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父与子 基督教父亲节讲道

日期:2016-10-27作者:贺永花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个主日,也是父亲节。那么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是怎么来的呢?1909年,美国的杜德夫人在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后,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心里想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在她十三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在乡下的农场独自将六名子女养大成人。白天辛劳工作,晚上回家照料孩子和家务。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着能让父亲好好安享晚年的时候,父亲却因为经年累月地过度劳累而在1909 年病倒辞世。所以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直到那时,她才明白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她将自己的感受告诉教会的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牧师听后,深深地被感动,他赞许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动“父亲节”的努力。杜德夫人推动建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美国华盛顿州在 1910 年 6 月 19 日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父亲节聚会。最终1972 年,美国正式将每年六月(即斯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的第三个主日定为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这个节日不但是美国人给予父亲的纪念,也是提醒我们所有的人,父亲在我们一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付出的一切。

有人说,上帝因为不能分身到每一个家庭来照顾我们,所以他在每个家庭里放了父亲、母亲,让我们因着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呵护、照顾,感受到天父对我们的爱。弟兄姊妹,父亲在我们的成长中,也承担了非常多的责任。上帝教导我们对父母的关爱要一样,圣经中常常用儿子和父亲的关系来比喻神子民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当母亲细心照料我们的时候,父亲也在努力扮演着上帝赋予他们的角色,那么圣经中父子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节的经文无疑是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我想用三幅画面来和大家分享。

一、当儿子漂泊时,父亲是默默的守候者

故事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一幅画面:一个处于青春期渴望自由的孩子对父亲的约束烦透了,他觉得在这个家里他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他想要随着自己的心意而行。这个年轻人并没有想到自己对父亲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他只是认为儿子有承受父亲产业的权利。按理当父亲不在世以后遗产才能归给儿子,但是此刻这个年轻人就跟父亲索要将来才属于他的那份财产。父亲没有用自己的强权留住儿子,而是将家产分给了他。年轻人在外面放荡漂泊了很久,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段时间自己的父亲在家里做什么,父亲是不是因为思念他而心里满是期盼和忧伤;在和别人一起宴乐的时候,他没有想到家中因他的出走有多么大的悲痛,他只是在外面游荡,挥霍父亲给他的钱,最终沦落到想用猪所吃的豆荚来充饥都没有人愿意给他的境地。这是描绘罪人状况非常真实的一幅画面。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小儿子真是无药可救,他怎么能这样呢?在现今社会中,有时候我们看到某某父亲因为跟儿子关系破裂而在报纸上刊登脱离父子关系的声明,我们想,像这样的儿子走了就走了吧,也省得让父亲生气。但圣经里的这位父亲却不是这样的,这位父亲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儿女。当儿子回来的时候,相离好远,父亲就认出了他。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孩子离家的这段日子里,父亲肯定是天天在门口盼望儿子的归来,他知道,终有一天儿子会回到他的身边。当相离还远看到儿子时,父亲又是激动又是怜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赶紧跑过去拥抱儿子,“连连与他亲嘴。”

一个在外流浪的浪子,经过了长途跋涉,又脏又累又凄惨,可父亲根本没有顾及这些,而是一把将他抱住。其实作父亲的完全可以对儿子说:“希望你接受教训,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但这位父亲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表达了完全的父爱,抱着儿子连连与他亲嘴。

其实我们这些罪人就好像那浪子一样,尽管每天有天父的恩典环绕着我们,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求罪中之乐,把上帝的旨意当作是捆绑我们的绳索,想远离上帝,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我们把一切上帝所给我们的,当作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常把天父当作要求和索取的对像,而不明白其实这些家产是天父的,当他愿意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得着。

圣经里描述的天父并不像远离我们高高在上的君王,却像一位渴望拥抱回转的浪子的父亲。《诗篇》一百零三篇13节这样说:“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父亲爱我们这些儿女,他决不会因为我们的败坏而放弃我们。大卫在《诗篇》二十七篇10节中说:“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以赛亚也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四十九15)圣经藉着这样的话语告诉我们,天父对我们的爱是永不放弃的爱,就像那个浪子一样,他可以远离家不要父亲,但父亲却不曾放弃他。

《约翰一书》三章1节告诉我们:“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他。”就像那位父亲,浪子离家随自己的意愿而行,父亲却在家中默默守候;浪子自顾自快活逍遥,父亲却在家中满是忧伤地担心儿子在外面的生活如何,会遭遇什么样的事情。

