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耶和华坐着为王”——《诗篇》第29篇浅析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世峥

根据标题提示,《诗篇》第29篇也是大卫的作品,但其写作背景不详。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当属“赞美诗”,诗人藉着上帝在自然界中的奇妙作为,颂赞上帝的”荣耀”和“能力”,所以有解经家称之为“显现诗”(theophany psalm)。根据诗歌的思想和措辞,一些解经家推测,本诗是根据迦南人原有的诗歌改写而成的。他们认为,早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本诗就已经存在,迦南人向来以此颂赞他们所崇拜的主管风雨雷电的神灵——巴力。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其中一位(不一定是大卫)将之改写,把诗歌中的“巴力”替换为“耶和华”,使之成为赞美上帝在大自然中之作为的赞美诗。这种观点遭到多数解经家的批判。然而,大家对诗歌中的迦南背景却并不回避,不少解经家指出,大卫作诗时,可能有意使用了迦南人和以色列人同样熟悉的词汇,目的是要证明以色列人的耶和华超越迦南人的巴力,正如克莱基(Peter C. Craigie)所言:“诗人刻意使用迦南类型的用语和意象,为了要强调上主的力量与得胜,以对比不友善的巴力的软弱无能。”(转引自范甘麦伦(Willem A. VanGemeren):《麦种圣经注释:诗篇〔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诗,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推测,对大卫作诗时的情景作一合理的想象: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当然也可能是白天),诗人独站窗前,看着闪闪电光,听着隆隆雷声,不由地想起了雷电的发起者和掌控者,这位大能者不是迦南人所膜拜的巴力,而是以色列所尊崇的上帝。想到这里时,大卫诗兴大发,写下这首用以赞美上帝的充满活力的诗歌。柯德纳(Derek Kidner)曾用充满动感的句子,描述了大卫作诗时的跳跃式思维:“耶和华崇高的尊荣是这篇诗的中心,一开头便是天上的景象,天使向上帝献上敬拜颂赞;强烈风暴从海上猛然扫来,掠过整个迦南地,再吹入旷野;而雷雨消声之后,是宁静的高潮,耶和华显为世界的审判之王,但却要赐福给他的百姓。”(《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上〕》)这便是本诗的主题和精髓,诗人要藉此唤醒以色列人对上帝的敬畏意识。因此,本诗的使用范围极广,以色列人会在多种场合下使用它。

本诗共有11节,可分为三段,每段为一个独立的场景:1至2节为第一段,是诗歌的第一个场景,诗人描述了天堂里的上帝,藉此赞美上帝的王权;3至9节为第二段,是诗歌的第二个场景,诗人描述了风雨中的上帝,藉此赞美上帝的荣耀;10至11节为第三段,是诗歌的第三个场景,诗人描述了大地上的上帝,藉此赞美上帝的能力。

一、天堂里的上帝——赞美上帝的王权(1-2)

诗歌的开头,诗人调动了全部的想象力,畅想了天堂里的一个情景,这是他为本诗构思的第一个场景。诗人虽然并未看到天堂,但他以信心的眼光看到了天堂里的敬拜,“上帝的众子”以最虔诚的态度,赞美那位充满”荣耀”和“能力”的耶和华。他要藉着对天堂之敬拜的描述,唤起读者对上帝的赞美。这位居于天堂的上帝,正是雷电的发起者,这样的“荣耀”,这样的“能力”,连天使都不得不为之震撼,为之赞美,更何况我们这些软弱的人类!

