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回应上帝的呼召 经文:林前7:17-24

日期:2016-10-27作者:张忠成

经文:林前7:17-24

7:17 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我吩咐各教会都是这样。 7:18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 7:19 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神的诫命就是了。 7:20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这身份。 7:21 你是作奴隶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 7:22 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7:23 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 7:24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份。

这段圣经原本的背景是使徒保罗劝勉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在婚姻家庭中应该要注意的事情,比如已经相信耶稣的丈夫应该怎么样对待还没有相信主的妻子,同样也说到了已经相信耶稣的妻子应该怎样对待还没有相信耶稣的丈夫等等这些问题。今天读的这一段经文(林前7:17—24)是讲上帝对教会中基督徒的呼召,并且教会中的每一位信徒应该怎样面对上帝的呼召。上帝给每一个人都有呼召,都有一个独特的旨意,就是要求基督徒能够发挥自己已经得到的上帝的恩典,守住自己的身份来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根据刚才读的经文我们要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回应上帝的呼召”。在刚才读的经文中让我们看见有几件事情是可以思考的:受割礼与守诫命、蒙呼召与守身份、得自由与作奴仆。

一、受割礼与守诫命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说:“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上帝所召各人的而行。我吩咐各教会都是这样。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7:17—18)

“割礼”在圣经中或在犹太人的历史中本来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一个记号,后来成为所有以色列男人在上帝面前必须要遵守的一个规定,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当中所有的男人都必须要施行割礼,以此说明以色列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说明受了割礼的人才是上帝的儿女。

可是慢慢地发展到后来,在以色列人中对割礼的意义有些淡薄了,甚至发展到保罗的时代。因为这时代是希腊罗马人管治着犹太人,所以觉得施行割礼对生活和在社会上的发展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过于强调割礼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割礼的真实意义,从本来一种属灵的关系,一种与上帝之间立约的关系转变成为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炫耀、或者仅仅是对男子的一种外科手术而已。另一种是因为有人想要在当年的社会中出人头地而隐藏他们的割礼,这样的人会觉得受割礼似乎是低人一等的。

比如当时就有年轻的犹太人通过外科手术来隐藏他们的割礼,使他们可以逃避作犹太人,他们这样作,使他们可以继续在古希腊的学校以公民身份来接受教育。但严格按照犹太人的规定,凡是作犹太基督徒的人是不能为了在社会的阶梯中往上爬而否认他们犹太人身份的。

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反犹太思想盛行的时代,比如《使徒行传》18章1—2节所说的:“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使徒保罗认为,不论是受割礼或者不受割礼,都不是讨上帝喜悦的主要原因,不要以为一个人受了割礼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就可以成为上帝喜悦的人,也不要以为不受割礼就是十恶不赦的人。

保罗说:“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上帝的诫命就是了。”(林前7:19)意思是说,一个人要蒙上帝的悦纳关键在于遵从上帝的诫命。

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也是如此,遵守上帝的诫命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真正的表达出信仰的实质是最为重要的。

在保罗的年代,割礼已经慢慢变成了犹太人外在的手术,割礼的外在遵行或者删除,如果与遵行上帝的诫命,也就是与保罗所说的被圣灵管治相比较,是不大重要的。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追究“受割礼”还是“不受割礼”,就像守住今天的洗礼一样。按照圣经的标准,一个基督徒只要守上帝的诫命就是了。

上帝的诫命是什么呢?耶稣曾经在碰到一位律法师来试探他并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7—39)耶稣把旧约摩西时代的十条诫命和犹太人后来衍生出来的613条规条归纳为两条,就是爱上帝和爱人,而且“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40)在耶稣的心目中一个人真实的爱上帝和爱人是非常重要的,爱上帝就是永远在心目中有上帝,敬畏上帝,而且爱上帝绝对是通过爱看得见的人表现出来的。

《约翰一书》4章20--2l节的经文就是很好的解释:“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有古卷作‘怎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呢?’)。爱上帝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上帝所受的命令。”

因为上帝爱世界上的人,所以上帝也要求我们去爱他所爱的人,当我们在爱上帝所爱的人的时候就等于是在爱上帝。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上帝不需要人的爱,因为上帝永远是自足的,上帝不需要因为我们给予他而得到满足和享受。

