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信心的抉择 民数记13章30节-14章9节

日期:2016-10-27作者:刘 聪

民数记13章30节-14章9节所记载的经文,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就分享这段经文所记述的故事。

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生活了四百多年。那时,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很好。他们为埃及人作苦工,以至于他们哀求的声音达到上帝那里,上帝就为他们预备了一位领袖——摩西——带领他们从“为奴之地”走出来。在摩西带领他们离开埃及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历过十大神迹,这也是埃及人承受的十大灾难。这些灾难的起因是法老不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并且要以色列人继续为他们作苦工,作他的奴隶。但是耶和华上帝定意要救以色列人脱离“为奴之地”,上帝就用他的大能施行了十个神迹,直到刚硬的法老不得不放以色列人走。最后一个神迹发生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前一天晚上——“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被掳囚在监里之人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出12:29)之后,以色列民在摩西的带领下脱离了埃及,他们昂然走出了“为奴之地”。在他们离开的前一夜,上帝曾吩咐以色列人用牛膝草沾上羔羊的血涂抹在自己家的门框上。这样,当上帝的使者来击杀埃及地长子的时候,就可以凭着这样的记号越过以色列人的家(参出12:21-24)。后来以色列人把这个日子定为一个节日——逾越节,以记念上帝对他们的拯救。从此,他们离开了“为奴之地”,开始了去往迦南地的行程。因为上帝曾经应许把他们带入那流奶与蜜之地——那是极美的地方,是上帝要赐给他们的(参民14:7-8)。

从埃及到迦南地的路程并不顺利。当他们离开埃及不久,就遇到了困境:后面有埃及法老的追兵,前面有红海的拦阻。这时,以色列人就向摩西发怨言:“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出14:11)上帝听到了他们的哀求,又一次施行了他的大能——在他们眼前使红海的水分开。水分开立起来像两堵墙,中间露出干地,以色列人顺利地走过红海,而追兵赶到时,海水复原,他们却被吞没了。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走过的第一关。

他们继续向前行又遇到了困难。当他们来到汛的旷野时,他们带的食物已经没有了,他们还想吃肉。受到饥饿的煎熬,他们又开始埋怨,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出16:3)他们总是这样消极,遇到困难就埋怨。然而,上帝又一次帮助他们,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从天上降下粮食——吗哪——给他们吃,又让鹌鹑飞来像雨一样降在他们中间,他们就有肉吃了。吗哪是上帝独独赐给他自己百姓以色列民的、别人不能拥有的一种食物。这是上帝的恩典。

虽然上帝一次次地恩待他们,可是当他们再次遇到困难时,埋怨的场景却一次次重演。他们到了利非订,因为没有水喝,又埋怨摩西说:“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并牲畜都渴死呢?”(出17:3)他们只会看到自己的艰难和苦楚,埋怨不断。上帝再一次施恩,吩咐摩西说:“你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出17:6)上帝为他们行了很多神迹。白天,有云柱在他们前面的上空为他们引路,云柱移动到哪里,他们就跟着到那里;夜间有火柱为他们照路,火柱在哪里停留,他们就在那里安营(参出13:21-22)。上帝照顾他们就像慈父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周详。可是这些人遇到问题时总是埋怨,对上帝的帮助从不知道感恩。

