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成为新人系列第6讲

日期:2016-10-27作者:佚名

成为新人系列第6讲 - 更新

更新是新约的一个重要概念,例如,歌罗西书3章9-10节说:“不要彼此说谎,因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不要彼此说谎”。世人觉得说谎是很平常的事,他们已经习以成性了,只要有利可图,就随意说谎。我们成为基督里的新人之后,必须在更新过程中摒除这种恶习。有时基督徒也会陷入说谎的试探,因为想让人高看自己。

在神眼中,说谎并不是鸡毛蒜皮的事,也不是小毛病。事实是,说谎者不能进入天上的城——新耶路撒冷,“凡不洁净的,并那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总不得进那城”(启21:27)。可见说谎是多么严重的事情。留意,圣经将“可憎”(这个字常常与拜偶像的罪连在一起,是神所憎恶的)与“说谎”相提并论。说谎远非小罪,说谎就是不忠实,就是欺骗,足以夺去我们进新耶路撒冷的分。

1.对罪的错误观念
若要探讨罪这个严肃话题,关键就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罪。正因如此,一切讨论都必须根据圣经对罪下的定义,而不是根据基督教的某种道德教导或者传统。否则的话,人就会为一些圣经并没有定为罪的事情感到罪疚。圣经所定义的罪同很多基督徒所理解的罪,往往相去甚远。

例如,在有些基督徒的圈子里,喝酒就是罪。这并不是圣经的定义。虽然我们不鼓励人喝酒,但也必须忠实地传达出神的话。圣经从来没有说喝酒是罪。约翰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约一3:9),我们不可以把这句话歪曲为“凡从神生的,就不喝酒。”这两句话不是等同的,惟有某些守律法的基督徒,才会将这两句话相提并论。

有的基督徒坚称女人穿短裙就是罪,仿佛约翰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穿短裙。”虽然我们不提倡穿短裙,但也必须忠实地传达出神的话。可能有人说,穿这种裙子太不雅观。也许是不雅观,但若依此类推的话,圣经岂不应该禁止泳装吗?

可悲的是,这些反对着装不雅观的人,似乎对无礼、骄傲、粗心、批评、指责的态度,发脾气,甚至毁谤的言语,却不以为罪!有的人特别注重外表的事情(甚至礼拜天不读报纸),却对自己内心的属灵状况毫不在意。

这一切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主的话:“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23:23)

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确遵守了“什一”的要求,献上了十分之一;但有些只注重外表的基督徒却觉得自己无须献上“什一”,甚至什么都不用献。换言之,有的基督徒还赶不上文士和法利赛人!我们务要小心主的警告:“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

各种人为的罪规、罪条,让人感到罪疚。我遇见过一些人,他们甚至视喝茶、喝咖啡为罪!有的基督徒对于一些圣经根本没有定为罪的事情,深感罪疚。

2.对性的错误观念
例如,有的基督徒为自己的性欲感到罪疚。他们的欲望对错与否,就在乎如何处理这个欲望。据我所知,圣经根本没有说性欲本质上是罪。但奥古斯丁(Augustine)认为性欲不好,甚至很邪恶,所以他常常用“concupiscence”一词(带有强烈的淫念之意)。照此看来,一个年轻、健康的人一定不是好人了,因为他肯定有性欲。

我们探讨“性”的时候,要坦率直言,否则就会把这个问题弄得更复杂了。一个年轻、健康的人偶尔(甚至经常)思想“性”,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说不正常,那么就太荒唐了。同样,如果说圣经看任何“性”念头都是罪,就也太荒唐了。圣经里根本没有这种观念。

不受控制的性欲当然是罪,但性欲本身并不是罪。就在圣经的一开始——创世记,神造男造女,定意让他们结婚,成为一体。如果没有性欲,或者如果性欲是罪,则他们怎么可能结婚、成为一体呢?根据圣经,性欲非但不是邪恶的,保罗甚至说,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林前7:5)。

认为性欲不好,甚至龌龊,这就会生发一个错误观念,就是未婚的比结婚的圣洁。这种想法不知不觉在一些教会中蔓延了开来。我们不要抱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会生出不必要的罪疚感,阻碍属灵生命成长。如果是以正当方式、在圣灵掌管下思想“性”,那么我们不应该感到罪疚。

