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哥林多后书绪论

日期:2016-10-27作者:陈丰盛

哥林多后书

绪 论

一、哥林多城

(一)地理

哥林多城(今译“科林斯”)位于接连希腊南、北部之间的地峡地区,地峡最窄处仅约6.5公里,是南北希腊陆路的必经之路。其东侧为萨罗尼克湾(Saronic Gulf,又译萨纶纳克湾,港口是坚革哩 Cenchrea,参徒18:18;罗16:1),可穿越爱琴海到达小亚细亚省。其西侧为哥林多湾(又译“科林斯湾”,港口是利基安 Lechaeum,又译莱克优姆),可经亚得里亚海通往意大利。

这样,哥林多处于东、西与南、北交通的要道上,成为古代商业贸易最伟大的中心之一。

一切自雅典及希腊北部至斯巴达及伯罗奔尼撒的贸易通道必须经过哥林多,因为它是处于连接南北两部的樽颈地带上。不只是希腊南北的交通必须经过哥林多,更多的地中海东西的交通也选择经过哥林多的路线。希腊的极南端为麻利角(Cape Malea,现称马塔班角Cape Matapan)。绕道马里亚角很是危险,像以后经过合恩角(Cape Horn)一样。希腊人有两句话,表明他们的想法──“凡行船绕道马里亚角的人,请他先写下他的遗嘱。”

结果,航海者采取下列两途径之一。他们开船抵萨罗尼克湾,如果他们的船小,就把它们拖出水面,放在滑轮车上,拖过土腰,到了另外的一边,再放入水中。这土腰实际称为“笛耳各斯”(Diolkos),就是拖拉经过的地方。如果船只太大,不能用这方法,那么把货物搬到岸上,用挑夫搬过土腰,到另一岸,再把货搬上另一只船。横过四英哩的土腰,现在已有哥林多运河,可以节省202里绕过马里亚角的航程,并且也可以避开在地中海最危险的海角。

  (二) 历史

哥林多为希腊古城之一,其历史分为两部。从公元前8世纪伸展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希腊发展辉煌的城邦之一,更是亚该亚省联盟的领袖,但公元前146年,哥林多遭受极大的灾殃。罗马正在从事于征服世界。当他们企图征服希腊时,哥林多为反抗的领袖。希腊没有力量抵抗训练有素的罗马人,最终被罗马将军,默缪斯(Lucius Mummius Achaicus),攻取,把哥林多毁灭,成为一堆废墟。任何地方,像哥林多一样的地理环境,不会永远的成为废墟。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44年,凯撒大帝犹流(Julius Caesar)重建此城,哥林多从废墟中,再行兴建。哥林多城成为罗马的殖民地,大量从罗马而来的“自由人”被输入到哥林多来,他们是被释放的奴隶,混杂了叙利亚人、埃及人和犹太人等,是无国籍又无文化的贫穷人。不到一个世纪哥林多成为罗马亚该亚省的政治首府,省长官邸亦坐落其中。亚该亚省包括希腊全地。这样,哥林多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三) 罪恶

哥林多虽为商业的中心,又同样是罪恶的别名。有一个字Korinthiazesthai(哥林多式的生活)已成为希腊文字的一部分,其意义为酗酒及不道德的放荡生活。有一个希腊后期的作者,伊连(Aelian)告诉我们,在希腊的戏剧,如果有哥林多人出现在舞台上,他总是一个饮醉了的人。哥林多的名称成为淫乱生活的同义字。在这城巿中,有一种罪恶是当时文明世界闻名的。在土腰的上边,有亚克洛波利(Acropolis)山,山上矗立一座爱之女神亚福罗底德(Aphrodite)的大庙。庙内有女祭司千名,她们都是圣妓。到了晚上,她们从亚克洛波利山下去,在哥林多的街道上,经营丑业。渐成为希腊的一句俚言,“不是每一个男人有足够的费用前往哥林多去。”除了这些罪恶之外,商贾水手从地球的尽处,带来了各种形式的罪恶。哥林多不只成了财富奢侈,酗酒放荡的同义词,也成了一个藏垢纳污的地方。

