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约翰福音--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及其相关的教训

日期:2016-10-27作者:王以诺

约翰福音--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及其相关的教训(5:1--12:11)


叁、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及其相关的教训(5:1--12:11)

一、治好瘫子及其相关的教训(5:1—47)

 
1.在毕士大池的走廊治好瘫子(5:1—18)

1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2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3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4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5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6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7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8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9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10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11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 ”12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13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14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15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16所以犹太人BP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作了这事。1 7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18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

 
虽然这个神迹是本福音书的第三个神迹,但是这个神迹却是本福音书有记载细节的主耶稣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第一个神迹(上文2:23曾记载“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去耶路撒冷之所以使用“上”耶路撒冷请参看本书2:13的解释。)(5:1):“这事以后”这个短语也使用在本福音书3:22,6:1,从上文看是指主耶稣在迦拿医治了迦百农大臣的儿子的热病之后。既然主耶稣也去参加,这个“节期”很可能是重大的节期。犹太人有三个节期一定要过的,即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律法规定凡是住在耶路撒冷二十英里以内的成年男子都要守这三个节期。
 
教会历史上圣经学者对于这个节期是什么节期有以下看法:

①五旬节。这是屈梭多模(Chrysostom)、加尔文等人的观点。有些圣经学者主张本福音书第六章内容在第五章之前,那么这个节期更有可能就是五旬节,因为第六章的事迹发生时逾越节已经接近了(参约6:4),逾越节在四月中旬,再过七个星期就是五旬节。

②住棚节。有些抄本在“节期”之前有一个定冠词,翻译成中文是“那节期”,圣经学者Barret认为“那节期”是指逾越节,或者住棚节,犹太人习惯上把这两个节期都叫做“那节期”。F.F.Bruce(钟志邦着,《天道圣经注释:约翰福音》(卷上),pp.316—317。)认为“那节期”是指住棚节。

③逾越节。这是爱任纽、优西比乌、布特曼的观点。笔者认为逾越节的可能性最大。

本福音书作者使徒约翰没有记载节期的名称,只记载“犹太人的一个节期”,很可能只是为了说明主耶稣之所以会上耶路撒冷的原因。主耶稣经常上耶路撒冷守犹太节期,说明他从不忽视崇拜的义务。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毕士大池的“五个廊子”代表五卷律法书。在那门廊里躺卧着的都是病人,律法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罪,但永无办法补救。律法可以暴露一个人的弱点,但却不能医治它。三十八年代表犹太人在未到达应许地之前,三十八年在旷野漂流(参巴克莱,上卷p.1032)。】(5:2):本福音书作者使徒约翰先说明这个池子的具体位置:“靠近羊门”。【之所以要说明这个池子的具体位置,很可能与当作者写这卷书的时候,耶路撒冷城已经被毁有关。】尼3:1、32,12:39曾论到“羊门”,该城门位于耶路撒冷古城墙北墙,它之所以被称为“羊门”,是因为当时人们主要从这个城门把羊带入城内。【张永信着,《约翰福音——道成肉身赐永生》,p.61。在羊门附近的司提反门(耶路撒冷盼西北部)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周举行一次买卖羊的市集(参Gary M.Burge.着,黄愈轩译,《约翰福音》卷上,p.194)。】

这里的“希伯来话”严格意义上是指亚兰话(参约19:13、17、20,20:16;启9:11,16:16)。这个池子的名称叫“毕士大”(Bethesda),其意思是“怜悯之家”。【Archibald T.Robertson原着,潘秋松编译,p.183;以及巴克莱,上卷p.1030。有的圣经学者认为“毕士大”的意思是“倾流之处”(参钟志邦着,《天道圣经注释:约翰福音》(卷上),p.317);有的圣经学者认为“毕士大”的意思是指“橄榄之家”(参Archibald T.Robertson原着,潘秋松编译,p.183)。】
 
从1856年开始,考古学家对这一带进行挖掘,所发现的情况与本处经文所记载的一样,该池从北到南长318英尺,最宽处250英尺。【柯鲁斯着,杨曼如译,p.150;马有藻,p.93。】根据《死海古卷》中的“铜卷”(1960年发现),“毕士大”的原文(希伯来文)是复数,表明该处有两个池子。
 
