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马太福音》第十九章查经讲义

日期:2016-10-27作者:张雅各

《马太福音》第十九章查经讲义

作者:张雅各

本章经文主要讲三件事情:第一,耶稣关于休妻的教训;第二,耶稣为小孩祝福;第三,青年财主求永生。

首先,是有关休妻的问题。无论在哪个时代,怎样的社会背景,婚姻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时候婚姻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连最有本事的人也为之困惑。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就是其中的一类这样的人,他们对律法相当熟悉,可能对许多民事案件的处理都易如反掌,但是就是在婚姻的问题上,这些法利赛人也有许多的困惑,于是他们就把他们的难题带到耶稣面前来。只是《圣经》说这些法利赛人不是为了真正得到解决之道,而是来试探耶稣。一方面他们要看看耶稣是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他们希望从耶稣那里得到一些控告耶稣的把柄。于是这些法利赛人就试探耶稣说:“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

我们注意到法利赛人所问的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休妻”,休妻相当与离婚,但是又有别与离婚。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商和诉讼的方式解除夫妻关系,而休妻则是有丈夫作出解除夫妻关系的决定。很显然后者的主权在作丈夫的手中,为什么是这样?难道《圣经》提倡重男轻女?不是的!从下文主耶稣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休妻和重男轻女都是人犯罪后的产物,不是神的旨意,当然也不是《圣经》所提倡的。《圣经》让我们看到自从人类始祖犯罪以后,人与神的关系被破坏,人与人的关系也破裂,男人掌握了支配女人的权力,因此重男轻女的现象开始产生,一夫多妻的恶俗也随即而至,在《创世记》第四章中记载拉麦娶了两个妻,一个名叫亚大,一个名叫洗拉。至于今天表面上看起来社会进步了,一夫一妻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妇女的权力也得到了保护,离婚在法律上也得到保护,但是这一切不过是人犯罪之后的所编织的用来遮羞的“无花果叶”,而拨开这些种种条文,人类堕落的本相还是丝毫没有改变,人类不喜欢一夫一妻制度约束的事实依旧丝毫没有改变,男人掌握女人权力的事实也丝毫没有改变,否则还需要妇女保护法和妇联组织作什么呢?而《圣经》不过记录了人类堕落的实际情况罢了。

法利赛人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试探耶稣?因为在当时的犹太社会拉比中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个是希列(Hillel),另一个是撒买(Shammai)。希列把申命记二十四章有关休妻的条例:“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解释得很随便。例如:作妻子的把饭煮焦了、或没把屋子打扫干净、或唠唠叨叨的常与丈夫纠缠不清……,丈夫就可以给她休书离弃她。当时有许多犹太人追随希列的看法,认为休妻是既随便且轻易的事,找一些理由就可把妻子休弃。撒买的看法则刚好相反,他认为休妻必须给予严格的限制,唯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休妻。当时也有许多犹太人接受这种看法,认为休妻是一件严重的事。这样他们知道无论耶稣怎样回答,都会成为其中一方的把柄。

那么耶稣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耶稣回答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我们看到耶稣并没有照着法利赛人的思路回答他们,耶稣告诉法利赛人在神造人的时候所定下的旨意不是为什么缘故可以休妻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休妻”的概念,因为“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圣经》直言不讳的教导神憎恶这些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恶的。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不可行诡诈。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玛2:16)”

但是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这个回答并不满意,或者说他们一点也不服气,法利赛人说:“这样,摩西为什么吩咐给妻子休书,就可以休他呢?”哦,这些人还有《圣经》依据呢!换一句话说,既然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那么为什么神又藉着摩西允许人休妻呢?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我告诉你们: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犯奸淫了;有人娶了那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主耶稣的这番话主要讲明了几件事情:第一,摩西吩咐给妻子休书,不是命令而是准许。言下之意,人休妻不是神的意愿,而是神的任凭。第二,神之所以任凭人休妻,是因为人的心硬。因为人心里刚硬,执意违背神的旨意,神就任凭人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参:罗1:28)。第三,主耶稣指出休妻唯一的理由是淫乱,因为淫乱是破坏婚姻实际的因素。这样淫乱一方就要在神面前承担婚姻破裂的责任,另一方则有权提出终止婚姻,并有权嫁娶,而不算为有罪。但是如果不是为淫乱的缘故,那么主耶稣说那人就是犯奸淫了,而且若有人娶了那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所以淫乱是解除婚姻的一个理由,除此之外《圣经》还提到解除婚姻的另外一种情况——死亡。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说:“弟兄们,我现在对明白律法的人说,你们岂不晓得律法管人是在活着的时候么?就如女人有了丈夫,丈夫还活着,就被律法约束。丈夫若死了,就脱离了丈夫的律法。所以丈夫活着,她若归于别人,便叫淫妇。丈夫若死了,她就脱离了丈夫的律法,虽然归于别人,也不是淫妇。(罗7:1-3)”