第1节,描述了赞美的动力:“上帝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归给耶和华。”此处的“上帝的众子”,最为妥当的解释应是“天使”;而“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的意思,则是赞美耶和华的”荣耀”和“能力”,《现代中文译本》将该句译为“你们要颂赞他的荣耀和大能”。这一节中,诗人以以色列人最常用的宣召的方式,呼吁天使前来赞美上帝,藉此表示对上帝之王权的顺服。作为上帝使者的天使,当然知道赞美上帝,用不着谁来提醒。对于他们而言,“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诗人之所以如此呼吁,目的不在于唤醒天使,而在于唤醒读者,他要告诉他们,应当像天使那样赞美上帝。诗人指出,天使之所以赞美上帝,是因为他们对上帝的”荣耀”和“能力”有足够的认识。一切真心赞美的上帝子民,都当充分理解赞美的这两种动力:(1)“荣耀”:天使之所以赞美上帝,是因为他们时常能目睹上帝的荣耀,而我们之所以不能赞美上帝,是因为我们缺少对上帝之荣耀的了解。《以赛亚书》第6章的叙述,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因呼喊者的声音,门槛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这里描述了天使在看到上帝之“荣耀”时的赞美,看到这个场面后,以赛亚不由自主地决定参与赞美,所以首先向上帝认罪:“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参赛6:1-7)(2)“能力”:《圣经》时常提到上帝的“能力”,而提到能力时,往往与他对世人的拯救联系在一起,摩西曾在诗歌中写道:“你凭慈爱领了你所赎的百姓;你凭能力引他们到了你的圣所。外邦人听见就发颤,疼痛抓住非利士的居民。”(出15:13-14)真正理解上帝的“能力”,我们就不可能不赞美上帝。

第2节,描述了赞美的方式:“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1)“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现代中文译本》将之译为“要歌颂上主荣耀的尊名”。“耶和华的名”具有特殊的含义,因为这个“名”与上帝的大能和慈爱联系在一起,《申命记》称之为“可荣可畏的名”(申28:58-59),《诗篇》称之为“大而可畏的名”(诗99:3)。上帝曾对摩西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33:19)由此可见,“耶和华的名”对我们有多重要。(2)“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赞美上帝,不能有口无心,所以要有“以圣洁的妆饰”,要有以“敬拜”上帝为体现的生活见证。对于天使而言,这是无需多言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圣洁的。因此,这里所说的“圣洁”的要求,主要是针对读者的。赞美上帝之时,我们时常以花言巧语为“装饰”,这是上帝所不喜悦的,他愿意看到我们身着“圣洁”来见他。经上说:“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4-15)

通过对天上之敬拜的描述,诗人揭示了何为真正的赞美,他要告诉读者:任何真正理解上帝之“荣耀”和“能力”的子民,都会以虔诚的赞美和圣洁的生活,表示对上帝之王权的顺服。为了更好地激发读者赞美上帝的热情,诗人在这里概述上帝的”荣耀”和“能力”之后,又在接下去的两段中,具体地描述了上帝的“荣耀”和“能力”。

二、风雨中的上帝——赞美上帝的荣耀(3-9)

接下来,诗人构思了第二个场景,他将眼前的雨景进行扩大,范围几乎涉及到了整个以色列,他要以上帝在风雨中的作为,赞美上帝的荣耀。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指出:“这一段把暴风雨描写得非常精彩和戏剧化——它形成自地中海一带(3节),然后向东移动至以色列北部的黎巴嫩山脉(5节),经过陆地继续向东,直到黑门山(5节:‘西连’,申3:8-9),从那里又再南移两百公里,到了加低斯的旷野(8节),才完全消散。”(《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整个电闪雷鸣的降雨过程,见证了上帝的荣耀。上帝曾质问约伯:“谁为雨水分道?谁为雷电开路?使雨降在无人之地,无人居住的旷野,使荒废凄凉之地得以丰足,青草得以发生。雨有父吗?露水珠是谁生的呢?”(伯35:25-28)这一段诗歌中,大卫不经意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他清楚地告诉我们,“为雨水分道”,“为雷电开路”的,正是耶和华上帝。

