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天国生活观——登山宝训之五

日期:2016-10-27作者:梁朴

麻雀(登山宝训5).jpg

  经文:太六章十九至三十四节。

上一讲,六章一至十八节,我们摸到了天国子民生命的深度,那是冰山隐藏在水底的博大部分。他们摒弃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今世为半径」的功利型宗教观念;他们追求深度与神同行,神是他们价值取舍的依归。天国子民所要留意的首先是神对他们的反应,他们把个人的前途放在天上。他们的生命中有一种伟大的自觉:活在暗中察看的父面前。一个懂得如何活在神面前的人,才能好好活在人的面前。这种美好的宗教情怀是多么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最近,在《读者》杂志里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探讨德国的产品为何如此地高品质,以至「德国货」在国际上成为「精良」的代名词。是什么造就德国产品的口碑?是什么造就德国人的严谨认真?作者写道:「我想说的是心诚,产品就好。德国货之所以精良,是因为德国人主要不是因为受金钱的刺激,而是用宗教的虔诚来看待自已的职业,来生产产品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教徒来说,他做一样工作,生产一件产品,并不是为了工资、为了谋生而作,而是为了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作者指出,德国是着名的宗教改革的发源地,马丁·路德给德国人带来新的观念,那就是视信徒的职业为「天职」——上帝安排的任务。基督徒所留意的是「父在暗中察看」。

第六章的上半部分是论及天国子民如何活在神的面前;第七章的上半部分是如何活在人的面前,如何与人相处。在此之间是六章十九到三十四节。主把我们从圣所带出到旷野,去看看衣食的问题,去关注天国子民的个人生活。

在「登山宝训」里,主非常注意「彼在」与「此在」的关系。第五章,先是「出世」的「八福篇」;接着就是「入世」的「光盐篇」,作为平衡。第六章,先是天国子民的宗教生活,再就是天国子民的物质生活;前半部分是事奉,后半部分是生活;前半部分是神作我们价值取舍的最高依归,后半部分是神作我们生活永不枯竭的供应;前半部分告诉我们事奉的生活需要敬虔,后半部分告诉我们物质的生活需要信心。

今天,天国子民仍在地上侨居,还有余剩的几里路要走。地与天的对立在基督门徒的身上有着最尖锐的反应。因此,这段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人们很容易把跟随主和生活上的缺乏连在一起。不错,天国子民最渴望的是深度地追求与神同行,可是他们同样要在生活中营营役役,同样需要为柴米油盐的口腹需要而忙碌困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篇小说,题目是「死是容易的」;我想,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活着是不容易的」。几乎所有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是主人公历尽悲欢离合,然后来一个大团圆,结尾就是「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到此为止就不再往下写了。因为再写下去,问题就出来了,你会发现有时活着真的很累,活着有时真的是一种煎熬。如果基督教只有「出世」的部分,那是不完美的,就变作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的专利,凡夫俗子就难以分沾其惠。我们的主却不是那么唯心的,忘了我们物质的难处,而是让我们不被物质所捆绑,在尘世之中守住属天的高度——就是哈巴谷先知所说的「稳行在高处」。

本段经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都是让我们尘世的生活维持在属天的水准之上:

十九至廿一节论「积财于天」实际上是让我们把心留在天上。

廿二、廿三节论「心里的光」是让我们的眼光保持属天的明亮;

廿四节论「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是让我们定意那属天的爱慕;

廿五至三十四节论「勿虑衣食」是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供应不在地上,乃在天上。

我们发现,庸俗的尘世生活会因着主的道变得庄严神圣。当天的荣美因着人的信心和顺服通到地上,我们是如此奇妙地达到古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境界:天人合一!

