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八种有福之人(续)

日期:2016-10-27作者:西门

马太福音5: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5: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5: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5: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5:10为义受BP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BP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5: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BP他们。

第四种有福之人——饥渴慕义的人(5:6)

 
 马太福音5: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将“饥渴慕义的人”译为“渴望实行上帝旨意的人。”

“饥渴慕义”是天国子民的生命本能。因为称义得生命的人,就必渴望实行神的旨意,如同才生的婴孩就有爱慕奶的本能一样。

这里所说的“义”,希腊原文是名词,与公义、仁义是同个字,含有合理、合法、正确、正派等意思。所以,这个“义”应用在审判和断事上,是公正合法、是非分明;应用在商业买卖上,是诚信合理,老少无欺;应用在人际笑系上,是作风正派、平等博爱。

凡能如此行,就必心灵平安,就是有福的人。

经验告诉我们,“饥渴慕义的人”也会受到罪的危害。圣经说:“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彼前2:1--2)。
 
这说明,只有除去-切坏事,保持心灵健康,才会饥渴慕义。比如才生的婴孩,若是身体有病就不想吃奶,只有先把病毒除掉,身体健康了,才会饥渴,才爱吃奶。
 
而且,“饥渴慕义”需要操练。圣经记载,神为了造就自己的选民,曾经在旷野让他们经历饥饿和干渴,使他们深刻体会“灵食”和“灵水”的宝贵(参林前10:34)。如今对我们也一样。
 
在一个阶段里,神也会让我们经历饥渴,这不是要饿坏渴死我们,乃是要增强我们的属灵食欲,更加饥渴慕义。

总之,饥渴慕义的人是灵命健康的人,他们对神的义如饥如渴,必如愿以偿,神必成就他们所渴慕的,使他们多结善果,生命渐长。这是多么有福的人。

第五种有福之人——怜恤人的人(太5:7)

 
马太福音5: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怜恤人的人”就是“以仁慈侍人的人”(参《现代中文译本》),这种有福之人的特点是富有同情心,看见人遭遇难处就会“动慈心”,且有仁慈的表现。

我们看圣经里的几个例子。

马太福音18:21—35记载,主耶稣在教训饶恕之道的时候,讲了一个比喻。有一个欠债一千万银子的仆人,因为实在无法偿还,只好苦苫哀求宽容,主人见状,“就动了慈心”,“并且免了他的债”。可是这个仆人遇见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竞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逼他立刻还债。主人知道了,就责备这个仆人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这位主人就是救主,他对我们这些欠一千万罪债的人“动了慈心”,免了我们的债,饶恕了我们的过犯,所以我们理当同情别人的软弱,饶恕别人的过错。圣经说:“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3:13)。由此可见,怜恤人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饶恕别人。

路加福音10:30--37记载了主耶稣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面对一个从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被强盗打个半死,倒在地上的人,出现了二个人,前两个是祭司和利未人,他们先后经过,看见了他,无动于衷,绕道而去;惟有后来经过的一个撒玛利亚人,看见他,“就动了慈心”,并有种种仁慈的行动:“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一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体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由此可见,怜恤人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救助落难的人。

此外,约壹3:17记载:“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而呢?”

箴19:17也说:“怜恤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由此可见,怜恤人的第三个表现就是怜恤贫穷。

主也告诉我们,怜恤人所得的福是“必蒙怜恤”。我们看旧约圣经中那个撒勒法妇人在饥荒的时候,自己仅有一把面粉、一点油,还是怜恤人,先为以利亚做饼,结果呢,自已也蒙了怜恤,神在那一把面粉、一点油中显出了奇妙的作为,使她和家人并以利亚都平安度过了饥荒的难关(王上17:8--16)。
 
我们也看到,新约圣经中记载一位女徒,名叫多加,正因为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是一个怜恤人的人,所以当她遭难的时候蒙了大怜恤,神叫她从死里复活(徒9:36--42)。
 
正如圣经所言:“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诗41:1)。

我们知道,主说怜恤人的人有福,就意味着不怜恤人的人有祸,因为圣经也明明说过:“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2:13)。
 
我们都知道那个毫无怜悯之心的财主,他的结局就是受无怜悯的审判(路9—21)。从这个反面教员的结局,我们更加看到怜恤人是何等的重要。神那么怜恤我们,我们岂可毫无怜恤之心呢?
 