在上帝的带领看顾下,他们终于来到了迦南美地,这是上帝所应许给他们的流奶与蜜之地。民数记13章记载:摩西从十二个支派各选出一个代表,共十二个人,差派他们用四十天的时间去迦南地窥探,使他们好去得那地为业,因为这就是他们一直向往之地,是上帝应许之地。四十天后,探子回来向摩西报告说,“那地的确是流奶与蜜之地,但是那里的城墙高大坚固,那里的居民长得也非常魁梧,以至于我们和他们相比,就像蚱蜢一样。他们甚至是吞吃我们的那种居民。”(参民13:27-33)许多探子都感到了恐惧,然而这些探子中唯有迦勒和约书亚不这么看。他们对摩西说,“我们快上去攻击那地,得那地,我们一定能得胜。”(参民14:7-9)当两个态度、两种信息在百姓面前传出来的时候,全民就开始喧嚷、哭嚎,全民都接受了十个探子消极的想法,觉得困难重重,说,“那地方的居民那么强壮,城那么高大和坚固,我们去了岂不是送死吗?”他们又一次旧罪重犯,开始埋怨上帝:“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耶和华为什么把我们领到那地,使我们倒在刀下呢?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众人彼此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民14:2-4)这是他们的回应。当他们听说那里的城墙有多么高大坚固、那里的居民有多么强壮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不行,要被他们掳掠、杀害。我们还是回埃及吧,就是作奴隶也比死在这里好。”

以色列人很奇怪,无论是在巴力洗分遇到红海追兵、在西奈旷野没有吃的,还是在利非订没有喝的,只要遇到困难他们就会发出怨言,“为什么领我们出来呢?我们为什么要到这儿?不如回去更好。”他们忘记了他们曾呼求上帝要脱离为奴之地。当困难临到他们时,他们不愿意去面对;他们要自由,却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责任。迦南美地就在他们眼前,却不敢进去,而是退缩,情愿回埃及,也不愿意继续往前行了。

从出埃及到进迦南地的路程,现在已经走了十分之九,就剩下最后十分之一了,他们却不肯前进。他们的抱怨使耶和华上帝非常生气,他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我要用瘟疫击杀他们”(民14:11-12)。上帝就用瘟疫击杀那些报恶信的人,而且,那些发怨言的人没有一个人进入迦南美地,只有那两个说真话的探子存活并进入了应许之地。以色列人就是因着不信、因着退缩被拦阻在美地之外。

从以色列人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他们的眼睛虽然一直看着上帝的荣耀,他们的身边一直伴随着伟大的神迹,他们从埃及出来前,已经看见了上帝行的十个神迹;出埃及的路上每当遇到困难时,上帝总是以他超自然的能力为他们开路,上帝一直在用大能显明对他们的爱,可是他们还是不信,总是埋怨,遇到困难就退缩。分析原因,我们发现有这样两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小信。

他们每一次埋怨上帝时,上帝都没有因着他们的埋怨和不信责罚他们,而是以恩典待他们,为他们解决问题。然而他们不仅从来不感谢或者记念上帝,反而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每一次发怨言都是“我们如何”,活在自己的里面,只看自己,不肯舍己。所以,当他们到了应许之地时,先看到的是:自己太渺小,对方太强大;敌人太强壮,我们要受伤、被灭。他们一直活在自我里面。虽然上帝救他们,用神迹奇事引领他们,并使他们脱离为奴之地,但是他们却一直活在自我的生命里,以自我为中心,不将荣耀归与上帝,也不向上帝感恩。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导致了他们不信,以至于在“信心”的关卡上不能前进。

很多基督徒也常常在信仰的道路上表现为“小信”,因为撒但常常拦阻我们,给我们一些声音,让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看重环境和困难,而看不到全能的上帝,以至于我们忧愁、退缩、消极和冷淡。信心超越人的眼睛、逻辑和固有经验。如果“信心”在我们理性的分析之内、眼睛所看之内,那就不叫信。

这些人是凭着眼睛去看,看城墙高大,看敌人强壮,看自己渺小;觉得用小的和大的去抗衡,肯定要被杀、被掳。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一直因失败为奴,这一切的因素导致他们不信、哀哭、埋怨。

