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真牧人、好牧人、大牧人

日期:2016-10-27作者:梁朴

——约翰福音第十章解经讲道

(十章一至十八,二十七至三十节)

十章是约翰最脍炙人口的篇章。它是前一章的延续,也是前一章的解释。九章是兆头,十章是信息;九章是恩典的作为,十章是真理的教导。

本章的写法介乎比喻和寓言之间。在这寓言中,我们看见主的话继续向那瞎眼的法利赛人而发。医治瞎子的那件神迹,为这寓言提供了适当的背景。九章的结尾是一段严重警告法利赛人的话,因为主耶稣使生来瞎眼的得看见,却激发了他们的敌对。这些人本是以色列的牧人,但他们却把这个刚刚开眼的羊儿赶出会堂(9:34)。证明他们在属灵上确实是瞎眼的,也证实了他们没有资格来牧养百姓。正像主的话临到先知以西结说:“人子阿,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发预言,攻击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当牧养群羊吗?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但用强暴严严地辖制。因无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结34:2-6)。

他们把那蒙医治的瞎子赶出会堂,和主欢迎并收纳那人的做法,在此成了对照。

魏士科说:“当那一位犹太人所弃绝的人,俯伏在这人子的脚前时,老旧的宗教与新约之间的分野,划分得最为清楚。”

所以神必夺取他们牧人的职分,亲自寻找,牧养他的羊群,正如以西结书三十四章所预言的那样:“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它们寻见。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样寻找他的羊,我必照样寻找我的羊。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我必从那里救回它们来。我必从万民中领出它们,从各国内聚集它们,引导它们归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边,境内一切可居之处牧养它们。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它们。它们的圈必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它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它们得以躺卧。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也要秉公牧养它们。我的羊群哪,论到你们,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在羊与羊中间,公绵羊与公山羊中间施行判断。”(结34:11-17)

这是主八个讲论中的第七个,也是约翰福音中主面向世界的最后一个长篇讲论。十三章以后的楼房讲论是面向门徒的。在十章中,还包含了两个“我是”的宣告:“我是好牧人”(10:7,9),“我是羊的门”(10:11,14)。

“羊”是基督徒对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羊不像别的动物,可以独立生活,不需要牧人的牧养和保护。在一切的动物中,羊是最胆小和懦弱的。

“好牧人”是基督徒对主最自然的感受,羊是需要牧人的照顾的,而牧人也看羊为他的产业,是他所爱的。他负责照看它们,引导他们,保护他们,他与羊群相依为命。这是真的基督教,乃是信一位活的基督,与他们发生关系。不是一些教条,理论,知识,仪式,组织,乃是一位永远的人子做我们的牧人。旧约圣经中,神常以牧人的形象出现(如创48:15;赛40:11;结34:6,15;诗77:20,79:13,95:7,100:3)。最着名的是诗篇的三篇“牧者诗篇”:二十二篇,主是为羊舍命的好牧人;二十三篇,主因复活而做群羊的大牧人;二十四篇,主是荣耀的牧长。到新约也称主耶稣是羊群的好牧人,大牧人和牧长(约10:11;来13:20;彼前5:4)。

在这一章,我们先来学习一至十八节,二十七至三十节,纯粹“羊的牧人”的讲论。这里的写法错综参差,有时是象征,有时是直叙:既讲牧人和羊,又讲门和看门的;既讲牧人和贼,又讲牧人和雇工;既是我们对主最真切的感受,也有对工人的教导。我迟迟不敢动笔,是因为里面的东西太神圣,太丰富。求主使我们在圣灵里得以进入。

我们把这一段经文分成三部分:

真牧人——与盗贼的对比(10:1-10);

好牧人——与雇工的对比(10:11-15);

大牧人——对万有的超越(10:16-18,27-30)。

  一、真牧人——与盗贼的对比(10:1-10)

在第一段中,主在这里辨析了真假牧人,所要探讨的是牧人的合法权柄,就是:谁是合法牧人?父所印证的真牧人是谁?这段经文也是历世历代教会辨别真假牧人的标准。法利赛人在这里原形毕露,显出他们“盗贼”的本质来。而主耶稣是“父神所印证的”(6:27),是“父所分别为圣的”(10:36)。从他的话语和工作中,他证明他是真正的牧人,他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这是一个仿真、失真、乱真的时代,谁是羊群的真正牧人呢?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被鉴定为合格:

