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全然恩典

日期:2016-10-27作者: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经文:太20:1-16

“1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3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4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5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6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7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8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9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10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11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13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14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15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16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比喻缘由:

太20:1-16是主耶稣所讲的关于葡萄园工人的比喻。主耶稣为什么要讲这个比喻呢?

太19:16-22记述了一个青年财主错失救恩的事件。又年轻又富有又自认为遵守诫命的财主,只因放不下世间的钱财,而与救恩失之交臂。主说财主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于是门徒都感慨“这样谁能得救呢?”言下之意是,这么好的人都不能得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得救呢?主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也就是说得救在于主的大能,而不在于个人的功德。

彼得看到这样的情景,就自认为自己跟从了主,比这个青年财主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就对主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他以为自己比这个财主要做得好,肯定要多得赏赐。青年财主舍不得放下钱财,离开主走了,可是我彼得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主了。其实彼得舍的不过是张鱼网而已(太4:20)。彼得做门徒久了,忘了自己曾也是多么卑微地蒙主选召,才得成为门徒。路5:8“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那时的他,觉得自己蒙召是多么的不配,还求主离开他这个可怜的罪人。可是跟从主的日子久了,彼得渐渐成为门徒的核心之后,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功劳比别人更大,他想着将来一定比别人得到的更多,所以他才问主“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他很想从主那里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这群跟从你的门徒,特别像我这样的人,将来是不是比别人得的奖赏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讲了葡萄园工人的比喻,让跟随主的人明白什么是恩典,完全的恩典。

一、蒙召

蒙召:是被召,不是自己主动得着身份

这个葡萄园工人的比喻是主耶稣所讲的,为要表明:每一个接受邀请,愿意进入葡萄园的人,都是主人所看重的;同样的每一个接受福音邀请的人,具有同等的价值。蒙特佛雷(C.G.Montefiore)说,“这个比喻,是所有比喻中,最伟大、最荣耀的一个比喻”。四卷福音书只有马太记述这个比喻,不过路加的“浪子的比喻”和它异曲同工,内容非常相似。

我们先来看主人的身份:家主(20:1),葡萄园主(20:8),他有权利定夺葡萄园内的所有事。

我们再看经文的背景:巴勒斯坦地区葡萄收成是在九月。旱风、炎热之时要赶紧收葡萄,不然等到雨季来临,狂风暴雨之时,葡萄就会被打落在地里了。所以当地的园主会出来找许多工人一起来收葡萄。

这些工人原本是没有工作的,一天在街市上等待着被雇用。如果一天没有雇用他,不只他一人没有食物,他的妻儿也要跟着挨饿,而且他还要饿着肚子回去,一直捱到第二天清早再出来,而后又是一天漫长的等待。如果幸运的话,遇到有人雇用他,他还要饿着肚子干完一天的活,才能够得着工钱,给自己和家人买面包充饥。无人雇用的凄凉无论是古时还是今天,我们都是能感受得到的。如果我们到人才市场,遇到招聘的日子,真的是人山人海,几千甚至上万人为着不多的岗位而拼尽全力去争取。他们排着长队,只为争取递上一份简历,再等待一个渺茫的工作机会。如若有人抱怨工作的辛苦,想想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或许他的心态又会有所不同了。

清早,就是早晨六点钟,天刚开始发亮,工人们就早早地带着工具,来到市场就是交换劳动力的地方,等人来雇用他们。这么早出去找工,说明这些人有多渴望能找到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他们希望自己是最早的一个或一批,能多些机会被园主选中。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是日佣工,即是最底层的工人,生活无定,他们和家人常在饥饿的边缘挣扎。

被选召是恩典。想想那些一直站在街市上而没有人雇用的人,太阳已经下山,凉风已经吹起,天马上就黑了,可是仍然没有人要用他们。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回答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没有人雇我们”,何等凄凉的声音。想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想着翘首期盼的妻子,情何以堪。主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何等恩慈的呼召。去吧,你们都去吧,只要你们愿意,不管多晚,你们都可以去。天黑之前,葡萄园都是向你们敞开的。当园主出去寻找工人的时候,他没有看他们的条件,没有问他们的状况,没有了解他们的经验,只是呼召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成为葡萄园的工人。可见,他们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进的葡萄园,而是园主的呼召。上帝赐给的身份远超过我们一切所做的。路10:20“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不要因你们做了什么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而要因蒙恩得救,得以在基督里而欢喜。人原本毫无可夸。工人们得以进园,是出于园主的呼召。什么时间进园,也是园主所定。早进园,生命不再虚度;晚进园,虽说也得到同样的奖赏,可是闲站一天,实在是虚度了许多的光阴。