圣经中还说到一位父亲,约伯。约伯是一个完全正直、远离恶事、敬畏上帝的人,他与神的关系非常亲近。约伯有三个女儿七个儿子,“他的儿子按着日子,各在自己家里设摆筵宴,就打发人去请了他们的三个姐妹来,与他们一同吃喝。筵宴的日子过了,约伯打发人去叫他们自洁。他清早起来,按着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神。’约伯常常这样行。”(伯一4-5)约伯的孩子每次在外面宴乐的时候,他在家里是非常担心的,他打发人告诉他们自洁。他清早起来按着儿女的数目献上燔祭,一一代祷,因为怕他们远离神,得罪神。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父亲默默地付出,默默地为自己孩子做事情的感人画面。

那么弟兄姊妹,今天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与自己的生身父亲,与我们的天父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现今很多年轻人,父母对我们呵护有加,我们却总觉得父母太唠叨,总是提醒我们这个,提醒我们那个,回家晚了要说,花钱多了也要说。我们总想能自己作主,有自己的自由。因着这种想法,有时候我们跟父母的关系处不好。有的儿女会觉得自己的父亲太过严厉,对父亲敬而远之,如果没有必要的事情,连话都不跟父亲说。这就跟我们信徒一样,有的信徒认为我们的天父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父亲,所以尽管承认他是我们的天父,却不常常跟他交流,只是在让天父帮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才会祷告,“主啊,你把这个给我吧,主啊,你把那个给我吧。”如果没有这些索取的事情,我们就会忘记与他交流。或者在经历了一些患难时我们会担心:“天父是不是在藉着这样的事情管教和惩罚我们啊?”虽然神并非如此。在许多家庭里,父亲为了支撑家庭,养活孩子,拼死拼活在外面劳作,但是儿女们有的时候并不懂得感恩,总是想要离父母的关爱更远一些,总是渴望自己的自由。甚至有的儿女因为父母老了,就藐视他们。弟兄姊妹,我们作儿女的应当晓得父母养育之恩的沉重。

今天是父亲节。也许我们中间有一些弟兄姊妹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紧张,但是藉着父亲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这样一个行动,就是反省我们自己:当我们在外漂泊的时候,父亲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充满了渴望,渴望我们能回来,就像天父等待我们每一个人归回一样,他在寻找每一个他的儿女,尽管我们都是罪人。所以让我们藉着这个父亲节的时机,与我们的父亲和好!

二、当儿子回转时,父亲是宽容的接纳者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幅画面:小儿子在外面流浪、放荡,当他把钱财挥霍一空之后,那个地方大遭饥荒,以前和他一起吃喝的朋友却没人肯帮助他,最后他只能去放猪。放猪是犹太人最不齿的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不洁的一件事情。但即使他去做这样的工作,他仍然吃不饱,他想拿喂猪的豆荚来充饥,也没有人给他。这时他忽然醒悟过来,知道父亲是那样地爱自己,家里口粮有余,他却要在这里饿死吗?他想到了要回到父亲那里去。

当儿子相离还远的时候,父亲就看见了他,立即向他跑去。这个父亲接纳和饶恕了迷路的孩子。当苦难使得这个浪子要转回到父家去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父亲的爱有多么深广。他想:“我这么悖逆,把一切都挥霍完了,我不渴求你能再把我当儿子看待,哪怕我能以一个雇工的身份回到家里都行啊。”当苦难使浪子想要转回到父家时,作儿子的并不知道父亲的爱与宽容究竟有多深,他低估了父亲对他的爱与宽容,他心想自己以一个雇工的身份到父亲身边,也许父亲可以承认并再次接纳自己。大儿子也低估了父亲的爱,他以为父亲对儿女的爱是讲条件的,他以为自己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父亲就应该将全部的爱与权利给自己,但后来发现父亲不是这样的,他大失所望,转而埋怨父亲不公道。其实父亲爱每一个孩子。父亲一直在用爱守候小儿子的归来。

当看到儿子归来的那一刻,父亲心里满了爱和怜悯,父亲跑去拥抱和亲吻这个不洁的儿子,这行动胜过任何的言语,是宽恕的行动,这拥抱表示着一种接纳。而且他让仆人赶紧把袍子拿出来,把鞋拿出来,给儿子穿上;赶紧给儿子戴上戒指;赶紧把肥牛犊宰了,款待儿子。从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对儿子宽容的接纳,远超过儿子自己所期望的。对于父亲和儿子来说,这一次重逢是一个幸福的时刻,因为父亲所得到的不是一个雇工,而是一个儿子。这个作父亲的太爱自己的儿子了,因为爱和关怀的缘故,以往儿子对他的一切悖逆和伤害,他都忽略不计了。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呢?真正的父爱就是,他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表现好与不好而决定爱他多少。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接纳。今天我不知道在我们中间有没有作父亲的,因着孩子的悖逆,而不肯原谅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接纳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个牧师向儿子发脾气后,心中十分不安,最后决定顺从圣灵的感动,向儿子认错。那是一个炸弹,炸毁了“严父”权威的形像,炸毁了父亲永远没有错误的形像,但它却成为了儿子灵性的转机。当这个牧师不再努力去维持自己威严的形像,当他有错误的时候他愿意向儿子道歉,愿意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更像朋友的关系,此后,儿子不是离他远了,而是与他更加亲近,更加顺服天父。

