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预备迎见你的神

日期:2016-10-27作者:计文

预备迎见你的神!

“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来9:27)

“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 (摩4:12)

“活着的人应该常常提醒自己,死亡在等待着每一个人。”

(传7:2现代中文译本)

一、人人都有有一死!

中国人对死亡是禁忌的,如皇帝之死说是“驾崩”、领袖是“逝世”。还把“棺材”说成“寿材”,把“停尸房”说成“太平间”。更有趣的是,一些垂危病人临终时刻,同病榻边亲友交待后事时总是说“我恐怕不行了”,“我要走了”,“我要去见X X了”等,绝不肯用一个“死”字,绝口不说。“我要死了”。说穿了,这都是对死亡的美化,是一种畏惧、讳避死亡的“文饰”。但回避“死”宇,却回避不了死亡。

世界上每滴答一秒钟,就平均有2人向世界说“再见”!婴儿呱呱坠地,那哭声既是生之庆贺,又是死之抗议。

小时候,在上学路上,经过一个坟场。只见有一块石碑上刻写着这样二个句子:“今朝吾躯归故土, 明日君体也相同”。

某城县官老爷老年得贵子,大喜。众人异口同声前去祝贺。一个说:“老爷,你这孩子长得眉目清秀,将来必中状元!”又一个说:“老爷,你这儿子肥头大耳,天生富贵相啊!日后不是大官爷也必是大财主!”附近有一个穷阿三,走过来也凑热闹,对县老爷说:“这孩子确实是一个宝贝。可是,他将来也一定会死的!”一语既出,众人怒目,县老爷更是气得目瞪口呆。穷阿三确实也太不分场合说话了。然而,仔细一想,谁的话更准确些呢?谁能保证这孩子将来“必中状元”或“必发大财”呢?可是,又有谁能保证这孩子将来一定不死呢?

在已故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的家里,存放着一只停止摆动的钟。钟面上指针指的时刻就是总统死的那一刻。前去吊念参观的人,看到这只钟,心里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似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时钟后面还有那只人的“心钟”。当心跳停止时,时钟也就应该停了。因为人生命的终止,就是他时间的终止。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不论你曾经是那么叱咤风云,墙上时钟指  针所指向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而且必然有一个时刻是你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死是“世人必走的路”(《圣经·列王记上》2:2)死亡的脚步以铁的法则向前迈进,任何人最多只能延缓死亡或叫那个“小黑点”放慢走近自己的脚步。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它前来与你“握手”。“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战争,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传8:8)

二、死后却有审判!

不是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么?不是说,“人死如灯灭,死后一切都完结”吗?不是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么?怎么还有“死后……”人“死后”不就是没有了么?

  对于那些生前无恶不作的人来说,死后最好没有什么,因为他们生前最讨厌那句别人不知骂过他们多少遍的话:“你死后会有报应的!”要是真的死后还有什么审判之类,那岂不大被嘲笑了?多没面子!

  对于一般的大众来说;听说要受“审判”,总也感到不是什么快乐的事。难道生前的劳苦愁烦还折腾得不够?不是说是“安息”了么?怎么又来一个审判?真是没完!

  其实,人死后有审判,并不是上苍故意与人为难,也非他原本决定要做的事,乃是因为人类的违逆和不洁行为所引发。受造者的弯曲使得创造者不得不显明他的公义与审判。不但是在当代或在历史中有审判,更显明人类历史结束之后永远的审判。而后者的审判是最根本的。中国人不是有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么?

  “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圣经·传道书》12:14)

  “案卷展开了……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圣经·启示录》20:12)

  案卷一词的原义是指有许多页数并且一边被封钉的书。世上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个别地被记载在天上的书卷上。神在天上使用特别的书卷记录了人一生中的一言一行。当有的人自作聪明认为他作的事“神不知,鬼不觉”时,却不知已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人平时讲过的“闲话”“悄悄话”,到审判之日,也必—一供布于众:

  “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圣经·马太福音》12:36一37)

  也许有人以为这太夸张了吧!人一生这么多的话何以记下来?将来又如何供出来?其实,如今科技发达了,录音、录像带已经快要淘汰,被先进的激光光盘以及更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取而代之。据说,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只要用一个计算机软盘就可把里面所有书的内容尽收其中。人的能力尚且如此高明,而况神呢?