二、尽责

尽责:做所当做的,是应尽的义务。

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整整十二小时,在主耶稣的时代,这是工人一天做工的时间。清早:早上六点;巳初:第三个时辰,九点;午正:第六个时辰,中午十二点;申初:第九个时辰,下午三点;酉初:第十一个时辰,下午五点;晚上:下午六点,一天的结束。

早去的工人做了将近十二个小时以上的工,后面进去的有做九个小时的、六个小时的,也有做三个小时的,最后进去的一批,只做了一个小时,可是他们最后得到的工价是一样的。于是先做工的人就开始抱怨了。他们忘了之前在街市上站着等工的辛苦、无工的恐惧、闲站的痛苦、无所事事的空虚。被选上是恩典。除了最后一批五点入园的,其他比他们早入园的都在抱怨、发怒。较之这些报怨的人,那批最后入园的人,是何等地感恩,苦等了整整一天,本以为没有希望了,却幸运地被选上,在天黑之前,终于被带进了葡萄园。人不到绝境,不知感恩。早早蒙福,却自以为是。那些抱怨的人,不曾回想,如果不是园主怜悯,最后站在街市上苦等而一无所获的人就是他们。若园主不用他们,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他们只能是“闲站”一天,毫无价值。他们抱怨的内容有:时间长(一整天);环境差(温度高,受热);工作重(负重担,劳苦);心情差(忍受);待遇低(只有一钱银子)。这些工人并没有享受到主人丰收的喜悦心情,他们做工也没有快乐,他们在“忍受”,而不是在“享受”所做的工,所以一天对他们来说太漫长了。他们真的忘记了,曾经站在街市上的时候,是多么地渴望这样的一份工。最关键的是才进来做一小时工的人,竟然得到和他们做十二小时的人一样的工钱。

他们的抱怨让人想起浪子的哥哥大儿子的抱怨。他没有把自己看作父亲亲爱的儿子,他把自己当作家中的奴隶,他说“我服侍你这多年”,即是像奴隶一样做工,“从来没有违命”,即是说他们享受作为儿子的自由。他还责怪父亲并没有给他一只山羊羔,叫他和朋友一同快乐,也就是说他并没有享受父亲与他同在的快乐,他的快乐的所在是山羊羔,是物质,而不是亲密的关系。他认为父亲太便宜他的弟弟了,正如这些早做工的工人的心态一样。

其实,对于这些葡萄园工人,主没有叫他们去做超过他们能力的事,也没有叫他们多做工超过与他们约定的工作量。主给的是一整天十二个小时的工钱,主只是叫他们做一个葡萄园工人该做的事。“去”,只要去就好,进去葡萄园,做你该做的事,不管你几点进园,做到六点就好,而这是一个葡萄园工人应尽的本分。主不是看我们做了多少工,而是看我们是否尽力,看我们的心态。早做工的人,心里充满怨恨,他们对主人并不恭敬,他们虽做工,却得不到祝福。他们并不看重自己和主人的关系,而是随意发怒,为了钱财,他们可以什么都不顾。晚做工的人,心里充满愧疚,他们对主人充满尊崇,他们为着所得的感恩,他们的心态蒙主悦纳。

这个比喻不仅只指向彼得,因为不只是彼得认为自己跟从主的时间最长、服侍主最辛苦,将来理应得到更多的赏赐,其他门徒也是这样。当主说将来人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的时候,门徒们就想谁能坐得离主最近,谁能坐在主的左边和右边,得到比其他人更大的荣耀。可主说,你们愿为首的,当作众人的仆人。你们在前的,必要在后了。

