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2015感恩讲章:感恩事奉 路加福音4章38-41节

日期:2016-10-27作者:肖云北

2015年11月22日主日二堂崇拜,肖云北牧师和大家分享路加福音4章38-41节的经文,并为主证道。内容如下: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着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3天)。1863年,林肯总统把感恩节定为法定假日。到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下面分两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为何感恩服事

彼得岳母为什么要用感恩服事上帝?马太福音8章14-15节、马可福音1章29-31节、路加福音4章38-39节共同记载了这件事情:耶稣出了会堂进了西门家,看到彼得的岳母害热病甚重,耶稣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彼得的岳母就立刻起来服事主。彼得岳母服事主是因为她经历了主的医治。路加是医生,他称西门岳母害热病甚重,躺在那里。根据解经家巴克莱说,在巴勒斯坦地方共有三种热病:第一种称为“马尔他热”,患这种热病的人很虚弱、贫血、身体消瘦,延续数个月之久,最后常常会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第二种是“间歇性的热症”,间歇性就是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儿,很象肠热病。第三种是“疟疾”,在约旦河的入口与它流向加利利海的出口之处,有一片沼泽地带,疟疾繁殖,迦百农与提比哩亚均为疟蚊猖狂的地区。疟蚊时常还会带上黄疸病和发冷病,因此,病患者备受痛苦与折磨。彼得岳母所患的热病,很可能就是疟疾。疟疾是一种按时发冷、发热的急性传染病。(参徒28:8)时冷时热后面部转红,体温越来越高,高达40℃,并伴随着抽搐、呕吐、剧烈疼痛,辗转不安,呻吟不止。耶稣时代医学尚不发达,此疾病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我们都会有身体和灵性上的疾病。身体患病的原因有:违背自然定律、犯罪、被撒但攻击或为要彰显上帝的荣耀与大能(参约9章)。灵性的疾病:面对环境压力给心灵带来的忧伤痛苦,感情上的伤害等。惟有耶稣基督能够医治我们身体和灵性上一切的疾病。“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诗103:3)“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因着我们得到了上帝大能的医治,所以我们理当向上帝献上感恩。

《疾风烈火》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教会怎样从最低落、低谷的状态,藉着祷告,圣灵在他们中间作工,来不断地复兴和兴旺的过程。这个教会是美国纽约的一个教会,坐落在失业者、心理疾病者、社会边缘者、吸毒者、性病患者、妓女等等这些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当一个年轻的牧师辛杰米被派到那里服事的时候,他心里非常软弱。因为他被派到那里牧养的时候,教会只有20个人,并且这些会众非常难以牧养,他在牧养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另外还有教会场所、经费的挑战,因为信徒是这样的情况,并且人数很少,不可能有很多的钱奉献给教会。所以这个教会陷入了场所、经费不足的困境。在最初的时候,这个牧师非常非常地低落。他岳父期待他能够在那里工作,因为他岳父之前也是个牧师。他没有受过很多的神学培训,他们没有很好的诗班,没有很成熟的会众群体。所以这个牧师很多次都向神祷告说:神啊,求你让我离开这个地方,我不要在这个地方事奉了。有很多次,他在讲台上流下眼泪。他说,今天我们的证道就到这里吧,我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再也讲不下去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教会。有一天,这个牧师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没有办法在这里服事下去了,有人支援他,他就去了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休养。在休养的时间里,他不断地向神祷告:神啊,你不要让我去那个地方了,我实在不想在那里牧会了,对我来说,那实在是太大的挑战。可是,就是这样软弱的呼求,神都垂听。当神垂听他祷告的时候,神并不是说,好了,你离开这个地方吧。而是说,你要回去,藉着祷告使这个圣殿能够不断地兴旺,如若你祷告,如若你带着会众来祷告,神必定在这里复兴他自己的教会。这个牧师回去之后,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他的内心充满了从神而来的力量。他开始祷告,带领全体会众祷告,从二十人起,直到写书之时,这个教会已经有六千人。对我们教会来说,六千人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有上万人了,可是我们知道,这个教会最初的光景是什么。在辛牧师极其软弱绝望的境况中,他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真理:神被软弱的人所吸引。他无法抗拒那些谦卑、诚实、承认非常需要他的人。我们的软弱事实上使他的大能有施展的空间。