今天,我们怎样能够持守信心、过一个得胜的生活,并且向上帝的的应许之地前进呢?我们要看到这些影响信心的因素,并要胜过它。撒但常常用这些假象来迷惑、拦阻我们。他会让我们的眼睛专注困难。如果我们只看环境,就会失去信心,因为信心不是凭眼见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常有艰难,就像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所遇到的一样,虽然脱离了为奴之地,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路上,困难一个接一个临到他们,试探一个个摆在他们面前,又是追兵,又是红海,又是饥饿,又是口渴……虽然我们曾经得胜过,上帝带领我们信了主,我们信得也非常好,也很顺利,但在我们的路程中,不总是这样。你会发现,当你胜过一个困难时,又来了另一个,甚至这个困难是你以前没有经历过的。这时,你发现以前的经验无法解决。我们要记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告诉自己,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不能代表全部,更不能代替我里面所真正倚靠的那位。我们的信心要超过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因为我们倚靠的这位上帝是超越世界的上帝,而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有限的上帝。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信心是如何超越眼界的——这是彼得亲身经历的事。有一次,彼得看到耶稣在海上行走,就羡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太14:28-29)彼得相信耶稣的话,就像耶稣一样在海上行走。但是,这个信心并没有持久。他没走几步,就开始用眼睛去看环境,看到自己走在海上,海浪声让他很恐怖,看着波浪起伏,就很害怕。他越是看,越是注目这个环境,越是害怕,身体就开始往下沉。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信心不会因自己意志上的认同就能达到完全。信心还有两个更高的要求:在感情上降服、在意志上跟随。

信心除了在想法上接受,心理上接受,还要有顺服的举动。我们要在信靠中舍己,学会忘记自己。当我们用理性去衡量的时候,“不可能”就出现了。这个“不可能”一旦出现,信心就会被卡住,就不再持有坚强的信心。不仅是彼得,我们的信心也是如此:起初信心很好,一旦遇到环境变化,信心就渐渐萎缩。甚至有些信徒信主很多年后,竟然说,“还不如不信!为什么这么多事情临到我?”

我也常常听到有的信徒说:“我真的是无法面对,真的觉得信主这条路走得太艰难。”他们的想法真的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样:还不如回去的好,还不如在埃及好。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在面对不好的环境时,忘记了舍己。当你舍己的时候,你就能看见全能上帝的伟大。

原因之二:活在人的逻辑里。

在信心上,撒但还会让我们活在人的逻辑里,不能超越人的逻辑——我觉得是怎样就怎样;按我的分析,它不该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们不能迈出信心这一步。

我用圣经的一个例子和大家分享。在两个积极报好消息的探子中,有一个叫约书亚,他后来成了摩西的继承者。约书亚带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继续前进,在进入迦南时,与住在那地的居民征战。在攻打耶利哥城的时候,上帝给了他一个旨意:你们攻打这城的时候,不要动兵,也不要动刀,只在前六天每天绕着城转一次,第七天转七次,高声呼喊,那城就会倒塌(参书6)。在我们的逻辑分析看来,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那么高大坚固的城墙,无论你绕多少次也不可能倒塌!然而,上帝的方式很独特,他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约书亚单纯地相信,或许他在逻辑上分析不明白,但他知道,信心是超越逻辑的,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既然上帝要他绕七天,他就领着以色列百姓绕城七天,到最后一天高声呼喊,耶利哥城就倒塌了。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真的是超越眼界、超越逻辑的。这是一个常人很难理解的事情。

今天,我们基督徒面临同样的世界,但我们要有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态度,要有信心的抉择:选择倚靠我们的上帝来跨越我们的困难和环境,而不是用我们的理性来分析,用我们的经验去总结。撒但常常用我们过去的经验让我们产生一些想法,比如:我不可能成功、我没办法超越、我已经失败了。当你没办法去突破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思想。而上帝是行新事的上帝,他总是用我们想不通的方式成就他的计划。因为他是全能的上帝,他行的事不是我们有限的人所能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信上有一个跨越:跨越我们以往的经验,跨越我们的逻辑思维,跨越我们的眼界所能看到的事实,才能够化这些阻力为助力向前行。

