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父亲对儿女的态度:鼓励,与无条件地接纳 经文: 以弗所书6:4 路加福音15:11-32.

日期:2016-10-27作者:佚名

  我的幼年是在非常严格的家教环境中度过的。 连作为“家慈”的母亲,都对我摆出一幅严厉的“家严”面孔。“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在母亲那里常听到的话。每次我做错事,父母在外人面前总毫不留情面地教训我, 理由是“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尽管我对这种家教不满,但长大后我第一次在师范学院偷读圣经时, 还是对“箴言”13:24点头称是,“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痛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这种严格的家教不仅使我免于沦为纨绔子弟,还使我比一般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同学更能吃苦耐劳。

 

然而,当我作了人父,炮制母亲的家法来教育儿子时, 却导致儿子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我大吼儿子“不成器”时,他说,“就是老爸的挖苦和嘲讽,叫我每次想努力提高成绩时,总感到没信心”。不错,“看着灵,敲起来木”,“只长个头不长心”,“你呀,能读个二本大学就算神的恩典了”,是我常对儿子说的话。而且,亲戚朋友问起儿子的学习时,我总是毫不遮拦地说,“他是个‘下瓜菜’,有时还考倒数几名”。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些粗暴,但“杖打儿子”也是圣经的教训呀,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多年后, 当我在神学研究院再次研修时,才知道“箴言”与“传道书”等“智慧书”或许是最晚被列入旧约圣经的, 因为智慧书多是人自己在生活中悟出的,似乎没多少从上面来的“天启真理”。人自己的经验是有限的,一种经验如“好人有好报”、“勤劳必富足”,往往与另一种实际的经验相矛盾,“义人没好下场”,“要是没机会和社会关系,再努力也是白搭”。 所以, 神学认为真理要以“上帝的话”为根据,不能凭人类有限的感觉和经验。 若不是箴言书把上帝和敬虔置于首位----“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这些人类的智慧格言可能就不会被编入圣经“正典”。 圣经各卷书的启示高度并不完全一样。当我们遇到旧约中似乎矛盾的经文时, 就要以新约特别是耶稣的启示作为最高的真理。 就此而论,上述箴言书的教子格言,并不是上帝启示的最佳教子良方,我们需要回到新约圣经。“上帝是爱”,所以我们要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具体说来,这种“爱的教育”应如何操作?

 

  限于时间, 我今天只谈“鼓励”与“接纳”两点。

 

一.以弗所书6:4,“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这里特别谈到“不要挫伤儿女的志气”, 多用爱心来鼓励孩子。

 

孩子的心灵很嫩,特别需要鼓励。“父母是孩子的天”;来自爸妈的一点点及时的鼓励,都成为孩子努力上进的动力。 “孩子的成绩是夸出来的”,孩子特别喜欢“戴高帽子”。 我原来总抱怨儿子“爱戴高帽子”,后来一观察,别家的孩子也喜欢 “戴高帽子”。我幼年总是受父母的批评与责骂,很少受到鼓励, 但我知道爷爷与外公等祖父辈以上的的人都“很能行”, 常听到外人对祖辈的夸赞。我很像母亲,虽然她常挖苦我,但秉承母系遗传的姨表弟兄们都成绩出众, 我自己也常在学校得前几名。 亲戚与老师们的夸奖和鼓励,抵消了母亲的挖苦和打击。 如果自幼很少受到鼓励,我也走不到今天。

 

孩子遇到挫折而灰心失望时, 我们做父母的特别要安慰鼓励, 绝不要嫌他们没出息。 我们要让孩子感到他能行,因为他身上有“神的形象”; 他是“上帝的孩子”, 神会眷顾他的。

 

1. 先说“神的形象”。再笨的孩子,只要他是个正常人, 就秉有“神的形象”。这“形象”包括智力。只要是中等智力的人,经过努力,都会成为大才。 即使孩子经过努力也没达到中等成绩,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以后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其他的变数,并不仅是学习成绩。只要有爱心,有德行, 他仍有灿烂的未来。

 

  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伦理道德,选拔人才首推“德性”。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却是“重才不重德”。 班级的名次、同学中的职务、钢琴与外语的级别,成为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重视这些名次和级别本身并不错, 但如果让孩子连做人的德行都欠缺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最近有个本来不错的西安大学生,却因为情急杀人被判处死刑。如果他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也能体会到其他父母的艰辛,那么当时无论有再多的压力和郁闷,他都没有举刀砍杀一个年轻妈妈的理由。 德行比才干更重要。 有本ET文学小说叫“木偶奇遇记”, 告诉我们,只要孩子心地还善良, 其他的缺陷都可以弥补,其他过失都可以挽回。一旦人的道德品质败坏了, 补救措施就很少了。 所以,多给孩子“爱的教育”, 使他成为有道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之一, 就是因对孩子爱之深、期望之高而造成“爱的伤害”。 别家的小孩,即使再不好,成绩再差, 我们出于面子,总还去“耐心鼓励”一下,不会当面指责。但对自己的孩子,即使稍微达不到我们的期望,难听话就会脱口而出。这就是父母对孩子造成的“爱的伤害”。 我小时候,妈妈总对我板着脸,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行,难听、挖苦的话总挂在嘴上。但我妈妈对别家的孩子很好,很有耐心,总夸奖人家“有出息”。我感到很委屈:明明不如我的同学,她怎么总说人家好。 为了气她,我有次工工整整写了一篇正楷作文,拿去让妈妈看,说是某某同学写的。妈妈没有马上认出我的笔迹,仔细看后, 脸很快拉了下来, 拍了桌子,“人家某某都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这么通顺的句子,你咋不能?是不是要照抄人家!”。这次老妈上当了。不过从此我知道,妈妈心里并不是认为我真的不行, 而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厉,她还是爱我的。但是,父母对孩子深切的爱, 有时并不能被幼小的孩子感觉到。 有位在澳大利亚作了院士的华人父亲,将儿子看作名根子,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但孩子一直感觉不到爸爸的爱。后来这孩子虽然考上了要求很高的医学院,却吸毒了。 当父亲来监狱看他时,儿子才第一次看到了爸爸为他流泪,看到爸爸几乎悲伤欲绝,他这才知道父亲爱他。 由于感知到了父爱,这儿子很快戒了毒。