1、来历问题——关乎他的自身(10:1-3上,7-9)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10:1-3上)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10:7-9)

牧人不仅与羊发生关系,也和羊圈和羊的门发生关系。

圣经将信徒比作羊,表明需要照顾,牧养和引导,羊没有牧人根本无法生存。羊的确需要牧人!但绝不可“急症乱投医”,是草就吃,是人就跟。那是相当危险的。草有毒草,牧人有假,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羊不跟生人”。“生人”是来历不明的人。这里的“生人”,不一定就是贼和强盗,也可以是另一群羊的牧者。但是训练有素的羊必不跟从陌生人。也就是说,牧人的身份与来历必得到确认和印证。

主在这里用“人进羊圈”来表明一个牧者的来历。也就是说他自己进羊圈的情形,就显明了他配不配做羊群的牧人。在这里,牧人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一只羊来看待。牧人必须是羊;首先是羊,才可以作牧人。

“羊圈”是羊得保护,得安息,不受野兽,强盗侵害的地方。当时人们多利用山洞做羊圈,也有些在一些空旷的地方用石头围作羊圈。主的讲论是指后一种情况。它四面都有墙,只有一个进入的通道,就是羊的门。

犹太教原来是一个“羊圈”。我们在第九章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光景:严格,刻板,自私。它的整个氛围是在律法的原则之下(加3:22-25)。加上祭司与法利赛人的瞎眼与黑暗,结果把这群羊带到属灵的捆绑中,使他们成为遗传的奴隶,落在属地和由人控制的制度里。现在基督来了,要将他的羊从那个圈中引出来,领到另一个圈中。这就是第九章的故事,瞎眼蒙救的人从旧的羊圈被驱逐出来以后,立即被欢迎到一个新的“羊圈”中,得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这个羊圈满了恩典,自由与生命——乃是更丰盛的生命。

这“羊圈”从属灵方面,是指“在基督里”;从历史方面看,是指神的国度,也可预表今日的教会。教会不应该接纳来历不明的牧者。

来历决定了他到底是“羊”的牧人,还是“贼”和“强盗”。

(1)进羊圈的途径(10:1-2,7-9)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门”是羊进入羊圈的地方。主,我们的好牧人说:“我就是羊的门。”摩根有幸与一个阿拉伯向导聊牧羊的事,这个牧羊人说:羊圈四面有墙,只有一条进入的通道。摩根问:“这就是羊群夜晚进去的地方吗?”牧人回答说:“是啊,并且当羊群进入到那里面的时候,它们就绝对安全了。”他再问:“可是没有门啊?”牧人说:“我就是门。”他不是基督徒,他不是在引用新约的话,他只是按阿拉伯牧人的观点在说话。摩根又问:“你所说的门是什么意思呢?”牧人说:“当天色变黑的时候,所有羊群都在里面了,我就躺在那空处,因此没有一只羊出去是不经过我身上的,也没有一只狼进入是不经过我身上的。我就是门。”

门就是羊进入羊圈的地方,主是门,是羊群的:

——得救的门。除他以外,别无拯救的门路。

——看顾的门。巴勒斯坦的羊圈中的牧人常在夜间踏歌在羊圈的出入口,保护羊群;他也是如此看顾地上的教会。他是在七个灯台之间行走的人子。

——长进之门。凡从主进来的,可以得着完全的自由,可以“出入”。不止这样,还可以得到充足的供应——“得草吃”。生命就在出入间得到长进。

主耶稣是羊群中唯一的门,我们的得救,蒙保守,得长进都是根据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真假牧人进羊圈的途径之不同:

A、真牧人从门进入(10:2)

表明一个牧人必须重生,得到耶稣的生命。“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所有的人都要从门进入,即从主进入。大羊小羊,甚至羊群中做小牧人的,都必须从主耶稣进入羊圈,真牧人是主所召,主所用的人,是从耶稣的,为耶稣的,同耶稣入门的。基督就是那进入上帝羊圈的门。自古以来,上帝的一切儿女们都是从在这门进去的。从旧约的各种标号和象征,从众先知的启示和耶稣本人对门徒的教训,以及他在世人面前所行的神迹中,他们都已看出他是神的羔羊,是人类进入上帝恩典羊圈的唯一门路。