到此为止,主耶稣对法利赛人试探性的问题已经作了完全的回答。法利赛人问:人是不是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耶稣的回答是:第一,从神造人的初衷讲根本不存在休妻的事情;第二,人休妻是出于人自己的败坏,神允许人休妻是对人任凭,而不是对人的意愿;第三,人休妻的唯一理由是淫乱,否则就是犯奸淫。

门徒接着耶稣的话题说:“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意思就是人结了婚,又要离婚,还不如不结婚,一切麻烦就都没有了。耶稣说:“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言下之意独身并不是为每一个人预备的,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守独身。“不是人都能领受的,”并不一定是说他们软弱,而是说他们并没有蒙召去守独身,因为独身只是赐给一部分人的。主耶稣提到三等人可以守独身: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比如古代宫廷中的太监,还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主耶稣对这些人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他提到他们时带着敬重和尊敬,但主也不许门徒轻视那些不守独身的人。总之在婚姻的事情上神的儿女当照着神的旨意生活,若有独身恩赐的,就照着神的安排在神面前守独生;没有独身恩赐的,就当照着神所设立的婚姻原则过圣洁的婚姻生活,这样主的名就得着荣耀。

本章第二个内容是耶稣为小孩祝福,从十三节到十五节。《圣经》说:“那时,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门徒就责备那些人。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耶稣给他们按手,就离开那地方去了。”在这段经文中,首先我们清楚看到主耶稣对小孩子的立场:主耶稣要小孩子到他那面前来,耶稣不允许人拦阻小孩子到他那里去。第二,《圣经》说:“那时,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这说明不是小孩子自己要来见耶稣,而是有人将小孩子带到耶稣面前来。从某种角度讲,小孩子可能并不真正认识耶稣是谁,但是从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信主的人有责任把小孩子带到主耶稣面前,把小孩子带到得救的正道上。所从这个意义上讲,ETZR学相当重要。信主的人若不重视从小引导自己的儿女认识耶稣,那么当他们长大之后很可能就永远成为一个失落的人了。

本章第三个内容是关于青年财主求永生。《圣经》说:“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父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节经文并没有具体说明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后文提到这个人很年轻,称他为“那少年人”,说明此人很年轻,《圣经》让我们看到这人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对生命的思考确实不浅,因为他到耶稣那里来求的不是钱财、名誉、健康等,而是求永生!哦!这个年轻人真是与众不同!多少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根本不会想到永生的问题,他们年轻力壮贪求世间福乐还来不及,哪里来心思会想到将来的归宿。甚至有许多人讥讽宗教是老年人的拐杖。信仰是老年人的精神寄托。然而这一个年轻人却已经在仔细考虑永生的问题,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然而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耶稣的这一句话似乎已经告诉他,你求永生的途径选错了。这个青年人一方面很有远见年轻的时候就想到自己的归宿,同时也认定耶稣能够给他问题的答案,所以他来找耶稣。但是另一方面他对属灵的事情却是盲目的,到生命的主面前,却不知道求他赐永生。可见这是一件多么矛盾的事情!在今天的教会中像这少年人的信徒并不少见,他们一方面来教会寻求耶稣,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不知道如何与基督的生命相连。常常只是忙于外面的热心,却没有里面得救的把握,他们像那少年人一样,以为为主作什么就能得永生,这是很可惜的。