辛杰米牧师说,我们这个时代,撒但疯狂地通过各种方式(毒品、酗酒、滥交、暴力、妓女)掠夺人的灵魂。他认为,如果撒但的势力这么强烈,我们如何胜过呢?只靠诚恳的态度与查经聚会吗?这是不够的,还需要神大能的显明,需要神迹,需要被改变的生命,需要合圣经教导的医治,需要神大能的明证。“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16:28)若要服事主,生命中不正常的病症一定要被主医治。

二、如何感恩服事

迦百农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在这个喧嚣的城市当中,有一个家庭可供耶稣休息,让耶稣在这里恢复体力接着做神的工作,这个地方就是彼得的家。这个家庭不富裕,家中人没有高学历、高收入,但是这个家庭的人与迦百农的人比较起来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非常安静,能够体贴耶稣的心,能够支持耶稣的事工,能够服事耶稣。当她经历了主的医治,就立刻起来服事主。

(一)不要犹豫,要立刻服事。

彼得岳母的病得到医治后,她没有推迟,没有找理由,乃是立刻起来服事主。当我们经历神的工作和医治后,我们应该立刻起来服事主。顺服一定会蒙福。

(二)不要等待,要趁机服事。

彼得岳母身体刚好就起来服事主。从前她也许招待过主耶稣和门徒,出于人情,或出于爱女婿的心,或出于崇敬主的心理;但现在她的服事加了更深的意义。现在出于感恩,出于直接的关系,出于心甘情愿。她明白了事奉的力量出于主,也醒悟了事奉的机会难得,趁着她健康的时候,当抓紧机会,尽力尽心服事主。她服事的圈子也逐渐扩大。先是服事主,接着服事主带来的门徒;到天晚日落的时候,全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带了一切害病的、被鬼附的来,她的服事普及全城的人了。有人说,马可第二章记载的四个人抬了一个瘫子来求主医治,不得其门而入,而吃穿屋顶的那所房子,也就是西门的岳母这所房子。那么,她的事奉不仅是扩大了,也是延长了。相信以后彼得夫妇四处布道时,她也在家照顾孙儿,像保罗栽培提摩太的灵性一样。今天上帝给我们健康的身体,我们就要向上帝感恩,因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今天我们能够在最健康的时候服事上帝就是神给我们最大的恩典。服事一定是要抓住机会的。“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9:11)不要说,我要等到孩子成家立业以后,我再来服事上帝;不要说,我现在经济困难,我要趁着现在年轻力壮多多地赚取钱财后,再来服事上帝;不要说,我现在工作很好,要等到退休后,再服事上帝。人不知道自己明天的道路,更不知道未来的道路。所以我们要趁着今天还有气息的时候服事上帝。“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12:1)张学良将军说,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

(三)不要躺卧,要起来服事。

“立刻起来”说明她对主在生命中的医治的彻底,对主在她生命中的作为充满了信心。三处圣经都提到她“就”起来服事他们,她“立刻”起来服事他们。这种立即的行动表示主医治的完全,主赐力量,也表示她的信心。

(四)不是轰轰烈烈,乃是竭尽全力。

圣经中没有提到彼得的岳母有什么恩赐,但是她能够起来,给耶稣和他的门徒做做饭、烧烧水,可能她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服事。这样简单的服事是被主记念的,上在帝的眼中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服事不是一定要做的轰轰烈烈,我们的服事不是给人看的,乃是给主做的。如果你给人做,就会得到人的赏赐,如果你的服事是给上帝做的,一定会从上帝那里得到奖赏。