但是上帝喜悦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相爱,关于这个真理,耶稣曾经讲过一段话:“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二、蒙呼召与守身份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章17节的经文中说“所分给各人的”这一句话可能所指的是“阶级地位”,是要按照各人的不同情况。这其实是一种世俗社会中所使用的意思,人有等级和高低之分。第一世纪的时候人往往会根据种族以及社会地位而分等级,而且把某些权力给予某些特别阶级的人,他们会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低级的人。

耶稣和保罗的年代是被罗马帝国占领统治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认为工作是很低微的事情。比如希腊人就极端的轻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在他们的头脑里就觉得,工作(或者劳动)只适合奴隶和底层阶级;体力劳动有辱于哲学家、理论家和自由人的身份。

在罗马人中有一位名人叫西塞罗,他曾经这样说:每一天为生计而工作“有失绅士(就是自由民)的体统”。甚至在教会中也有人会这样认为,被上帝呼召的人是高人一等的,而不被上帝呼召的人是低级的。

在教会历史中就因此有了“圣”和“俗”之分,有了“圣工”和“俗事”之分,有了“圣职人员”和“平信徒”之分,甚至也出现了所谓的“教会语言”等等,比如:“感谢主”、“小弟兄”、“小姊妹”、“哈利路亚”、“阿们”……。本来在教会中说这一些话是很自然的,但是有些人认为不说这一些就不“属灵”、就不够“教会化”,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其实语言一般来说是中性的,语言说出来是要让人听得懂,需要能够造就人,不然语言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正因为这样,任何时代的人,包括基督徒都想要努力追求成为有体面的人,而保罗要告诉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他们要保留现在的地位,就是他们蒙召时主给予他们各人的身份。具体来说一个人得到上帝的呼召以后仍旧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主作美好的见证,荣耀上帝的名。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上帝面前人与人之间是不分阶级的,虽然在世界上有阶级或高低之分,但是对于上帝的儿女是不应该这样的。基督徒不需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工作、学问、地位等等的差异而对人有不同的眼光。如果因为有些人的地位、身份在人的眼光中比较低下,那么我们要知道凡是蒙恩得到拯救的人就是上帝的奴仆,我们是为上帝而工作的。如果有人问我们是为谁“打工”的,那么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上帝打工的。所以我们只要尽上自己的本分,甘心的侍奉上帝,服事教会,服事人群。

基督徒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就要守住这身份(林前7:20),就是说不要因为成了基督徒就失去了原来的身份。

在保罗那个年代讲这句话有一个背景,保罗重复提到要接纳在种族和处境中的等级。参考24节保罗再次提醒他们要在上帝给他们的位置上站稳——意思说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就要持守这个身份。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希望能提升自己,以取得财富和地位,从此改变自己的身份,但教会中的人就应该为着基督徒生命中已有的身份而欢欣。不然那一种驱使人妄求的贪念,一定是上帝所不喜悦的,是必须禁止的。

使徒保罗在这一段经文中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督徒生活的原则:“无论你在任何地方,你是一个基督徒。”当时有很多的人认为一个人成了基督徒以后就要放弃原来的工作或者身份。今天也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甚至更有甚的,有的人信仰了耶稣基督以后连名字都要改掉,以为这样就能够反映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

就肉身来说,耶稣给我们立了美好的榜样,在耶稣长大以后,超过一半时间是当木匠,他一直工作到30岁才出来传道,之后只传了三年半的道。

同样,基督徒的职业身份也不是最为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知道基督徒是上帝的奴仆。每一种职业都可以成为基督徒服侍上帝的工作(参弗6:5—8)。

在我们亚洲有一个小国——日本,它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我们要思考,日本的工业技术是傲视全球的,就因为日本各阶层的人都看重自己的工作,他们不会轻视自己的工作和地位,只是力求在自己那一行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因此搭配起来就成为最杰出的“技术团队”了。这是作为基督徒应该思考的。

根据圣经的观念,我们的工作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荣耀上帝。上帝起初在造人的时候就是要人“修理看守”他所造的伊甸园(参创215)。因此,工作是上帝的本性,也是人的天职,而且所有的工作最终目的乃是侍奉上帝、荣耀上帝。

