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清明节:缺席的中国基督徒

日期:2017-04-11作者:李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以来,清明是中国人缅怀过世的故人的节庆。前两天,破天荒的接到父亲的电话,叫我尽量赶回家参加清明节。并且他特别的强调:“我们是基督徒,不会祭拜,但是去扫墓清理坟头还是合情合理的”。

对此我满口答应,因为我知道上帝正是借着我的祖先生养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参与清明节。对于还有许多家人并未信主的基督徒说来,清明节实在是一个让人担心害怕的日子。因为清明节必然会涉及到许多信仰的碰撞,基督徒此时到底该如何去应对呢?

信仰与民俗的冲突

不少基督徒并不打算在清明节的时候回家扫墓,有出于经济的考虑,也有出于信仰的考虑,因为清明节就意味着许多信仰的冲突。很多基督徒并不看重清明节,并且将清明节就直接当作鬼节一般,巴不得自己能够不过清明节更好。

有关这方面,在中国近代教会历史中,也产生过极大的冲突。清明节便意味着许多的祭拜活动,后人透过跪拜、烧香等方式来缅怀自己的先祖。而跪拜、与吃偶像之物却与圣经的教导直接冲突的,此时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呢?

回到清明节问题的根本,祭拜的方式从中国文化中看来就一定是对的吗?《中国基督教史纲》的作者王治心探讨祭祀中的跪拜议题,发现古代大师们的讲论亦不同于当今的祭拜之礼。即便孔子也不认为死人是有知觉的,所以祭拜死人是没有必要的。

正如孔子在《说苑》中回答子贡死人有知无知之问时说:“吾欲言有知,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祀也,赐欲知死人有知无知,死徐自知之,未为晚也。可见孔子本人对此也不知不晓。”[1]怪不得墨子批评孔子,无鬼而学祭礼。

基督徒固然要坚持圣经的立场,但是也需要很有智慧来回应祭祖的问题。早期天主教来华的时候,康熙皇帝对信仰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天主教对于祭孔和祭祖的回应太欠缺智慧,以至于康熙拒绝信仰,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信教。

其中最大的冲突便在于基督徒可以跪拜吗?这便是有名的“礼仪之争”。不少学者对此意见纷呈,以利玛窦为代表认为可以跪拜的宣教士意识到跪拜之于中国人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他们了解到中国人有时跪拜其实与信仰宗教其实没有关系,只是一种尊重。

而持否认态度的宣教士则认为(以龙华民为代表),圣经明令禁止:“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20:5)。今日大多教会都是持后者态度,笔者亦认同这立场,即便跪拜只是出于尊重也是不合乎圣经的(参斯3:2)。

圣经与清明的对话

鸦片战争时期时,由于外国宣教士试图以国际法(或不平等条约)来保护归信的中国基督徒,很多中国人便说“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时至今日,这种误会不是政zh i上的,而是发生在文化上的。因为中国基督徒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庆祝方式都唯恐避之不及。

即便福音入化已经两百多年了,基督信仰的处境化议题还是令人担忧。其中很大的冲突便是在清明节中,清明节除了有许多的祭祀之外,本身的关于孝道的话题是与圣经并不相悖的。

时至今日,更多人对于清明节的习俗是有样学样,并不知道清明节的意涵为何。我们可以先肯定清明节的初衷,就是为了缅怀先辈,这是值得肯定的。并且,清明节其实关乎孝的概念,这也是圣经所强调的:

1、孝敬的时间:孝敬不在死后,而在生前

关于清明节,其实与不信的家人有非常充分的探讨空间:就是我们以祭拜、烧香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表达孝敬的意思。真正的孝敬,不是在死后的殷勤,而是在先辈生前的时候用心对待。因为即便我们在其过世后,花钱大肆烧香烧蜡,先辈们也无从感受到我们的孝敬。

真正的孝敬不在于死后如何,而在于生前的陪伴与关怀。圣经中也强调要孝敬父母,并且孝敬父母甚至是十诫中的一戒:“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

所以,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冲突,不是因为不孝敬父母,而是如何孝敬父母。

2、 孝敬的方法:孝敬不在金钱,乃在陪伴

其次是关于孝敬的方法,时至今日,在某些地方清明时节的祭祖仪式越演越烈,甚至有人购买最新版的纸质房屋、手机、跑车,甚至是美女,烧给过世的亲属。这种消费并不低,并且十分讲究排场。

如此便是因噎废食了。笔者甚至看到有些外邦人清明时节将鞭炮放满坟头,便以幽默的话对他们说:按以往的习俗,你的先祖被你吵得不得安宁啊!孝顺与否,不是出于排场,而是用心去陪伴他们。

如果生前不用心陪伴,死后却乐意孝敬,这才是最大的不孝敬啊!

转化清明节传福音

当我们了解到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如何转化清明节。清明节亦可成为一个传福音的好机会。清明节,作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家人难得的相聚,基督徒也可以借此认真的和家人述说基督徒信仰。

有些基督徒处理信仰的碰撞态度之果决是值得嘉许的,但是他们处理的方式实在是不敢认同。

面临到文化议题,我们切要小心一种分别为圣的自以为是的心态。有些基督徒完全否认清明节的这个节庆,并且公开和自己的家庭声明绝对不参与清明节任何的事情。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态,也会伤害未曾相信的家人的感情,甚至他们会误以为基督徒要了信仰就不要祖先了。

其实,我们要否认的不是清明节,而是要拒绝清明节中的偶像崇拜。所以,我们要谈论的是如何以合乎圣经的方式参与清明节。保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当他进入亚略巴古时看到未识之神的偶像,并没有奉基督的名直接将其砸烂,而是借用他们对未识之神的敬畏之心引向创造天地的主(徒17:22-35)。

保罗并非不处理偶像,而是认识到首先要处理人心中的偶像。有形的偶像最容易砸烂,但是思想上的偶像却最难移除。

笔者认为基督徒信主之后,不应该拒绝参与清明节,应该更加热心参与清明节。在许多教会中,献花与鞠躬是可被接受的(每个教会对此的立场不同)。

我们必然不应该参与偶像崇拜,但是,我们必须以热情的态度告知我们的家人,信仰使我们更注重自己的家庭关系,也包括孝敬自己的长辈。例如,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去清扫坟墓,并且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家庭的历史,这也是一个开启福音话题的美好机会。

当然,笔者也不排除很多基督徒面临到极大的阻拦,甚至家人的逼 -/迫。愿神也赐予你们持久的忍耐和爱,来面对家人的误会,直到他们的心软化愿意了解福音。

由此可见,基督徒不仅需要有勇气来实践真理,也需要以智慧来与家人相处。我们切不可一味趾高气扬的拒绝,而是要以温柔来述说不参与偶像崇拜的理由。也为清明时节的中国基督徒祈祷,借此可以向家人见证基督的信仰。

[1]王治心着《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p9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