从第3节起,一直到第9节,七次出现“耶和华的声音”,每次均指雷声。从纯粹的文学的角度来看,如此用笔,似乎有重复甚至啰嗦之嫌,但这种手法实际上却加强了本诗的力量,正如威尔克(Michael Wilcock)所言:“重复不等于沉闷,这些重复的地方不但没有让这篇诗有原地踏步的感觉,它反而是让整篇诗如万马奔腾般向前推进。”(《圣经信息系列——诗篇〔上〕》)

3至4节,描述了上帝在大海中的作为:“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荣耀的上帝打雷,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多数解经家认为,这里的“水”和“大水”均指地中海。迦南人和犹太人都很熟悉,地中海具有很强的威力,它那凶猛的波浪,可以制造危险,可以吞噬生命。然而,上帝对它有至高无上的绝对主权,没有上帝的许可,它将无所作为。相反,当“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时,就会造成更大的险情,因为“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一位诗人曾形象地描绘了耶和华在大海中的这种作为:“海上坐船,在大水中经理事务的,他们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并他在深水中的奇事。因他一吩咐,狂风就起来,海中的波浪也扬起。他们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他们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诗107:23-27)

5至6节,描述了上帝在高山中的作为:“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他也使之跳跃如牛犊,使黎巴嫩和西连跳跃如野牛犊。”黎巴嫩山脉的高度为海拔3000米,此处盛产高大挺拔的香柏树,迦南人相信,那儿是巴力的住处。然而,“耶和华的声音”要“震碎”向来以结实着称的“黎巴嫩的香柏树”,使其连根拔起,裂为碎片。不但如此,“耶和华的声音”还要震动整个黎巴嫩山脉,包括其中最为着名的黑门山,上帝要撼其根基,使其“跳跃如牛犊”。假如巴力真的在此安家,那么,这个时候的他,必将“无家可归”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然而,对上帝而言,这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可见他的作为有多奇妙。一位诗人写道:“他看地,地便震动;他摸山,山就冒烟。”(诗104:32)谁能不为上帝的这种威严和荣耀而心生敬畏呢?

7至9节,描述了上帝在旷野中的作为:“耶和华的声音使火焰分岔。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耶和华震动加低斯的旷野。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树木也脱落净光;凡在他殿中的,都称说他的荣耀。”诗人正在想象雷声的影响时,又看到了闪电,所以穿插了一句:“耶和华的声音使火焰分岔。”意即“上主的声音使雷电闪耀”(《现代中文译本》)。接着,诗人继续描绘上帝在旷野中的作为。前面所说的黎巴嫩山脉地处巴勒斯坦北部,而此处所说的加低斯旷野地处南部。北方要被震动,照样,南方也要被震动,自北向南,没有一个地方不被“耶和华的声音”震撼。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除了上帝,谁能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当加低斯旷野被震撼时,带来两种效果:其一,是自然界的反应:“惊动母鹿落胎,树木也脱落净光”,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会因“耶和华的声音”而遭受打击,这表明一切受造物都需向上帝降伏。其二,是神子民的反应:“凡在他殿中的,都称说他的荣耀”。“凡住在他殿中的”,是指一切真心相信上帝的人,但凡与诗人一样见到过上帝在风雨中之荣耀的人,都会像大卫一样,“称说他的荣耀”。《现代中文译本》对这一句的翻译比《和合本》更为清楚:“在他圣殿里,人人欢呼:愿荣耀归于上帝!”是的,谁能看到上帝的作为而不将“荣耀归于上帝”呢?当然,那些故意与上帝为敌的人,是不可能荣耀他的。这一段的末尾,诗人以这样的一个句子对上文的描绘作了小结。

三、大地上的上帝——赞美上帝的能力(10-11)

描绘雨景之后,诗人的思绪从天空回到了大地,所以他构思了第三个场景,通过描述上帝对大地及世人的眷顾,赞美上帝的能力。如此猛烈的暴风骤雨,会给大地造成灾难,会给世人带来毁灭,但大卫却没有为之所动,继续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感染力作诗,藉此鼓励读者全心全意地赞美上帝。诗人何以如此坚强?这是因为他看到了上帝在大地上所彰显的大能。

