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似是而非的危险 经文:创2:15-17,3:1-7

日期:2016-10-27作者:陈丰盛

经文:创2:15-17,3:1-7

引言:“似是而非”,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从表面看正确的,实质上却是非真理。它的存在威胁着教会正常的发展,如何去除教会、教育中似是而非的道理,是所有基督徒及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今日我们借人类始祖犯罪的事实来看“似是而非的危险”。

一、 似是而非的存在——在伊甸园里就存在

似是而非的道理从何时、在何地开始?是从伊甸园、人类犯罪时开始的。在神创造的大能完成之后,就颁布命令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此命令颁布后不久,人就因为“似是而非”的道理而犯罪。所以,似是而非道理的历史比人类犯罪的历史还要悠久。

似是而非的道理从伊甸园开始的。表明它在任何空间和时间都有存在的可能。似是而非的道理在人类犯罪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伊甸园里。人类有犯罪的行为之前,在观念上就先有犯罪的思想,而犯罪的思想则更是被似是而非的道理所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似是而非的道理在今日“属灵”的地方和“净土”就已经存在。

二、 似是而非的表现——蛇与夏娃的对话

似是而非的道理在伊甸园里表现在蛇与夏娃的对话中。虽然,在经文的论述中,参与对话的只有女人与蛇,但我们相信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出现三种话:蛇的话、女人的话以及神的话。

1. 神的话——被作为评论的内容

经文中,蛇和女人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围绕着神曾讲过的话而来的。神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之后就对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

神的话是很明确及权威的,作为被造者,人只有无条件地顺服,按照神的旨意而行。神的命令分两方面:一是神给人的自由及权利,“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一是神对人的要求和提醒,“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2. 女人的话——篡改神的话

女人的回答,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似乎不得“那棵树”的名字,或者说“分别善恶树”的名字在夏娃的心中似乎很无所谓。第二,神说:“你不可吃”,而夏娃加上了“也不可摸”。第三,神说“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而夏娃的记成“免得你们死”。第四,她减去了“因为你吃的日子”。

3. 蛇的话——似是而非的道理

(1) 蛇的特征

圣经作者说:“耶和华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狡猾”原文不是负面意思,而应是指“灵巧”。在此,蛇却将它的“灵巧”变成引诱人犯罪的工具。

(2) 蛇的挑战

“神岂是真说……”是蛇刻意用此来让女人对神的话引起怀疑。蛇将神的话调转来说:神是要求亚当夏娃可以吃所有树上的果子,唯独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但它却问是不是神让他们不要吃所有树上的果子。这是一种故意的挑战,要从夏娃的回答中得到话柄,以致可以进一步地引诱她。

(3) 蛇的阐释

蛇讲出几个人所不知的秘密:第一、神的心意,“因为神知道”。似乎要揭露神不让他们吃的内情。第二、吃果子的实际后果。消极方面,蛇指出“你们不一定死”。积极方面,蛇提出三个正面效果:A“知道”,B、“善恶”,C、“像神一样”。“知道”不只是头脑上的认知。因为若只是头脑上的认知的话,他们不吃这树已经“知道”它是“分辨善恶”的。从4:1节可知,“同房”一字原文是“知道”的意思。这里亚当与夏娃的“知道”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生了该隐,这表示一种深入的认识,就是一种具体的经历。“善恶”原文将这两个极端的词放在一起为要表达“全部、所有”的意思。那么,这里的“知道善恶”就是指他们可以经历到所有的事。“像神一样”(或“如神”)指出这种经历本身只有神所拥有的,若他们吃了这果子以后,就可以像神一样。

三、 似是而非的结果

1. 观念改变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女人有一系列的行动:“见”、“摘”、“吃”、“给”。经过与蛇的一番对话,女人现在就转而从蛇的角度去看那棵树,并且得出了四方面的观察:第一、“好作食物”;第二、“悦人眼目”;第三、“是可喜爱的”;第四、“能使人有智慧”。

前两方面观察与园中其他的树没有分别,“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2:9)但第三方面开始就已经肯定了蛇对女人的引诱得逞。因为女人若从神的眼光来看这树,它就应当是不“可喜爱的”。若是从神的直接命令来看,吃了这树上的果子是“必定死”。但是,现在这树在她眼中,已不再是不“可喜爱的”,也不再是“必定死”的,乃是“可喜爱的”,是“能使人有智慧”的。

2. 触犯命令

当女人的观念发生改变之后,她就开始有一系列的行动,这些行动就带来不可挽救的结果——罪。经文告诉我们夏娃“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因为观念的确改变,她完全忘却神的命令,就肆意犯罪,从而触犯了神绝对的命令。

3. 与神隔绝

从神的命令中可见,“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表面上说,亚当夏娃并没有马上死去,而是继续活在世上。而从实际上来说,亚当夏娃肉体生命虽没有即刻死去,但他们的灵性生命在已经死去,因为在经文中我们看见,当他们听见神的声音时,就躲避神。由于罪的缘故,原本与神亲密无间的关系被破坏了。

四、 似是而非的警戒

1. 对神的命令有绝对把握

神的命令是绝对的,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女人在面对神的命令时,却是进行了增、减、更改。甚至在更改过程中,将神的绝对命令相对化。她所说的“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就已经将“必定死”与“不一定死”的距离拉近。最终,蛇就用“使人有智慧”来填满,以致女人将“可喜爱的”果子给吃了。

不管夏娃对神的命令是否完全明白,在她与蛇的对话中,她没有掌握神绝对的命令,从而对它进行了增、减和更改。若不想重蹈夏娃的覆辙,就必须先将神的道完全的存在心里。如保罗所说:“当用各样的智慧,将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西3:16)

2. 对神的命令愿意顺服

去除似是而非的道理,首先要对神的命令有绝对把握,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来顺服神的命令。若只将神的命令只是记在头脑里,心却未被改变,也不愿将它们遵行在生活中,那头脑里所积存的“神的命令”的知识对他没有丝毫意义,因为“知识叫人自高自大”。保罗要求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去除似是而非的道理,就必须从心里顺服神,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3. 分辨似是而非的道理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 神。”(腓1:9-11)似是而非的道理存在于基督徒生活的各个层面,基督徒需要在主里装备自己,主要目的就是“分别是非”,不至于被似是而非的道理所引诱。

从基督教教育的层面思考“似是而非”时,我们相信似是而非遍布于所有的知识层面。基督徒教师需要先用真道装备自己,使心里似是而非的道理去除,以致将神的道原原本本地教导学生。若非如此,学生就会被似是而非的道理所引导,最终活在罪恶里。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