也许你觉得很惊讶,我们竟然可以在圣灵掌管下思想“性”。但这是完全可能的。想一想创世记,想一想神让两性结合的旨意。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在属灵层面上思想“性”,那么它就会吸引我们的心更亲近神。例如,多少灵修、属灵的书籍都是以雅歌书为主题的。思想神创造两性的旨意,这对我们的属灵生命是大有裨益的。神所造的,没有一样是羞耻的。是神首创了“性”,不要让撒但据为己有。

纵然如此,我们也必须再次强调:凡不敬虔的、不受控制的、放纵的、色情的、败坏的“性”念头,都是罪。绝不可把“性”与爱(不是情欲)分开。一旦与真诚、舍己的爱分开了,那么“性”就沦为满足情欲了。

我们必须抛开人为、虚假的宗教思想,而要学习珍惜神的创造,要以无邪、圣洁的态度去思想“性”,正如圣经所说,“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多1:15)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年轻人为自己的“性”念头深感罪疚,跑来找我倾诉。他们怀疑自己是否重生了,因为约翰一书3章9节确实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

弟兄姐妹们,如果你是在圣灵掌管下思想“性”,思想神对人类的美妙旨意,那么你没有犯罪,因为你的想法是受到控制的。你不必看所有的“性”念头、性欲为罪。当然,如果你想的是奸淫、淫乱、不正当的性关系,无论是婚前的、还是婚外的,那么你就是在犯罪了。

教会里有很多年轻人,所以我们必须坦诚地面对这个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了重生与更新。如果一个人真的重生了,那么他不应该为了“性”念头而觉得自己没有重生,因为这是身体健全的人的正常反应。

关于什么是罪,传统看法往往与圣经里的定义相左。在教会历史上,早在二、三世纪的时候,就有一股思潮在基督徒当中泛滥了起来。这种思想认为,两性关系本质上是不好的,甚至很邪恶,因为“性”与罪是如影随形的。这种思想倍受奥古斯丁(公元354-430)推崇,结果成了权威观点。奥古斯丁之所以对“性”抱有负面看法,是因为他本人性欲极强,一直挣扎不已。由此看来,他对“性”的负面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奥古斯丁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圣经教师,又是北非的希坡教会领袖,所以很多西方教会都接受了他的观点。

同奥古斯丁一样,很多人体验到性欲危及了他们的属灵生命。另一方面,也有人觉得性欲对自己没有什么危害。个人的经历必然会影响到他如何看待某一件事,但千万不要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推广为普遍性的真理,以偏概全。无论什么事情,我们的思想、行为必须以圣经为依据,而不是个人经历。

我们必须摒弃负面的“性”观念,因为这与神的话是背道而驰的。不要无端端感到罪疚,结果失去了自由,总是怀疑自己重生了没有。

要回到神的话语上,用圣经来检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真的是罪,而不要受人的观点、传统所左右。这就是我们在思考更新这个话题时,必须牢记的一点。

3.保罗谈论“更新”的方式出人意料
保罗谈论基督徒生命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新开始,也提到了更新。我们看见他的那句话——“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3:5)。我们也看见重生是基督徒生命的开始,而更新是随之而来的一个过程。换言之,重生是更新的起点。

很多基督徒比较熟悉重生这个概念(虽然有时他们的理解是漏洞百出的),却对更新一无所知(虽然更新是圣经教导中的重要概念)。

记得保罗谈到更新时,用了两个相关的希腊字(本书第三章):动词 ajnakainovw,名词 ajnakaivnwsi~1。奇妙的是,在保罗之前的所有现存希腊文献中,根本找不到这两个字!而这些现存文献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

同样奇妙的是,在保罗之前的希腊文献中,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表达“更新”的字(ajnakainivzw),保罗却没有用!

这如何解释呢?为什么保罗不用现成的“更新”一字呢?为什么他选用了希腊文献中没有的两个新字呢?保罗一定是刻意选用这两个字的,因为他相当精通希腊文。

有的希腊学者(例如莫尔顿、米利根,Moulton and Milligan)相信,动词 ajnakainovw 和名词 ajnakaivnwsi~ 是保罗自创的。这种推测当然是言之成理的,可见保罗是多么看重更新这个概念。

