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基督的慈心 经文:可1:40-44

日期:2017-08-28作者:胡俊杰

经文:可1:40-44

证道:胡俊杰牧师

 

一、基督行善的动力

一名长大麻风者跪在耶稣面前,求耶稣洁净他。耶稣看见这可怜的病人,就动了慈心,虽然大麻风是传染性疾病,看起来甚至惨不忍睹,但耶稣却没有远远地说一句话使他痊愈,而是亲手摸他使他洁净。然后,耶稣严严嘱咐他,要谨慎,不可告诉人。按我们的想法,这可是难得的机遇,趁此机会,要好好传扬耶稣、见证耶稣才是。但耶稣竟然严严嘱咐,不让声张出去。不仅在这里,圣经中有许多类似的记载:在马太福音12:16,耶稣把其中的病人都治好了,又嘱咐他们不要给他传名。耶稣医好一名耳聋舌结者后,“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可7:36)。耶稣治好两个瞎子,然后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太 9:30)。耶稣使睚鲁12岁的女儿复活后,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可5:42-42):因为耶稣还没有钉死、复活。既然不允许对人传扬,耶稣为什么时常医治疾病?难道因为这些病患者是基督徒么?不。被医治的大部分患者不是基督徒,他们不认识耶稣的真实身份。当时的众人对耶稣的认识没有正确的,只有彼得蒙神启示才知道耶稣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太16:13-17)。所以当时求医治的,基本上没有人认识耶稣是基督的。那么,耶稣医治的目的当是让他们相信耶稣,产生福音效果?因为患者蒙受如此大的恩典,岂不应该理所当然地接受福音,跟随耶稣?事实并非如此。耶稣医治他们以后,没有要求一个人跟随他,反倒打发他们回去(可1:43,5:34,8:26)。因为他们不是为永生而来,乃是因为疾病、捆绑、可怜悲惨的遭遇,走投无路而来。所以耶稣同情他们的遭遇,解决他们所急需的,然后,就打发他们回去,从没有勉强他们接受福音,跟随耶稣。

这样,耶稣医治他们,释放他们,既不因他们是基督徒,又不要他们跟随自己,又不让他们见证他,为他传扬名声,耶稣为什么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每到一处,都医病赶鬼,广行善事呢?圣经的记载是:耶稣看见那些可怜的人,就怜悯他们(太9:35-36);耶稣看见孤苦的人,就动了慈心(可1:41)。有人研究,新约中翻译为“动了慈心”的这个词是专门用于耶稣身上,耶稣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怜悯,就叫做动了慈心。浪子父亲远远看见浪子回来,就动了慈心。慈心与怜悯是同一个词,是神最深的心意,最柔软的心意,最让人们感动的心意。圣经告诉我们主有丰富的怜悯,他向我们所要的,就是行公义,好怜悯;他喜欢怜恤,过于喜爱祭祀;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照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耶稣最痛恨无怜悯的人(太18:33—35),无怜悯的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正是耶稣丰富的怜悯、慈心,所以遇见可怜的人,就自然流露出来,无有条件:不分信仰——不论信与不信;不分事由——不论是永生问题或现世难题,灵性需要或肉身需要;没有要求:无论跟不跟随耶稣,只要耶稣看见他们身在难处,其丰富的怜悯、慈爱就自然地流露出来,就情不自禁地解决他们的难处。可见,耶稣行善的动力出于丰富、自然的怜悯慈心。

二、基督徒行善的动力

有时以耶稣这种心肠来反省自己,不免暗自吃惊:我们的怜悯、慈心有多少?自己善行的动力来自哪里?很多时候自己的善行掺杂着一些其他动因,夹杂着一些外在的助推力量,如,为了使别人接受福音而行善;为了基督的见证而行善;为了神的荣耀而行善……难道这些不对么?难道灵魂不比肉身重要么?难道永生不比今生重要?是的,这些都很宝贵。但是,这里的重点是:当我们以耶稣的行善动机来解剖我们的行善动机,以耶稣的善行根源对照我们的善行根源,就会发现我们的偏差——若果不为传福音、见证基督,荣耀天父,我们里面还有多少行善的动力?我们行善的力量会不会减少?仔细反省内心,不能不吃惊地发现,除去上述外在动因,自己行善的力量就会减少,单纯出自怜悯、慈心的善行就显得微弱可怜!我们的慈心、怜悯很不丰富,很难自然的、丰富的涌流出来!这与基督丰富的怜悯、慈心有何等差距!

一名非基督徒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强烈抨击他亲眼看到的汶川地震中基督徒的行为。这位非基督徒说参与震灾救助的中国基督徒最令他反感、厌恶和愤慨的行为,是完全不顾灾区群众的需要,不做实际的救灾工作,而只顾“乘人之危、乘虚而入”、强行给灾区群众灌输基督教信仰。一名基督徒读后产生深刻的省思与强烈的震撼,认为如果我们缺乏怜恤之心,并以不正确的方式表达使命的话,这比地震本身来得恐怖。基督徒乐意行善是真实的,但如果总是加一个接受福音的条件,尽管这种心意是十足宝贵的,因为我们实在反复认定灵魂的得救比身体的得益重要太多,但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却最容易使人反感、误解,认为基督徒行善不是目的,传福音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行善仅为传福音的手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省思。

三、以基督的心为心

圣经要求基督徒当以基督的心为心,在慈心上,也要以基督的慈心为心。非基督徒并不明白福音,不明白福音的价值,他们却明白什么是善行,承认善行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我们本着慈心向困苦的人行善,他们甚至终生难忘,甚至受人涓滴之恩,会以涌泉相报。我们应该更亲近主,让主的生命更丰富地充满我们,他的慈心更丰富地充满我们,渐渐满有基督的慈心、怜悯,从这里流露出善行,即从最深刻、感人的心灵最深处流出善行。这样的善行没有条件、不分对象,只要对方身在难处,我们就自然地、下意识地、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怜悯与爱心,行出纯粹的善举。

这种不假外在动因,没有附加条件而自然流露出来的善行,才符合耶稣的慈心,能赢得众人的肯定。可以说,为了产生福音的效果而做善事,最终不会产生多大的福音效果,出于怜悯、慈心而行善举,反倒能够收获佳美的果实。教会源于纯粹的怜悯、慈心的善行,教会源于基督之神圣纯爱的善行,众人岂不欣赏?众人岂不受感动?神的名岂不得着荣耀?岂没有更多的人被吸引?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