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爱的真谛 马太福音5:43-48

日期:2016-10-27作者:林信仁牧师

马太福音5:43-48

  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8节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经文,也是我们常唱的一首诗歌,特别在婚礼中常常用来作为祝福新人的献诗,严格来说,爱的真谛不怎么适合当作祝福的诗歌,我们看一下哥林多前书13章4-8节的内容,这段经文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里面有八不政策,“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八个不,比台湾对大陆的三不政策还要多五个,可见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是比不上夫妻间的紧张,如果夫妻间有问题,需要多五个不来保持彼此关系的平衡。很可惜的是,圣经给这八不的目的是,叫我们用来自我约束,许多人却把它当成要求别人的根据,结果变成凡事不包容、凡事不相信、凡事不盼望、凡事不忍耐。

  在耶稣的时代,在犹太人之间流行着一句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在百姓中心目中,这句话的份量和之前耶稣所引用的五个法律条文一样,被当成一条普遍接受的法则。“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人若休妻,就当给他休书”、“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五句话在旧约圣经中都有出处,唯独“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这句话在旧约圣经中是没有的。“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前半句没有问题,但后半句之所以会成为犹太人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因为在旧约圣经中有类似的表达。

  例如犹太人出埃及进迦南地时,神命令他们把迦南人灭绝,不要对亚摩利人、摩押人、米甸人手下留情,应该把他们杀光。在诗篇中也有这种表达恨意的诗篇,被称为咒诅的诗篇,在诗篇六十九篇中有这样的内容说:“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使他们的腰、常常战抖。愿他们的住处、变为荒场‧愿他们的帐棚、无人居住。”这一类的命令和教训,让“恨你的仇敌”变得合理,好像很有圣经基础的样子。

  解释这一个问题,必须先了解那一类的命令和教训的性质是什么。很多人对上帝的看法常常在两个极端上面,有的人认为上帝爱世人,所以他最后不会处罚人的罪,另一个极端是把上帝当成警察,随时随地的在找人犯罪的事实,准备判人死刑。我们应当在上帝的慈爱和公义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知道神的爱,另一方面也要知道神对犯罪不悔改者的最后决定是什么。旧约圣经中有一位先知叫哈巴谷,他有两件事情不明白,第一件是当时的以色列人为何会离开神,选择过那么败坏的生活;第二件他更不明白的是,神竟然用比以色列人更加败坏的迦勒底人,来惩罚以色列人。上帝回答哈巴谷,将来也要惩罚迦勒底人的罪。旧约圣经并没有强调要特别的爱谁或恨谁,而把神最后不放过犯罪者的事实突显出来。我们要明白谁是审判者,谁才有权去惩罚犯罪的人。

  另外一个产生“爱邻舍、恨仇敌”情节的因素是,人在本性上的软弱,以色列人因为自己是神的选民,就看不起别的民族,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他们常常被别人侵略,他们在痛苦中产生仇恨别人的习惯,对他们来说“爱邻舍、恨仇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面对当时普遍接受的这一条不成文律法,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按着本性常常有的现象,耶稣回应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BP你们的祷告。”耶稣要求我们从两方面来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

  第一方面是改变态度,把恨变成爱。要怎样才能把恨的态度变成爱的态度呢?第一个是,不要用主观的印象作为对人的判断。上个礼拜天我去神学院参加毕业典礼和开会,毕业典礼的讲员是香港建道神学院的副院长,我以前从来没看过他,两个月前我为了做网页的需要,透过电子邮件和他联络,要求转载他的书,最近也看完另一本他所写的书,当我看到他本人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他怎么这么年轻,因为他所写的书有很多都跟中国文化和历史有关,我以为这些题目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才有兴趣研究。当我跟他打招呼时,我想,他对我的第一印象和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差不多,他没办法把我这一个看起来好像很年轻的脸,跟牧师身份连接在一起,我跟他说过,我就是透过电子邮件向他要资料的那位牧师,但他一下没办法回过神来,一直称我为林先生。我们的观念都会有先入为主的现象,当我们透过主观的印象去看待别人时,常常会有失真的结果。改变态度的第一个方法是,避免用主观的印象去做判断。