生活的定意——把心的恋慕留在天上

主让我们首先面对的是金钱(即财宝)。的确,在生活上金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人说「我是鱼儿,钱是水」;金钱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拜金主义者以为有钱就意味着得到一切,因为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许多人围着金钱转,为了积蓄更多的财富,而丧掉生命;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所以,人们对金钱又爱又恨,说:「钱哪,你这杀人不见血的盗。」主知道我们若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观念就无法活出属天的生活。

圣经中并没有说:「金钱是万恶之根」;而是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10)。有人骂曰:「臭钱!」其实,钱并不臭,臭的是那些利欲薰心的人。钱其实是中性的,金钱的「香」与「臭」取决于使用钱的人。基督徒并非不能赚钱,但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赚取不义之财。圣经也把财富作为神赐福的标志之一。

神把财富交给我们,乃是一种责任;我们是受托的管家,应当善用所得的恩赐。正如保罗的劝勉:「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财主并非因有钱而被定罪,但他若用交托他的钱去放纵私欲,那就有了罪。所以,一个人有了财富,如何合理使用金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耶稣在这里指出处置金钱的两种方法:

第一,「积攒财宝在地上」。主并不反对我们积攒财宝,乃是说:「不要为自己积攒在地上。」有问题的积攒有两个表现:一是「为自己」;二是「在地上」。「为自己」就是自私自利。就如世人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我们知道,这与「舍己」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太16:24)。现在有一句流行的俗语:「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有人富了,「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雅5:5),或者放高利贷,对穷人不怜恤,对教会不奉献,对公益事业不解囊……这些都是积攒财宝「在地上」的表现。

积财于地有三个悲哀:一是「有虫子咬」。有人解释说,地上的财宝太多了,家里会生出「寄生虫」一般贪吃懒作、无所作为的子女,必使老子叫苦不迭,奈何不得。因为蛀虫可用毒药杀,而对这寄生虫如何是好呢?二是「能锈坏」,说明属地的财宝是无定的,不能长存。三是「有贼挖窟窿来偷」,说明属地财宝不安全。你发财了,「红道」、「黑道」的人都会盯上你,时时刻刻打你的主意,使你防不胜防。总之,积攒财宝在地上,没有永久的价值。

第二,就是「积攒财宝在天上」。主不要我们积攒在地上,乃是要积攒在天上。如何积攒在天上?箴言十九章十七节说人可以借钱给耶和华。没有一个债户象他那样可靠。积攒财宝在天上,乃是利用交给我们的财宝广行善事,怜恤贫穷,多施周济,爱教会常常奉献,关心社会而慷慨解囊。从肉体的眼光看,这是花费和损失;而从属灵的眼光看,这是积蓄和保存,是为自己积好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只有存在天上的财宝才有永恒的价值,绝对的安全。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的人生转变,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在五十一岁时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在那时,他得了一种怪病,使他不能吃、不能睡。医生预告他已不久于人世。在这生死时刻,他获得极大的醒悟。他体会到人生的短促,财富并不是真正属他的,结果他悔改归向神。之后,他的病好起来,他开始兴建礼拜堂和行善。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奇妙的改变。最后,他活到九十三岁高龄才去世。我们可以从洛克菲勒身上学习到什么功课?到底我们认为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我们是饥渴慕义,还是饥渴慕「利」?到底我们对物质抱什么态度?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非常重要的,能决定我们一生追求的路线。

主耶稣的这个崭新的财富政策是基于一个原则——「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如果你的钱财在保险箱里,你的心和渴望也在那里;如果你的财宝在天上,你的兴趣便会集中在那里。这个原则更积极的意思是天国子民应当将心留在天上。因为人是出于土的,所以很容易沉缅于地上的事。地上的事是实体,可以看,可以摸,最能满足人的感官。因此人的满足就给固定在这个范围里。一说到属灵的事物,人本能的反应就是太虚渺,太玄,既不能摸,也无从寻找,不如属地的事物那样真实,那样地满足人。在肉身的感觉上来说,这结论也不能说是假的。但是人忽略了属地事物的共同性质,就是会衰残,会朽烂。就是黄金也会失去光彩,贵重的珍珠也会变黄。认识神的人都知道,神是永存的,属天的事物也会因着神而永存。因此认识神的人若是不把他的心放在天上,而把心留在地上,那就是极大的亏损。

