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复活之主的关怀 经文:路24:13-32;约21:1-17

日期:2016-10-27作者:骆颂恩

经文:路24:13-32;约21:1-17。

圣经记载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在不同的场合,向在不同处境中的门徒显现,为要表达主耶稣对门徒的关爱,以及对他们的重托。复活之主向门徒的显现,并不是要在门徒面前炫耀自己,而是要给门徒解决目前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得着灵性的复兴与侍奉神的能力,以及生活上的见证。

总之,主耶稣特别怜悯那些曾经软弱跌倒过的门徒,给予他们新的希望,带领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使他们重新获得从上头来的能力。最终让这一群体成为主耶稣所重用的器皿,在地上建立了基督的教会,且逐渐迈向神荣耀的国度。

一、对失落与困惑者的关怀

(路24:13-32)记载了往以马忤斯去的两个耶稣的门徒,他们脸带愁容地一面行路,一面谈论有关耶稣受难的事。由于他们沉浸在忧愁与困惑之中,以致看不到这重大事件背后的属灵意义,甚至耶稣走在他们身旁也认不出,连耶稣亲自与他们谈话,他们都不知道。此时,他们处于心灵无知、眼睛迷糊、信心迟钝的状态。主耶稣曾多次预言自己要钉S字J,受死、埋葬、第三天从死里复活,而他们却始终未能明白。这好比我们今天有些信徒在各种试探中,心灵受蒙蔽,以致看不见主的真光。常常听道,却始终未能明白主的心意。如果没有圣灵的帮助,人根本无法明白、相信神的存在。

这两个门徒为了解决内心的矛盾,他们走错了方向,离开了在耶路撒冷的众圣徒,没有等候主耶稣所应许的圣灵降临。当我们全神贯注在自己破碎的梦想和失败的计划上时,我们也会看不到耶稣,并离开其他信徒,不能在当中找到力量。惟有当我们寻找耶稣,才会经历到他所赐给我们的能力和帮助。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路24:17) 主耶稣的这一问话,是要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使他们重新认识主的道路。

在此,我们可以看见两个门徒几方面的错误:(1)他们似乎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但当耶稣死在S字J上时,他们只把他视为一个先知。那些不信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只会把耶稣当作先知。(2)虽然他们经常接受耶稣的教导,但他们的弥赛亚观,仍然认为耶稣是政治上的拯救者。因耶稣的死,他们感到十分失望。他们希望耶稣是弥赛亚,是以色列的大君王,但如今他们的希望落了空,这耶稣已死了三天了。犹太人全都相信弥赛亚会来帅领以色列人胜过众仇敌;他们绝不相信弥赛亚会死在S字J上。(3)虽然他们听到耶稣复活的消息,但由于没有亲眼见到而怀疑,当耶稣根据圣经教导他们时,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属灵无知。这两个门徒对弥赛亚救主的了解十分肤浅,他们以为弥赛亚不应该有如此受苦的经历。因此,不明白耶稣受死的崇高意义。现今,他们感到非常失落与困惑。此时,复活的主给他们讲解旧约圣经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并打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这时,他们的眼睛才真的看见了。这是耶稣复活之后,对心里迷茫者的关爱。

听到这些教导,门徒这才强求耶稣留下与他们同住,可见他们因耶稣的教导深受感化,并且悔改。

明白耶稣受死与复活的真义,和这件事对我们的关系,必须先明白圣经。明白圣经的秘诀:基督是圣经的主题,要在他身上才能找到全本圣经启示的一贯性。耶稣“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24:27) 当两个门徒领受主所祝福的食物时,“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之后,“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24:31-32) 耶稣用圣经的话,解除这两个门徒心里的困惑与失落感,使他们重新起来,行走主为他们预备的全新的道路。

弥赛亚必须先受苦,之后,才能进入神的荣耀,这就是主的道路。我们一切真诚相信基督,忠心跟随他的人,也要经历他的死(即接受肉体的对付),与他一同埋葬。然后,才能与他一同复活,得着圣灵的浇灌,开始行走属天的道路。正如一首诗歌所表达的:“后是膏油先是血,要得滋润先得洁,若非经过各各他,必不能到五旬节。我们若未蒙洗净,能力必不从上倾;我们若要作见证,必须钉死己生命。”《诗歌选本》140首。

有时我们也像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一样,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许多事情而心里失望,并感到困惑不解。但是,今天,复活的主,依然可以藉着圣经的话语向我们显现,使我们重新看明主的道路,并得着圣灵的能力,行在其中。

二、对灰心与绝望者的关怀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约21:1-6)

“提比哩亚海”:即加利利海,是主耶稣当年初次传道,并呼召门徒的地方。如今,复活之主,在此向那些心灵疲乏的门徒显现。门徒们根据耶稣的“相遇在加利利”的吩咐(太28:10),聚集在那儿,但耶稣却来得晚。对此彼得忍不住,就说“我打鱼去”。在此其他门徒也赞同了,他们想见耶稣的心还是不够迫切。然而,主耶稣对人的关怀,往往是在人生的尽头中出现,他的出现总是带给人希望和安慰。耶稣已准备好了门徒的早饭(约21:9)。他对门徒的爱是比海边沙滩上的炭火还要火热。当门徒对前面的道路感到迷茫时,耶稣向他们显现,指引他们当走的路,给他们解决困难的方法。门徒离开了耶稣,他们什么都不能做。当门徒信守主的命令时,就出现了奇迹。

