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只有传道人才需要读神学吗?

日期:2018-11-01作者:沙玉

我已经在《为神学辩护》系列中从消极方面回应了反智主义者和那些反神学之人的一些常见理由,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那里,必须更进一步。在这个系列中,我将会从正面给出一些神学之于信徒生活的必要性的理由。我想,这一步对于中国广大的家庭教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篇中,我必须首先为读者釐清一个基本观念,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但它却根植于中国家庭教会的血液之中(在国外也有同样严重的倾向),毒害了家庭教会许多年。这个观念就是:读神学是一种特殊的呼召,是神只赐给那些祂所呼召,将来要成为神学生、传道、牧师、长老的人的。它在平信徒与平信徒以外的教会“阶级”(准确地说,是职位)分割,然后把神学装备的责任归给平信徒之外的“神职人员”们。

它也倾向于把神学装备主要视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用来讲道、带领查经等等事工的功能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实用主义式的工具(这里并没有意思说神学没有这些功能或达不到这些目的,也不是说神学本身没有实用的层面)。这个错误的观念为许多在认识神这件事情上懒惰的基督徒提供了虚假的良心上的安慰:既然只有被神呼召的神职人员需要神学装备,那么,“平”信徒学不学神学根本就无所谓,即便不学,也不会得罪神。

我们经常能够在教会中看到类似的现象:信徒们(甚至是牧师长老)看到某个年轻人很努力、上进,而且很聪明,于是就鼓励他去读神学,也许他们还会说:“像你这样上进、聪明的孩子,不去读神学,就可惜了。”言下之意,只有这样的年轻人才需要去读神学。这样,它就为平信徒们提供了一个良心上的“安全区域”,使平信徒可以无忧无虑、毫无顾忌地懒惰下去。我在之前的系列中提到过,神学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认识神,这是它存在的目的和动力。从这方面来看,每个信徒都需要认识神、都需要神学的装备,没有人有权利垄断神学。

一旦神学被垄断,我们就再次回到了中世纪。在中世纪的时候,神学装备、甚至是圣经本身,都是神职人员的专利,结果导致了信徒们只能够“默信”(神职人员说什么,信徒就信什么,信徒自身毫无神学上的分辨能力)。两者之间不同的是,中世纪的神学装备权是被神职人员垄断的,而今天教会的许多信徒是把这权利主动送出去的。

另一方面,回想神学院的历史演变也许会有帮助。今天这种形式的神学院(更加独立于教会而存在)以前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早期的亚历山大学派和安提阿学派,与今天的神学院也有差别。在清教徒时期,清教徒们把神学院(不是我们今天这个意义上的神学院)盖在教会隔壁,他们把孩子们都送到神学院中学习(包括、圣经、要理问答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培养接班人,而是让他们在神学院中学习认识神、认识基督教信仰。但是,随着理性主义抬头,教会和神学院遭到极大的冲击,神学院开始逐渐脱离教会的权柄和荫蔽,成为去神学化的大学。同时,随着政府权力的扩张,教会也逐渐失去了教育权,教育权随之落在政府的手里,信徒们也不再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孩子送到神学院中。再加上工业革命的来临,家庭教育机制也遭到严重破坏。

结果是,在原先的神学院逐渐全盘世俗化、家庭教育荒芜之后,教会重新建立了神学院,但是这时的神学院(我们今天的这种形式的神学院)与之间的神学院已经不再相同了。信徒们不再被要求把自己的孩子们都送到神学院中学习认识神(神学)和世界(人文学科)。读神学逐渐变成了某些“被呼召”的人才需要尽的义务,到我们身处的今日,读神学又更倾向于和教会事工或服事联系在一起,结果产生了“不需要参与教会服事的人就不需要读神学”的畸形观念。

最后,许多神学院的同学经常会问“我怎么确定神是否呼召我做传道?如果神没有呼召我,那么我为什么要来读神学呢?”的问题。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师很严肃地告诉我们,读神学不是传道人的事,而是每个信徒的事情。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想法。

接下来,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陈佐人(Stephen Chan)博士曾经提到过一件事,他认为基督徒的信心本质上是求知性的,因为你不能只是相信你的信心,信心必须有对象和内容(不然信心就是空洞的、抽象的),这个特质使得凡是相信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种神圣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必然会不断鼓动人去认识神。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词来说,就是:“根本停不下来。”

我认为不单是信心,盼望和爱都会促使人主动地认识神。盼望之所以鼓动人认识神是因为,盼望和信心是一脉相承的,当信心的内容包含了值得憧憬的未来时(基督的二次再来,将使信徒的人性和世界更新为完美的,届时人将能够永无休止地享受神和他一切的创造),信心就一定会带来盼望,而盼望同时又加深了当下的信心,给人以无穷的动力去更加丰富信心的内涵和深度。爱的特质同样扩大了求知的诉求。

当你爱一个人时,你就会主动想要了解对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优点、缺点等等,只要是对方所拥有的,你都想要透知。这种求知欲在身体上的终极应用,就是性爱(参创4:1,英文ESV一本把这里的“同房”翻译为“knew”,就是“认识”、“知道”),在心灵上的应用1就是永远对对方充满好奇。

所以,当你对配偶失去好奇心、感觉拉着对方的手就像你自己“左右拉右手”的时候,就表示你不再像以往那样深爱对方了。炙热的爱永远是充满好奇、想要更加深入认识对方。这在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上同样如此,你若爱神,就渴望更加明白祂的旨意为何,你就会想要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无知的“坑”塞住,好让神在凡事上得荣耀。

这当然不是说认识神非要就读正式的神学院(这当然是优先的选择;同时我怀疑就读神学院与认识神不能完全等同),而是说应该在人生中的每个时段都抓住机会,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来认识神。

你可以就读神学院,如果没有机会,你也可以读神学书籍(神学书籍不都是晦涩难懂、极其抽象、与生活无关的)、上网寻找好的资源,甚至你可以积极、主动、频繁地默想圣经和大自然以及周遭的事情,大自然和人类历史本身就是神启示的一部分,所以神学/认识神从来就不局限于神学院那块地皮以内。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种思想有何弊端?

2、这种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3、为何信仰必定使信徒求知?

[1]我不确定这是否是终极的,我还没有想到别的。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