生活的真知——让眼的注视留在天上

主接下去对我们说,这心的归属与我们的属灵眼光发生极大的关系。他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明亮的眼睛属于动机纯正的人。这些人只渴慕神喜悦的事。明亮的眼也属于那些意愿完全接受基督教训的人。这些人的生命充满了光。他们相信耶稣的话,轻看地上的财富,积攒财宝在天上,也知道这是唯一真正的保障。眼睛是身上的灯,是发光的地方,是光所集中的地方。「了亮」应译为「单纯」。主说:你的眼睛若单纯,全身就光明、就亮。什么是单纯?就是那些「把心留在天上」的人。另一方面,昏花的眼属于那些企图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他不想失去地上和天上的财富。对于他们来说,耶稣的教训显得不实际也行不通。他们因为充满黑暗,便看不见清晰的指引了。今天最大的难处的人不是积财在地上的人,因他们的眼睛也很单纯,单纯于地上;有难处的是那些在天上的要积,在地上也要积的人。这种人最痛苦,因他的眼睛不能集中,不能看得明白。主在这事上作了那么严肃的劝告,表面上是叫人的积攒不叫虫子咬,不会锈坏,也不让贼来偷去,以致一切都落了空。主更深的意思是叫人能保持属天的明亮。人心里所想的都是地,他就不能认识天。人若以地上的事为财宝,他就看不见属天事物的荣美。把心留在天上,人才会体验属天的丰富。这里带出有关天国的真理是,地使人与天隔开,使我们看不见天。地可以满足人肉身的需要,但是地却没有给人预备真正的前途。如果你只有地,你是没有前途的,里面又是黑暗,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因为地是没有光的,只有天才有光。所以看着地的人不能不感到黑暗。

有一位神的仆人说:多少人不属灵,不是因为他的灵不对,乃是他们对钱的态度不对。全身亮的人乃是充满启示的人,他的眼睛是单纯的,他的财宝是积攒在天上的。总得有一天你站起来说:「主,我把一切都交在你手里。」你以背向世界,一直把财宝往天上送,你的眼睛就单纯,你就能充满亮光。廿三节下半节的「昏花」与「单纯」相反。这种人去掉世界舍不得,去掉国度又不愿意,结果变作三心二意的人。黑暗的人就是这三心二意人。多少人圣经的真理不清楚,道路不直,教会真理也不理解,就是受了钱的影响。许多的难处还是从三心二意来的,从有缺点的奉献来的。叫你不清楚的往往是一件东西:财宝。

地上的事总是要摸着我们,使我们里面变为黑暗。所以,我们要把心留在天上,保持我们的里面一直在明亮里。

主,我要更加单纯!

生活的抉择——让爱的专注留在天上

廿四节是单独的一节,主在此提出一个新的事实:「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这里用「主人」与「奴隶」的关系来说明:一个人不可能既为神而活,又为钱财而活。主有绝对的权威,事奉是奴仆的本分。一个人不免要从神与玛门之间作出选择。二者互相排斥,故此必须从中选出一个作主。要么我们以神为首,摒弃物质的辖制;要么为短暂的事物而活,拒绝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

「谁是主?」,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主,不能有两个主。若有两个主,只会造成更大纷扰。

「玛门」又译「财利」。我们非常羡慕作「财主」;但是一个人若「让财作主」,整天围着钱团团转,就象外邦人一样跟在世俗的潮流后面跑,生活的目的只是为了赚得更多的钱、钱、钱,那就是在拜玛门。有一则广告语说:「我的眼中只有你!」如果你的眼中只有钱、钱、钱!那么,就象有人说的那样:「你的确穷得只剩下钱了。」金钱是一个好的仆人,但决不是一个好的主人。

更深的意思上讲,这里将「玛门」摆在与神对立的地位上,就变作了一个原则——一切抢夺神在我们心里的地位的人、事、物,都可以叫作玛门。这正是老约翰所说的:「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2:15)