两种观点摆在眼前:十个探子说,“他们吞吃我们,我们是他们的食物”。可是,约书亚和迦勒说,“他们是我们的食物”(民14:9)。因为我们的神比他们更大,他看到的是全能上帝的作为,他相信的是上帝的应许,这是信心的根基。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如何效仿这两个人所持守的信心呢?有三个方面。

第一,神的应许是信心的根基。

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而是看上帝的应许是什么。上帝所应许的,他必成就。上帝曾说,“我要将流奶与蜜之地赐给你们,必要领你们进入那地。”(参民14:8)当撒但给我们声音、意念说“你不能,你会失败的,你太软弱了,他太强壮了”的时候,我们要紧紧抓住上帝的应许——“我已经为你作好了一切”。上帝的应许是我们信心的根基。上帝的应许在先,所以我敢朝着上帝所指示我的方向前行。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祷告,求上帝给我们指出前行的方向,我们必能得胜。我们不能靠自己的感觉盲目行走,因为这不是我们信心的根基。当以色列人知道“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我要用瘟疫击杀他们,使他们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后裔成为大国,比他们强胜。’”(民14:11-12),当他们看到耶和华的震怒时,他们才说,“我们错了,我们应该去那地”。这时耶和华上帝的能力已经离开了他们。上帝命令他们去的时候,他们不去;他们看见问题、发现自己不对的时候,又想去,结果他们上去攻打迦南地的时候,被那地的居民杀败了,且败得很惨。所以,信心的根基不是你自己一股脑地想怎样就怎样,或像以色列人一样逞匹夫之勇——“我们不怕死了,我们要上去得那地为业”,这都不是从上帝的应许来的,上帝的应许是叫他们凭着“信”进去。

我们的信心若要建立在上帝的应许之上,就要常常地祷告,寻求上帝的旨意,从而明白上帝的应许,然后抓住这个应许,遵循这个旨意,我们就能走得胜的道路。

第二,信心是进入应许之地的钥匙。

信心的根基是上帝的应许,同时,信心又是进入应许之地的钥匙,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不是凭着他们的装备,也不是凭着他们身强体壮,而是凭着信心。约书亚和迦勒凭藉的,是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他们相信上帝的大能,这是他们进入迦南之地的钥匙。约书亚遵行上帝的命令,凭着信心,率会众绕耶利哥城七日,那城就倒了。

第三,听见并去遵行,就能持守。

虽然前两点都明白了,但是不去遵行,不能持守,这个信心仍然是死的。没有行出来还是死的,听见了就去行,就如同聪明的人将房子盖在磐石上(参太7:24),在遇到困难和不好的环境时,就能站立得住,并且跨过困难、得胜有余。

只要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持守信心,信心就可以“活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信,不单是理智上的赞同,还要有顺服的举动,以及在信靠上的舍己。信靠上帝需要舍己,如果不舍己,就很难信靠。我们要上帝活在我们里面,才能信靠在上帝的能力和他的膀臂下。如果不舍己,以自我为中心,上帝和“我”就没有办法连在一起。只有舍掉自己,上帝才能活在我们里面。

如果是刚强的、得胜的上帝活在我们里面,当我们在面对艰难环境时,就能过刚强、得胜的生活;如果我们里面活的是自己,没有上帝活在里面,没有舍己,当我们面对环境时就会活得有限、软弱。

脱离为奴之地、获得自由,就要付上代价和责任。这个责任,我们自己担当不起,但是上帝替我们担当了。我们要对主说:“主,我愿意向前,但是我的力量有限,求你来帮助我”,这是我们基督徒应该有的心态。上帝从来都不会把难担的担子加给我们,不会让我们过“红海”却不给我们开路。上帝要为我们把“红海”开为“干地”。上帝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很多托付,他不会只给我们任务而不给我们力量。他既然给了我们托付,必会给我们力量。上帝给我们的恩典足够我们胜任这些托付,承担这些责任,跨过这些艰难。所以,重要的是靠我们的上帝,而不是靠我们自己。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祷告、交托,要知道我们是有上帝的人,知道我们是有信仰的人。

