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洪光良牧师:奴隶与主教

日期:2016-10-27作者:

2010年7月4日圣餐主日,卡城华人基督教福禾堂洪光良牧师以《奴隶与主教》为题分享了《腓力门书》的内容,跟弟兄姊妹们交通了什么是真正的利益?由谢咏贤姊妹传译。

经文:《腓利门书》1-25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和妹子亚腓亚,并和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上帝: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怏。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求你。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不 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你若以我为 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

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 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与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愿我们主耶稣 的恩常在你的心里。阿们。

引言

受到孔夫子交友论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在选择交朋友的时候是比较谨慎的。即使是益友也希望益处愈多愈好。商场上就更是如此。因为多数都喜欢听“利好”而不愿听到“有损无益”的消息。今天我们一同来讨论《腓利门书》,很快就会发现,其中也有一个“有益的好消息”。

《腓利门书》是一封私人函件,也是保罗书信中最短的一封书信,整封信原文只有335个字;是保罗(主后60-63年)在罗马坐监的时候、写给歌罗西教会一个热心基督徒家庭的。传统认为这个家庭的主人就是腓利门,妻子亚腓亚,亚基布可能是他们的儿子。

这信虽短,却是一封极有社会价值和属灵意义的信。透过它,我们更能了解保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更能理解圣徒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信仰。腓利门是歌 罗西城的富户,他本人可能是保罗在以弗所三年宣教(徒19:8-10)所结的果子。他也蓄奴,家中却有教会。而保罗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度盛行的时代;奴 隶就是无权可以说“不”的人,一个奴隶的价值等同主人一件会说话的工具。奴隶逃走是很严重的事,一旦被抓回来,后果不堪设想。通常,奴隶身上都有一道法定 的金属牌,说明这是谁的奴隶,并叮嘱遇见他的人必须将其送回主人。

阿尼西母是腓利门家中的一名奴隶,这名字原是“有益处”的意思,可是,他的行动反而变成主人的损失;因为他大胆到敢偷取主人的东西然后逃之夭夭。阿尼西母 逃到罗马后,幸好遇见正在坐牢的保罗,终于接受福音的教导并且成为保罗“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也在患难中侍候和协助保罗,因而被保罗称为“心上 的人”。对这件涉及公法、信仰与私情的事,保罗充分发挥了他的智慧,不单成功地平衡处理了一则制度和信仰的矛盾,也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榜样。

一个囚徒的权威

众所周知,《腓利门书》是保罗在坐监的时候写的,和《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合称(四本)“监狱书信”(弗3:1,4:1,6:20;腓 1:7,13;西4:3,10,18;门1、9、10、13、23)。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身陷囹圄的人有甚什么权威呢?即使保罗有罗马籍的保护,轻易不至 受棍棒之苦,但也没有权柄可以支配别人呀。然而,保罗却确实有他特别的权威。但他并未轻率使用这些权威,反而委婉地用爱心去和比他卑下的人商量。当其欲得 到阿尼西母的时候,他明知这是和罗马法相悖的,他也确实必须尊重阿尼西母的主人。那么,他是如何发挥自己的权威呢?

1)、他看重自己使徒的身分,所以敢对腓利门说:“我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已也是亏欠于我。”也许腓利门也是保罗的属灵儿子,儿女当然明白父母的劳苦和恩情,都要设法用伺候来回报。所以,保罗有权留下阿尼西母代替腓利门来伺候自己。

2)、他藉当日社会上敬”老“的风气,就运用修辞学上的文字双关意义之法。他说:“像我这有年纪的(presbytes)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 的……。”在当日,“上年纪的人”presbytes和另一个解作“大使presbeutes”的字,在用法上却是相通的。毫无疑问,保罗是在告诉腓利 门,这个正在坐牢的老人,其实乃是上帝的大使。所以带有上帝所交付的权威。

3)、保罗也许是用上帝的律法来凌驾罗马法律。当时《新约圣经》尚未定型,信徒使用的根据都还是旧约的《七十士译本》。旧约的诫命和律法一共是613条。 包括训令式的律法248条(与人体的肢体数目相应)、和禁令式的律法365条(与一年中有365日相应)。腓利门既然是教会领袖,当然知道这些律法。而上 述前半部律法的第248条强调的恰恰就是“被压迫者需被拯救,必要时要把迫害他的人杀掉。”后半部律法的第365条,强调的乃是“不可为自己多积金银”。 联想到在压迫下的阿尼西母也是自己的财产时,腓利门的良心当然不敌保罗的压力了。