B、盗贼从别处进来(10:1)

“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凡是企图以其他方法来代替基督,或企图由其他门路进入羊圈的,都是贼,都是强盗,他们未曾经历神的救恩,未曾经历神的福音,也没有基督的生命。史伯诚说:“门太重要了,门就是进入的方法和道路。有人把圣经读得那么熟,可惜不是由门进入;有人祷告那么长,讲到讲得那么长,可惜不是由门进入的。”

别处,就是旁门左道,就是“另一个福音”(加1:6-7)。

法利赛人不是从这个门进去的,他们是从基督之外的路爬进羊圈的,他们不是真牧人,是贼,是强盗。

(2)进羊圈的方法(10:1-2,9)

不仅进羊圈的途径不同,其方法也不相同。

A、真牧人是走进来的(10:1-2,9)

真牧人是通过门走进来的,是通过神所定规的门路走进来的。“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诗118:19-20)

B、盗贼是爬进来的(10:1)

不是从门近来,而是爬上去的,故必定是翻墙而过。表明是用自己的手段、努力、方法强行进入的,爬进来表明他别有所图、别有用心。

走进来是光明正大的,爬进来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3)进羊圈的时间(10: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

这并非指那些在主以前来的先祖与众先知,而是指那些假先知、假基督说的。他们宣称的是:人若跟随他们,黄金时代就会来临。

我们从属灵方面来理解这句话。

A、真牧养是按时的

一个真正蒙主选召的仆人,他的事奉,工作,都有神所安排的既定时间,他在神既定的旨意中,既不落后,也不抢先。神的真仆人一定也会体谅主的心意,等候主的时候。

B、盗贼是抢先的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林前15:46)

在教会里,假牧人总是会抢占先机,步步占先,在属世的事上或许能左右逢源,但在属灵的事上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4)进羊圈的待遇(10:3上)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

真假牧人在羊圈的待遇是不同的。这待遇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看门的”,一是来自“羊”。

A、真牧人——看门的给他开门,羊听他的声音

“看门”的原文是由“照顾”与“门”复合而成的,看门的在夜间负责看管羊群,在早晨则为牧人开门。

“看门的”指谁呢?有多种解法:有说是指“天父”(参6:44)。有说是施洗约翰(参1:19-36)。我认为若是从分辨真假牧人来说,指主耶稣更妥。因为巴勒斯坦的羊圈没有门,只有一个缺口,门就是那看门的,主召他的仆人来,是主自己为他们开门,带领他们进羊圈,并印证他们的身份。“看门的”也可解作圣灵。若不是圣灵为牧者开了工作的门,传道的门,这人的工作必定无果效。圣灵参透万事,能分辨工人之真假。当然,这“看门的”也是指教会的守望者,应有属灵眼光,即属灵的透视力和观察力,接纳真牧人,拒绝盗贼、保护羊群。

真牧人,不仅看门的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羊虽是软弱之辈,却是感觉非常敏锐的动物。羊和主耶稣之间,羊与牧者之间,有同一生命的联系,也有同一生命的反应,牧人一发声,羊立刻就有反应。

B、盗贼——看门的不给他开门,羊不跟生人

除非是从别处爬进来,盗贼无法通过正门进来,任何不速之客,来历不明的人都会在守门人那里吃到闭门羹。

羊也不听从他们,真正主的羊都会有属灵的感应。假如陌生人呼唤它们,它们就会停下来,惊惶地抬起头。这时,陌生人若继续呼唤,那么群羊就会逃窜。因为它们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

文革过后,许多在浩劫中离开教会的传道人、神学生、牧师、会长陆续回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声望都江河日下。就起来攻击在苦难岁月与羊群同甘苦、共患难的主的忠仆舒先生(那时,还未按立为牧师),他们召开信徒大会,说舒先生没有神学经历,是“土郎中”。这时,有一位老弟兄站起来说:“羊听牧人的声音,你们是谁我们不知道。”这些文革前有名望的人,只得悻悻而退。

