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旷野的敬拜者 经文:【路2:8】

日期:2016-10-27作者:林泽伟

经文:【路2:8】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

【路2: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的人就甚惧怕。

【路2:10】 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路2:11】 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2:12】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路2:13】 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神说:

【路2:14】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有古卷作“喜悦归与人”)。”

【路2:15】 众天使离开他们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说:“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们的。”

【路2:16】 他们急忙去了,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又有那婴孩卧在马槽里。

【路2:17】 既然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

【路2:18】 凡听见的,就诧异牧羊之人对他们所说的话。

【路2:19】 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

【路2:20】 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听见、所看见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们所说的,就归荣耀与神,赞美他。

刚才所读的这段经文,记载着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降生时,在伯利恒之野地的牧羊人所经历的那一幕惊喜的事情,他们成为朝拜圣婴的第一批人,何等令人羡慕。我们不禁会问,这群牧羊人到底是谁,竟然有这么大的福分,能听到天使所传报的“大喜的信息”,并且最先见到人类的救主?

对于牧羊人,我们并不陌生。摩西与大卫王都曾在旷野牧放羊群,耶稣也以“牧人”自称。“羊”和“牧人”在圣经中分别预表神的子民与神的仆人,以致我们常以为牧羊人是为人尊敬的。事实恰好相反。犹太律法规定,每人都有义务教会儿子们一门手艺,但若教他放牛羊、赶驴等职业,就应受到谴责。在当时,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地位仅高于大麻疯病人,由于看守羊群的工作又脏又累,是不敬虔、不洁净的,并不准他们参加宗教性活动。相比之下,在圣殿中侍奉神的文士祭司等宗教领袖却个个地位显赫,为人羡慕。奇怪的是最先知道救主降生喜讯的并不是他们,而是这群被社会所遗忘的人。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不禁要就将目光注视在这群特殊身份的牧羊人身上,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功课?

我们不妨称他们为旷野的敬拜者,这群敬拜者以心、以灵、以口、以全生命服侍敬拜这位人类的救主,宇宙的君王。

一、牧羊人的心——拥有一颗倾听的

天使报佳音的事情正应了一句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但是牧羊人却成为这寥寥无几的蒙恩者,那是因为:

1,他们以一颗警醒的心听

牧羊人听到天使的声音时,正是“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的时候。夜间是一天中最安静、人们最放松、进入梦乡的时刻,也是最黑暗、人最松懈、最忽视的时刻。从属灵方面来讲,多少人的心此时此刻在沉睡,而当时以色列人的信仰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信仰沦丧、爱心失去,上帝的启示已沉默了近400年。(其光景如同(太9:30)所说:“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群没有牧人一般。”)我们往往喜欢白天过于黑夜,但是不要忘了,夜间也是蒙恩得福的时候,上帝常在夜间彰显其奇妙作为:好比雅各夜间在伯特利旷野梦见天梯,得着上帝的应许与启示;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夜间经历上帝的保守使其一切头生的不被击杀;保罗西拉夜间在监牢向上帝祈祷赞美,上帝使地大震动,监门大开,锁链松落,并吸引狱卒全家归主。而救主降生那天,值得欣慰的是唯有这几位在伯利恒旷野的牧羊人仍时刻警醒等候,得听大喜的信息。

牧羊人在夜间工作时听到了天使的启示,一来说明工作和信仰是相辅相承,并不对立。他们是一群爱岗敬业的人,虽然身份受人轻视,地位极其低下,然而,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忠心职守,以致在夜间得到上帝的启示。天使没有将耶稣降生的喜讯报给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如祭司、文士等人,却报给这些卑微的牧羊人,这充分说明了上帝喜悦这些爱岗敬业的牧羊人。其次,牧羊人在工作时听到了天使的声音,说明他们没有忽略信仰的追求。乃是上帝对他们的纪念和祝福。可见,牧羊人的经历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信仰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工作和信仰完全可以平衡,并不是非得厚此薄彼。在圣诞佳节里,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听道,这是牧羊人给我们的提醒。

2,他们以一颗敬畏的心听

当牧羊人看到“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的情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甚惧怕”,这是人们面见上帝或其使者的基本反应,而这种反应正好表明了人对上帝的敬畏。这种敬畏的心理使牧羊人看重所听的道,并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这道。诗人说:“敬畏耶和华,甚喜爱他命令的,这人变为有福。”(诗112:1)他把喜爱上帝的话和敬畏上帝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一个敬畏上帝的人,一定喜欢上帝的话语;同样,一个喜爱上帝话语的人,也一定是敬畏上帝的人。

我们必须看重上帝的话,并以敬畏之心来领受上帝的话。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中的一切话。”(太4:4)阿摩司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8:11)有一群孤儿院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述圣诞的故事。老师讲完之后,要求大家把刚才所讲的故事用手工制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孩子们开始展示他们的作品,有牧羊人传报佳音,有三博士奉献礼物……令老师十分意外的,他发现有一个小男孩用几张纸板剪出了一个马槽,在马槽里有2个婴孩。老师本想纠正他的错误,但还是让他讲述这其中的理由:“小耶稣刚刚出生,外面刮着寒风,下着大雪,马槽十分冰凉,我就说:‘小耶稣,我没有钱给你买衣服,就让我和你睡在一起,用我的体温来给你取暖,作为我送给你的礼物,可以吗?’”老师激动不已,他告诉孩子们这是他遇见的最好的礼物了。