我觉得很有意思,便研究了一下这个现成的、保罗弃而不用的字(ajnakainivzw)。我发现,这个字在旧约希腊文译本2出现了三次。倘若查考一下它的用法,就会看见,ajnakainivzw 的基本意思是,一个人跌倒后,又回到起初的状态。它含有复原如初的意思,就是在变质、失落、衰败或者被毁之后,又复原到起初美好的光景。保罗没有选用这个字。

来看一个例子。在耶利米哀歌5章21节,耶利米向主祷告说:“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我们便得回转;求你复新(ajnakainivzw)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请求回到远比现在好的昔日。耶利米其实是在祷告说:“求你让我们复原如初,那时敌人没有毁灭我们,亚述、巴比伦也没有放逐我们。主啊,让我们重返昔日吧,那时耶路撒冷没有被摧毁,我们在以色列地平安稳妥。让我们复原吧,好重建圣殿。”

(1) 更新并非回到亚当起初的状态
使徒保罗没有用现成字 ajnakainivzw,却用了两个新字。保罗此举一定事出有因,这就有助于我们明白保罗是如何理解更新的了。

保罗不愿用 ajnakainivzw 一字,足见他所教导的更新并非回到从前,甚至回到人未犯罪的状态,就是亚当没有犯罪的日子。保罗谈的更新是一件全新的事,而不是旧事复原,甚至伊甸园复原。保罗想的是一个完全的更新,是新生、新人、新创造,当然也包括了新天新地。

主的救恩工作并不是将我们复原到亚当起初没有犯罪的状态,而是亚当闻所未闻的一个新的属灵状态。

要掌握住保罗从神领受的异象。很多基督徒、神学家说的是回到亚当起初的状态,仿佛这就是我们得救的希望和内涵了。但保罗说:“你的目光太短浅了,神借着基督所成就的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不单单是赦免我们的罪,也不是回到亚当没有堕落的状态,神给你的是更好的。你一度在亚当里,像他一样;但基督救赎了你,好让你像基督,而不是像亚当。”

我们领会这个异象了吗?能明白为什么保罗激情似火,要去没有听过福音的地方(西班牙或其它地方)传福音吗?缺乏异象,就会缺乏火热。我们的目光太短浅了,只要复原到亚当没有犯罪的状态,便心满意足了。但神的计划非常宏伟。

(2)“更新”是被动语态
关于保罗用的 ajnakainovw 和 ajnakaivnwsi~ 二字,我们要留意几点。刚才已经看到,这两个字可能是保罗自创的,可见更新在保罗教导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是,保罗用 ajnakainovw 一字时,总是用被动语态(林后4:16,西3:10),没有一次是主动语态或者中间语态。由此可见,更新是神在我们里面成就的事情。我们不能更新自己,难怪保罗说“靠恩典得救”了。恩典就是神的更新能力进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成为新人。所以必须摒弃一切靠行为得救的教导。不错,我们能够改良自己,但绝对更新不了自己。千万不要把改良与更新混为一谈。自我改良无非是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下,甚至改善一下道德,与新年大计并无两样。

圣经说的更新不是改良,而是一个再创造,是神重新创造我们。惟有神智慧、荣耀、伟大的能力,才能成就这件事。整个宇宙丰丰富富地展现出了神的创造大能,但保罗对我们说的是:“不错,神创造宇宙的大能非常奇妙,但还有一个更荣耀的大能,就是神重新创造、更新的大能,让一个人成为新人。”

现在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保罗用 ajnakainovw 一字时,用的是被动语态了。更新是神借着他的圣灵成就的,提多书3章5节说到了“圣灵的更新”。除非靠圣灵,否则我们无法重生、更新。

(3)“更新”是现在时态
第三点是,保罗用 ajnakainovw 一字时,总是用现在时态。倘若将第三点与第二点合起来,就会看见,这个动词总是现在被动语态。(现在你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我鼓励人——特别是参加全职事奉培训的人——要懂得希腊文新约了。因为这会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圣经。)

这个动词是现在时态,可见更新是现在的事情,不是过去的,也不只是将来的。现在这个时刻,我们正在更新,也正在得救的过程中。圣经教导的救恩不是一次性就完成了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难怪使徒谈到救恩时,用了几种时态:完成时(已经得救了)、现在时(正在得救)、将来时(将会得救)。我们当初在重生的那一刻得救了,现在正在得救的过程中(更新),并且盼望着完全得救的那一天。