真牧人才会得到信徒的拥戴。

所以,真牧人必须来历分明——蒙恩必须清楚,蒙召也必须清楚。神不要那些毛遂自荐的,也不要那些越墙而来的。无论是出于权利的欲望,或是出于好为人师的心理,或是出于沽名钓誉的目的,或是出于结党营私扩大势力的企图;这几种心理有一于此,就没有资格做羊的牧人。

2、关系问题——关于他与羊群(10:3下-6)

“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一个牧人的真与假,不仅要在来历上去衡量,在他与羊的关系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1)真牧人与羊有生命的感应(10:3下-4)

羊与牧人,牧人与羊有一种深深的默契,我们称之为“生命的感应”。

A、羊回应他的声音

“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说明真牧人心中有羊,他认识自己的羊。“按着名”,表明他对羊了如指掌,知道羊的光景和需要。牧人的生活和养群打成一片,一种亲切温柔的深情,把牧人和他看守的羊联结在一起。不论羊群有多大,牧人总是认识他的每一只羊,主就是我们的真牧人,他说:“我将你铭刻在掌上”(赛49:16)。

耶稣认识我们每一个人,并体恤我们的软弱。他知道我们各人的名字,每个人的愁苦都能触动他的心。主的大爱,主的呼唤,主的引领,都是个人的经历。箴言书作者与主的牧人之灵共鸣,写道:“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箴27:23)

羊也认得他的声音,回应他的声音。羊群用声音分辨陌生人和牧羊人,并决定跟随与否。没有人能形容主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确实能听见牧人的声音,也知道这是主的声音。这就是生命的感应。

一个牧人如何能让羊群回应你的声音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当你里面有牧长的生命和性情,从你里面出来的不是你自己的声音,而是主的声音,羊只会感应主的声音。

B、羊跟从他的脚踪

牧人从羊圈放出羊群之后,就走在羊群的前头。

领羊入羊圈时,牧人是最后一个出来的;领羊出来时,“就在前头走,”因为圈外有各样的危险,羊也容易迷路,所以牧人就在前头行,并且一路呼唤他们,引领他们,因为他们认得他的声音。

“就在前头行”,就是做群羊的榜样。正如彼得勉励与他同做长老的:“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3)。保罗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真牧人不但要传讲道理,也要引导羊群走道路。不仅带领羊群明白道理,更要经历真理。牧人不是指挥官,不是管理员,乃是先行者,自己先行一步,自己先走过,才有带领别人走过的资格。所以,真牧人应有佳美的脚踪,稳行在高处,才能让羊群有所效法。牧人自己不爱主,怎么能带领羊群爱主呢?牧人自己不追求,怎么能带领羊群追求呢?牧人自己不长进,怎么能带领羊群长进呢?什么样的牧人,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羊群来。

通往天国的道路,已由主神圣的脚开辟出来。这条路虽然崎岖险峻,满是泥泞,但耶稣已经行过,他的脚已经踏平沿路伤人的荆棘,使我们更容易行走,我们所要肩负的一切重担,他都已经负过。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后2:21)

(2)盗贼与羊彼此陌生(10:5)

狼可以披着羊皮,强盗可以装作牧人。但是,生命的感应是内在的,是“深渊与深渊的响应”,是灵胎与灵胎的跳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共鸣。这与外面的一切无关。属灵的响应是那么的奇妙,是在耳朵、眼睛、悟性之外的,是一种莫名其妙却又有实在把握的知道。在属灵事上全然没有装假的可能。有一位有经验的主的仆人说:一张神学博士的文凭只会闪亮两分钟。因为当你一出口,你里头生命的份量就显明出来。属灵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

史百克说:“当外人说话的时候,我们经常也会知道,我们也会察觉这话有点奇怪,有点陌生,它和我们里面的主是不相通的,我们不喜欢它。这是一件奥秘,却是非常真实的。这是属灵知识的根基。”

“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它们必定从他逃跑,犹如逃离狼和灾祸一样。有解经者写道:唉啊!巴不得现代的牧者也能如此训练他们的羊(无论是老羊和小羊),使他们能逃跑,而不是跟从那些叫他们转向虚假的哲学、虚假的心理学、虚假的伦理学、虚假的宗教,面对生命之陌生人要远远地避开,越远越好。

3、工作问题——关于他的目的(10: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1)盗贼——死的职事(10:10上)