哥林多居民有种习以为常的作风,放纵私欲,喜欢做甚么就做甚么。正如 von Dobschu/tz 说:“哥林多人的理想,就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商人不择手段求利,寻欢的人任意放荡,运动员不顾一切锻炼体格,引以为荣,这些就是正宗哥林多人了;换言之,是一个只有自己的欲望而无法无天的人。”因此保罗在林前6:9-10的讲论就是针对哥林多城的罪恶而说的:“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酒的,辱?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国。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

  (四) 经济

哥林多的地理位置,是商业繁荣的不二担保。商家海员们宁可把货物从地峡运过去,而不绕过庇罗本尼塞斯(Peloponnesus)以南,多石多风险的岬角,并冒长途的海路之险。巿内有东西贸易路线,与南北贸易路线交叉相会。

哥林多被称为“富庶的哥林多”。她是希腊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也是为大部分地中海东西交通所采用的通道。发拉尔(Farrar)写着说,“奢侈物品很快的获得门路,打入文明世界各国人士前来的市场──阿拉伯的香油,腓尼基的枣椰,利比亚的象牙,巴比伦的地毯,基利家的山羊皮毛,吕高尼的羊毛,弗吕家的奴仆。”

哥林多,发拉尔称她为古代的虚荣市。人称她是希腊的桥梁;有人叫她希腊的逍遥游乐场。俗语说,一个人久站在伦敦的必加迭列广场(Piccadilly Circus),最终他会遇见全国的每一个人。哥林多就是地中海区域的必加迭列广场。哥林多又是地峡竞技会“依斯米亚竞技会”(Isthmian Game)的场所,其规模仅次于奥林匹克竞技会。哥林多是一个富庶的城市,并为古代商业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五) 人口

当时,就是在保罗的时日,哥林多的人口已经超过二十万。由于处在通商要道,人口多元化:(1)西泽安置的罗马老兵宿将。一个罗马兵丁,服役期满后,就给以公民权,把他安置在一个新建立的城市,并且给他一户土地,把他安置在那里。像这样的罗马殖民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的骨干就是这一般忠于服役并赢得公民权的老兵宿将。(2)哥林多重建以后,商人又来了,因为她的地位使她在商业上占优势。(3)在居民中,有许多犹太人,重建的城市给他们商业的机会,他们决不会袖手旁观的。(4)还有些腓尼基人,弗吕家人,及从东方来的人。他们带来了外国的风俗和歇私的里亚的方式。发拉尔说起“这希腊的冒险家及罗马的有产阶级人种庞杂的居民,又加上了腓尼基的混杂;这群众包罗了犹太人,退伍军人,哲学家,商人,水手,自由人,奴隶,各行业的人,叫卖人及各种形形色色罪恶的经理人。”他品评哥林多是一个“没有高尚风度,没有传统,没有扎了根的公民”的殖民地。

新建为罗马殖民地,起初的居民自然是罗马公民,后来希腊人大批回归,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异族的人。其中就有一班犹太人,人口之多足以建立自己的会堂(徒十八4)。城内的罗马成分,可从新约许多与哥林多有关的拉丁名字可见,就如路求、德丢、该犹、以拉都、括土(罗十六21~23)、提多犹士都、基利司布(徒十八7~8)、福徒拿都、亚该古(林前十六17)。不过,保罗书信中对哥林多人所提出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背后蕴藏的都是希腊的思想方式。爱德华滋(Edwards)说哥林多“是希腊城巿中,最少希腊化的,在这时期的罗马殖民地中,又是最少罗马化的。这城巿,是集希腊人、拉丁人、叙利亚人、亚细亚人、埃及人、犹太人、买卖,做工,欢闹,争斗,饮宴,在城内,在港口,希腊全境再无别城可比。

二、保罗与哥林多教会

1. 保罗在哥林多

  A.保罗初到哥林多的情形

根据《使徒行传》记载,保罗是在第二次旅行布道的时候(约于公元50年初)踏足哥林多城。保罗带着被弃绝的沮丧心情,从雅典来到哥林多。在他得“马其顿的呼声”之后,从马其顿在转向南面的亚该亚省,可能并非他之前的计划。在马其顿工作的时候,他从一个城市被赶到另一个城市,但他到雅典的时候,却受到礼遇,不过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并不是外界的BP而是雅典人对他所作的见证的嘲笑。所以,当保罗无奈之下来到哥林多的时候,他说:“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2:3)