 

  如何避免“爱的伤害”? 我们必须知道,只有上帝才是陪伴孩子终身的父亲;上帝不过是借着我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世界,我们对孩子并不拥有所有权, 我们不过是受委托抚养孩子长大的管家。所以,我们可以把孩子看作朋友,给孩子多留些面子,尽可能多给些鼓励。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上帝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孩子身上成就他的目的。 我们不能对孩子说,“考不上名牌大学, 别来见我”, 或者“成年后资产达不到多,别说是我们家族的人”。

 

2. 给孩子提供思考天父的机会,把孩子带到神面前。一旦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上帝的孩子”,他的身份是“创造天地的独一真神的孩子”, 那么孩子不论遇到了多大的挫折,都不会完全绝望。在孩子眼中再高大的父母也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也不能决定孩子的前程;但掌管人生命气息、定人脚步的天父,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 上帝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个美好的计划;孩子若行在神的计划中, 天父可以按照自己的旨意成就一切。

 

一个美国小孩是私生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受尽歧视, 他几乎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有位牧师告诉他,“你是上帝的孩子,这是你的身份”。 孩子恢复了活下去的希望。由于感到了神的爱,这孩子发奋努力,后来成了州长。

 

  上帝总是把一些并不可爱的人放在我们的周围, 让我们学会去爱。 这种功课必须从我们的家庭开始。 当孩子实在不可爱、不争气,是“败家子”的时候, 我们要学会接纳。

 

 

二.耶稣在“浪子的比喻”中, 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要无条件地等待和接纳不成器的孩子。

 

人人都希望孩子成才, 但是如果孩子偏离正路,我们还要不要他?父亲看到孩子变成“败家子”后, 会说“我没你这个儿子”“这个家你也别再回来了”。 但是, 耶稣告诉我们,父亲仍要接纳失落的浪子,因为孩子是我们亲生的。我们在神的眼里,本来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的孩子, 但天父还是在等待和接纳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同样对待迷失的孩子。

 

  有一个女儿,受了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去与人约会, 不料却落入黑社会组织,整天不回家,成了女流氓。 妈妈大哭, 使劲了所有的关系,也找不到女儿。 女儿知道自己的堕落后, 也没脸面再回家了, 打算在外面破罐子破摔。 这时,她却在邮件和QQ信息聊天中看到妈妈的呼唤,“孩子,回来吧, 这家门永远给你开着。无论什么时候, 这都是你的家”。 女儿哭了, 下决心回家, 最终改邪归正了。 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 会产生改变生命的奇妙能力。

 

  适当的批评是需要的, 但爱的力量、无条件的接纳更能感动孩子从内心更新。 上帝处理罪恶的方法, 并不仅是惩罚,而是在S字J上所表现出的撕裂人心的大爱。 罪恶更容易在爱的滋润下得到对付。 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盗当啷入狱, 收到惩罚后没有改过自新,出狱后照样偷窃了好心接待他的主教的银器。当在半路上警察搜到冉阿让偷窃的银器,把他抓回教堂对证时, 主教说,“哎, 这银器不是他自己拿走的, 是我送给他的”。警察走后, 冉阿让感动得对主教跪了下来。 主教扶起冉阿让说,“孩子,从此不要再偷窃了,你能变好的”。 这句话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 在悲惨的世界中,尽管冉阿让四处碰壁,他还是在内心悔改、努力, 最终成了市长。 对待罪恶最好的良方,不是惩罚,而是宽恕的爱。

 

  在美国,打18岁以下的孩子是犯法的。若有人举报父亲打孩子,父亲要被罚款,要参加学习班,孩子被送到寄养家庭。直到学习班毕业,父母才具备重新教养孩子的权利,才能把孩子领回来。 从中国传统教育中走出来的父母,要在新的环境下学习“爱的教育”。

 

  父亲对失败的孩子的鼓励,对失落的孩子的无条件接纳, 是天父上帝昭示的“爱的教育”。 孩子是一棵嫩苗, 特别需要鼓励与无条件的接纳。 从基督教心理学上说, 孩子在幼年得到的大爱是“神眷顾的基础”(Providential Base) , 能帮助孩子应付以后的种种苦难,增加孩子抵抗各种社会压力的能力。 所以,这个父亲节我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就是, “无论选择何种职业,孩子,你都能做好。即使失败了, 老爸的还站在你身边, 神还与你同在。只要努力, 你会有收获,因为你是神的孩子。 万一魔鬼引诱使你偏离正路, 你还是我的孩子, 我还在等着你,这家永远向你开着, 接纳你回来悔改;在神的大爱里, 你能够彻底改好,成就神在你身上的美好计划”。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