我们已经说过假牧人不择手段,强行进入羊圈,爬墙进来,一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10:1)。现在主就揭露这险恶的动机:“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

这些人不是从主进来的,他们没有生命,没有恩典,也没有真理,只是不惜代价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如果成了羊的“牧人”,必定对羊群的生命无益处,叫他们的信、望、爱失落,叫他们灵命长进受阻,带进属灵的死沉。约翰叁书提到的那个“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就是这样的人(约叁9-10)。

凡不从门进来的,必定使教会遭受损失,必定会杀害生命,毁坏教会的属灵建造,他们的目的是掠夺别人,至终是破坏性的。

(2)真牧人——生命的职事(10:10下)

在这里,主宣布自己作牧人的使命,这是一个洋溢着恩典的职事。主作牧人的目的,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所以,整卷约翰福音乃是讲到生命。

不错,在本书里我们也看到了在宗教里的死亡、腐败,但主来了,我们就看见了生命;不仅是生命,而且是丰盛的生命;是更丰盛的生命。有人等候在他死亡之后才得着这个永生的生命。他感觉他现在信主了,尽力作个热心的基督徒,去聚会、读经、祷告、作见证,生活得很辛苦。有一天死了,然后才得着永生的生命。

这是圣经的教导吗?不。主耶稣不是这样说。他乃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我们若是从主这个门进来,就必得生命。他给我们的永远什么,不是将来,乃是现在。而且得的是充盈的生命,既有量的长久,又有质的丰盛。“得的更丰盛”原文是“可以继续不断丰丰富富地得生命”。

这节经文是约翰福音最重要的话之一。有人以“生命”为主题,归纳了约翰福音:一至七章“生命”——先是讲生命的本源,然后是这生命的大能改变了许多人。八至十二章“丰盛的生命”,生命一旦在人的里面丰盛起来,就发出生命的光来。十三章至二十一章,讲到“更丰盛的生命”,生命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就会有爱的流露,爱的最高境界是舍己,爱的最高表达是舍命,就是S字J。

得生命,进入丰盛的生命,与维持这生命所需要的一切,主耶稣全都赐下了。

今天,我们作小牧人的也有分于这个职事。保罗说:“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4:12)只有生命才会生生命,只有生命才能供应生命。

如此,真假牧人的区别就一清二楚了。

二、好牧人——与雇工的对比(10:11-15)

羊的牧人既有真假之分,也有好坏之分。希腊文的“好”有两种写法。agathos 单指一件事在道德品质上的好;kalos 指全然美丽的好。耶稣是好牧人,所用的词是kalos,因此我们发现他全然美好、高贵、有能力、忠心、良善,而且好得使人着迷。

在讲“好牧人”与“雇工”的对比之前,我们先根据巴克莱的描述,对巴勒斯坦的牧人及其工作方式先作些了解。使我们对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当地的牧人装备非常简单,他身上背着兽皮做成的袋子,装他要吃的东西。牧人饥饿时不是杀一头羊来吃,乃是从家里带东西来吃,他还带着机弦,这是他进攻和防卫的武器。牧人也带着一根短木棍,作为防备野兽和盗贼的武器。牧人还带着一根曲柄杖,他用它拉回走偏了的羊。到了晚上,羊回到羊圈,牧人就把木杖置于入口处,很靠近地面的地方,每一只羊边从杖下经过(结20:37;利27:32);牧人仔细查验看在那一天,羊是否受了任何创伤。

这是当时的听众最熟悉不过的。

应该说,雇工和盗贼比起来,盗贼更坏。盗贼来是要偷窃,杀害,毁坏,致羊群于死地,那是一种进攻性的伤害。而雇工呢?是一种不作为的伤害,他并没有直接置羊群于死地。但是狼群来袭,危险关头,他不顾羊群死活。

辨别牧人的真伪,我们从他的来历,他与羊群的关系,以及他的工作目的来观察。而认识牧人的好坏,到底是好牧人或是雇工,主要是从他与羊群的关系来分析,特别是在羊群危机时,他的表现。

1、好牧人与羊

“好牧人”之“好”让人入迷,就在于他与羊群的美好关系。我们特别注意到在十五节,主竟用自己与永生上帝的关系来说明自己与羊群的交通。

(1)血的关系——“为羊舍命”

