在使徒行传第10章也用过浇这个词,即彼得和其他犹太基督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徒10:44—45)。

有人认为,“圣灵充满”是里面的经验,“圣灵浇灌’,是外在的经验。其实,原文“浇”或“浇灌”这个词的本义是“倾注”、“浇注”、“注满”、甚而“注满到溢出来”,所以也还是指里面的经验,指圣灵在一个人的心里为首、为大、为尊,以至毫无私心恶念。但是,由于人这个器皿本身的软弱和局限,许多人不能进入被圣灵所充满、所浇灌的经验;有些人虽有一时一事上被圣灵所充满、所浇灌的经验,却不能在时时事事上被圣灵所充满、所浇灌。惟独主耶稣基督,“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约4:34)。

圣灵充满或圣灵浇灌虽都是里面的事,却又是有其外在表现的。这些表现,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1)首先表现于圣工。  使徒行传这方面的记载有好几处:彼得在大祭司面前受审时,“被圣灵充满”慷慨陈词,以致他们看出彼得的“胆量”。和他在大祭司院子里的软弱、胆怯相比。可知圣灵充满的经验,在彼得身上表现为圣工上的胆量(徒4:1—13)。司提反为基督受迫害被石头打死之前,“被圣灵充满”,一方面泰然求主耶稣接受他的灵魂,一方面为那些用石头打他的人祷告说,“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徒7:54—60)。可见圣灵充满的经验,在司提反身上表现为为主视死如归和主基督受死时的宽恕(参路23:33—34)。保罗和巴拿巴奉差为主传道,在居比路(今塞浦路斯)的撒拉米时,碰到一个行法术的以吕马,拦阴方伯士求信主,破坏主的圣工。但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指责他的奸恶,并使以吕马失明不得见日光(徒13:5—12)。此时保罗的被圣灵充满,又表现为威严与能力,为主的圣工扫除障碍,力挫恶人的抵挡与顽抗。

(2)表现为圣德,即源于属灵生命,流露为各种美德。  保罗在以弗所书说过:“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5:18)。这里,保罗将醉酒和被圣灵充满作为对比。醉酒的外在表现是“放荡”,被圣灵充满的外在表现则是“改换一新的心志”,和且“披戴(穿上)按神的形像所造的新人”(参弗4:23)。具体讲,则为罗马书 12章、13章,加拉太书5章22、23节,以弗所书5章1至20节,腓立比书4章8节,以及歌罗西书3章12—17节等处所列举的种种圣德。

(3)表现为内心的狂喜、口说方言、乃至身体震动等等。  这些经验,在不少人身上都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内心的狂喜。但这些表现又不是人人都有的,即使经历过的人也不一定持续不断地经历数十年。而且,经历过狂喜、方言与震动的人当中,后来软弱、跌倒、犯罪的也有。所以,上述三类之中,圣德与圣工上的表现更为重要。

(六)何为方言

何为“方言”?新圣经上这一个词(glossa)本身就有三种意思:一是指“舌头”,二是指“语言”,三是指一种特别的“卷舌言”或“舌言”。后两类,即为圣经上的两种方言。

五旬节圣灵降临时,门徒都说起方言来:“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这里不只是彼得一个人说,而是“他们(众门徒)都说”;不只说一种和犹太人不同的语言,而是说起许多民族、地域的语言,不是一种不能被理解的语言,而是能被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人所能听得懂的乡谈;不是门徒凭自己追求得来的,而是出于圣灵所赐的口才(徒2:1—11)。圣灵其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当时正值五旬节,散居在罗马帝国各地的许多犹太人都要来到耶路撒冷守节。圣灵赐下这恩赐给门徒,目的是要将福音传给他们,并通过他们将福音带到帝国的许多地方。因而,赐下这一特殊的方言恩赐,是为了主的圣工,为了福音的迅速传到帝国各地,而不是为了使徒和门徒个人。

第二类方言是属于“卷舌言”,不同于上面的“外语”。这是使徒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方言,也是古今中外许多基督徒经验过的方言。这一种方言的特点是:(1)嘴里所讲的别人不一定懂,甚至自己也不一定懂,但“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所以要有人翻译出来;(2)主要是“对神说”,以表达心灵深处对神的赞美、感恩、爱慕、仰望、靠赖,而不是对人说;(3)它的主要作用是“造就自己”,使自己与神更加接近,更加亲密,而不是造就别人,造就教会。这类方言同样是圣灵所赐的恩赐,并非人人都有。所以保罗说:“岂都是说方言的吗”(林前12:30)。在各种造就教会的恩赐中,保罗把使徒的恩赐、先知的恩赐和教师的恩赐列为首要的恩赐、主要的恩赐,却把方言的恩赐放在最后(林前12:38)。保罗自己所说的方言,比哥林多教会众弟兄姊妹还多,但在教会里,从造就教会出发,他“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14:18—19)。在造就教会问题上,方言的作用同教导人的作用相比,是五与一万之比,或1与2000之比。所以保罗并不鼓励人人都追求方言,当然他也不主张绝对禁止(林前14:39)。

除上面两类之外,有些“方言”是不足信的。其一,是出自生理现象,多次重复任何一句话并且越说越快,都能使人发出“卷舌言”来,这不能算是圣灵所赐的方言,而只是舌头在嘴里不听使唤。其二,是出于欺骗善良信徒的伪造。对这种别有用心的伪造,教会要有所警惕。

(七)灵性追求的多样性

灵性追求远非只有一种方式或一种途径,古往今来无数圣徒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将某一种定为一尊。作为神学生,应当了解或理解各种追求的方式与途径,但不一定能全部经历。重要的是,各按自己的方式、途径,竭力追求长进,同时又理解和尊重别人。

灵性追求有人是通过个人的出声祷告或默默祷告;也有人习惯在同声祷告中寻求主的同在。有人喜爱独自的默想和神契;也有人喜爱用方言与主交谈。有人惯于在静默中与主交通;也有人运用吉他的弹唱乃至身躯的摆动来表达内心的敬虔,这在西方某些教会已不足为奇。而在这一切多样性的追求背后,最最重要的是藉圣灵与神相亲,与主相亲;让赐生命的圣灵滋润、浇注、哺育我们赖他而有的属灵的生命;藉赐能力与力量的圣灵使我们在主的圣工上满有胆量与气魄,满有智慧与韬略,好完成他所托付我们的使命。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