保罗谈到救恩时,用了这三种时态。完成时的例子是,“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现在时的例子是,“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1:18);“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林后2:15)。将来时的例子是,“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5:10)。罗马书13章11节说,“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可见救恩是个过程,而且终归有圆满结束的时刻。

4.重生,接着更新
今天的教会只强调重生,其它的一概不理。似乎很多基督徒都觉得自己在重生的那一刻,就完全得救了。我们对救恩的看法是何等肤浅!保罗视重生为救恩的起点,刚重生的人就是新生儿,必须经过一个成长过程,叫做更新。救恩不单单关系到了重生,也关系到了更新,就好比人的生命不只是肉身出生的问题,还要长大成人。

如果你重生了,那么现在就应该在更新阶段。倘若以一条时间线勾勒出基督徒生命,那么它的起点就是重生。一旦经过了这一点,你就从死跨越到了生,成了基督徒。但重生只是个起点,你是新生儿,现在就开始了持续的更新过程,渐渐长大成人。以弗所4章13节说,“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我们教会不发放洗礼证书(除非是政府部门的要求),因为出生是新生命的起点,不是结束。我去过一间教会,那里的牧师发放洗礼证书,证书上还镶着红丝带,仿佛毕业证一般。牧师在台上点名,点到的人就走上前领取,大家便鼓掌祝贺。我自语道:“这是毕业典礼吗?”当然,我们确实与新信徒一同欢喜快乐,但证书是为了什么呢?

5.更新是存活的关键
新出生仅仅是个起点,还有一条长路要走,最终在属灵上长大成人。长大成人有多重要呢?这就如同问——“婴儿成长重不重要呢?”

除非成长,否则不能存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好好思想。圣经指出,我们必须继续成长,达至成熟。因为若想在属灵上存活,那么最关键的就是长大成人。大量人举手决志接受耶稣基督,其中有的受了洗,但很多都没有存活下来,因为他们不成长。

有的人起初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当然也就谈不上成长了。众所周知,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石头)是不能成长的。但种子就能成长,因为种子有生命。如果你并不是在成长,则要么就是你没有生命,要么就是你不知道如何活出基督徒生命。

以弗所4章13节谈到“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如果不长大成人,又会如何呢?答案就在下一节(弗4:14):“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这段话说得非常清楚,那些在属灵婴孩阶段停滞不前的人,太难存活了。保罗关切的是,我们应该“不再作小孩子”,应该长大成人。小孩子就会被异教之风摇动,左右徘徊,不能分辨孰是孰非。有人讲了一些东西,他们接受了;一旦听到另一种不同教导,他们就又困惑了。很多基督徒抱怨道:“我们很困惑。这人说一套,那人说一套,各执一词,谁在讲真理呢?”他们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非常软弱。

“摇动”译自希腊文 kludwnivzomai,意思是被海浪抛来抛去。大浪掀起你,肆意抛甩。你拼命要抓住些什么,险象环生。

保罗刻意选用了“摇动”一词,因为他遭遇过沉船(林后11:25),知道被惊涛骇浪抛来抛去是什么样子,也亲眼见过船霎时间支离破碎。保罗理当会游泳,否则的话,那么多次沉船,他一定早就丧生了。那个时代没有救生衣,所以可以断定他会游泳,要么就是他抓住了一块木头。保罗当然知道在怒涛里上下翻滚、前跌后撞是什么滋味。靠着神的恩典,他在数次沉船中得以生还。也许那些想去传福音的人应该学会游泳!然而,如果没有主的恩典和保守,那么在海暴中,单凭会游泳也是难逃一劫的。

保罗对沉船的经历刻骨铭心,所以他形容一些人是“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提前1:19)。他关心的是,基督里的新生婴儿应该长大,脱离婴儿期,这样才能避过属灵灾难。

6.属灵的成长
在新出生的那一刻,就是在基督徒生命的起点上,你成为基督里的婴孩。但是,如果你在属灵婴孩阶段停滞不前,那么就会陷入弱不禁风、危机四伏的境地。婴孩离不开身边的人,他需要妈妈照顾、爸爸照顾、哥哥姐姐照顾。然而,如果身边的人都被异教之风摇动了,那么他会如何呢?他的境况就岌岌可危了。

保罗非常关心信徒属灵生命的成长,这一点从他写给教会的书信就可以看见。例如,在歌罗西书1章28-29节,他说:

“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

为什么保罗如此不辞劳苦,要把每个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呢?我们今天只关心让人皈依基督教,之后就不管了。很多新信徒的情况是,倘若能够得到一次跟进课程,就算是幸运的了。但大多数新信徒并没有得到充实的教导,以帮助他们成长。

这跟使徒保罗截然相反。保罗是照着神在他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把每个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他知道成长是存活的关键,他知道如果没有成长,那么这种属灵婴孩的死亡率是高得惊人的。

圣经说得清清楚楚,长大成人是救恩的关键。但很多人听了之后,感到不舒服。那些不渴慕在基督里成长,只是满足于做属灵婴孩的人,他们得不到救恩的确据。所以,彼得前书2章2节说:“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希腊原文就是说:“叫你们成长,得救”。

必须“成长”,才能得到救恩。换言之,我们必须在属灵上成长,好得到最终的、完全的救恩。以弗所书4章12-13节也是这样说的,要在基督的身体里成长,“直等到我们众人……得以长大成人(tevleio~,完全的意思),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彼得前书2章2节如此鲜明地道出了成长与救恩的关系,有的抄写员感到很不安(可能是出于他们的神学偏爱或者偏见),就删掉了“以致得救”这几个重要字眼。他们之所以感到不舒服,是不是因为这句话就是在表明,惟有追求成熟,因而也会长大成熟的人,才能得救3?

然而,我们希望是抄写上出了错,而不是故意窜改圣经。但即便是抄写上出了错,这个错误也是非常严重的,结果英文钦定本圣经(是根据公认经文翻译出来的,参看注?)的彼得前书2章2节根本没有“以致得救”这句话。在前几个世纪,很多基督徒只有钦定本圣经,这样一来,他们就根本不知道这几个重要字眼,也就没有机会掌握这句话对于救恩的重要意义了。

当保罗说“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时,我们看见,他只不过是在教会中实行主的教导——“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而且保罗是坚决、竭力地实行主的这句教导。

“要完全”是祈使句,完全或者长大成人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不可以说——“我很高兴得救了,所以我不必像那些过分热心的基督徒,或者参加全职培训的狂热者一样,这些人夜以继日地研读圣经。我最好做个普通基督徒,因为如果读太多圣经,我的眼睛就会花了!”凡抱有这种态度的,他还不明白,完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7.如何成长
若要成长,必须“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彼前2:2),就是神的话。我们必须勤力用心(不只是用脑)学习圣经,好长大成人。

为什么要学习神的话呢?有两个原因。首先,神的话教导我们如何分辨对与错、义与罪。其次,神的话向我们显明了基督的样式。除非知道基督的样式,否则我们无法达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如果不知道他的身量如何,又怎能达到他的身量呢?如果不参照属灵的地图和指南针,就是神的话,我们怎能走上正途呢?而且正是神的话,才在我们心中点燃了属灵的异象。

此外,在以弗所书4章12-16节可以看见,我们是透过教会而成长。其实这一整段都是在谈基督身体(就是教会)的成长。相关经文是:“建立基督的身体”(12节);“基督长成的身量”(13节);“我们不再作小孩子”(14节);“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15节);“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16节)。

在保罗的教导中,教会是成长的主要途径,凡不懂得如何与主内弟兄姐妹相交,或者远离弟兄姐妹的,就很难成长了。成员聚在一起,就组成了教会,正如身体器官一样,大家共同成长。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彼此建立,我建立你、你建立我。所以,一组人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就会迅速成长了。如果我们不能在教会或者教会的一组人当中彼此委身,就不可能学会委身。如果没有彼此委身,我们的基督徒生命就不会成长,那么属灵前景就很暗淡了。

以弗所书4章16节说,“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这个“身体”是基督的身体,是教会。教会一同成长,在爱中建立自己,达到基督长成的身量。

8.为什么要“完全委身”呢?
神透过他的恩典更新我们,但惟有借着信心,这个恩典才能起作用(弗2:8)。所以若要更新,我们就必须有信心,不可以一动不动,说:“神会做一切。”神确实救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不配合,那么他不会行动。保罗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参看帖前3:2),与神配合就体现出了我们的信心。