公元333年法国波尔多(Bordeaux)去耶路撒冷的朝圣者曾记录了这个地方确实有梯子型上下两个池子,这两个池子中间有一个走廊,周围有四个走廊,总共有五个走廊。【张永信着,《约翰福音——道成肉身赐永生》,p.62。】池子的每一边都有梯子通到水中,方便人们下水。【GarY M.Burge着,黄愈轩译《约翰福音》(卷上),p.203。】从公元135年开始这个池子成为罗马官员崇拜药神Asclepius的地方。【J.Ramsey Michaels,John,Massachusetts USA,Hendrickson Publishers Inc.,1989,PP.88—89.】该池的遗址位于现今圣安妮教堂(Church of Saint Anne)附近。【伯奇着,麦启新等译,《诠释约翰福音》(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1),pp.18--19。】

“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5。3 t2):本处经文所描述的病人求医的情况在很多古代的庙宇中都存在。

“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5:3下--4):特土良是最早提到这段经文的初期教父,【Archibald T.Robertson原着,潘秋松编译,p.185。】公元400年之前的抄本都没有这两节经文。【John F.Walvoord and Roy B.Zuck,P.289.】关于天使搅动水而产生医疗效果在圣经中是绝无仅有的。【马有藻,p.93。】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在池子底下有一个地下喷泉,每隔一段时间泉水就喷出泡沫。当时犹太人相信这是一位天使在搅动池水,而在天使搅动之后第一个下到池子里的人,不论他患什么病都会被治好。【巴克莱,上卷p.1030。圣殿南面的汲伦溪谷中有一个童女井,它也会间歇地从一个天然泉源中冒出泡沫来(参Archibald T.Robertson原着,潘秋松编译,Pp.183—184)。】有些古代文献记载这个水池里的水是红色,更被认为具有疗效作用。【卡森着,潘秋松译,p.375。】
 
 
古代的人很重视水的神圣,特别是河水和泉水。古希腊诗人海希奥德(Hesiod)说,当一个人要涉水过河的时候,他应祈祷和洗净双手,否则会引起诸神的愤怒。非洲中部的百干达人(Baganda)不会救一个在水中被溺者,因为他们相信是神灵要把他带走。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5:5):本节经文说明这个病人可怜的情况。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5:6)主耶稣一“看见他躺着”,就“知道他病了许久”,说明主耶稣是无所不知的。在福音书中一般的情况是,病人来到主耶稣面前恳求主耶稣医治他(她),但是,这一次的情况有些特别,主耶稣主动去询问,主动去医治,因为无所不知的主耶稣知道这个病人的可怜。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主耶稣这样询问(“你要痊愈吗?”)是不是多此一举?哪一个病人不想自己的病得痊愈呢?但是,也有一些病人希望早点平安地去世。其实,主耶稣这样询问表示他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也是主耶稣爱的一个方面。有的圣经学者认为这样的询问是为了引起病人对他的注意;【John F.Walvoord and Roy B.Zuck,p.289.】有的圣经学者认为这样的询问是为了触发这个病人的信心。【张永信着,《约翰福音——道成肉身赐永生》,p.63。】

这位瘫痪病人的特点(包括优缺点)如下:

 
 
①表达愿望。听到主耶稣的询问后,这位病人没有爱理不理的,换成其他病人,可能一句话也不说,因为他会想:你问有什么用呢?(你有能力医治才有用)或者,以为主耶稣在寻他开心,于是就会愤怒地说:“你干嘛幸灾乐祸?”或者会说:“你干嘛没事找事。”但是,这位病人真诚地回答:“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5:7)他表达自己的无奈,总的意思是希望被治好。

虽然这位病人并没有要求主耶稣医治他,但是主耶稣还是施行怜悯,把他治好了。主耶稣常作没有朋友之人的朋友,他帮助世上没有人帮助的人。主耶稣没有对他说等池水搅动是无用的迷信。【巴克莱,上卷P.1030。】

