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尼尼微城外的约拿

日期:2016-10-27作者:左培友

记得上一次的分享,我们探讨了尼尼微人的悔过自新;先知约拿顺服神的二次呼召去尼尼微大城传福音,“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 (3:4),约拿虽然去了,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心不甘情不愿甚至是咒诅之心;可是尼尼微大城的人并没有因约拿消极“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约拿进城走了一日,”甚至是破坏性的传讲“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而使尼尼微人的悔改之心受到任何的影响(3:3-4),他们乃是“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 3:5);尼尼微人的悔过自新令神非常的喜悦,于是“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将与他们了。”(3:10)。然而尼尼微人的悔过自新却令先知约拿大动肝火,甚至为之与神相抗争。

一般来说《约拿书》的信息,应以第三章为圆满的结局,因为先知约拿经过了一番的叛逆后,最终还是顺服了神的旨意把福音传给尼尼微人,并且尼尼微人也因之而悔改;以此为结局绝对称得上完美!然而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这并不是写作者的唯一的目的,他还要让我们看看完美结局背后的一些事情,即约拿因此事与神的抗争。我们可以以约拿的两次求死为线索来展开讨论:即约拿因“不把所说的灾祸将与他们了。”(3:10),而与神抗争;和约拿因“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 (4:7),而与神抗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抗争,因神赦免尼尼微人而与之抗争。本章的开头就说明了约拿与神抗争的原因“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4:1)。“这事”指的是尼尼微人并没有像他预言中说的那样“再过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3:4),而是尼尼微人因为悔改而被神赦免的事情。约拿就是因着此事与神相抗争,向神抱怨说:“耶和华阿,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4:2)。这是约拿第二次的祷告,这次它引用的是耶和华上帝自己的话“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出34:6);约拿是在向神说明他开始不愿意去尼尼微城传福音的原因,乃是他知道神是满有怜悯和恩典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的上帝;既是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枉费时间,多此一举呢?为什么还要逼着自己去传福音呢?无非只是形式上的,去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3;4)表面上的信息罢了!可是事到如今尼尼微城并没有像宣告的那样被倾覆,约拿因此事甚是懊恼,大惑不解,甚至认为神这样处理尼尼微城的方式,使他觉得倒不如让自己死去要来得好些。“耶和华阿,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拿4:3),以死来了之。

我们知道圣经中以死来抵抗或是向神抗议的先知,约拿并不是第一个,先知摩西、以利亚都有过这样的呼求,但惟独约拿是最不可理喻的一个。摩西求死原因是以色列人每天吃吗哪,吃了好长一段时间,吃到无法再继续忍受下去,因此他们频频向摩西抱怨,而摩西也觉得这些以色列人的要求有道理,为此他发现自己无法再继续带领以色列人,因此,他向神祈求“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你这样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民11:14-15)。先知以利亚曾祈求神说:“耶和华阿,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19:4),他的求死是因遭到国王亚哈妻子耶洗别警告要杀害他而自己又认为不胜于列祖(王上19:1-18)。而先知约拿求死,并认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4:8)的原因,乃是他认为神呼召他传达的信息,他照样传了,可是神并没有依照祂所要他传讲的信息,去实行毁灭的工作,反而是展现出神怜悯、慈爱的特性,这对先知约拿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打击的原因竟是神“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 (4:2),这不免让人看到约拿心胸的狭隘,摩西和以利亚是因为自己无能为力及被别人追杀而求死,而约拿却是只准神拯救鱼腹中的自己而不让神拯救无数的外邦人。

然后,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抗争,因蓖麻的生与死而与神相抗争。上文已经提到约拿前后两次与神抗争,可以以约拿的求死为线索而展开;约拿前一次的求死,是因为自己的预言没有应验,从而产生极强烈的嫉妒之心;而这一次的求死却因蓖麻被虫子咬死有关,显示了约拿的自私自利、爱物胜于爱人之心。先知约拿为了要看看尼尼微城的最终结局,在城的东边特意搭了一座棚住在那里,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神特意安排了一颗蓖麻为约拿遮阳“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 (4:6)。我们要知道“救他脱离苦楚”这句话,不仅是指救他脱离太阳的暴晒最为关键的是要救他脱离因不纯正的思想观念而引发的怒气。亚历山大在其《约拿书》注释一书中对本节的经文有过这样的解释:

救他脱离苦楚(字面意思即“救他脱离灾祸(邪恶)”)很可能语带双关。动词 lhassil“拯救”亦可读成 lhasel“遮盖”,而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显然也是如此翻译。另外,此句中的名词 raah 在约拿书他处亦曾出现过,用以表达“灾”(如一8)或“恶”(如一2)。所以,“救他脱离苦楚”可以解为“遮盖他脱离他的灾祸”,意指日头的曝晒(参 RSV 、 GNB 、 NIV);或解作“救他脱离他的罪恶”,意指约拿不合理的发怒。

正是因为这颗蓖麻,一颗小小的植物暴露了约拿的错位之心。面对神没有倾覆尼尼微大城与神使蓖麻被虫子咬死事实,约拿的反应都是求死,希望以死来反抗神的旨意;只是前一次的求死是因为尼尼微大城的人没有死,二次的求死是因为为自己遮阳的蓖麻没有活着;这是极其鲜明的对比,也是极大的讽刺,反应了约拿爱一颗小小的植物胜于爱一座城池的错位之心。于是神就是藉着这颗蓖麻的生与死来反问“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4:10—11)。“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有两种解法:一般的解经家认为“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指的是三四岁以下的婴孩,这样算来尼尼微大城的总人口起码有六十万。也有解经家认为“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应指没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人,因为尼尼微人一直活在罪恶之下,根本不知道真善美;既然不知何谓真善美,那么他们就是无辜的;即便这样算起来,尼尼微城也要有十二万人。不论是那种解释方法,都不会改变尼尼微城是人口众多的城市,即便是六十万或十二万。神以约拿对植物和对尼尼微人的态度来对比,强调真正荒谬不合理之处,是约拿对一棵微不足道的植物充满怜悯,对尼尼微城的全城人口却心肠刚硬,这样合理吗?他对神创造的一株小植物表达关切,却不在乎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都是照神的形像所造的人;所以,前后不一致的不是神而是约拿,是约拿丧失了怜悯之心。

我想约拿对于蓖麻的生与死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应,情愿以至于死来反抗神,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希望神改变倾覆尼尼微城的旨意,也在于他还不能接受以色列国将要灭亡的命运。我想他也看清了,以色列人的命运如同这颗植物一般。这颗蓖麻便如以色列的命运,神要以此例证明祂是生命的源头,有权将生命取走;就像船主(1:6)和他的水手(1:14),王和他的大臣(3:9)一样。约拿要学习承认神绝对主权,耶和华最终还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参太20:1:-16),就如他自己亲口说的“救恩出于耶和华。”(2:10)。(未完待续)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