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做有福之人II 佘玉云 牧师 经文:太5:5-6

日期:2016-10-27作者:佘玉云

做有福之人II
 
佘玉云 牧师
 
  经文:太5:5-6  
元朝时,基督教被称为“也里可温教”。“也里可温教”蒙古语的意思是:有福份的人。在神的面前,在世人的眼中,基督徒是有福的人。今天我们要透过太5:5-6节的经文,思想“有福份之人”中的第三种和第四种,即:温柔的人和饥渴慕义的人。

一、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

耶稣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在这里耶稣向我们提出二个方面要求。

1、做温柔的人:温柔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是耶稣基督的性情、是对门徒的要求。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那么谁是温柔的人呢?威廉巴克莱的解释是:①凡在适当的时候发怒,在不适当的时候不发怒的人;②每一种天性,每一个冲动和每一样欲望,都受上帝控制,并且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人;③心存谦卑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知的人。具备了上述能力的人,才称得上是温柔的人。一个真正温柔的人必须表现为:言语上温柔、态度上和蔼、行为上自控。这样的人就成为有福之人。

摩西奉差遣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进迦南的过程中,以色列百姓身上发生了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摩西需要用神的话语教导百姓,他认真地解释、苦口婆心地劝说,体现出言语上温和;针对一些百姓所犯的罪,摩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现他在态度上的和蔼;当摩西成为以色列领袖时,遭到心怀不平人的诽谤、攻击,而被百姓误解和论断。此时的摩西,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些足以证明,摩西在上帝面前,在百姓面前是一个温柔的人。神评价摩西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 。这里的“极其谦和”,可翻译成“非常温柔”。温柔的人,对一切不如意不合法的事和人所加给他的以恶报善的事都不会产生怨恨的心理;温柔的人,能够平静地满足于神所安排和神所允许临到他身上的一切境况;温柔的人,像一团棉花常给人舒适的感觉且自己也不易受伤害。当我们靠着神的恩典努力做温柔的人时,我们便是一个有福之人。

2、承受地土之福:“承受地土”就是领受神所赐的属灵产业,这产业包括今生和来生一切属灵的福气。鹅卵石被水冲刷完全没有了棱角;古井口石头上留下绳索的痕迹;以及成语中的“以柔克刚”、“滴水穿石,”都说明了柔和的力量。许多属灵的福分,需要我们有更成熟更丰盛的生命来承受。温柔的人在言语上所表现出来的温和;在态度上所流露出来的和蔼;在行为上所展示出来的自控,都说明了其在灵性上的成熟和生命上的丰盛。所以他要承受神给他的属灵产业。

不久前,一个外地打工者来福州找工作,被聘于某家私营企业。工作期间,他与老板娘产生了感情。老板发现后非常生气,将他解聘,并警告他不许再回福州。由于他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回到老家后不久,又赶回福州与老板娘私下来往。一次约会时,这个年轻人丧失了理智,把老板娘掐晕扔到水里。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投案自首,所幸那个老板娘没死。但是,等待这个年轻人的将是法律公正的审判。这是一个没有温柔之人的下场。而圣经中的摩西、约瑟、保罗这些神的仆人,因为是温柔的人,所以他们承受了神所赐的属灵的福份。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耶稣在这里提醒我们:做一个温柔的人,领受神赐给我们今生、来生各样属灵的福分。

二、饥渴慕义的人必得饱足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这里也有两个方面的真理我们需要学习。

1、存饥渴慕义的心:“饥渴”即渴慕神的话语。如同饿了的人要吃饭,渴了的人要喝水。“慕义”指爱慕神的性情,学像耶稣基督的本性,追求良善,行神所喜悦的事。威廉巴克莱的解释:渴望神全部的公义,如同饥饿的人渴望食物,干渴的人向往饮水。这样的人既有对神的话语渴慕,同时又有对神公义的追求。

我曾经分别看到过两个同是五岁左右孩子的不同场景。一幅画面是,孙子被背在爷爷的背上,爷爷背着他的同时还要埋下头任由孙子把画放在他的后脖颈上当桌面使用。旁边还有奶奶围着,不失时机地间或给孩子塞上一口饭菜。另一幅画面是:一个山村的小男孩,独自坐在自家破旧的屋檐下,他昂着头,手里的碗底朝天,试图要把碗里的食物吃干净。如果我们把这两幅画引申为对神话语和神公义的饥渴慕义,两个孩子的表现便一目了然了。

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在你的祭坛那里,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抱雏之窝。……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诗84:1-3、10) 。这是诗人在诗歌中对神诉说的心愿。反映出诗人是一个饥渴慕义的人,所存的是一颗饥渴慕义的心,这样的人便是个有福之人。

2、得饱足供应之福:当我们成为饥渴慕义的人时,耶稣应许我们可以得着饱足。就是神所赐的喜乐和满足。

诗人说:我只要在神的院宇中住上一天,比在外面住了一千日还好。诗人还说:宁可在神的殿中看门,不愿在恶人的帐棚居住(诗84:10)。这是饥渴慕义的诗人从神哪里得着心灵的满足。

戚庆才牧师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又读了神学院,之后就在上海的教会当牧师。从他到那个教会直到退休,他当了54年主任牧师。解放前他是全国浸联会的主席、上海沪江大学副董事长、上海灵修神学院副院长。解放后,他被选为中国基督教爱国会副主席、上海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他写过三本书,《主祷文灵训》、《戚庆才牧师讲道集》、《灵魂的锚》。戚牧师牧会的经历,对教会、社会的贡献都是卓越的。然而,在神面前他始终是一个饥渴慕义的人。常存饥渴慕义的心,所以他从神那里得着了满足。正如他在歌词中写道:“你的美酒何其馨香,你的活水我心渴想。主耶稣啊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赞美诗47首)。今天,当我们存着饥渴慕义的心来唱这首诗歌时,我们的心也必因神而满足。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这是主耶稣基督对门徒的宣告。愿圣灵帮助我们,使我们立定心志,照着他的话语去做,使自己成为有福之人,能够承受各样属灵的福分,得着从神而来的真正的满足。  
 
(根据录音整理)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