  《圣经》中多次表明,神是“审判之主”!“……有审判众人的神……”《圣经·希伯来书》12:23)作家惠蒂尔在他的《写在一位女士的纪念册上》的话说:

“人一生是一本记事本,写满了好事或坏事,真理与谬误。有福的天使翻阅我们度过的岁月,(如果上帝允许的话)。他们带着微笑阅读我们的好事,然而,他们也用泪珠使那些坏事模糊”。多么生动形象又逼真的描写。事实上不仅天使在阅读时有欢笑或眼泪。这记录一生的案卷就是叫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自己翻阅,恐怕也不会那么无动于衷。当揭开那美丽的一篇,必然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并且愿意向身边的人张扬。可是,当翻到那丑恶的一页时,必定心慌意乱,想方设法竭力地遮掩它。生怕他人会发现。因为这里面所记录的事,可能连你的爱人都未曾听说过,却实事求是,清清楚楚地印在这部隐密的案卷中。它不是纸的,也不是布的,既不像录音带,也不像CD片。这案卷写进在你的生命中。人离世时,属物质的东西都将过去废坏,唯有这案卷带至神的宝座前,人必须面对这无可逃脱的审判。“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圣经·罗马书》14:12)人的判断常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种、社会地位、外表相貌、财富、学历等等,但神的审判不受任何事物影响或左右:“耶和华不象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圣经·撒母耳记上》)16:7) “神不偏待人。”(《圣经·罗马书》2:11)

  很有趣味的是,这“偏待”一词,照钦定本圣经的字面意思是:“面子”。社会上很多人办什么事都希望他人给予“面子”,可是,到了审判大日,在神宝座前,谁也休想神给他予以特别的“优惠’与“面子”,除非他生前就能因信基督而得蒙神思典的庇护!但即便如此,信徒也必须接受基督台前的审判。然而这是最先审判的~群,不是为被定罪,而是为得赏赐。“信他(基督)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约》3:18)“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圣经·约翰福音》 5:24)

如果每一个人都知道并且相信“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圣经·诗篇》58:11)那么那些无法无天之奸邪之徒的无作非为必将有所收敛,人性之恶必将受到道德缰绳的羁绊,情欲败坏的毒流必将得到审判威慑之河堤的拦截!人也就有了一个“敬畏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分分秒秒。

秦始皇,他身历百战,统一中国后,仍要面对三种敌人:第一是知识分子。这班读书人因太有头脑,很可能成为他霸权的威胁。于是,就有了“焚书坑儒”的恶剧。第二是外寇。他怕外敌入侵中原,于是就不惜巨资修筑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为把外敌挡在墙外。按理,他可高枕无忧了吧!谁知还有第三类大敌虎视眈眈:每逢夜深人静,他总是隐约听闻死亡的脚步声在渐渐逼近。这是他千军万马所无法抵御的。这可恨的死会夺去他的宝座,嘶噬他的权力和享受,想到此,但巴不得马上采到长生丹。然而,历史的事实记载是,他专政共三十七年,终于被死掳去,崩于沙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

三、预备迎见你的神!