犹太拉比有句格言,这样说“有的人在一个小时内就进入天国,有的人一生也难进去”。这不是自己所能定的。启示录中提到圣城十二道门,东边的象征黎明,西边的象征日落,不论是黎明,还是日落时分进入圣城,都是有福的。认识主早也好,晚也好,主都以恩典来对待我们每一个人。不论你是出生即归主名下,还是你生命如日中天的时候承认主名,或是你已经日暮西山,主救拔你,如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无论如何,主都以恩典救赎了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值得夸口的。自小信主的和临终归主的,所得的都是永生。这是主的恩典,也是主的拣选,我们不可因比别人早被主拣选而骄傲,也不可藐视临终才被主拣选,似乎已没时间服侍主的人。在主那里,每一个被拣选进入他葡萄园的人都是有价值的,而且具有同等的价值。

  三、得赏

得赏:进园者皆有奖赏,不是人做工换取的。

到“晚上”,即是一天最后的时刻,园主要召集工人来得奖赏。这样的时刻,工人们本该是欢欣雀跃的,终于可以领到工钱,可以去给妻儿买面包了。而此时心里最忐忑不安的应该是最晚进园的那批人了,才进的葡萄园,才做一个小时的工,能领到多少工钱呢?一天做十二小时的工才能得一钱银子,一钱银子等于二十分。仔细算下来,只做一个小时的话,该得的工钱不到两分啊。可是,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主人竟给他们全天十二个小时的工价——一钱银子。这是当时一个工人全天的工价,当时一个罗马士兵一天的薪饷也就是一钱银子。

这时,比他们早进园子的人就开始算计了。一个小时是一钱银子,那么我做三个小时的,应该是三钱银子,六个小时的,应是六钱银子,九个小时的,应是九钱银子,最早进去,做十二个小时的,应是十二钱银子!可是,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园主分到每个人手里的,竟然都是一钱银子,所有人是一样的工钱!他们抱怨说“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当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是很难接受“和别人一样”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对骄傲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这些人中,越早做工的,心里的怨气越大,我做十二个小时的工,得到的工钱竟然和做一小时工的人是一样的,太不可思议了。于是他们认为不公平。我一天在烈日、热风下工作,而后面这些人下午五点才入园,在下午阴凉的时候才做了一个小时的工,也得同样的工钱,那么辛苦十二个小时又有什么用?他们集体抱怨,似乎像传染病似的,除了最后一批人,其他的人都向主人发起攻击,直指不公平。他们一边得恩,一边报怨。我们又如何呢?耶和华上帝管理这个世界的方式,你觉得公平吗?你抱怨过吗?我们是否像这些抱怨的工人,以为主亏负了我们呢?我们是否以为自己工作比别人辛苦,时间比别人长,做工比别人忠心,理当比别人得更多的酬劳,如果不是,就心生不满呢?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抱怨,当学会感恩、依靠主。

听到这样的抱怨,园主说“朋友,我不亏负你”,即“我没有欺骗你”。你我讲定的,就是一天一钱银子,你做十二小时,我付你一钱银子。这样的工价是双方同意、你情我愿的,不是单方诱导或威逼的。所以园主已经付了所有的工钱,没有亏欠。而做九小时或六小时或三小时的,主人给一钱银子,都是多给,而不是少给。他们似乎忘了这一点,只是看着做一小时的拿一钱银子,就心理不平衡。

园主说“我愿意给……”他声明,这是他的自由。园主说“我难道没有权利这样做吗?”我不过是在自己所有的里面拿出一些来给人。我在分配我自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权利来指责呢?主没有权利去爱他想爱的人吗?