今天的门徒有一个最大的试探,就是两个主都要事奉,或者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许多人怀着一个糊涂的理想,就是「生愿做财主,死愿做拉撒路。」我不是说,弟兄们不要赚钱;乃是说,你要清楚,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赚钱?一个事奉的人,唯独神是主,他爱的专注是在天上,在神那里。他心灵的宝座只为神而保留,他一切的财产都是等候为神而用。因为他知道,万物是属于上帝(诗24:1, 50:10、12)。人可以买卖东西,可以把东西改换和重新安排,但是人不能创造东西。万物最后的主权属于上帝。人不能对世上任何的东西说:「这是我的。」他只能说:「这是属于上帝的东西,上帝给我用的。」因此有了这生活的基本原则,人不能对世界任何一种东西说:「这是我的,所以我可以随意使用。」他必须对每一件东西说,「这是上帝的,我必须照着主人的愿望使用它。」不管有什么理由,事奉只能向着神,我们决不能取代神,哪怕是一丁点的取代,也是极大的错误。

我们不能在神与玛门之间作「骑墙派」,因为神与玛门是不能调和的。你不能把神所不和的,硬和在一起;在我们里面玛门的势力和神利害冲突时,吃亏的总是神。就如甜水和污水掺在一起,吃亏的总是甜水。神的本质和玛门的本质不同到一个地步,你不是爱这个恶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

主!让我们对你的爱更加专注。让我的今天比昨天更爱你,让我的明天比今天更爱你;唯愿今生过去,在悠悠的永世里得以证实:我是爱你到底!

生活的把握——让生的信念系在天上

当我们在玛门与神之间选择「只有神是主」时,立刻就引出实际的问题来。就是:往后怎样生活下去?因为人很容易把跟随主和生活的缺乏连在一起。好象说,跟随主只有忍受穷乏,要逃避穷乏只有顺服玛门。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们常常会为生活而忧虑。对于尘世之人来说这非常正常,因为未来有那么多不确定的因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对于天国的子民来说这种光景就不正常了。

「忧虑」原文的意思是「焦急的忧虑」。主并不禁止人当有的谨慎和远见,他也不是提倡对人生要懒惰、消极、浪费、漠不关心、轻率、不管将来的态度。耶稣禁止的忧虑是那一种抢去生命中一切喜乐的那种过份的关心与充满忧虑的恐惧。

主将我们带入现实,就是生活上最常见的衣食问题之中。主告诉我们:不要为生命忧虑!

一、 主用反问来提醒我们

在这里,主对我们有两个反问:

第一、「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主耶稣要我们知道,天国子民在物质之外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如果在忧虑中,这种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会使我们把最好的精力用来寻求生活上的满足。然后当我们醒觉过来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已经耗尽,结果便错失了我们被造的主要目的。神不会按自己的形像创造只会吃喝的人,这样的人是何等低层次!难道我们只想做一个「饭桶」、一个「衣架」吗?我们活着应当有更高的目标:我们活着要去爱、敬拜和事奉神,并且在地上彰显神的荣美。

第二、「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当然,我们对主的话无法反驳,只能会心一笑。确实来说,对明天的忧虑一点用处也没有。矮子根本不能因着忧虑而长高,丑女也不会因忧虑而变得美丽……与其忧心忡忡,倒不如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地接受现实。忧虑是无用的、无需的,甚至是有害的。忧虑不能影响过去,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忧虑对将来也没有好处,为将来忧虑会使我们对未来失去信心。事实上忧虑比无能更糟糕。现代医学指出,许多疾病正是由忧虑引起。

二、主用飞鸟启迪我们

主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飞鸟真的无种、无收、无积蓄,却能维持生计。读经会出版的《每日灵粮》简洁地总结本节经文:「简括而言,如果低层次的受造物没有刻意去经营,神尚且养活它们。那么,如果受造物积极经营,神就更加会养活他们了。」神既然赐给我们宝贵的生命和身体,岂不供给我们所需要的衣食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这节经文认定农民耕种、收成是错误的事。主乃是反对那些凭着自己保障将来的人,正如那个无知的财主(路12:16-21)。