这段经文的首尾都强调:“好牧人为羊舍命。”(10:11,15)

我们形容人与人关系特别好的时候会说:关系很铁。但是铁会生锈。只有血的关系才是到永远的。信仰是一种关系,在血里这关系显出它的深度和韧度来。神的儿子,我们的好牧人为我们舍命,他的血改变了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羊和牧人在他的渗命流血里建立了永约的关系——重价赎买,永远归依,永远相属,永不分离。血说出了主对我们舍己的心意。舍命的买赎,舍身的保护。他为就我们付出了极重的代价,就是他自己的命,以命赎命。在与狼的争战中,他死了;并藉着死他释放了他的生命,为要叫羊有分于这生命。主耶稣和我们既有牧人和羊的关系,而且是用宝血重价买了我们归属他。我们就不再是自己的人了,乃是完全属于主。好象以色列人在埃及,经羔羊的血救赎,完全归属神一样。

“愿意为羊舍命”应是每一个好牧人的心志,作殉道者,这是最高贵的呼召。神并没有为每一个好牧人预备这崇高的福分;但是每一个有志做群羊牧者的,都当有为群羊舍弃自己的享受和利益的心志。就如摩西“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来11:25)。

(2)爱的关系——顾念羊群

一个好牧人是心中有道,心中有主,并且心中有羊。他把主的羊挂在心上。有真实的爱,才会有真实的顾念。

在路加福音十五章,我们看见主耶稣对羊的顾念。即使一百只羊中有九十九只在圈中,只有一只失落,他也要翻山越岭地寻找。今天中国的光景,是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只在圈外。主在S字J的最后一刻顾念的是他的门徒。他复活之后,在提比哩亚海边顾念的仍旧是他的羊,委托彼得“喂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喂养我的羊”。保罗体会主的心肠,他说:“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11:28-29)就如母亲挂念吃奶的婴孩。

这种挂念在羊群遭难时就显出他的程度。

(3)彼此相属的关系

好牧人把羊看作自己的,羊群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也把自己看作是羊的。“我属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属我。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歌6:3)

当一个牧人献身的时候,他不仅是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主,也是委身给他所牧养的羊群。神的仆人没有下班的时候,不是八小时上班制,而是二十四小时待命,全天候的工作。神的仆人风里来,雨里去,来去匆匆,没有退休的时候。“爱她我常流泪,念她我常祈求,为哀痛事工我更努力,直到力尽方休。”

牧人为主而活,为主而死;同样牧人为羊群而活,也为羊群而死。

牧人的一切就是羊,羊的一切就是牧人,不可分离。好牧人与羊群分不开。

(4)生命感应的关系

这是新约奥秘中的一个:“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这是双向的认识。

主认识他的羊,他对羊的需要非常了解,他们的光景,他们的内心如何他都知道。而且这些羊也认识主。

“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来8:11)

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内在的“东西”,是与主相符合的,也会与主发生感应的。正如主的母亲马利亚向以利沙伯问安时,以利沙伯腹中的胎儿就跳动起来。

在这里,主竟然用自己与父的关系来说明他与地上的儿女的关系。“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牧人与羊的相互认识,也就是父与子之间那种深切认识的缩影。

牧者与羊群应该形成这样的默契,这样的相互了解和双向认识。

  2、雇工与羊

十二、十三节:“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从这两节经文,我们看见雇工的特性:

(1)功利性

好牧人是为了羊,雇工是为了钱。

好牧人一切都是为了羊群,羊群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他的视线。“雇工”在原文中来自“报酬的工资”。为酬劳而做工的人,一心想到钱;为爱而工作的人,一心只想到羊。雇工以自己的肚腹为神,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他做工就是为了谋求利益,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旦无利可图,就撒手而去。圣经中、现实里,这样的工作为数不少:为时,为利,为己,并不是专爱主。

(2)职业性

他们把牧人这崇高的职分当作职业来看待,所以他们从事的是“工作”,而不是“事奉”。

牧人就像母亲,“羊是他自己的”,有强烈的责任感。

雇工只是保姆,“羊不是他自己的”没有责任感。他们追求职分,但不承担责任。他毫无使命感,放羊不过是他谋生的一种手段,因此他所关心的是酬劳,而非羊群。若一个人只是为了待遇而不是为了羊群来在执行牧人的职务,他就是一个“雇工”,而不配被称为“牧人”。当然,在形式上为雇工,靠薪俸维持生活的工人,在心灵上依然可以为善牧。许多被雇用的牧人,都不失为真实的牧人。