第10节,描述了上帝的能力:“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往事,即挪亚时代的那一次洪水。当时,“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以致“凡地上各类的活物,连人带牲畜、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了”。(参创7:1-24)然而,如此凶猛的洪水,并未给上帝造成任何影响,他依然“坐着为王”,因为他对泛滥的洪水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因此,这位在洪水中“坐着为王”的上帝,保护挪亚一家未受洪水的侵害。这个事实,正应验了一位诗人的话:“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过去,不再转回遮盖地面。”(诗104:9)想到这件往事时,诗人立即宣告:“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坐着为王”的上帝永不改变,他不止在挪亚时代掌控洪水,无论哪个时代,都会如此。虽然狂风肆虐,虽然群山摇撼,但耶和华依然“坐着为王”,他要向所有属他的儿女保证:任何灾难,都不会无故地伤害到他的儿女。拥有这样的信心,就不会被包括洪水在内的任何患难吓倒。一首诗歌写道:“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46:1-3)

第11节,描述了上帝的拯救:“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这一节,诗人具体地描述了上帝之“能力”与读者的关系,他要告诉大家,上帝要“赐力量给他的百姓”,并“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张国定指出:“前面第1至第10节以赞美和称颂去描绘神的声音、荣美和威严;而到了这里不单止要总结上面所看见和所听见的,更把神的美好化成万千祝福赐给信靠他的人。换句话说,称谢神坐着为王,就正好显明两件事:其一,神有足够实力去保护属他的人;其次,他愿意把平安的福分赐给他的子民。”(《天道圣经注释——诗篇〔卷一〕)诗歌的开头提到了上帝的“荣耀”,结尾提到了百姓的“平安”,不少解经家将之与天使在圣诞夜的颂歌联系起来:“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3-14)周郁晞的描述尤为精彩:“本篇以在天上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开始,以在地上‘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作结束,犹如全篇彩虹的两端——一端为在天上‘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另一端为‘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中文圣经注释——诗篇〔上册〕》)

《诗篇》第29篇,是一篇经典的赞美诗,作者通过对暴风雨的描述,颂赞上帝的奇妙作为,让读者可以在任何环境中,体会上帝所赐下的宁静。正如范甘麦伦(Willem A. VanGemeren)所言:“本篇诗篇的主题是上帝的荣耀在自然界的彰显,但它的冲击力却恰恰相反。它给人平静安稳与敬畏的感受。雅威(‘耶和华’的另一种翻译,笔者注),我们的上帝,在他的荣耀中是大有能力的。他能够、也确实保护他的百姓。他敞开天,将他的保护、得胜与平安等福分倾泄而下(参28:8-9,46:1-3;民6:24-26)。那些属于上帝的百姓,拥有暴风雨中的宁静。”(《麦种圣经注释:诗篇〔上〕》)不过,这种宁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专心倚靠上帝,并竭力荣耀上帝,白如格文(Walter Brueggemann)指出:“新的秩序要求人尊崇上帝,但也要求人拿出重整生命的能力与力量。那是可以在地上欢诵高歌如在天上的原因。”(《生命的对话——诗篇信息》)

发表于《教材》2012年第5期

《诗篇》 第29篇


 

上帝的威荣

(大卫的诗。)

1上帝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

归给耶和华。

2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

以圣洁的妆饰(“的”或作“为”)敬拜耶和华。

3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

荣耀的上帝打雷,

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

4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

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

5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

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

6他也使之跳跃如牛犊,

使黎巴嫩和西连跳跃如野牛犊。

7耶和华的声音使火焰分岔。

8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

耶和华震动加低斯的旷野。

9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

树木也脱落净光;

凡在他殿中的,都称说他的荣耀。

10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

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11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

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