二、牧羊人的脚——显出全人的侍奉

当牧羊人听完天使的话语后,彼此之间有一个沟通:“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指示我们的。”然后就“急忙去了”。可见这群牧羊人是一群乐意行道的人。

1,立即地回应

“他们急忙去了,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这种急于一见的心情,显示了他们渴慕救主的心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将所听到的这一切视为“主所指示我们的”。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上帝的话语具有无比的威力,听者是不敢怠慢的。今日许多人不能遵守上帝的话,归根结底是对上帝话语的认识不够。常有人将所听的道当成约束人的宗教教条,或者教训人的道德说教,并不当作“主所指示我们的”,存着这种心理的人,自然无法遵行上帝的话语。没有了对上帝话语的正确认识,人就无法以急切的心行道。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晓得行道的重要性,而是我们常常缺乏行道的动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着急”、“等一等”之类的话常常成为我们在想行道又不能及时行动的时候的借口,实在成了拦阻我们行道的绊脚石,而这些意念的出现都是因为缺乏对上帝话语的认识。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的很大。”(太7:26-27)倘若我们意识到不能立即行道的这种严重后果,也就不会继续推诿了。

2,忘我地回应

牧羊人在行道时,体现了一种忘我的精神。首先,他们不怕身体的劳倦:牧羊人听道时是在“伯利恒旷野之地”,距离耶稣安身的伯利恒马棚一定还会有一段较远的路途,加上牧羊人已经劳累的一天,并且还是晚间。这一切因素都足以成为牧羊人不立即去伯利恒的借口,但是他们没有。可见他们有忘我精神。其次,他们不顾自己的面子:上文说过,牧羊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但他们并不因此妄自菲薄。他们不怕因抛头露面而受到别人的嘲讽,遭人指责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这同样体现了他们的忘我精神。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基督的爱在激励他们。

行道的一个主要拦阻,就是自己的私欲,人们常常太多想到自己,所以不能行道,比如太顾及自己的面子,太体贴自己的肉体等等。要想行道,必须受到主爱的激励。经上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为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了,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而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15)一个真正被主的这种舍己之爱激励的人,一定能够以忘我的精神行道。

3,同心地回应众牧羊人一同前往伯利恒,又一起找到耶稣,这一切的行动说明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而这些共同的追求基于他们没有私心、没有妒心,不是独自享受欢乐,而是一同分享快乐。我们相信,他们在信仰上的这种共同追求,促进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互相合作,而工作中的互相合作又坚定了他们在信仰上共同追求的信心。同心的行道和同心的工作就是有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当深思这个道理。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独善其身的信仰,它很讲究整体性,就是要求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共同为基督作见证。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单单自己遵行上帝的道还不够,还要帮助、带领更多的人与我们一同遵行。当我们经历到上帝的恩典之时,当我们体验到行道的乐趣之时,一定要和更多的肢体分享,使他们和我们一同追求,一同行道,从而在基督里一同长进。

三、牧羊人的口——分享降生的喜讯

牧羊人朝见基督之后,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就是“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他们成为第一批传福音的人。他们愿意将这个好消息与更多人分享,充分体现了他们是一群无私的人,以分享为他们人生的快乐。

  1,抓住时机分享

“既然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这里的“既然”和“就”这两个词,体现了牧羊人在传道方面不失时机的紧迫感。他们如此做的原因有二:其一,他们亲耳听到了基督降生的喜讯,又亲眼见证了基督降生的事实,蒙受上帝的如此厚爱,激励他们为报答上帝的恩典而愿意成为热情传道的人。其二,他们深切体会到基督降生的消息确实如天使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大喜的信息”,所以他们愿意和更多人分享这个喜讯。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促使他们在朝见基督之后就立即开始传福音的行动,丝毫没有怠慢,没有偷懒。

一个真正经历上帝恩典的人,也一定能像牧羊人一样成为热心传道的人,因为对上帝的感恩之心以及对同胞的仁爱之心会使人时刻有一种特殊的紧迫感。耶稣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9:4)保罗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这些都是勉励我们抓紧时间传道的警句。

2,把握分享的中心

“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牧羊人所传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私意,而是来自上帝的指示;不是自己所见的异象,而是“天使论这孩子的话”。这里所说的“天使论这孩子的话”就是:“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讯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为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2:9-10)“因为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这是“天使论这孩子的话”的中心,也是福音的中心。牧羊人抓住了这个中心,所以工作大有果效。

福音的内容必须来自上帝,必须是主所指示的,否则就不可称其为福音。主的众使徒们非常注重这一点。使徒保罗说:“我当日所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林前11:23)使徒约翰说:“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约一1:5)我们所传的道,也必须像这些使徒一样,是“从主领受的”,“从主所听见”的。那么,怎样才算是“从主领受的”、“从主听见”的?我们今天当然不是从主直接领受,而是通过主所赐的圣经间接领受,其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圣经,简单地说就是是否以基督为中心,就如牧羊人所传的来自天使的话,是以“这孩子”(即基督)为中心的。

第一个圣诞节里,牧羊人的庆祝给我们留下永恒的记忆,他们的听道、行道和传道成为历代教会庆祝圣诞节时所效法的榜样。今年的圣诞佳节,愿亲爱的弟兄姊妹再思牧羊人为我们留下的榜样,以警醒、敬畏和渴慕的心听道:以急切、忘我和同心的态度行道;并以重视时机、内容和果效的方法传道。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在这个圣诞节里有更多的收获,蒙更多的恩典,得更多的长进。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