然而,保罗为何会受到雅典人的嘲笑呢?其中的原委记载在《使徒行传》中,因为当保罗曾用“高言大智”对雅典人讲了一篇极具说服力的“福音讲章”,却忽略了S字J的道理,所以,雅典人从“哲学”的角度否定了保罗,以致保罗在雅典的传道没有成功。当他到哥林多的时候,虽然看到哥林多城臭名昭着,但他还是毅然前进了。他在哥林多前书中回忆道:“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 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S字J。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 神的大能。”(林前2:1-5)所以,当他不凭着高言大智,战兢地来到哥林多的时候,主耶稣从异象中坚固他的信心,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18:9-10)结果,保罗在哥林多住了十八个月。

至于保罗所坚持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S字J”,卜鲁斯的描述值得参考,他说:“由于他清楚知道这城里的人可算注重智慧,他也重视这种风气。他知道哥林多人尊重今世的智慧,所以他强调:在福音的要素中,这世上的智慧毫无地位:还有什么比一个被钉在S字J上的人看起来更愚拙无助,更令人觉得难堪?对希利尼人来说,一位被钉死在S字J上的拯救者,就措辞而言已是荒唐得矛盾的;这情况正如对犹太人说,弥赛亚被钉死一样,可谓绝顶污篾亵渎神。但保罗不断传讲耶稣是被钉S字J的救主,他担当了世人的罪孽。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异教徒、犹太人以及敬畏神的人,都有许多相信了保罗传讲的信息,他们的生命被一种新的释放能力改变,打破他们自私邪恶的桎梏,并且从里面洁净他们。传讲钉S字J的基督能够成就这大事,希腊的哲学学说委实不能为希腊人办得到的。”[1]

  B.保罗与哥林多信徒

保罗初到哥林多时,遇到一对基督徒夫妇,就是与他同行业的亚居拉与百基拉。他们本来住在本都(Pontus)。保罗去投靠他们,这对夫妇一向住在罗马,但由于革老丢下令驱逐犹太人离开罗马,所以他俩才被迫离开。他们与保罗同工,成为保罗最忠实的朋友和助手。几年后,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提及百基拉与亚居拉二人说:“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罗16:4)显然因为他们为福音事工尽心竭力,其程度超过他们对保罗个人的帮助。

亚居拉与百基拉并非保罗传道时信主的,而应该在罗马时就已经信主。保罗在哥林多最初的福音果子应当属基利司布、该犹。基利司布是一位犹太人,其身份是管会堂的(徒18:8;林前1:15)。该犹则是一位外邦人,住在会堂隔壁,路加称他为提多·犹士都(徒18:7)。若他真是保罗所描述的哥林多基督徒该犹的话,他的全名就应当是该犹·提多·犹士都(Gaius Titius Justus),这名字表示他是罗马籍公民。保罗说:“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会的该犹。”(罗16:23)保罗一并提及基利司布、该犹,连同司提反和他的全家,称他们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他们是保罗在哥林多亲自施洗的。这件事可以证实,这几个人是他在哥林多初带领归信主耶稣的(参林前1:15起)。

不久,如同在其他城市一样,哥林多的犹太人当局认为他在那里已经搅得不得安宁,所以就不再准许他使用会堂。但提多·犹士都把自己的住处供给保罗使用,后来这住处不仅变成保罗传福音的总部,并且成为哥林多教会最初聚会的地方。因此,S字J的救恩得以继续宣扬,得救的人数激增,其中包括犹太人与敬畏神的人,还有大部分外邦信徒。

在哥林多的信徒中,保罗将以拉都与该犹并提(罗16:23),他也是保罗在哥林多初结的果子之一。他的身份是哥林多“城内管银库的”。卜鲁斯说:“驻在雅典的美国人(考古学)的学校,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十五日,其考古学家在哥林多旧址掘出一块石版,上面刻有拉丁文,可能译作:‘以拉都出于他督工的心意,自费建立这个铺石之廊。’大约在公元后一百五十年重修好这个石走廊之后,这碑石就从原处挪移开。这碑石可能是第一世纪的后半叶所立的。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必须承认,这碑石上所指的以拉都与保罗在哥林多的那位朋友是同一个人。果真如此,以拉都做城内管银库的工作(他从公元后五十七年开始担任这个职位),成绩很好,二十多年后他晋升为(工务局长)管理员之尊,他以向本地捐献这个铺石走廊,纪念他晋升一事,铭刻的石碑是他献出的一部分。”[2]