“你的神”三个字。这位神是“你的神!”有人也许会说,这位神我素不相识呀!怎么会是“我的神”呢?我心里可没有神啊!是的,你嘴上可以否认他,但是在你的内心中、你的良知隐约地会告诉你,你要遇见神!尤其是人到临终时,身体上许多器官功能渐斩衰弱下去,但是此时心灵是最敏感的。他的良知会不由自主地摧促提醒他一个意识: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有一反对基督教最厉害的人叫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他曾狂言:“五十年后,《圣经》将成为图书馆一本灰尘厚厚的古书不屑一顾”可是,五十年后,说这话的人已命归黄泉,他的住宅被一家圣经公会买下,用作专门出版发行《圣经》的地方,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在他临终时,感到眼前有一黑暗在恍忽,他十分害怕那黑暗渐渐临近,挤命用手拒绝它迫近,但他抵挡不住。伏尔泰惊恐万分,眼睛睁大凸出,张口大喊:“我怕……我怕……”最后还断断续续地说了一句:“太迟了!”护士小姐吓得魂不附体,从此发誓再也不愿作护士了。以后若有人请她作临时特别护理,她会先问:“病人是否是基督徒?”若不是,她坚决不去人就是因为惧怕“忿怒”,才不敢去见神,现在,因为你因信成了“神的儿女”,与他的关系不但得到改善,而且“得亲近”了,所以还有什么可怕呢?有谁还惧怕见自己的父亲呢?

死期难测,其中奥理人难以猜明。也许这正是神的智慧。为了避免人消极地去虚掷人生,例如有人说:“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参《圣经·哥林多前书》15:32)又免得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去窜救恩的“空子”,去投机取窍。例如:笔者曾劝一位老人信主,谁知他说:“还早着哩”!我急了,“您已经六七十岁了,还早什么呢?”他说:“等到我快不行了我再信。”“那不是太迟了么?”“不迟,不迟,你们不是常常说‘阿们’么?到那时,我一相信就得救,‘阿们,阿们’,我就挨进了天堂门!”如果把灵魂比作主人,那么身体就是人住的房屋。《圣经》也曾多次比喻身体如同房屋,人死便是拆房。今日国内不少城市为改善市容市貌,在许多沿路的居民旧住房的墙上用红漆写上一个个大大的“拆”字,表示此房近期必拆,要求住户“投亲靠友”去寻找新的住处(临时房或称“过渡房”)那些实在无法找到“过渡房”的人,真是上下不安,彻夜难眠,自然,政府最终还是为他们解决了困难。但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房子”突然“拆”,“我”将何处去呢?居所又在何方?这难道不当在趁还未“拆”前就当有“把握”的事么?况且,事实上每一人一来到世上就注定画上了必“拆”的字样啊!

古时有一国王,闲着空虚,便找一个傻瓜来逗乐,因他傻得出奇,王就封他为“傻子王”,赠他“傻瓜棒”一根,并命他即日起去走遍各地,若寻找到一个比他更健的,就将“傻瓜棒”转赠给他,并请来见王。傻子奉命而去,走南闯北,可二年过去,仍找不到一个比他更傻一些的人。有一日,他垂头丧气一个人回来了,看见王上躺在床上,面容憔悴,气息奄奄,说话有气无力。傻子便问:“王上,您怎么了?”王说;“看来我要上路了!”傻子一听上路,便问:“你到哪里去?”王直摇头表示不知道。傻子急了,又问:“那您何时回来?”王又摇头。傻子又追问:“您去的那地方好不好?”王上又还是摇头。此时,傻子忽然拿出王上曾授于他的“傻瓜棒”,双手交给王上,恭敬地说:“王啊,您要我找的人我今天终于找到了,因为我一连三个问题,您都一问“三不知”,世上还有比您更傻的人吗?自己要出门了,还不知道要去哪里?那地好不好?何时回来?既然您比我还傻,就把这“傻瓜棒”赠还给您吧!”

这自然是一个故事,是否真实,不必追究。但作为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没有把人生终极的问题予以关怀和重视,总不见得是一件智慧的事吧!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 一个农民同一位水手交谈: 农民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 “下海捕鱼,遇上风暴,海上死的。” “那你祖父呢?” “也死在海上。”“那么,你还去远航,难道你不怕死么”?水手反问:“你父亲死在哪里?”“死于床上。”“那你祖父呢?” “也死在床上。” “你每天还都睡床上,不怕死么”?

  读着这个故事,也许很多人都正斜躺在床上,那么,是否也可以借问一句;“你怕么?”对于一些让生命在这种柔和绵软的富贵之乡悄悄流逝的人,水手这孤傲而冷智的一问,难道不象是一声晴天霹雳,让生命遽然受惊么?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