三、主用花草开导我们

主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呢!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百合花比飞鸟更不能做什么。飞鸟还有劳动,到处觅食。而百合花,从萌芽到出土,一直到开出鲜花,都毫不费力。它的美丽,全是神给它的「装饰」,没有它自己的劳苦和纺线。这是比喻最安息的信心生活。就是说,我们有时即便象百合花,自己不能作什么,也不要忧虑。百合花没有开纺织公司,但所罗门最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这句话把本段的题目点了出来。天国子民的生活应当是信心的生活。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装饰,何况你们呢?小信疑惑的弟兄,要信啊!千万不要活在地上象一个没有神的人一样的沮丧。今天我们生命的把握,对明天的把握,不是因着对自己有信心,我们最大的保障就是神。我不是说,跟从主的人一定有物质的丰富;我要说,跟从主的人必不至缺乏。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四、主用外邦人对照我们

主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罗马书称外邦人为「没有神的外邦人」。「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在英译本中更生动:「外邦人都跟在后面跑。」未蒙拯救的外邦人疯狂地寻求囤积物质,仿佛衣食便是他们整个生命,因为他们是一些以自己的肚腹为神的人,所以他们忧虑吃穿是毫不奇怪的。

而我们是天国的子民,神是我们的主,又是我们完全的供应,他知道我们的需要。因为他是神,就为我们负完全的责任;因为他是父,他就作我们完全的供应。我们对将来的忧虑是罪,因为这否定了神的慈爱、智慧、信实和大能。而且,也暗示神没有能力供应我们所需,否定神的能力。忧虑在天国子民身上发生是不可思议的。

五、主给我们生活的秘诀

一是「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

在这里,主让我们回到「国度」的主题。告诉我们,尘世的生活不是我们永恒的目的。我们的终极注目仍然是、永远是神的国和神的义。主教导我们战胜忧虑的第一个秘诀是「寻求并专心于神的国度」。我们已经在主祷文里看见,在神的国度里与遵行神的旨意是同一件事。专一地接受并遵行神的旨意,是战胜忧虑的良方。

三十三节是主给我们的命令:「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起先是我们作的:「先求他的国和义」,不是先求衣和食。底下是神作的:「这些东西(衣食等)都要加给你们了。」「加」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上头的国和义你必须得着,这些东西又加给你们。国得着了,义得着了,衣食就很容易,要在外面加给你们。你们对国和义的态度对了,衣食是没有问题的。「国」是指神国度的范围,「义」是指神国度的本质。所以不必忧虑生活上的需要,甚至也不必为生活的需要祷告,只要学习信靠那作主的天上的父。

二是「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这句话回应主祷文的思想:「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人有太多的忧虑是为明天的、将来的,世界难得今天的忧虑。明天的忧虑明天当吧!神的恩典从来只供给人实际的困难,而不是理想的困难。明天的忧虑都是理想的。要学习在天父的信实里过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信心的生活,也是顺服的生活。我们承认他的带领是最美的,承认他的安排是最好的,不计较神的安排是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去感觉在神的旨意中行走是舒适还是难过,只要是从神来的,都从他的手中全接过来。这样,明天的忧虑便不能把我压倒,我能在任何的境遇中欢然歌唱,信靠并顺服是活在儿子生命中的表现,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把天上的父表明出来。

马唐纳说:「如果基督徒以满足将来一切需要为目标,他们便会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积蓄财富上。但他们总得不到完全的安全感,因为市场倒闭、通货膨胀、灾难、长久的顽疾、意外等危机都层出不穷。这意味着神得不到他应当从子民得到的服事。他们被造和归主的真正目标便失落了。本来男人和女人是有属神的形象,应该抱有永恒的价值观在地上生活,现在却为地上无把握的将来而活了。」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