  C.保罗在哥林多的风波

方伯迦流到哥林多上任后不久,当地的犹太人中已有人在他面前控告保罗在宣传一种不合法的宗教。但迦流却拒绝为控告保罗的犹太人作任何的裁定,因为他知道这是犹太人之间的争论,而并非危害到罗马帝国的安定的大事。于是他未等到听被告人保罗已预备好的辩白,就把所有人都撵出公堂(徒18:12)。看热闹的哥林多人则因这位行政长官斥责犹太人的领袖而兴风作浪,乘机抓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了一顿。

由于迦流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官长,他对这次事件的不理睬的态度影响了其他地方官的态度。这也促使他们认为罗马政府方面对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分歧认为是内部的纷争,基督教也是犹太教教义的一种,亦即是罗马律法所许可的。这样,使保罗在哥林多及其他地方传道时免去许多麻烦。保罗离开哥林多的时候,教会已经相当稳固,人数也颇可观。

2. 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通信

新约圣经中只保留了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信,即哥林多前后书。我们知道,保罗书信是公元90年才收集的。我们现在从哥林多前后书中所显示的内容来看,保罗与哥林多教会之间的通信可能如下:

(1)  “先前的信”(林前5:9),保罗说:“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如今他在林前5:10-11对这封先前的信作补充说明。这封“先前的信”,传统的看法认为已经遗失,无法追寻。但有学者认为,这封信部分保留于林后6:14-7:1的那段经文之中,因为这段经文很适合保罗所说的内容。另外,这段经文在原处,从上下文看来,反而不太合适。如果拿去以后,将6:13与7:2相接,反而配合得天衣无缝。

(2)  “新约的哥林多前书”,被称为“牧养的信”,主要论及哥林多教会的种种问题。保罗从不同的渠道得知哥林多教会的问题:A.从革来氏家里的人所带来的消息(林前1:11),论及教会内有纷争,分门别类;B.从到以弗所来的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林前16:17),填补了教会其他的消息;C.从哥林多教会写来的书信,保罗说:“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保罗为解决哥林多教会的诸多问题所以就写哥林多前书,由提摩太亲手带到哥林多(林前4:17)。

(3)  保罗发出“前书”之后,提摩太从哥林多带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徒19:22,林前16:10-11)。哥林多教会的老问题没有解决,更严重的问题却已经发生。一些假使徒来到哥林多,保罗使徒的权威受到怀疑和否定(林后10:7,11:23,12:11-12)。保罗行事为了受到诬蔑和攻击(林后10:10,11:16,12:16),哥林多教会已经从假使徒那里接受了“另一个灵”、“另一个福音”,“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林后11:2-4)。保罗因此直接从以弗所到哥林多去,这是他第二次去哥林多。林后13:1-2中保罗提到自己准备“第三次”去哥林多,说明他在写“后书”之前已经再去过一次。

(4)  但保罗“第二次”去哥林多的计划完全失败。教会情况更加严重,结果就写了一封“严厉的信”。这封信是保罗在极其痛苦的情况下,流着泪写的,保罗回忆说:“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林后2:4)信发出去之后,保罗还一度感到后悔,他说:“我先前写信叫你们忧愁,我后来虽然懊悔,如今却不懊悔,因我们知道那信叫你们忧愁,不过是暂时的。”(林后7:8)有许多学者认为林后10-13章就是那封“严厉的信”。

(5) 当保罗写了“严厉的信”之后,心里很不安,就未等提多回来,就去迎接提多,未能在特罗亚找到提多,又赶到马其顿(林后2:12-13)。在马其顿遇见到提多之后,得知哥林多教会为自己的过错懊悔哀痛、殷勤接待提多、想念保罗的消息(林后7:5-16)。这使保罗心得安慰,就给哥林多教会写了第四封信——“新约的哥林多后书”。有学者认为,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最后的一封信是林后1-9章,称为“和好的信”。

(6)  最后,保罗又从马其顿来到哥林多,并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徒20:1-3)。这是保罗第三次布道旅行时经过哥林多,也是保罗第三次去哥林多(林后12:14,13:1)。离开哥林多之后,保罗便去耶路撒冷,继而被捕。