第六种有福之人——清心的人(太5:8)

 
马太福音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清心的人”就是“心地纯洁的人”(参《现代中文译本》)。具体表现在:信仰专一不偏于邪(林后11:3);内里诚实不怀诡诈(诗24:3—4;约1:47);心地清洁不存污秽(林后7:1)

清心的人不但靠主宝血洗净(来9:14),靠圣灵洗净(林前6:11),有新心、义心,而且能常常祈求神的鉴察、试炼,不断地洁净自己。
 
我们看诗人的祈祷:“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

这段经文说到两种经历:

1、求神鉴察。常有这种祈祷,才能常在圣灵的光照之中,神的道也能将我们的心思辩明(来4:12),是与非,分得清清楚楚。

2、求神试炼。属神的人常在百般试炼之中,其实,试炼最能显明人的意念是否纯洁,所以,试炼是洁净自己最有效的经历。

毫无疑问,没有这两种经历,不可能保持心地纯洁。

我们看一节经文:

耶48:11“摩押自幼年以来,常享安逸,如酒在渣滓上澄清,没有从这器皿倒在那器皿里,也未曾被掳去。因此,他的原昧尚存,香气未变。”

经文所说的“常享安逸”,就是没有经历试炼。“如酒在渣滓上澄(chéng)清”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一瓶有渣滓的酒,放着不动,看起来是澄清的,然而一摇动,就会混浊起来。若要酒真正澄清,始终不浊,必须把澄清过的酒倒在另一个器皿里,把下面的渣滓去掉,经过几次澄清,酒瓶里没有渣滓了,这样,随便怎样搅动,也不会混浊。

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地说明,有的弟兄姊妹在平安顺利的时候,看起来蛮不错,但是遇到试炼,就容易乱套;这正是“酒在渣滓上澄(chéng)清”。

那么,怎样在试炼中省察自己,洁净自己呢?

我举几个例子:

有时别人向我提意见(这是对我的试炼),我听,为什么心里难受?是不是我还有骄傲不谦卑?(这是省察自己)

有时别人得罪我(这是对我的试炼),我为什么总是耿耿于怀?是不是缺乏爱心?(这是省察自己)

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这是对我们的试炼),我为什么老是不安?是不是我只体贴自己的意思,不体贴神的意思?(这是省察自己)如此等等。

这样不断地经历试炼,省察自己,才能保持内心清洁,成为有福之人。

第七种有福之人——使人和睦的人(太5:9)

 
马太福音5: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现代中文译本》将“使人和睦的人”译为“促进和平的人”。这样的翻译更能表达原文的丰富含义。

“促进和平”包括神人和好,教内和睦,社会和谐。

首先是促进神人和好。主耶稣为着实现人与神和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弗2:13--18),我们理当牢记“劝人与神和好”的大使命,领人归主(太28:19--20;林后5:18—20)。

其次是促进教内和睦。圣经说:“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133:1)。“使人和睦”原文也可译作“制造和平”。我们可想而知,要制造和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老我当家,充满血气的人,只能制造矛盾,不能制造和平。没有舍己与付出,也无法制造和平。
 
我们看雅各,他之所以能与哥哥以扫亲嘴和好,就是因为他经过神多年的对付和造就,有了神的性情,有了追求和睦的心,并日肯谦卑七次俯伏,肯付出九批礼物的代价。

第三是促进社会和谐。圣经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来12:14);“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多3:2)。我们看,但以理在巴比伦,尽管有诸多不安定因素,但他总是依靠上帝,凭着爱心,维护了不同信仰者之间的和谐,实现了大家的共同平安(参但2:17—18)。这才是“世上的盐”。

在这二个方面促进和平的人,“必称为神的儿子”,这是何等的福份。
 

第八种有福之人——为义受BP的人(太5:10—12)

 
马太福音5:10为义受BP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BP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5: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BP他们。
 
这处圣经两次说到“有福”,说明第八种有福之人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义受BP”。意思是“为了实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用现代的话说,也就是因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例如施洗约翰因斥责希律的恶行而受迫害(太14:3—12)。

二是为主受BP。主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BP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这是纯粹因为跟从主而被侮辱、受迫害、遭毁谤,不是因为违法犯罪而受罚(彼前4:14--16)。

这两种情况都是有福的,这个福不只是有份于天国,而且“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再次思想了“八福篇”,希望大家能有新的启发,新的得着,更希望大家个个成为有福之人。
 

(续完)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