所以圣经才提醒基督徒在工作时要“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弗6:7)既然是为了让上帝得荣耀,就更要谨慎自守,不使上帝的名受羞辱。同时,一个体会到工作是为上帝而作的人,必定更有一份神圣的使命感。

三、得自由与作奴仆

使徒保罗绝对是一位很好的基督教教育家,所以他可以与哥林多教会的人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保罗要告诉人在基督里的成长,一个健康的学生一定是身体、灵性一起长大的,而且是理论和实践一起成长的,按照基督教的教育观应该是在“做中学习”(Learning in doing)。圣经说:“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上帝所召各人的而行。”(林前7:17)

作为一个基督徒在耶稣里得到了自由,就不是奴仆了,即或是奴仆,我们也是上帝的奴仆,我们是侍奉上帝的人,所以我们是不需要自卑的(自己以为就像是“奴仆”一样),比如在面对自己认为不理想的工作的时候绝对不需要自卑。其实我们都是上帝的奴仆,但同时我们也是在耶稣基督里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因为耶稣基督已经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保罗要给人的是一种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把旧有的性情、旧的生活在基督里改换一新,“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使徒保罗要提醒基督徒的是,无论是奴仆、无论是自由人,他总是基督的仆人,是耶稣基督用重价买回来的。基督徒在上帝的面前是无价之宝,所以基督徒需要的就是尊重自己的身份。

基督教的伦理是基于上帝的启示,是建立在上帝命令的基础上的。同时,基督教的伦理是以义务为中心的。从伦理系统来说基本上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义务为中心的,一类是以目的为中心。以目的为中心的伦理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追求功利的东西,会以物质来衡量人的成功与否。基督教的伦理是以义务为中心,就是说,在我们生活上的决定或者规则是基于我们对上帝的道德义务。

“义务”这个词是源于希腊文的“deon”,意思是“具有约束力的义务”,这是一种有道德的义务,所谓“道德”是指有约束力,是不会伤害到别人的约束力,是一种在真理里的自由。

有许多的人是以是否生活在“皇宫里”(也就是有地位)作为自由民的标准,而保罗要告诉教会的是,身为基督徒的人就是上帝的奴仆不应该为自己的身份而困扰。

《哥林多前书》7章22节的经文中保罗继续加以解释:“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其实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被主释放的人,同时在这个时候都成了主耶稣的奴仆,也就是为主而活的人。

保罗自己就是这样生活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S字J,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14:8)

而且上帝为了拯救我们,为了让基督徒得到在真理里的自由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哥林多前书》7章23节说:“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这个重价就是上帝叫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上,受尽了苦难以至于死,且死在S字J上完成了救恩。

这就像在奴隶社会中作奴仆的人要得到自由必须要交付赎金一样,保罗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说明耶稣基督付上代价使我们也得到了自由。基督徒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是很高的,是被上帝看为宝贵的,这也是我们要感恩的。

但求上帝恩待我们,能够让我们看完保罗写的经文以后,明白基督徒应该积极地回应上帝对我们的呼召,并且知道受割礼与守诫命、蒙呼召与守身份、得自由与作奴仆之间的关系:守诫命比受割礼更重要,蒙呼召仍需守身份,得着真理的自由作主的奴仆。

我们也应该记住:凡是上帝看为好的那一定是好的,也就是说上帝看为好的言语就是好的言语,上帝看为好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在上帝那里都是好的,因为上帝在本质上就是好的。上帝认为好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这是基督徒应该竭力追求的。

因为上帝爱世界上的人,所以上帝也要求我们去爱他所爱的人,当我们在爱上帝所爱的人的时候就等于是在爱上帝。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上帝不需要人的爱,因为上帝永远是自足的,上帝不需要因为我们给予他而得到满足和享受。

但是上帝喜悦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相爱,关于这个真理,耶稣曾经讲过一段话:“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二、蒙呼召与守身份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章17节的经文中说“所分给各人的”这一句话可能所指的是“阶级地位”,是要按照各人的不同情况。这其实是一种世俗社会中所使用的意思,人有等级和高低之分。第一世纪的时候人往往会根据种族以及社会地位而分等级,而且把某些权力给予某些特别阶级的人,他们会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低级的人。