4)、保罗的权威来自自己肯面对现实和对责任的承担。他并未包庇阿尼西母的过失,但他愿意为他负责和替他承担。保罗坦荡地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何等铿锵的豪语,任何人也抵挡不了的。

5)、保罗在这件事上表示其会继续跟进的决心,这就给腓利门增加了压迫感,令人无法搪塞或虚与逶迤。保罗请求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接待他),不但不再把他 当作奴隶(释放他),还要把他当成亲爱的弟兄(亲爱他)。然后再一句叫人无法招架的话:“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最 后还表示自己很快就要来验证全案的结果。他说:“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

6)、保罗的权威其实还来自他的谦卑和真诚,他对待腓利门的态度,与其说是吩咐,毋宁说是请求。因为在强迫底下的行善是没有意义的。他要腓利门行善行得甘心自然。从属灵深处使他明白暂时虽然失去一个奴隶,却永远可以得着一个弟兄。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有益处”。

可以转换的角色

时常听见有人慨叹“人生如戏”,意思就是人的一生遭际无常,台上台下的角色很难一致。这种比喻固然很形象和生动,但仔细咀嚼之后,又觉得此言并不成理;因为演戏者通常都是经过排练才能粉墨登场的,而人生却不可能如此。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毕竟是单行道,是没有机会重新彩排的。所以,我们对 “生”的机会就应当格外珍惜了。然而,也有一些例外;信仰就是如此。从腓利门书所提及的众人物身上,我们学到不少功课。即使人生如戏,我们还是可以演得更好的。

我们可以视腓利门书为极之简洁的剧本。在短短335个字的这台戏中,上帝是戏班班主、耶稣是肉身的主角、基督是灵魂的总导演。而剧本中的腓利门、亚腓亚、 亚基布、阿尼西母、保罗、提摩太、以巴弗、马可、亚里达古、路加、底马等十一个人都各自分担着不同的戏量。至于我们,就是看戏的人。我们看到了什么?藉着 历史记载的帮助,我们多少能了解这场戏的过程和结局。

保罗,是一个由强烈的BP者甘心转变成被BP者的角色,他的演出是多次被打、坐监、最后殉道了。亚里达古,这个忠心的帖撒罗尼迦人,同样也是坐牢并且最后 为主殉道的人。亚腓亚,这个被保罗称为妹子的妇人,最终也是以身殉道,东正教还定出每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为她的殉道纪念日。阿尼西母,一个命运可悲的奴隶, 悔改后不但成为保罗的得力助手,后来且成了以弗所的大主教,可是他也同样在尼禄的年代被石头打死。

此外,为主受苦的人还有很多。罗以的外孙提摩太、歌罗西人以巴弗,他们都曾为信仰遭受牢狱之苦。歌罗西的富户腓利门、保罗的医生路加、和保罗一同当兵的亚基布等人,也都各用自己的恩赐为福音做了美好的见证。

然而,对比性最强烈的两个人应该是巴拿巴的表弟马可、和在罗马曾经和保罗同工的底马了。马可的母亲马利亚是个敬虔的妇人,住在耶路撤冷。家里常常成了聚会 的场所,也是耶稣最后晚餐和五旬节圣灵降临的地方。马可曾经跟随保罗,但到了旁非利亚的别加的时候,马可不知何故却作了逃兵,引致保罗和巴拿巴一度决裂。 其后只好转去师承彼得,并且成了彼得的得力书记员,被彼得称为属灵的儿子(彼前5:13);他自已也写成了最早的福音书就是《马可福音》。他最后只身前往 埃及宣教,所创立的教会即今日“科普特教会”(Coptic Church)的前身。可惜被亚力大城的犹太人用火活活烧死。

保罗对他的态度后来又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对他非常思念。于是写信给提摩太,告诉他:“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与我有益”(提后 4:11)。又吩咐歌罗西教会,如果马可到你们那里,就要好好接待他(西4:10)。在腓利门书中,我们知道马可和保罗又在一起了。从马可身上,我们看到 一个基督徒在成长过程中虽有跌宕起伏,然而,只要肯接受属灵名师的督导,终必成就辉煌的圣工。