然而,当遇到牧人的利益和羊群的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那就是牧人和雇工的试金石了。

(3)投机性

危难当头方显牧人本色,好牧人总是在羊群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站在破口之中,护卫羊群,舍己舍身均在所不惜。

可是雇工完全是投机性的,当环境平安时,他俨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牧者”,有的还是“名牧”。可是当危机时节,雇工的本相就显示出来,一遇到狼的袭击,雇工就将他所有的事就忘的一干二净,只顾自己逃生。

狼是羊群的主要威胁。主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太10:16)当雇工逃走时,狼进来作两件事:一是抓住自己要吞吃的羊,二是把羊群赶散。后果不堪设想。把主的羊交给雇工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5:2-4)

三、大牧人——对万有的超越(10:16-18,27-30)

主耶稣是真牧人,他得到父的印证(6:27),同时也得到了羊群的印证;他是羊群合法的牧人。

他是好牧人,是荣美的牧人。他的荣美登峰造极地表现在“为羊舍命”的这件事上。他的“好”在于他像磁铁一样吸引万人来归向他(12:32)。

主更是大牧人。希伯来书十三章论到他是“群羊的大牧人”时(来13:20-21),与他的死里复活,以及他成全的大能连在一起。他因从死里复活,作了群羊的大牧人。

所以,真牧人重在他的身份,好牧人重在他的牺牲,大牧人重在他的超越。

1、超越藩篱——是普世的大牧者(10: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犹太人是及其排外的,他们相信惟独他们才是上帝的选民,上帝绝不会以选民的身份来对待其他民族。这是犹太人的“傲慢与偏见”。不仅犹太人,其他的民族与国家也都有排外性。

但是基督心目中的使命,涵盖了整个世界。主耶稣在这里宣称,他不只是神所应许的那位牧养以色列的好牧人,伟大的弥赛亚,而且是普世人的大牧人。他的羊不是局限于犹太人这个羊圈的范围涵盖了所有的种族和各个时代。他是先知所预言的“外邦人的光”(赛42:6,49:6,56:8)。神爱世人,也为全人类赐下他的爱子;他为全人类而死。他的使命是为了万民,是普世性的。上帝并非是以色列人所独享的财富;就如阳光,不能被任何人所垄断。相反,这些亚伯拉罕的子孙,是要让万民因其得福。

在当时,主的这一宣告是一个预言,因为但以理书中划给犹太人的“七十个七”尚未完结。所以主把传道的工作集中在犹太人的圈子里。在这一阶段里,为了集中火力,他甚至吩咐门徒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当划给犹太人的日子满了(以司提反百石头打死为标志),道就传给外邦。目前他是以犹太人为工作对象的,但他终极的目标乃是将全人类集中在他的爱中。

主另外的、不在这羊圈里的羊,指的是外邦蒙恩的人。“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2:11-12)这班外邦的迷羊主必寻找回来。主把犹太人和外邦人“合成一群”。正如保罗所说的:“因他使我们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S字J上灭了冤仇,便借这S字J,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弗2:14-18)

这“两下”所造成的“新人”(新族类),就是教会。在神的教会中,“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

“合成一群”,并非意味着只有一个教会,一种敬拜方式,一种教会行政系统。如同罗马天主教所主张的那样。合一乃是生命的“一”,是所有教会因着对基督的忠心和顺服的“一”。

主耶稣是群羊唯一的大牧者。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2、超越死亡——是全能的大牧者(10:17-18)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当主提到“另外有羊”——外邦人,主的思想立刻想到了他的牺牲;正像外邦人中初熟的果子一到他的眼前,他就想到他的牺牲一样(12:20-25)。他的拯救之到对全世界的关系就是他的牺牲之死(12:32)。