人往往不理解或者错会了信心的意思,所以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用“完全委身”来定义信心。当然并不是只能用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用一些同义词代替“完全”,比如“无条件委身”、“无限委身”、“无保留委身”。“委身”也可以换为更传统的词,比如“降服”、“顺从”。可以说“无限降服”、“无条件顺从”、“完全回应”,其实这一切都是殊途同归。关键不是用什么字眼,而是定义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之所以用“委身”来定义圣经的信心,因为这个定义可谓引经据典。就是说,这是根据辞典而得出的准确定义。“相信”,希腊文是 pisteuvw。伍德豪斯(S.C. Woodhouse)的着名《英文希腊文辞典》(English-Greek Dictionary)在解释“委身”一词时,其中一个定义就是 pisteuvein(是 pisteuvw 的动词不定式)。pisteuvw 是一个很常见的希腊字,意思是对某人某事“相信”,或者“有信心”、“有信任”,将一样事或者将自己“交托”、“委托”(也是“委身”之意)给另一人。这些定义,你在任何一本标准希腊文英文词典中都找得到。同很多的常见字一样,pisteuvw 的意思也很广,除了以上提到的,它的意思还有:“信任、倚靠”一个人或一样事;“去遵守,服从”;对某事“感到确信,有把握”4。

两种截然不同的“相信”(或“信心”)
用“委身”一词的另一个原因是,今天所谓的“信心”(或者“相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必须分清楚。如果分不清楚,那么我们就会给搞糊涂了。比如,如果你告诉我外面下雪了,那么我可能说:“真的?我相信你,相信外面下雪了。”但我根本不在意下不下雪,因为我根本不打算出门。我相信你,但下雪影响不到我的生命,我觉得无所谓,也无须回应些什么。

若有人以为这种信心能够救他,那么他不明白圣经。很多基督徒说:“我相信耶稣是神,相信他来到世上,相信他为我的罪死了。”你相信这一切,所以你确信自己是有信心的。这的确是某种信心,但不是得救的信心,因为这种信心无须回应什么。这就如同说“我相信外面下雪了”,你接受这个事实,而且是真诚地接受了,但你的生命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如果他说对了,很好;如果他说错了,也无关痛痒。无论如何,你都一无所失。相信下雪根本不会有什么危险、风险、代价,所以只管去信吧!这种“信心”不是得救的信心,严谨的新约学者以及神学生都知道,而很多基督徒却不知道。这种信心叫做“理性上赞同”。如果你告诉我外面下雪了,我理性上赞同外面下雪了,但这不是得救的信心5。

神要的是用委身体现出来的信心
得救的信心是要用委身体现出来的。假设有人冲进来喊道:“教会着火了!”你四下看看,说:“我没见到火星,也没闻到烟味儿。”但这人继续喊道:“教会着火了!”这句话是在呼吁人做出回应。倘若我说“噢!着火了,我继续喝茶”,那么就太荒唐了。“教会着火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出来,就死了!”它要求人做出完全的回应。这是生死攸关的事,如果我真的相信,就会冲向出口。委身恰恰是信心的行动,也是信心的体现(加:5:6)。

积极、完全地回应就是委身,而这种回应就会影响到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举止。这样看来,得救的信心就是完全去回应某人的话。你之所以得救,不单单是因为理性上相信耶稣来到世界,魔鬼也相信;也不单单是因为相信耶稣为你的罪死了,魔鬼也相信(参看雅2:19)。理性上的信心可能影响不到你的生命,但得救的信心是全心回应神的呼召。而一旦全心回应神,你的生命就会得到彻底改变。

“他为我的罪死了”,如果我们知道这句话就意味着“我不可以再犯罪了”,那么我们就是在完全回应神。如果我们说——“耶稣为我的罪死了,所以我认罪悔改,不再活在罪的捆绑下了”,那么我们就是做了一个完全的回应。你听到一句话,便完全回应了。

“完全委身”,为什么我们用“完全”一词呢?因为圣经一再教导说,要完全地回应:“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30、33;太22:37;路10:27;申6:5,10:12,11:13,13:3,30:6;书22:5)。如果你更喜欢“尽”字,好过“完全”,那么你不妨说“尽委身”。虽然中文不大好听,但至少是圣经概念。他“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罗8:32),我们除了完全委身,何以相报呢?