有一部电影《妙手仁医》,是根据真人真事编剧的,讲述了主人公本•卡森传扬福音的故事。他是一个黑人,虽然他的处境不是很好,但他后来成了世界着名的神经外科、脑外科专家,2008年获得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奖。他就是一直靠着上帝的恩典,化人生的阻力为助力,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很不好的境遇进入到一个得胜的生活。

他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加上又是黑人,经常受一些学生的排挤、歧视,这样的境遇让他感觉很自卑。幸运的是,他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母亲。母亲一直用基督的思想鼓励他:“孩子,谁说你笨?你能做到,而且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妈妈总是这样鼓励他,告诉他不要被眼见的这些环境限制。有着妈妈的激励,他冲破了自卑,学习成绩不断上升。

青少年时期,他曾经和一些不好的人混在一起,脾气特别暴躁,差一点就走入了犯罪之路。有一次打架还拿刀刺人。可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是,当他刺人家的时候,刀刺到那个人的皮带上断了,没有伤害到那个人。这时,他一下子醒悟,跑回家拿起圣经就读,向上帝祷告:“上帝,你快除去我暴躁的性格。”他和一般的人一样,他甚至比一般人境遇更不好,加上青春期情绪上的反抗,非常地浮躁,很难控制自己。这时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能、有限,就交托给上帝,后来他慢慢平稳下来,学业一直很顺利。

他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他依靠上帝的恩典。他做过一个非常出名的手术,使他的事业达到了高峰。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手术,起初他不敢接。有一对刚生下来的双胞胎,头是连在一起的。他是专门做脑外科手术的专家,双胞胎的父母是德国人,特意到美国去找他,因为他当时已经很出名了。但是,没有人敢接这个手术,的确太难了。那对婴孩刚刚出生,要做脑部分离手术,通常会因大量出血而死亡,没有办法控制,脑部手术需要很精密的技术,花很长时间。在两难之间他不知道怎么办。他翻阅了很多资料,希望能找到答案,但无论从经验,还是从知识上说,这都是不可能办到的。这时,他想起他的母亲对他说过的话:“一切都在你的脑子里”。他就向上帝祷告。手术前他也告诉那对夫妇说:“你们要为孩子的手术祷告”。孩子的母亲问:“医生,你祷告吗?”他说:“我祷告,我每天都祷告。”带着交托的心,他为孩子做了手术,这是历史上很成功的一个手术,也是一个大神迹。历时22个小时,由两队专家给这两个孩子做手术,为避免流血过多,手术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使两个孩子的心脏停止跳动,非常奇妙的过程,他用了最周全的想法、最多的知识。可是在手术中,当他为一个孩子做完手术缝合好时,剩下的时间却不够给另一个孩子做手术了,时间一到,手术就会失败。怎么办呢?只剩下几秒钟了,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他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个孩子的脑部处理好了。两个孩子终于分体成功。这件事情震惊了所有的人,好多人前来采访。

这样一个见证让我们学到:我们人生中会有很多的阻碍、困难,很多我们突破不了的艰难障碍,但是我们要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上帝,这一切的阻力就变成助力了。本•卡森靠着上帝,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上帝加给他力量,神迹就在他身上出现,他就进入到上帝的应许之地。一个很笨、被人欺负的黑人孩子走到事业辉煌这一步,是因他凭着信心和对上帝的信靠。

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贫乏的,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会有不少阻碍和困难,但是我们只要抓住上帝给我们的应许,靠着上帝给我们的力量,这一切阻碍都会变成动力,平凡的人生一定会活出不平凡的生命。我们要接受并进入上帝给我们的应许之地,活出丰盛的生命,完成上帝在我们身上美好的计划。阿们!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