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蒙主称赞的四种人

日期:2016-10-27作者:左培友

 太8:10 15:28 16:17-19 26:10-12

根据圣经记载,主耶稣工作的几年当中,做了许许多多荣神益人的事情,“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约21:25)记载在圣经中的诸多事情中,有几件事是比较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故事的主人公不仅得了丰满的恩惠,而且还因此蒙了主特别的称赞。蒙主的恩惠是常有的,然而蒙主的称赞却是少有的,必须较好的契合主的意旨才会被主特别的夸赞;因此这几个蒙主称赞的人,必定有其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学习效法的地方。

一、百夫长—跨越时空的信心 (太8:5-13)

百夫长本是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他的身份很可能是被以色列人称为外邦人的罗马人。(参路7:2-5)若果真如此,那么此事件被记载于此就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是在向我们说明百夫长虽然是个外邦人,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比自称为神儿女的以色列人显得更为合适称为神的儿女。所谓的更为合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百夫长在为人处世上,以兼善天下之心对待众人。百夫长不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有求于耶稣,而是因为自己的仆人害了瘫痪病有求于耶稣。为了自己的仆人甘愿屈身于耶稣,这是极少见到的,体现出他是一个有慈悲心肠之人。还不仅于此,藉此事件另牵涉出百夫长做了更多的善事,“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路7:4-5)。

第二,百夫长在求告耶稣的事情上,体现出高人一等的信心。这在主耶稣对他的评价上,可以完全的体现出来“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太8:10)主耶稣之所以对百夫长有如此高的评价,乃是因为百夫长的信心确实在一般人中难以寻的见,“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太8:8)。这种祈求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祈求模式,完全认为耶稣在任何时地,可以做任何的事情。

一般人的信心表现是,“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约4:49)一般人虽然也求告耶稣,但往往只认为耶稣是个大医生,把耶稣限制在时空的范围之内,一旦超越了时空,耶稣也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然而百夫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认为耶稣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神,超越时空的主宰,在他没有难成的事。正因为此,百夫长的仆人不仅得到了医治,“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太8:13),而且他自己也成就了一番佳话。

二、迦南妇人—突破自我的祈求 (太15:21-28)

迦南妇人也是个外邦人,同时他的祈求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女儿,“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太15:22)迦南妇人的祈求相对于百夫长来说,更为艰难,连续受到了三次的考验:

第一次,主耶稣自己的考验。故事的开始,就明确的记载了迦南妇人祈求耶稣时的迫切态度,“喊着说”。(太15:21)“喊着说”在原文圣经中是“大声喊着喊叫”,希望能够引起耶稣的注意。马可也是用了“俯伏在地”的字眼(可7:25),中文之意指的是五体投地。面对如此恳切的迦南妇人主耶稣的反应是“耶稣却一言不答。”(太15;23)这要是在犹太人中,主耶稣可能就不会有如此的反应。

第二次,门徒们的考验。迦南妇人的喊叫可能太过惨烈,再加上耶稣的一言不发,自然对门徒的情绪也造成了影响,希望快点打发掉迦南妇人,“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太15:23)然而迦南妇人仍不为所动,仍是继续的求告耶稣,“主啊,帮助我。”(太15:25)

第三次,蒙恩次序的考验。当迦南妇人不气馁,继续求主帮助的时候,主耶稣终于出乎意料的说了句“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15:26)迦南妇人也是出乎意料的回答,“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15:27)这是很有深意的两句话,迦南妇人的女儿得医治及被主称赞全在于迦南妇人巧妙的回答。

对于迦南妇人“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的巧妙回答,耶稣也是哈无吝啬的给予褒奖,“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太15:28)迦南妇人信心“大”之处在于,她不仅承受了考验,而且还稳稳地命中了神的旨意。迦南妇人不仅欣然接受“圈外人”这个卑微的地位,而且还显示出,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她仍然为她的女儿求医治,坚信神在外邦人中也有关顾的亮光“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7)。所以,我们当知道迦南妇人的女儿得医治,是因为迦南妇人有莫大的信心;迦南妇人的信心被主所称赞为大,是因为迦南妇人在历经考验中仍能命中神的旨意。

三、彼得—灵程测试的佼佼者 (太16:13-20)