②顺服主耶稣:【当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无能,当我们的意愿与神的力量合作时神迹就会发生。那人努力和基督一起做,那事就如此成就了。和基督一起,我们可以战胜那长久以来战胜我们的东西。】从本福音书的叙述中作者没有特别突出这位病人的信心,而是突出主耶稣的大能,主耶稣一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5:8)他就“立刻痊愈”(5:9上)。但是从这段经文的字里行间,我们也看到这位病人的信心,他对于主耶稣的话没有丝毫的怀疑,听到主耶稣的吩咐后,他“就拿起褥子来走了”(5:9 下),说明他已完全康复,主耶稣的医治是完全的。当时的褥子通常是用麦秆做的,可以卷起来放在肩膀上。

③忘恩负义:首先,圣经没有记载他向主耶稣说感恩的话。按照常理他至少要向主耶稣说声:“谢谢”,因为主耶稣在他身上的恩典实在是太大了,解除了他身体上的痛苦,让他可以自谋生路,让他活得有尊严。他也没有询问这位“大恩人”——主耶稣的姓名(参下文5:13“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

其次,从下文他与“犹太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没有保护主耶稣的意识。“那天是安息日,【“那天是安息日”的原文是“那天有安息”,是指节期的安息日,而不是每周的安息日(参马有藻,p.94)。】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5:10)
 
根据出20:8—11的记载和诠释,安息日的诫命主要基于两个理由:其一,是信仰的原因,因为神在六日内完成了他的创造事工,便在第七天安息了;其二,是人的实际需要,因为六天工作的劳累,到了第七天,人已经劳累了,需要休息。

在《米示拿》中关于安息Et的规定长达24章内容。《他勒目》(Talmud)是对《米示拿》的注释,在耶路撒冷的《他勒目》中用以解释安息日的那一段竞长达六十四卷半,在巴比伦的《他勒目》中对安息日的解释也长达156页。【巴克莱,上卷P.998。】犹太传统规定39种安息日不能做的工作,【安息日不能做的39种工作如下:撒种、耕田、收成、绑稻禾、打谷子、簸去糠皮、清理稻谷、磨东西、筛东西、揉面、烤东西、剪羊毛、洗羊毛、打羊毛、染羊毛、纺线、织布、做两个圈、织两条线、将两条线分开、打结、解开结、缝两针、拆线以便缝两针、猎鹿、杀鹿、剥鹿皮、腌鹿、腌鹿皮、刮鹿、切成块、写两封信、擦掉以便写两封信、建筑、拆毁、熄火、点火、用槌子敲东西和将东西从某处拿到另一处(参柯鲁斯着,杨曼如译,P.158)。40是试探的数字,使徒保罗被鞭打也是“四十减一下”(参林后11:24)。】
 
其最后一种工作是“将东西从某处拿到另一处”(参《巴比伦他勒目》I 135—136、177,《米示拿》Shabb7:2,10:3),而Sabba.6a还规定,在安息日搬动东西要被石头打死。【马有藻,p.94;以及John F.Walvoord and Roy B.Zuck,p.289.】
 
犹太宗教领袖认为,安息日不能搬东西的圣经根据是以两段经文为基础,耶利米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在安息日担什么担子进入耶路撒冷的各门;也不要在安息日从家中担出担子去。”(耶17:21—22上)尼希米担心在安息日做工、买卖,就派出仆人在耶路撒冷的各门前,不许犹太人担担子进城(参尼13:15—19)。主耶稣时代的拉比们更严厉地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安息日在衣服上戴一枚针都是犯罪。

“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5:11—13上)。当这些敌对主耶稣的犹太人指责他拿褥子是犯法的(口传律法),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也就是把责任推到主耶稣身上,按照常规,他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保护主耶稣,虽然主耶稣不需要他的保护,他也没有能力保护主耶稣,但是这种知恩图报的心志是必须要有的。

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把“躲开”翻译成“避开”更加合适,【钟志邦着,《天道圣经注释:约翰福音》(卷上),pp.320—321。】因为前者容易被人理解为主耶稣因为胆怯而躲藏起来,其实,他避开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那里的人多”(约5:13)。

“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有的圣经学者认为“遇见他”的意思是找到他(参Archibald T.Robertson原着,潘秋松编译,p.188)。】(5:14上):主耶稣医治了这位病人后就离开毕士大池,来到该池南面的圣殿,主耶稣很可能是来这里祷告,或者来这里查看是否还有人在卖牛、羊、鸽子,在兑换银钱。
 
