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冯秉承:见证基督

日期:2016-10-27作者:冯秉承

一. 引言:

耶稣基督是《圣经》的中心;整部《圣经》是为祂作见证的(约5:39)。《约翰福音》的主题是:人应该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因此得到永生。今天要宣讲的这段经文,再次阐明这一主题。

这段经文,可分为两个段落:耶稣基督与施洗约翰(3:22-30),和从天上来的那一位(3:31-36)。

 

二. 耶稣基督与施洗约翰(3:22-30)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22)。

这事以后”应该是指耶稣与尼哥德慕谈道(3:1-15)之后。此事发生在犹太地的耶路撒冷;所以,“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的“犹太地”应泛指耶路撒冷之外的郊区或旷野。

这是福音书唯一记载耶稣和门徒“施洗”(参见约4:1-2)之处。

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3:23-24)

撒冷”(Saleim,“平安”)和“哀嫩”(Ainom, “源泉”)的确实位置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在撒玛利亚(耶稣时代属于犹太省)境内。

其他福音书记载,施洗约翰下监(可6:14-29)后,耶稣开始在加利利传道(太4:12-17;可1:14-15);使徒约翰记载耶稣与施洗约翰同时施洗,也是其他福音书没有的。这些记载并不矛盾:《约》记载了耶稣在施洗约翰下监前作的事;《太》、《可》则记载耶稣在施洗约翰下监后所做的事。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一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祂那里去了。’”(25-26)

一个犹太人”,有抄本为“一些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具体不详,可能与洗礼有关;而且,由约翰的门徒与犹太人的辩论,引申到耶稣与施洗约翰之间的竞争。

门徒不是单单向施洗约翰报告一些消息,而是反映出一个深深的忧虑,怕他们施洗的地盘被耶稣和祂的门徒夺去。“众人”的原文是“所有的人”,这显然是夸大之词;3:23明明记载“众人都去(哀嫩)受洗”!

施洗约翰从四个方面回应门徒的忧虑。

1)引用一句名言:“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甚麽”(3:27)。所有人的权柄,都是神赐给的。主耶稣对比拉多说过类似的话(19:10-11)。“”可指一般的人,也可特指道成肉身的耶稣和施洗约翰。既然赐予者是神,那么,领受者之间的竞争、嫉妒、猜疑,就不应该存在。

2)重申自己立场:“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祂面前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3:28)。对耶稣的神性和先存性的确认,他再次确定自己只是“奉差遣在祂面前的”人。

3)描述一幅图画:“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3:29)。

新郎的朋友”就是伴郎,任务是把新娘领到新郎那里。

按照中东的习俗,伴郎是绝对不能娶新娘为妻的。这一点在《士师记》中也有佐证。士师参孙取了一名非利士女子为妻;后来他岳父将其妻给了参孙的“陪伴”;为此,参孙用三百只尾巴上有火的狐狸,将非利士人的禾稼、橄榄园烧尽了。非利士人自知理亏,于是把该妇人及父亲烧死了(士15:1-6)。

《圣经》常用新郎和新娘比喻神与以色列人、耶稣与教会的关系。施洗约翰把人领到耶稣面前,就完成了神给他的任务,他就喜乐了、满足了。

施洗约翰将耶稣和自己分别比作新郎和伴郎,从这两个方面表明,他决不会与耶稣有任何竞争。

4)宣告一个法则:“祂必兴旺,我必衰微”(3:30)。

这是《约翰福音》记录的施洗约翰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不仅表明施洗约翰的谦卑的美德,更展示他属灵的洞见。作为旧约的最后一位先知,他的事工的结束,代表旧约时代的终结。主耶稣的兴旺,表明新约时代的到来。“祂必兴旺,我必衰微”正是代表新、旧约时代交替的伟大时刻。施洗约翰深知自己是这一交替时刻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所以,他心满意足地看着耶稣的兴起和自己的告退。

 

三. 从天上来的那一位(3:31-36)

就像约3:16-21一样,这段经文是谁说的:施洗约翰,主耶稣,还是《约翰福音》的作者使徒约翰?圣经学者没有一致的意见。不过,不论出自谁的口,并不影响经文的意思。

3:31-35阐述了耶稣与世人的更本区别:

1)耶稣的神圣来源(3:31-33):耶稣是从天上来的(约1:1-2,14),祂所“见证”(现在时态)的,是祂的“所见”(现在完成时)、“所闻”(简单过去时),是祂的亲身经历,是真实的。

只是没有人领受祂的见证”的“没有人” 意为“许多人” (约1:10-11;出于对弥赛亚的误解:可6:1-4;约7:25-27)。

相信祂的见证的,就“印证”(印上印)耶稣真是从天上来、与神合一的那一位。

相反,世人是从地来的。

这里,“从地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似应泛指一切的人,而不是特指施洗约翰。因为,虽然施洗约翰的来源是地,但他的使命、他的宣讲和对耶稣的见证却是来自天上的(约1:6;太21:23-27)。如果这个“”是特指的,也许特指尼哥德慕更合适。

2)耶稣本身是道,祂说的话就是神的话,而且“神赐圣灵给祂是没有限量的”(3:34;西2:9-10),且是持续不断的(“赐给”是现在时态)。圣灵在人身上的工作却是间歇和有限量的。

3)“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3:35)。父神与耶稣的关系不仅是赐予者与领受者的关系,更是彼此相爱的关系,是三一神不同位格之间的平等关系。

 

四. 结论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 [原文是不得见永生] ,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3:36)。

这不仅是这一段经文结论,也是第三章的总结。

世人无一例外地在罪孽中挣扎、沉浮,必将走向永远的沉沦。神爱世人到这样的地步,以致差祂的独生子来拯救世人。信和不信,一字之差,就是永生和永死的天壤之别。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有永生”和“常在”是现在时态,表明永生(约17:3)和神的震怒现在已经是事实,虽然它们要待耶稣再来时才会完全实现。

 

五. 反思

1) 人认识神拥有绝对主权,认准并安于自己在神国中的位置,就能从更本上消除争竞、嫉妒。

我们的一切恩赐都是神赐给的,我们只是领受者;既然如此,就无须狂傲或自卑(林前4:7)。

神对每一个信徒都有不同的带领。每一个信徒在神眼中都是独特和不可取代的,在身体上各为肢体。基督徒的事奉一定是团队的事奉,需要彼此配搭、协调。无人能包打天下。

因此,应安于和忠心神命定的职分。不要与别人比;常常是,越比心态越不平衡,因没有可比性,也不客观、公平(约21:18-22)。

2)应该常常省察我们自己的信仰,我们与主耶稣的关系。“不信子的人”(3:36)的“不信”是“不顺服”的现在式主动语态分词;“不信子的人”就是“那不顺服子的人”。“信心”与“顺服”是不可分的。信心不单是头脑中的,必须产生行为。“你们既接受了主耶稣基督,就当遵祂而行,在祂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西2:6-7)。

我们与主的关系如何,别人不一定知道,但我们自己清楚,主更清楚。朱传道在08/01/2010的主日证道中挑战说:不在于我们是否相信主耶稣,而在于主耶稣是否相信我们(约2:23-25)!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主耶稣信得过的门徒。

求主怜恤、帮助我们。阿门。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