一般人认为,耶稣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与门徒谈话的事件,是主耶稣服侍事工由高转低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耶稣声望空前,极受民众的爱戴,有被选为王的趋势;(参约6:15)然而在此之后,耶稣的名声却是江河日下,有被人人喊打之势。(参太16:21)这种由沸点转向冰点的情形,在耶稣的意料之中,所以这不会是主耶稣注目的焦点,耶稣关注的焦点是门徒们信心的程度。

以该撒利亚腓立比事件为标志,主耶稣服侍的对象群体由一般的大众转向了特别的门徒们。耶稣要在最后不长的日子里,建立门徒与一般大众不一般的信心,好在自己遇害之后承袭耶稣的衣钵。根据本事件来看,主耶稣主要是在两种环境之下来考验门徒:

第一,在外邦、敬拜偶像的环境中,考验门徒的信心情况。该撒利亚腓立比这座城市是北方宗教和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中耸立着各种宗教建筑物,巴力神庙和希律王为该撒建的庙宇是城中最为辉煌的建筑。耶稣可能会让他们站在高大的建筑物之下,一边仰望高大的偶像,一边平视着耶稣,以藉此考验他们对眼前“微小”耶稣的信心情况。

第二,在嘈杂、莫衷一是的环境中,考验门徒对自己的认知情况。根据众人对耶稣的认知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道理,即主耶稣只有一个,但众人的眼里确有千千万万个耶稣。这显然是耶稣不满意的,他要让门徒在千千万万个认知中,讲出自己的声音,“你们说我是谁?”,以此来试验门徒对自己的认知情况。

难能可贵的是,门徒的信心特别是彼得的信心,在重要的节点之上还是经得起考验的,“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就这一句话,耶稣对此可谓是欣喜若狂,不仅狂赞了彼得而且马上把更为重要的使命托付于以彼得为代表的使徒们,“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8-19)

我们要知道,彼得对于主耶稣正确的认信并不是唯一的,在此之前也有这样的认信。(约1:4,41路5:8)然而,这一次却与以往有着明显不同之处,以此显得更为弥足珍贵。首先,这次的认信是耶稣主动要求的,而那几次却不是。其次,这次的认信是发生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多神崇拜),外面声音掺杂(不同的认信)的情况下进行的,而那几次却是主刚出来传道时,行完神迹后的认信。最后,通过这次的认信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主以此为基础教导他们更多的真理、托付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四、马利亚—牺牲奉献的先驱 (太26:6-13)

伯大尼是主耶稣经常去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他牧养的重点,马利亚三姐弟是这个村庄的重要信徒之一。马利亚虽不如门徒们在圣经的曝光率,也不像十二使徒那样贴身跟随主;但马利亚也拥有门徒们所不可及的,即马利亚对主心意的了解程度要远胜过一般的门徒甚至是当时的使徒们,“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52)。马利亚用香膏膏主的事件,体现的更为明显。对于马利亚用香膏膏主的事件,我们要注意三方面的重点:

第一,马利亚用的香膏,价值及其高昂。马利亚所用的香膏价值极其高昂,值三十两银子,换取金钱的话可以周济许多的穷人,“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约12:5)对照来看,这瓶香膏等同犹太卖主得银子说买的那块公共墓地的价值,“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太27:7)

第二,马利亚用的香膏,意义非同寻常。据说这瓶香膏的意义非同寻常。一种说法是,这瓶香膏是为人安葬之日特别存留的,待人死之后膏在死者的身上。另一张说法是,这瓶香膏是当时每个女人都要预备的嫁妆,待洞房花烛夜之际膏在丈夫的身上。不论那种说法正确,如今马利亚把香膏献予主耶稣,其意义皆非同寻常。

第三,马利亚用香膏膏主,意在表明她已知晓主将要受难。马利亚之所以把最为贵重的香膏献予主耶稣,其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马利亚知晓主耶稣钉S字J的日子近了,“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太26:12)以藉此香膏特地为主耶稣送行,表明对于主耶稣的所作所为有较为准确的洞悉,即难舍难分而又要顺应神已预定的旨意行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马利亚给世人留下最为重要的烙印,就是她不仅在真理长进而且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践行之。主耶稣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所以他也特别的提醒后人在传福音的时候要经常提起此事,“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太26:13)当然,对于现时的我们来说,这事的重点不仅在于马利亚对主“安葬之日”不同于常人的认知与委身,还在于马利亚的先知先觉之明,在众人还在享受之际,就能够察觉主耶稣的心意,并且不计一切代价践行之。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