门徒计划去打鱼,或许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对基督的委身,背离了传福音的呼召。他们知道耶稣已从坟墓里复活了,但他们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走。那时,耶稣还没有吩咐他们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来临,要赐给他们能力(徒1:4-5)。他们去打鱼,是因为他们还要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

夜间是捕鱼的最佳时机。可是,“他们整夜劳苦,却一无所获”。但依从主的吩咐,他们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我们在一切的工作上都要接受主的引领,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基督的同在和引领,那么我们所做的许多事都会徒劳无益的。

约翰记述这些门徒折腾了一夜,竟无所得着,有其象征意义:他们的属灵光景仍在黑暗中。但是,因为耶稣的出现,确实把他们的处境改变了。门徒起先没认出耶稣,这种情况持续至他们遵从耶稣的吩咐,在船的右边下网。如果他们不晓得他究竟是谁,为何又遵行他的命令呢?也许他们白白劳碌了整夜后,便愿意作出任何尝试。不过,他们所捕获的鱼确实可观。主所爱的那门徒(使徒约翰)最先认出耶稣,但他所做的,却是赶紧告诉彼得,而个性急躁的彼得,则很快奔向耶稣。

在此期间,耶稣“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约21:5) 他的意思是:“你们打着鱼没有?”耶稣知道他们并没有打着鱼,但他希望门徒亲口说出来。我们亲自向主耶稣承认自己缺乏能力的时候,他便会供应我们的需要。耶稣,一句关怀、亲切的问语,给灰心、绝望中的门徒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因为主耶稣知道这些门徒在心灵的疲乏困境中,是多么需要鼓励、加力和吹气,不仅在物质精神上,更是在灵性生命中给予支持与拯救。

主耶稣向他们显现,是要让这班门徒学习更多属灵的功课。(约21:5-14)

1. 主耶稣要门徒认识自己的软弱、无能和失败:主耶稣问他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没有”。

2. 要他们学习顺服的功课:当他们听从主耶稣的指示下网后,结果打到了很多的鱼。

3. 要他们仰望主的供给:当他们打鱼至疲乏饥饿时,主已为他们预备好了食物。

4. 主的关怀与爱顾:没有人敢问耶稣“你是谁”?但是主耶稣仍主动地服事他们,照顾他们的所需。

三、对灵性之软弱者的关怀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偎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偎养我的羊’。”(约21:15-17)

(约21:1-14)的内容是为耶稣与彼得对话的埸景铺垫。表明主耶稣没有丢弃彼得,主耶稣用他完全的爱爱彼得。吃完了早饭后,主耶稣三次重复问西门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重复三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彼得曾三次否认主之故,主耶稣便给他三次机会表明他对主的忠诚。耶稣问彼得“你真的爱我比这些门徒更深吗?你还没有用你的行动来证明呢?”彼得并没有尝试证明他爱耶稣有多深。他知道自己曾经失败,他的爱是多么脆弱,真的不比其他门徒更爱主。但是,在彼得的心目中也确实是爱耶稣,耶稣也知道彼得的心,所以,彼得说:“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爱”在我们中文字内就是一个,但在希腊文中是三个:1、普通的爱:这个“爱”字是指爱物质的爱;2、情感的爱:这个“爱”字是指人与人间的爱;3、理智的爱:这个“爱”字是指不改变的爱。普通的爱,情感的爱,都会改变,惟有神理智的爱是永不改变的,是完全的爱。

耶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这个爱是完全的爱。而彼得回答的“爱”是普遍的爱,不是主所要的那个爱。主耶稣再三地追问彼得,是要让他对主的爱反省且深入之。彼得以此也再三作出回应,一次比一次地完全领悟主的心,直至他的灵性得着复兴。

有一位植物学家,自述他是怎样对植物学发生兴趣的。原来他在ET时期,非常顽皮,屡戒不悛。有一次他故意把客厅里的东西都弄坏了,他母亲大怒,要求他父亲重重地打他一顿,他父亲领他到深山去,就和他搜集各种树枝作鞭,每找到一根鞭条,父亲就脱下衣服,用鞭打自己说:“我先试试那条鞭子好些。”起初,他以为父亲鞭看好玩的,谁知后来竟打得自己皮破血流,他才跪在父亲面前讨饶,痛哭悔改。他父亲说:“既是这样,我也不打你了。”以后他看到这深山是他改过自新的圣地,因此对山上的植物也感到兴趣,而成为大植物学家。

圣经说:“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103:10)

耶稣在此为彼得带来一次深刻的灵性经验,让他不再因自己曾否认主而一直活在罪疚感里面。彼得曾三次不认耶稣,耶稣也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彼得答“是的”,耶稣就叫他牧养他的羊。爱耶稣是一回事,是否愿意事奉他,才是对我们自己真正的检验。彼得悔改了,耶稣在此叫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他。彼得真正认识耶稣后,他的生命起了重大改变,由渔夫变为传道人,由冲动鲁莽的人变为稳重的“磐石”;他与耶稣的关系也改变了,现在他的罪得宽恕,也完全明白耶稣所讲的他死亡和复活的意义。

三次不认主的彼得,悔过以后得蒙主的重用;耶稣把传扬福音,牧羊群羊的使命交托给彼得。也许由于彼得曾经不认主,因此需要特别的鼓励,使他恢复自信心,并要恢复彼得日后作教会领袖的权柄。彼得日后也确实承担了这一神圣的托付,且明白了这一真理。我们从他的书信中便可得知:“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5:2-4)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