很少有人生来就是一个好父亲,每一个作父亲的都需要学习如何作一个好父亲的功课。有的家庭里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是老子,你是儿子,儿子就应该听老子的,即使老子错了,你也要听。”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圣经中的这位父亲给了浪子一个拥抱,那么今天有多少父亲在拥抱自己的孩子?弟兄姊妹,我们信主之前,其实就和这个小儿子悔改之前的光景一样。我们都是罪人,得罪了神,但是,当我们愿意回转的时候,天父就立即饶恕了我们,没有跟我们讲条件,没有说:“你先去赎罪吧。”也没有说:“你先在我的家里做一段时间雇工吧。”他乃是立即地完全地赦免了我们。

《罗马书》八章32节讲到:“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我们想想自己,我们做的什么事情配得上帝对我们这样完全的饶恕和完全的爱呢?将一切都赐给我们,用超乎一切的爱来爱我们。天父上帝的爱,不是用世上的权势和世人的眼睛去决定这个人应该被爱多少,天父的爱是给予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当耶稣在人世间传道的时候,他也是将天父的爱传达给每一个人。有人就说,“圣经上提到主快来了,都说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主还没有来呢?”《彼得后书》三章9节告诉了我们答案:“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天父天天在等待我们归回,只要我们愿意回转,天父会立即接纳我们,饶恕我们。所以今天,如果有作父亲的不能接纳儿子的话,我们就来想一想天父给予我们的榜样。如果我们中间还有作儿子的不愿意回转,我们就来想一下父亲一直在渴望我们回转的那颗忧伤的心。

懵懂的孩子最初是不明白父亲的爱的,但是当渐渐去体会的时候,这种爱会让人非常温暖和感动。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用圣经的章节串起来的,名为《天父爱的信》的小诗,诗是天父写给他每一个孩子的信。其中有一段这样写到:我的孩子,你或许不认识我,我却认识你的一切(参:诗一三九1)。你坐下,你起来,我都晓得(参:诗一三九2),我也深知你一切所行的(参:诗一三九3)。你是照着我的形象所造的(参:创一27),你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我(参:徒十七28)。在你尚未成形以先,我已晓得你(参:耶一4-5),在创立世界之前,我已拣选了你(参:弗一4)。我并非冷漠而愤怒的,乃是完全的爱(参:约壹四16)。我愿在你身上彰显我的爱(参:约壹三1),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父亲(参:约壹三1)。你所领受各样美善的恩赐都是从我来的(参:雅一17),因为我是你的供应者,我必供应你需要的一切(参:太六31-33)。我是你最佳的鼓励者(参:帖后二16-17),也是在一切患难中安慰你的父亲(参:林后一3-4)。我为你舍弃我所爱的一切,使我或许能得着你的爱(参:罗八31-32),无论任何事都不能叫我的爱与你隔绝(参:罗八38-39)。回家吧,让我为你预备一个天上所能见到的最大的宴席(参:路十五7)。我一直是你的父亲,也永远是父亲(参:弗三14-15)。问题是,你愿意成为我的孩子吗?(参:约壹12-13)我在等着你(参:路十五11-32),爱你的爸爸,全能的神!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浪子,昨晚在祷告时我忽然很自责,因为我就是一个常常与神摔跤,想要逃离的孩子。所以在祷告的时候,我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悖逆——每当有需要的时候才向神倾诉,去索取,当没有需要的时候就忘记了,把神推得很远。当我这样自责的时候,我就在主面前祷告说:“主啊,我这么悖逆,像一个浪子,你现在等我吗?在等我的回转吗?”然后我里面有了这样的回应:“我在等着你,一直在等你,只要你肯回来,我就接纳你。”这使我无比感动。今天每个弟兄姊妹也是一样的,爱我们的神,全能的爸爸一直在等待我们回家,问题是我们愿意成为神的孩子吗?