在这两节经文中,主首先为要将他与父的关系再度启示出来:父爱子,父给子使命;子顺服父的命令。然后是以得胜的口气,将他的死与复活宣告出来。在这里我们看见天父对子至深的爱。“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意思是说,我父深爱我,而因我舍命赎你们,他就更加爱我了。我们也看见父与子对我们至深的爱。我们本不晓得何为爱,“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约壹3:16)这牺牲的爱,是宇宙中永恒的磁场。“基督的门徒跟从他,不是因为惧怕刑罚,也不是因为希望永久的赏赐,而是看到了救主一生经历中所显明的无比大爱,──从伯利恒的马槽、到髑髅地的S字J,人一看见他,就被他吸引,心灵被他感化而驯服。人一看见他,爱就在心中苏醒。他们一听见他的声音,就跟从他。”(《历代愿望》P350)

爱不失败!他的死不是他的失败,所以他最后的宣告不是用“完了”,乃是用“成了”。死的本身就是一个胜利,就是进到更丰盛里面的必经之路。那更丰盛的生命,是他在世传道期间所不能实现的。所以他说:“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路12:50)

他本来可以抗拒死亡的侵袭,不受死亡权势的支配,但他自愿将命舍去,为要“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他舍命出于他的主动,是心中那汹涌澎湃的爱,使他无法不上S字J。“没有人夺我的命去”,也没有人能夺主的命去。假如愿意,他可以求父差遣十二营天使来保护他(太26:53)。他也很清楚地告诉彼拉多,如果不是出于他的意愿,彼拉多根本就无权办他(19:10-11)。这命,是他自己舍的!

他的受死使他的羊群被赎归回。

但是他羞辱的死连于他复活的荣耀。当然,他的死是吊诡性的荣耀,是羞辱中透出的荣耀。复活不是除去他死的羞辱,而是像汤朴·威廉所说的那样,复活是基督徒对于死亡得着了一个新的见解。死亡不再是一个不能逃越的关口。不只是舍弃那必坏的身体,而是将损失变成了收获,以舍弃生命为手段,借以取回一个更新的、变化的、完美的生命。

在这里,他越过他在S字J上的死,注目他的复活。Bernard说:“受难日的目的,不之是要表明他无私的爱,乃是为要叫他可以取回他的生命,但如今却因复活的大能而有了先前未曾有过的丰富。”

这里不仅注重死里复活的是事实,更注重大牧人的权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他的死和他的复活,都是处于他那人所不能见的干预,他作为是神的权柄。事实上,复活乃是大能的彰显(弗1:19-21;罗1:4)。

主作大牧者与他的死而复活紧密相连的。“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来13:20-21)

诗篇二十三篇就是大牧者牧养我们的美好写照。

3、超越时空——是永恒的大牧者(10:27-30)

我们把主在修殿节的一段讲论放在这里一同来思想,否则关乎“牧人和羊”的讲论便不完整——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我与父原为一。”

首先,主强调他与羊之间的那种默契,他与羊内在的相符,和彼此生命的感应。是那么自然,又是那么的奇妙,超越了一切的神学讨论。这里的微妙,是预定论和自由意志论所不逮的。生命超越了一切的神学!这种默契和感应就是——“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从我。”

接着,是主的应许——“我又赐给他们永生。”这是约翰福音中,主给我们一再的应许,这应许是建立于他死而复活的根基上。“他们永不灭亡”这是得救的明确保证。“谁也不能……”是重复并加强上面的保证。

下面是双重的保证:牧人的手和父的手。这些到主面前来到羊,都是父赐给子的(6:37),并且父的意思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6:39)。主说,父比万有都大,而且子与父原为一,宇宙间没有任何力量能让我们从父与牧人的手里失落。是的,没有任何力量!因着这双重的保证,保罗向一切境遇夸胜:患难,困苦,BP,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和刀剑……也向一切的权势夸胜:生死,天使,掌权的,有能的……也向时空和空间夸胜:现在的事,将来的事,高处的事,低处的事……也向一切受造之物夸胜(林后12:9-10)。作为大牧者的羊,无论是狼、贼、强盗、雇工、鬼魔,甚至是撒旦本身都不能攫走我们。

这是大牧者超越时空,直到永远不会止息的爱,不会松手的保护。巴克莱说:“这不是说你们没有忧伤,没有痛苦,没有死亡;而是在他们最痛苦,最暗淡的时候,仍能感受到那永恒者的臂膀护卫着他们。即使在这苦难的世界里,仍然把握到上帝的宁静。”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