腓利门书的尾声中也提到底马这个人。保罗在罗马的时候,此人曾经和保罗同工(西4:14;门24)。可惜在福音与物质之间,他选择了贪爱世界的道路,终于 前往帖撒罗尼迦发展去了(提后4:10)。今天我们发觉也有不少信徒的信心,多少也受底马的影响。只关心发展经济,不关心属灵建设。甚至沉溺在世界潮流 中,最终穷得只剩钱。

从腓利门书中折射出来的社会公义

从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信中,我们就可以透视到保罗对奴隶制度的态度。他承认奴隶制度存在的现实,但不认为人有奴役别人的权力。他的观点不是出于政治,而是出 于宗教。他相信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乃为一切人而来,所以耶稣的死是为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的人而死,活是为所有的人而活。世人仅仅凭藉对基督耶稣的相信就可 以得救,就都成了上帝的儿女;大家既都是天父上帝的儿女,逻辑上也就互为肢体并且都是弟兄姊妹的关系了。除了上帝,谁也不是谁的主人。因为联结弟兄姊妹关 系的就是爱。爱使人人平等,所以早期基督教的社会理念就是争取自由和平等。 

初期教会其实就是凡物公用的人民公社。但是因为这是出于宗教而非出于政治。所以保罗并不谴责奴隶制度的不当,也绝不主张使用暴力去推翻它,最终只采取委婉 的劝说。他劝说阿尼西母回到主人身边,又劝说腓利门接纳他、释放他、以兄弟的态度爱他。显然,保罗的期望达到了。腓利门一定接纳了保罗的要求,否则这封私 人信件就不可能存留下来,阿尼西母后来也不可能成为以弗所的大主教。

可惜,人心并非常常愿意受教的,初期教会那阵热情慢慢也就冷却下来了,乃至教会与社会暂失区隔的表现,慢慢地与罪恶的世界就没有太大分别了。这从东西教会的分裂、新旧教会的流血斗争中都可以看到了。

一向以耶稣基督的爱为圭臬的国家,渐渐就变质为拥护蓄奴乃至贩奴的国家。自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基督教国家原来以爱为动力的政策被强暴所代替了,于 是,主张人人平等的信仰变成了扩大对外掠夺的野心了。所以,才有马克斯主义的兴起。恩格斯就视早期基督教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早期基督教在 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早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他认为从旧世界解体过程所解放出来的,都掉进基 督教的引力圈子里去了。可是后来教会本身也堕落了,以致基督教无法实现的理想,要由后来的社会主义来完成(参看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 22卷《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

其实,基督教并非单单是上述那些可怜人的慰藉,圣经的观点指出,全人类都服在罪的威权底下,所以人人都是罪的奴隶,人人都需要被释放、被拯救、被赦免。可 惜,保罗并未做到,历代教会也做不到。因此,只有期待耶稣基督再来净涤万有;这就是保罗所说:“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不但如 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8:22-23)

结语

藉着保罗的求情,引发了腓利门在基督里的爱,阿尼西母终于真正成为“有益处”的弟兄了。然而,这封信的真正“有益处”,则是向我们揭示一个真理,就是人是自由的,人不应该成为奴隶。阿尼西母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争取自由的例子,历代受种种力量压制着的世人,由此都应该受到鼓舞。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势不断衰颓,受尽基督教列强国家的侵凌压榨。中国人虽未至沦为亡国奴,但也没有自由的日子好过。在基督教平等自由博爱教 义的刺激下,终于暴发了1851-1868历时十七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提出了“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可惜 失败了。八十年后,一个照马克思理想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出现并唱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战歌了。这标帜着中国人对“奴隶”这个字的反感和厌恶。可 是我们并未因此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反而是沦落为另类的“奴隶”。

回顾自1919年至今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已甘心情愿地将自己变成三种不同的“奴隶”。1919-1949这三十年我们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寻求一种新 文化模式,所谓新生活运动却没有缔造新生命;1949-1979这第二个三十年,我们都投身到政治斗争中去了。结果就出现了只有阶级斗争而无阶级和谐的乱 象。自1979-2009这第三个三十年是个重财创富的年代,结果是人格生命道德都跟不上去,不少人穷得只剩大堆钱。当然,文化、政治、经济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信仰、漠视道德、不顾公义,仅仅是为文化而文化,为政治而政治,为金钱而金钱的话,整个人的身心灵都不可能有真自由,反而变为这些名自的真奴隶 了。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