但是主耶稣并没有因此为难那少年人。主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有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少年人要企图要通过善事得永生,耶稣就顺着他的思路告诉他,你若要通过善事得永生,就必须守全律法。所以耶稣说你要遵守诫命,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没想到这少年人竟然很自信地回答耶稣这一切他从小都遵守了,而且反过来问耶稣“还缺少什么呢?”于是耶稣就告诉他:“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少年人说我遵守了,主耶稣说你尚未遵行。你家有千万产业,独不想念四围的穷人,你自己丰衣足食,独不怜恤缺衣少食的人,你自己有余,足以助人解舒痛苦,为何视若无睹,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呢?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是真良善吗?他自以为有良善,自以为可以行善。自以为已经差不多很好了,现在盼望能够再好一点,这样就完全了。但是主耶稣剥去他的自义,清楚指示他,他根本没有遵守诫命。他虽然不像许多别人在字句上违反了诫命,可是他在精意上却同样没有遵行律法。到此为止主耶稣就让那少年人知道,人若想通过善事得永生是难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一位是善的,就是神。

所以这位少年人兴致勃勃、满怀希望地跑来向耶稣寻求永生,结果却垂头丧气、忧忧愁愁地走了。似乎他永远无望于永生。究竟他不能跟从主耶稣的原因在何处呢?圣经说:“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他不能“跟从”因为他“很多”他不肯放下。他的“很多”所以就不能跟从主。难道他过去的追求永生都是虚假的吗?难道他从小遵守诫命,都是装模作样吗?不是的!他是真心诚意,但是难处在于:他虽然寻求永生,但他也要今生。他一面要承受永生,一面也要享受今生。当永生和今生发生冲突,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他认为钱财究属可见之物,比神国更加实在。他不愿意失去永生,然而物质的吸力太强,所以他不得不忧忧愁愁的走了。

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像这少年官一样!他们是真实感悟永生,真切寻求永生,诚实追求永生,可能他们在表面上已经走上美好的道路,甚至达到优良的地步。但是直到有一天需要做一个抉择的时候,他们只能像那少年人一样忧忧愁愁地走了。少年人忧忧愁愁地走了,《圣经》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主耶稣有一丝挽留他的意思,耶稣宁可让他忧忧愁愁地走了,也不愿意让他勉勉强强地留下,因为主耶稣知道永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舍己的S字J的道路,这道路要进去门是窄的,路是小的,若不舍己,是无法走的。所以主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必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为什么?因为财主走惯了宽阔的道路,他们很难抉择走S字J的窄路。财主进神的过必骆驼穿针眼还难,因为在永生的窄门面前,财主和他的钱财如同骆驼在针眼面前一样。财主若不完全把他的财产完全卸下来,他就绝对不能通过针眼。

门徒对耶稣的话感到很希奇,就问耶稣:“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首先,门徒的问题和主耶稣的问题都见证了一个事实:人不能靠善事得救。人靠行善事,不仅青年财主不能得永生,就是耶稣的门徒也不能,耶稣也再一次证明说:“在人这是不能的”。那么怎么办呢?主耶稣接着又说:“在神凡事都能。”也就是说得永生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倚靠神,单单地信靠他。青年财主不能得永生,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作的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不能完全专心地信靠神。而拦阻他信靠神的正是他的财产。所以主耶稣首先要让那少年人把拦阻他完全信靠主的东西除掉。因为一个人不能侍奉连个主,当人的财富完全占据他的心时,主耶稣就不能作他的主。当然除了财产以外,就是任何东西也是一样,一旦成了人心中的主,那东西就成了人得永生的拦阻。真正得救的信心就是把自己完全交给神,就像《路加福音》十九章中所提到的撒该,他是一个财主,但是他最后被主接纳,主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这是因为他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都完全交给主,他愿意舍弃一切来跟随耶稣,这就是人得救的信心。

接着我们看到《圣经》记载说,彼得就对耶稣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彼得的话一方面表达出他的自信,一方面也显露了他的带着与主作交易的动机。但是主耶稣并没有责备彼得,而是借着彼得的问题回答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天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主耶稣的话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凡跟随他的人将要得的荣耀和福气,不仅是今生更是包括来世。但是这里我们也不能忽略主耶稣的话是有前提的,这前提就是彼得所说的:“撇下所有的跟从耶稣”,也就是舍己背S字J跟从耶稣。今天很多人说跟从耶稣今生的百倍,来世得永生,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耶稣所说的这“跟从”的实质,以为是随便跟从,好像参加一个属世的组织和协会,那就大错特错了。耶稣的应许是单单给那些“撇下所有的跟从”的人!而且还要一直努力直到与主面对面。因为主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来源】百度空间博客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