耶稣和保罗的年代是被罗马帝国占领统治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认为工作是很低微的事情。比如希腊人就极端的轻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在他们的头脑里就觉得,工作(或者劳动)只适合奴隶和底层阶级;体力劳动有辱于哲学家、理论家和自由人的身份。

在罗马人中有一位名人叫西塞罗,他曾经这样说:每一天为生计而工作“有失绅士(就是自由民)的体统”。甚至在教会中也有人会这样认为,被上帝呼召的人是高人一等的,而不被上帝呼召的人是低级的。

在教会历史中就因此有了“圣”和“俗”之分,有了“圣工”和“俗事”之分,有了“圣职人员”和“平信徒”之分,甚至也出现了所谓的“教会语言”等等,比如:“感谢主”、“小弟兄”、“小姊妹”、“哈利路亚”、“阿们”……。本来在教会中说这一些话是很自然的,但是有些人认为不说这一些就不“属灵”、就不够“教会化”,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其实语言一般来说是中性的,语言说出来是要让人听得懂,需要能够造就人,不然语言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正因为这样,任何时代的人,包括基督徒都想要努力追求成为有体面的人,而保罗要告诉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他们要保留现在的地位,就是他们蒙召时主给予他们各人的身份。具体来说一个人得到上帝的呼召以后仍旧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主作美好的见证,荣耀上帝的名。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上帝面前人与人之间是不分阶级的,虽然在世界上有阶级或高低之分,但是对于上帝的儿女是不应该这样的。基督徒不需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工作、学问、地位等等的差异而对人有不同的眼光。如果因为有些人的地位、身份在人的眼光中比较低下,那么我们要知道凡是蒙恩得到拯救的人就是上帝的奴仆,我们是为上帝而工作的。如果有人问我们是为谁“打工”的,那么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上帝打工的。所以我们只要尽上自己的本分,甘心的侍奉上帝,服事教会,服事人群。

基督徒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就要守住这身份(林前7:20),就是说不要因为成了基督徒就失去了原来的身份。

在保罗那个年代讲这句话有一个背景,保罗重复提到要接纳在种族和处境中的等级。参考24节保罗再次提醒他们要在上帝给他们的位置上站稳——意思说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就要持守这个身份。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希望能提升自己,以取得财富和地位,从此改变自己的身份,但教会中的人就应该为着基督徒生命中已有的身份而欢欣。不然那一种驱使人妄求的贪念,一定是上帝所不喜悦的,是必须禁止的。

使徒保罗在这一段经文中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督徒生活的原则:“无论你在任何地方,你是一个基督徒。”当时有很多的人认为一个人成了基督徒以后就要放弃原来的工作或者身份。今天也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甚至更有甚的,有的人信仰了耶稣基督以后连名字都要改掉,以为这样就能够反映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

就肉身来说,耶稣给我们立了美好的榜样,在耶稣长大以后,超过一半时间是当木匠,他一直工作到30岁才出来传道,之后只传了三年半的道。

同样,基督徒的职业身份也不是最为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知道基督徒是上帝的奴仆。每一种职业都可以成为基督徒服侍上帝的工作(参弗6:5—8)。

在我们亚洲有一个小国——日本,它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我们要思考,日本的工业技术是傲视全球的,就因为日本各阶层的人都看重自己的工作,他们不会轻视自己的工作和地位,只是力求在自己那一行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因此搭配起来就成为最杰出的“技术团队”了。这是作为基督徒应该思考的。

根据圣经的观念,我们的工作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荣耀上帝。上帝起初在造人的时候就是要人“修理看守”他所造的伊甸园(参创215)。因此,工作是上帝的本性,也是人的天职,而且所有的工作最终目的乃是侍奉上帝、荣耀上帝。

所以圣经才提醒基督徒在工作时要“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弗6:7)既然是为了让上帝得荣耀,就更要谨慎自守,不使上帝的名受羞辱。同时,一个体会到工作是为上帝而作的人,必定更有一份神圣的使命感。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