顾约瑟牧师的见证:有一天顾牧师在讲道的时候,他看到教堂里坐了一位杭州市的领导,当聚会结束后,顾牧师走到门口,领导也在门口等着顾牧师,他对顾牧师说:“你的教会不错呀”。这位领导的母亲、岳母、妻子都是教会的肢体,这一天一家三人终于把他带到了教堂当中,顾牧师见到这位领导就带领他参观教堂。当走到教堂厕所附近的时候,那里有位姊妹在做清洁的工作,顾牧师对这位姊妹很熟悉,说:“姊妹请把你的名片,给我们的领导一张”,这位姊妹就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张名片,给了这位领导。领导拿着名片,开始不以为然,但仔细一看,非常的惊讶,原来这一位打扫厕所的姊妹是杭州市一个很有名的公司的总裁。这位姊妹说:“我自己在教会不会唱诗,也不会讲道,没有什么样的恩赐,但是感谢神能够给我机会,还能够在卫生间做服事”,就这样短短的几句话,让这位领导更加的惊讶,他没有想到很有名的公司的总裁会愿意在教会的卫生间里做服事的工作。“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3:22-24)哪怕是端水、让座、为别人做祷告、微笑、为别人指路,只要是为主做的,上帝一定会纪念我们。

下面我们就来反思一下:1.你的岳母在教会里有事奉吗?或者说你的亲人在教会中是否有服事上帝?2.彼得的一家成为事奉主的一家。我们的一家有没有服事上帝?“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我们服事神,不是要远离喧嚣的城市。正是在这个喧嚣的城市当中,耶稣需要一个服事他的家庭,这个家庭让耶稣的心得到安慰,让他疲劳的身体得到休息。这个家庭留下耶稣,使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耶稣面前,得到耶稣的医治和恩典。3.恩赐虽有不同,只要我们尽心竭力感恩服事,一定会蒙上帝的赐福。只要我们尽上自己的本分,我们的服事一定会产生属灵的影响力。西门的岳母给我们看见家庭妇女、年老的,同样可以服事主。我们每人服事的岗位不同,工作方式不同,但服事的对象是同样的,就是那医治我们,加给我们力量的主耶稣基督。因此,我们要“彼此服事做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4:10)

1904年,威廉·波顿中学毕业,考入了耶鲁大学。他的父亲是美国着名的奶制品公司波顿公司的老板。为庆祝儿子高中毕业,父亲送给威廉两件高中毕业礼物,一本《圣经》和一张环游世界的船票。在高中时,威廉·波顿在着名的布道家慕迪(D.L. Moody)的影响下信耶稣的。在他环游世界的旅程中,到了亚洲、中东和欧洲,看到了很多人需要帮助,心情很沉重。于是,他写信给父母,告诉他们,他决定奉献一生,作宣教士。他在父亲送他的《圣经》上写下“No Reserve”(不保留)。他的心志与父亲本想让他继承家业的想法大相径庭。威廉·波顿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进修神学。他的父亲威胁他,要么到波顿公司工作,要么断绝他的经济来源。威廉波顿在父亲送他的《圣经》上写下“No Retreat”(不退缩)。神的灵感动威廉·波顿,使从未到过中国的他想到遥远的中国,在甘肃省向那里的回民(穆斯林教徒)传福音。他登上了去中国的船。途中他在埃及停下来,在那里学习阿拉伯语,为他在中国甘肃的工作做准备。威廉·波顿在父亲送他的《圣经》上写下“No Regret”(不遗憾)。没想到,威廉·波顿在埃及得了脊髓脑膜炎,发病一个月就去世了,年仅25岁。他去世的消息传到美国,举国哀悼,主要的报纸都在头条刊登了他的故事,提到“威廉·波顿不仅为宣教事业舍弃了百万财富,甚至付上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父母到埃及整理儿子的遗物,又看到了当年送给他的那本《圣经》,打开,在扉页上他们看到了儿子写的“No Reserve”、“No Retreat”、“No Regret”(不保留、不退缩、不遗憾)。威廉·波顿在他的遗嘱中,要求将100万美元捐给他所加入的中国内地会,以及大布道家慕迪的相关机构、普林斯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