其实“委身”的意思就是“完全委身”,“完全”只不过是突出了“委身”的本质。如果我决心去做某事,就会全心全意去做,而不是三心两意。如果不做,就是食言了;如果做,就做得彻底。如果我答应给你的车装上四个轮胎,却只装了三个,那么我就是没有履行承诺。按照定义,委身就是言出必行。加上“完全”一词,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忽略这个委身的要素,因为我们往往滥用词汇,降低了它的标准。

总括来说,“相信”(或者“信心”)可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而很多基督徒将这两种意思混为一谈了。当然,根据词典的解释,两种意思都对,但一种是与得救信心有关的,另一种就无关了。所以为了把这两种意思区分开,我们就以“完全委身”作为得救信心的定义。

9.圣经词汇是特别与神有关的,跟世俗用法不同
若要明白圣经中的关键字眼,那么我们必须知道,这些字的意思是不能单单靠辞典得出来的。举个例子,ajgavph(爱)。有好几个希腊字可以翻译为“爱”,而每个字都有略微不同之处。众所周知,一旦 ajgavph 出现在新约,就有了一个全新的意思,而在希腊社会,ajgavph 就没有这个意思了。这个新义是从新约信息中得出来的。

如果单凭辞典来确定 ajgavph 的意思,而不理会新约所赋予它的新义,那么我们就掌握不到它的本意了。因为神的爱远远超过人的爱,所以我们不能用人的爱来明白神的爱。

然而,当我们谈到神的爱时,除了用“爱”这个人类语言的词汇之外,别无选择。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切记:我们是在谈神的爱,这个字是特别表达出了神舍己的特性。

同样,当我们谈到“信心”(或者“相信”)时,如果这个词是特别用在与神相关的语境里,而我们却纯粹按照辞典的定义使用它,那么我们就歪曲了这个词。所以,同一个字,它在圣经里的意思跟世俗的用法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圣经里,它是特别与神有关的。我可以相信或者信任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但这种信任的方式、程度,绝对不能与信任神等量齐观。人再好,也会失信;但神永不失信,所以我们怎能相信人如同相信神一般呢?所以,信心的对象决定了信心的内容。

爱也是一样。我们要爱神,也要爱人,但爱的方式、程度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亲近、最尊贵的人,我们也不能爱他像爱主一般。耶稣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如果我们爱某个人超过了爱耶稣,那么就证明我们还没有认出他是谁,所以我们也不配相信他。

顺服也是一样。我们顺服掌权者(罗13:1),但是,如果掌权者要我们做些违背神旨意的事情,那么我们“顺从神,不顺从人”(徒5:29)。

现在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无论是在信心、信任方面,还是在爱、顺服、委身方面。我们要委身给神,也要委身给人,但委身给神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谈到得救的信心时,必须切记:我们信心的对象是在基督里的永生神,而不是任何人。这位永生神是造物主、救赎主,我们对他的回应、对他的信心(就是信任、顺服、委身),怎可以是不完全的呢?


--------------------------------------------------------------------------------

1.第一个字用于哥林多后书4章16节,“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以及歌罗西书3章10节,“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第二个字用于罗马书12章2节,“心意更新而变化”;以及提多书3章5节,“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陈超凡牧师注)

2.又称七十士译本,是一本重要的旧约希腊文译本。三次出现 ajnakainivzw 的经文是:诗篇102篇5节,103篇30节;耶利米哀歌5章21节。(中文圣经在章数上有些微不同,前两处经文是诗篇103篇5节,104篇30节。)(陈超凡牧师注)

3.“公认经文(The Textus Receptus),还有九世纪的手抄本,以及大部分小书写体的手抄本,都省略了 eij~ swterijan(以致得救)。要么是因为抄写时遗漏了,要么是因为神学上难以接受‘渐长以致得救’这一概念。”——摘自《希腊文新约文本注解》(A Textual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B.M. Metzger,United Bible Societies,1971)

4.以上定义摘自《希腊文英文辞典》(Liddell and Scott’s Greek-English Lexicon,Abridged,Oxford,1972)。

5.《简明圣经辞典》(New Compact Bible Dictionary, Zondervan, 1967)在解释“信心”时,说:“虽然理性上赞同基督教教义也是必要的,但不要把它跟信心混为一谈。信心包括了彻底、完全地委身给神,以神为生命之主。”《新国际圣经研读版》(NIV Study Bible)在注释使徒行传6章7节时,说:“相信就是顺服神。信心本身就是顺服,但信心也生出顺服。”《新圣经辞典》(New Bible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在解释“信心”时,是这样总结的:“信心包括了完全信赖神、顺服神。”(陈超凡牧师注)

- 完 -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