那么这位痊愈的人来圣殿干什么?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他很可能正在殿里献感恩祭。【马有藻,p.94。】笔者认为这种推理缺乏说服力,因为从下文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十足的“忘恩负义”的家伙!主耶稣看见他,就给他一个忠告:“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5:14下)
 
从主耶稣所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得知这位病人是因为犯罪导致生病。虽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犯罪,但是有些疾病确实是患者犯罪导致的(参林前11:29--30)。
 
对于“更加利害”的意思,圣经学者有不同的观点:A.是指身体的疾病会更加厉害;B.是指属灵上的后果,也就是在最后审判时会受到“更加利害”的审判(如Morris、Barrett)。【钟志邦着,《天道圣经注释:约翰福音》(卷上),p.321。】主耶稣对他说的话也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但要关心人的身体,更要关心人的灵性。
 
再次,当这位痊愈者与主耶稣碰面,也得到他的忠告后,不但没有督促他回避敌对的犹太人,反而“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5:15),他肯定也向敌对的犹太人报告主耶稣当时所在的位置,或者把主耶稣诱骗到他们的面前,或者设了一个计谋让主耶稣站在原地,把他们带到主耶稣那里,结果导致了“犹太人BP耶稣”(5:16上),这是本福音书所记载的主耶稣首次公开受BP。“BP”的原文有“起诉”的意思,【Gary M.Burge着,黄愈轩译,《约翰福音》(卷上),p.197。】因此,主耶稣下文(5:31--47)在自我辩护中论到自己是神的儿子的各种见证。

“因为他在安息日作了这事”(5:16下):“这事”的原文是复数,其意思是“这些事”。本福音书9章也记载了主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还有主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了一个手枯干的人(太12:9—14),医治驼背18年的妇女(路13:10--17),医治患水臌的人(路14:1—6)。在主耶稣的侍奉中曾多次因在安息日治病与犹太宗教领袖发生冲突(太12:9—14;路13:10--17,14:1—6)。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5:17):“对……说”的原文是简单过去式关身语态直说语气,该词的这种时态在本福音书中只出现两次,另一次在下文5:19,该词的关身语态通常出现在法庭辩护中。【凌纳格原着,罗杰思修订,高陈宝婵编《新约希腊文精华》(香港:角石出版有限公司,1996),p.311。】
 
主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是神在安息日并没有停止工作,在安息日神也在供应吗哪,保守选民,因此他没有停止工作。
 
斐罗(Philo)说:“神永不停止工作,正如火的特性是燃烧,雪的特性是发出冷气,神的特性就是要做事。”
 
另一位作家说:“太阳照射,河水倾流,生死的程序继续,在安息日如同其他日子,这就是神的工作。”
 
虽然在创造的事工中神在第七日休息了,但是他更高的工作如审判、怜悯和爱,托住万有等工作仍然继续着。【巴克莱,上卷p.1033。】既然神在安息日还在工作,那么,主耶稣作为神的儿子,在安息日工作也是正当的,并没有违反律法。

“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5:18):在《塔木德》中异教统治者Hiram(参结28:2)、尼布甲尼撒(赛14:14,但4 :1—33)、法老(结29:3)和犹大王约阿施(代下24:24)被称为是“亵渎者”,都落在可怕的审判中。【John F.Walvoord and Roy B.Zuck,p.290;卡森着,潘秋松译,P•386。】
 
犹太人只宣称神是“我们的父”,却从来没有人敢宣称神是“我父”(或“我的父”),如果有人这样宣称,犹太人会认为他亵渎神,将会被处死(参约10:33,19:7)。
 
主耶稣所说的“我也作事”(5:17下),在犹太人听来就是“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5:18下)。
 
基于以上这两个理由,犹太人才“越发想要杀他”(5:18上)。这里是本福音书第一次论到犹太人想要杀害主耶稣,后来他们不断想要杀害他(约7:1、19、25,8:37、40)。
 
 
《教材》2014年1期15--24页圣经研究, 2014年3月13日20:00扫描,2014年3月24日15:21审核校对。更多《教材》2014年第1期文章,欢迎点击基督教传媒http://www.jdjcm.com/wenzhai/458.html阅读。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