三、当儿子责难时,父亲是裂痕的抚平者

最后一个画面:父亲接纳了小儿子,在家里设摆宴席,一同快乐。这时大儿子从田里回来了,听见家里有作乐跳舞的声音很吃惊。当他知道是因为小儿子回来了,所以家里才这么欢乐,就非常生气,不肯进去。他开始责难父亲,说:“我服侍你这么多年,你给过我什么呢?你这个儿子把你的一切都挥霍尽了,现在你倒为他摆设这么多东西!”(参:路十五25-30)大儿子无法忘记自己的付出。

人有时候无法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这两个儿子都不太明白父亲的爱。小儿子是表现不好,败光父亲的家产;大儿子觉得自己表现好就埋怨,觉得父亲亏待他。但是作父亲的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儿子,却用无条件的爱来对待他们。父亲出来对大儿子说了许多劝勉的话,他要抚平孩子们之间的裂痕。

我读这个故事时,忽然发现他和今天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相似。今天很多家庭正处于这样的状况,儿女以雇佣的心态在父亲家里做事。有时候为赡养一个老人,孩子们争执不下,总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多了,别人做的不如自己。我常常听到有些人说,自己家里有哥几个,应该每个人都负担父亲的生活费;自己已经拿了多少,别人怎么没拿那么多呢!常常有这样的埋怨。说别人没有自己做的好,言语之间透着愤愤不平。还有的人是在心里不肯原谅父母,“同样是儿女,为什么你给他的多一点,给我的少一点?”就像这个大儿子一样,无法忘记自己的付出。

但是孝敬老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本分和义务,与他人无关,不要去看别人怎么做。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不会说:“我抱你已经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抱另外一个吧。”他们是用爱拥抱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家里的一切都是父亲的,可是有多少儿女这样想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我所应该得到的,所以一些至亲的兄弟姐妹,因为房产、财产等事情关系破裂,甚至老人仅有的一点也被剥夺净尽。这样的人到底是雇工还是儿子呢?如果我们中间有这样的弟兄姊妹,我劝你们不要将自己所做的和自己的弟兄姐妹相比较,而是要尽自己当尽的本分,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周三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花落时节》,讲的是一对年迈的农村夫妇,辛辛苦苦把三个孩子养大了,供他们上了大学。他们在城里过着非常好的日子,父母仍然为他们操心。父母担心小儿子的房子太小了,就把老家仅有的那块宅基地卖掉了,想为他换一套更大的房子。为这件事,两个老人吵架了。为缓和老人之间的矛盾,孩子们决定把父母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母亲跟大儿子一起住。影片中大儿子对媳妇说:“为什么接母亲呢?因为母亲可以帮你多干点事。”所以母亲没接来之前,大儿子先把家里的保姆辞退了。父亲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人很老实,被分到小儿子和女儿家里,轮换着在他们两家住。母亲每天被反锁在家里,儿子不让她出门,怕走丢了。父亲胸前挂着一个卡,写着年龄和地址,要是走丢了可以被人送回来。从来没有分开过的老人被迫分开了,多年的农村生活使老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各自在儿女家里饱尝了孤独。后来经过很多的波折,分开的老人最后在病床前握紧了手,他们不愿意再分开了。为了不成为儿子和媳妇的拖累、负担和他们吵架的根源,两个老人决定出院后就住进养老院。

这个影片很感人,也很震撼人心,我们该拿什么来报答自己父母的恩情呢?现代人常常忽略父母的感受,常常拿自己的习惯来对待他们。比如父母老了,每个月给他们点钱就行了。或者别人都没有给你地方住,我给你个小屋住。我们以自己的习惯和心思对待老人,却不知道老人真正需要什么。电影里有这样几句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果我们能拿出对孩子的十分之一的爱来对待父母,父母就会很幸福。”

电影片尾的旁白念了一首诗:“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地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着,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记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现在我老了,你别和我发脾气啊,我走也走不稳了,腿脚也发颤了,只希望你能握着我的手,就温暖了。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当年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这首诗在片尾放出来的时候,我非常地感动。今天很多家庭中父子关系不好,甚至有时是紧张与对立的。所以每当我们介绍天父爱我们就像父亲爱儿子一样时,有人就难以理解与接受。今天我们讲的父与子,这里的父亲是指天父。那么我们中间已作父亲的又要怎样对待孩子呢?可能因着人的软弱,有时有的父亲并不能起到当初神在家庭中安设父亲的作用,这分享提醒父亲要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宽容和接纳孩子,作裂痕的抚平者;这分享也在提醒儿子去想到父亲的守候和等待。愿神透过他的话,提醒每位父亲能像天父一样,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也把孩子带到主的面前,让他将来也成为好父亲。藉着父亲,让我们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天父为父的心肠,使每一位作父亲的弟兄,都能效法天父成为一个好父亲!让子孙成为老人的冠冕;让父亲成为儿女的荣耀(参:箴十七6)!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