园主是对那些恶仆人说,你们的眼光邪恶,看不到我做的是善工,你反倒看为不公平。看到做一小时工的人得了十二小时的工钱,早做工的人就起了恶心。他们红了眼,也就是嫉妒,原文是“邪恶的眼”。他们因主人的慷慨而愤愤不平。他们嫉妒是因为他们对人没有爱,邪恶的眼睛看不到上主的慈爱与怜悯,没有想到得不到恩典的人该有多可怜,一家老小饿着肚子如何度过漫漫长夜。他们心里充满的是苦毒与怨妒,荆棘丛生,开不出爱的花朵。这些抱怨的人不想,那些最后一批进园做工的,不是他们偷懒不去做工,而是没有人雇用他们,才导致无工可做。如果照他们工作的时间给他们工钱,他们只能得一天工价的十二分之一,不到两分银子,很明显,他们的家人必定有人要挨饿。园主是出于怜悯,多供应他们,实在是施恩于他们。而做不满十二小时的人,同样也是被园主怜悯的人,他们更是没有理由抱怨了。而做满十二小时的人,就有权利抱怨吗?他们不想想,如果不是园主给他们机会去做工,他们也同样是在街市上闲站的一群人,他们的妻儿也同样要挨饿。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强,不是他们的品德有多好,是出于主人的怜悯,他们被选上了。不过,主人清早即六点出去,寻找工人进葡萄园,除掉主人出去找他们的时间和他们进园的时间,除掉这些往返葡萄园和街市的时间,他们工作的时间也并没有满十二个小时,而他们得到的工价都是全天整整十二个小时的。原来每个工人得到的都是恩典。

园主和最早进园的谈定的是一天一钱银子,最早的这批工人主动和园主谈价。园主和九点进园的人承诺的是会给他们合理的工价,“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这批工人并没有提出主张,要多少钱,主人就自己许诺他们全天的工价。和十二点和三点进园的人,园主“也是这样行”,就是承诺他们给全天的工价,这批人也没有自己主张要多少。最后一批五点才进园的人,主只叫他们进去,并没有和他们谈工价的事,他们自己也不敢提出来,他们是凭着信心进入葡萄园的。他们相信园主必不亏待他们。

主对满心抱怨的人说“拿你的走吧”(20:14)。既然你认为你所得的是你配拥有的,是“你的”,那你拿着走吧。他们把主的恩典当作自己当得的,不知感恩,反是抱怨。可接着主说“我的东西”(20:15),这才是实质所在。所有一切都是园主的。他所给人的,是他自己的东西,他没有拿别人的东西去做人情。最后入园的,充满感恩;最早入园的,充满怨恨,他们没有把园主当主人,以为应照自己的标准来管理这个葡萄园。可是主人却有着自己的行事标准与要求,超出想象。不管晚进园的,还是早进园的,都当知道,若没有园主的呼召,他们都只会是闲站街市的无用之人。

太20:1“因为”连接上文即19:30“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20:16经文与此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前者,强调在前的必在后;后者,强调在后的必在前。前者如青年财主,聪明、富有、好学、严谨,后者如耶利哥盲人,一无所有,乞讨为生。可是一无所有的盲人却蒙主选召,而好似样样都有的财主,却失去了最宝贵的救恩。前者如傲慢的犹太宗教领袖,后者如卑微跟从主的罪人。前者如彼得等最初跟从主的门徒,后者如刚刚认识主的人们。无论在前在后,只能说我们都不配,是主怜悯我们,因而拯救我们脱离罪恶与地狱。

我们来思想下我们一生的年月,如果也以一天十二小时的做工时间来计算的话,我们是几点钟进的葡萄园,现在又是几点钟了呢?如果以72岁来计,每6岁算一小时,我们现在是第几小时了,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为主做工呢?当我昨晚这样计算的时候,真是吓了一跳,我已经过了七个半小时,快到黄昏了。

这个比喻,一是对门徒们的警告。先入基督团契的,不要要求特权。所有人,无论早晚归主、服侍主,在主眼中都有着同等的价值。二是对犹太人的警告。不要以为自己先被拣选,就藐视外邦人。无论犹太人、外邦人,都是主所爱的,都是同样蒙恩的。三是对今天基督教会或基督教国度的警告,每个教会、每个国度都是上帝所爱的,在前的必在后,在后的必在前,我们不知主的恩典明天要临到哪个国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着自己所得到的恩典而知足,而感谢,将荣耀归给主。

这个比喻也让我们思想:我们在基督里成为天父的儿女,不是因着我们有多良善,而是出于上帝的怜悯与呼召。我们成为基督的仆人,得以服侍主,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优秀,能力有多强,而是出于主的拣选,如果主不给机会与能力,我们又能做什么呢?主若不用你,健壮有何用,聪明有何用,富有又有何用,这些都不过是草木禾秸,都将成为过去,不能存到永远。感谢主,拣选了我们,使用了我们。求主除去我们一切的抱怨,让我们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来服侍他。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