三、哥林多后书的写作背景

1. 写作时地

写作时地与是否承认哥林多后书是一封独立的信有关。若认为本书由两封或三封信构成,那么其写作时间应该是在哥林多前书完成后的一年半内成书,地点可能就是马其顿。

2. 写作目的

A. 称赞他们责罚教会中犯奸淫乱伦的人(5:1;2:6-11)。

B.  解释自己的计划为何改变(1:15-22)。

C.  回答教会对他使徒权柄的质疑(10-12章)。

D. 鼓励教会捐献,赈济耶路撒冷的贫苦信徒(8-9章)。[3]

3. 本书特点

A. 书信中最具自传性的一卷,揭露了保罗生平之事迹,是使徒行传中欠缺的轶事(11:23-12:9)。

B.  是保罗书信中最欠系统次序的一本(可能因感情极度伤痛或激动),充分表现保罗的感情(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故有人称此为一封“泪信”(2:4)、

C.  书内虽流露个人情感,然而一些重要教义性的阐释在此书内出现如:传道的职分(2:12-6:10)、两约的对比(3:4-18)、基督台前审判(5:10-11)、信徒的捐献(8-9章)等。

D. 在多方面比教牧书信更具“教牧性”。

E.  钥字为“职分”、“执事”、“患难”、“安慰”、“忧愁”等。[4]

四、哥林多后书大纲

由于本书的整体性受到质疑,学者认为它是由不同的书信编纂而成,其中还有一些插段,所以段落并不如哥林多前书那样明显。览阅群书,众说纷纭,只能选其中最能接受的分段加以整理。

(一)  开首语:称谓与问安(1:1-2)

(二)  感恩:患难中的安慰(1:3-11)

(三)  书信主体(1:12-13:10)

1. 改变行程的辩白(1:12-2:13)

A. 申明无伪的良心(1:12-14)——自豪的信心

B.  回复犹豫的指控(1:15-24)——“阿们”之道

C.  流泪的信及对哥林多的关怀(2:1-13)

a. 忧愁的信(2:1-4)

b. 用爱心赦免(2:5-11)

c. 急切的心(2:12-13)

2. 使徒的职份(2:14-7:16)

A. 新约的事奉(2:14-4:6)

a. 凭着基督讲道(2:14-17)

b. 神的荐信(3:1-3)

c. 旧的职事与新的职事(3:4-18)

d. 新职事的内容(4:1-6)

B.  瓦器与宝贝(4:7-5:10)

a. 苦楚与荣耀(4:7-18)

b. 暂时与永恒(5:1-10)

C.  和好的职份(5:11-6:13)

a. 和好的信息(5:11-21)

b. 作神的用人(6:1-13)

D. 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6:14-7:1)

E.  保罗的安慰与勉励(7:2-16)

3. 为耶路撒冷捐献(8:1-9:15)

A. 效法基督,甘心奉献(8:1-15)

a. 对马其顿人的赞赏(8:1-6)

b. 对哥林多教会的呼吁(8:7-15)

B.  三人的推荐与称赞(8:16-24)

C.  慷慨施予,多种多收(9:1-15)

a. 对亚该亚人的赞赏(9:1-5)

b. 收捐的原理(9:6-15)

4. 使徒权柄的证明(10:1-13:10)

A. 保罗与自夸(10:1-18)

B.  愚人的自白(11:1-12:13)

C.  预备第三次到访(12:14-13:10)

(四)  结语:最后的问安与祝福(13:11-14)

五、进深习作

1. 在正式进入经文讲解之前,请预先用“归纳式研经法”阅读哥林多后书10次,并写出各章主题。

2. 为进一步了解本书背景,请阅读《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哥林多后书》第9-53页。

--------------------------------------------------------------------------------

[1] 卜鲁斯着,《自由的真理——保罗神学观》,范约翰、张宪猷译,香港:种子出版社,2001年3月,第327-328页。

[2]卜鲁斯着,《自由的真理——保罗神学观》,范约翰、张宪猷译,香港:种子出版社,2001年3月,第327页。

[3]马有藻、张西平着,《新约导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004年6月,第110页。

[4] 马有藻、张西平着,《新约导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004年6月,第108页。

[5] 高陈宝婵、吴俊辉、陈翠怡、劳可欣编辑,《归纳法圣经研读本(新约)》,Precept Ministries of Reach Out Inc.出版,2000年3月,第323页。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