  第二个改变态度的方法是,重新去认识人。当我们对一个人还不大熟悉时,光听到别人对他的评断,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看法,要改变这种错误,只有重新去了解认识那个人。上个礼拜天我去开执委会时,有一个传道人要按牧的事被否决了,当时我根据另一个人的说法,赞成不要让那位传道人按牧,第二天,也就是礼拜一,有一位按牧团的牧师打电话给我,为那个被否决按牧的传道人抱不平,后来我为了多了解事情的内容,打电话一个个的问按牧团的牧师,晚上那位被否决按牧的传道人也来电话了,他被否决得一头雾水,非常的不服气,我答应帮他沟通看看,礼拜一为了他的事前后打了差不多六个小时的电话,第二天,我继续联络了解,找了那个教会的一些会友交通,去了解那位传道人是不是真的有问题,那一天差不多打了四个小时的电话。到最后总算帮他翻案了,为了补救会议记录不能更改的问题,另外花了许多时间写一分追认的文件,用限时挂号寄给十一个人。我们礼拜天晚上为这件事讨论了大约半小时,然后做出一个决定,后来从礼拜一到礼拜三,为了挽回那个决定,别人花的时间不说,光是我就用了大约二十小时。误解别人而根据错误的判断所做的决定,要挽回和修正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把爱变成恨,比把恨变成爱,速度要快很多。求神帮助我们能够改变对人的态度,不要先入为主,更不要急着去判断人。

  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BP你们的祷告。”除了态度上的改变以外,耶稣也要我们学习改变行动,也就是做法上的改变。在耶稣的时代有两种人是一般犹太人最讨厌的,一种是税吏,另一种是外邦人,税吏在他们的眼中相当是卖国贼,因为这种人靠罗马人的军队向自己人抽税,不但为罗马政府规定的数目抽,更额外的为自己抽了许多不应该有的金钱。外邦人在犹太人眼中的地位跟狗一样,有一个学生问犹太拉比,既然外邦人如此下贱,上帝为什么要创造外邦人,那个拉比说,是为了让地狱有燃料而创造的。

  通常我们对待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都会有差别待遇,更何况是对邻舍和仇敌的差别。耶稣说“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他要我们不要有差别待遇的做法,免得邻舍越来越少,仇敌越来越多。

  第二个要改变的做法是,超越仇敌的行为。总统大选期间,几乎每一个政党都用了许多竞选广告,他们用比较的方法去突显自己比别人好,或别人比自己烂,比来比去变成在告诉选民,如果你要买苹果,你只能选择一个最不烂的买。耶稣不是叫人去跟税吏和外邦人比,他给我们一个绝对的标准,他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在原文中的“完全”,它的用法很特别,虽然这个字是一个形容词,但它不用在抽象的事情上。适合于献给上帝的完全无瑕疵的祭牲就是“完全”;一位完全长大成人的年轻人就是“完全”;一位学者在他所研究的事情上,到了成熟地步就是“完全”。在原文中“完全”的观念是功用性的。一件东西倘若完成了它被造的目的,就成为“完全”。“完全”的名词,有目的、目标的意思。假使一件东西实现了预计的目的,它就完全了;一个人如果完成了受造及来世界的目的,他就是完全的。

  我很喜欢动手修理东西,不过在我的工具箱中有一些工具,看得出来是被我虐待过的,我有几把十字螺丝起子快变成钻子了,因为有的时候我心急,螺丝起子的大小跟螺丝的凹槽不一样大,为了赶着做事,没有找和螺丝规格相配的螺丝起子,常常不是螺丝头的十字槽绞成一个圆形的洞,就是十字起子被磨成钻子。不按照设计规格去使用工具,通常都会让那个工具受伤,甚至失去功用。

  人受造的目的是甚么?圣经上有明确的指示。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按?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一26)人受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像上帝,上帝的完全是一视同仁的施恩,他同样赐雨水和阳光给好人和坏人,所以我们有一个目标,对待仇敌要像我们对待邻舍一样,不要只比别人烂的程度少一点,应当把神的要求当成我们的标准。

  圣经最重要的教训是:我们惟有藉?变得更像上帝,才能实现我们人生的意义。唯一使我们像上帝的,就是不论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还是用永不止息的关怀去对待别人。我们如果学会饶恕人像上帝饶恕我们一样,爱人像上帝爱我们一样,我们就实现了作人的目的。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