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圣诞专辑:效法牧羊人 经文:路2:8-20

日期:2016-10-27作者:李巴拿巴 

经文:路2:8-20
《路加福音》第2章记述了牧羊人庆祝耶稣降生的行动,被人称作是最早的庆祝圣诞节的活动。这些牧羊人的庆祝开了后世纪念圣诞节的先河(当然他们庆祝的日子不一定是12月25日),让基督降生的日子成为历代信徒所关注、所看重的节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圣诞节活动的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然而,节日的内涵不断延伸,但其基本精神不应发生变化。当又一个圣诞节如期而至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到第一个圣诞节时的场景,从牧羊人的所作所为中,重新感受圣诞节的氛围,领悟圣诞节的意义,好使我们在这个圣诞节里有更多的长进,得更多的恩典。以下就让我们踏着牧羊人的足迹,效法他们的榜样,与他们一同过一个有意义的圣诞节。

一、听道

牧羊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道。他们在旷野的幽暗中,看到了荣耀的异象,听到了神圣的声音,那被称为“大喜的信息”的喜讯,首先传入他们的耳中,成为有福之人。他们在听道方面给我们留下以下几个方面的榜样:

1、以警醒的心听

牧羊人听到天使的声音时,正在“按着更次看守羊群”,这个事实对我们有两个重要的启发:首先,“按着更次看守羊群”说明他们是一群爱岗敬业的人。在当时的犹太社会,放牧是一个受人轻视的行业,牧羊人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然而,这些牧羊人却不嫌弃,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天使没有将耶稣降生的喜讯报给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如祭司、文士等人,却报给这些卑微的牧羊人,这也说明上帝喜悦这些爱岗敬业的牧羊人。其次,牧羊人在工作时听到了天使的声音,说明他们没有忽略信仰的追求。牧羊人的经历对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提醒:作为基督徒要正确处理好信仰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在认真投入工作的同时,以警醒的心经历信仰、见证信仰。

面对信仰与工作两者的关系,教会中常有两种极端的作法:一种人只顾信仰而不顾工作,为了追求信仰就不参加任何工作,并视工作为贪爱世界的体现;另一种人却只顾工作而不顾信仰,常以工作太忙为借口不参加教会的任何活动。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上帝的心意。牧羊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工作和信仰完全可以平衡,并不是非得厚此薄彼。在圣诞佳节里,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听道,这是牧羊人给我们的提醒。

2、以敬畏的心听

当牧羊人看到“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的情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甚惧怕”,这是人们面见上帝或其使者的基本反应,而这种反应正好表明了人对上帝的敬畏。这种敬畏的心理使牧羊人看重所听的道,并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这道。诗人说:“敬畏耶和华,甚喜爱他命令的,这人便为有福。”(诗112:1)他把喜爱上帝的话和敬畏上帝联系在一起。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敬畏上帝的人,一定喜爱上帝的话语;反之,一个喜爱上帝话语的人,也一定是敬畏上帝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敬畏上帝也正是通过喜爱他的话语来体现的。

我们必须看重上帝的话,并以敬畏之心领受上帝的话。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阿摩司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8:11)可见上帝的话对我们是何等重要。让我们记住诗人的呼吁,以敬畏的心聆听上帝的话:“来啊,我们要屈身敬拜,在造我们的耶和华面前跪下。因为他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诗95:6-7 )

3、以渴慕的心听

牧羊人在那短暂的时间里,完全领会了天使所说的话,并充分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从他们之后的行动可以看到,因为他们按着天使的话语找到了耶稣的安身之地。若不是以渴慕之心聆听那些话语,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牧羊人这种听道的态度实在令人钦佩!试想,倘若牧羊人对天使的话语充耳不听、置若罔闻,或者只是粗心大意地听了,那就不可能领会天使的意思,也不可能有朝见圣婴的这段美好故事。“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主耶稣这个神圣的应许在牧羊人的身上体现了出来。我们应当效法牧羊人对上帝话语的这种渴慕之心。

任何一个喜爱上帝话语的人,都应该像牧羊人一样以如饥似渴的心态来听从上帝的话。在每一次听道时,都以渴慕的心将上帝的话存记在心里。如果我们只是以应付差事的心态前去听道,必然一无所获。耶利米说先知说:“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15:16)这应当是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上帝的话语应该有的态度。

二、行道

当牧羊人听完天使的话语后,彼此之间有一个沟通:“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们的。”然后就“急忙去了”。作者的这些描述告诉我们,牧羊人是一群乐意行道的人,他们不是那种只听道而不行道的人。他们在听道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效法:

1、急切地行

“他们急忙去了,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牧羊人听到天使的话语之后并没有迟延,他们有心行道,而且愿意立即付诸行动。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将所听到的这一切视为“主所指示我们的”。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上帝的话具有无比的威力,听者是不敢怠慢的。今日许多人不能遵守上帝的话,归根结底是对上帝话语的认识不够。常有人将所听的道当成约束人的宗教教条,或者教训人的道德说教,并不当作“主所指示我们的”,存着这种心理的人,自然无法遵行上帝的话。没有了对上帝话语的正确认识,人就无法以急切的心行道。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晓得行道的重要性,而是我们常常缺乏行道的动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着急”、“等一等”之类的话常常成为我们在想行道又不能及时行动时的借口,实在成了拦阻我们行道的绊脚石,而这些意念的出现都是因为缺乏对上帝话语的认识。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6-27)倘若我们意识到不能立即行道的这种严重后果,也就不会继续推诿了。

2、忘我地行

牧羊人在行道时,体现了一种忘我的精神。首先,他们不怕身体的劳倦:牧羊人听道时是在“伯利恒之野地里”,距离耶稣安身的伯利恒马棚一定还会有一段较远的路途,加上牧羊人已经劳累了一天,并且还是晚间。这一切因素都足以成为牧羊人不立即去伯利恒的借口,但他们没有,可见他们有忘我精神。其次,他们不顾自己的面子:上文说过,牧羊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但他们并不因此妄自菲薄。他们不怕因抛头露面而受到别人的嘲讽,遭人指责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这同样体现了他们的忘我精神。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基督的爱在激励他们。

行道的一个主要拦阻,就是自己的私欲,人们常常太多想到自己,所以不能行道,比如太顾及自己的面子,太体贴自己的肉体等等。要想行道,就必须完全放弃自己,有忘我的精神。而真正做到这些,必须受到主爱的激励。经上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15)一个真正被主的这种舍己之爱激励的人,一定能够以忘我的精神行道。

3、同心地行

从圣经的记载来看,一同听到天使话语的牧羊人有很多,而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前往伯利恒了(从“我们往伯利恒去”一语可见),这说明他们有同心合意的心。这一点非常可贵!众牧羊人一同前往伯利恒,又一起找到耶稣,这一切的行动说明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而这些共同的追求基于他们没有私心,没有妒心,不是独自享受欢乐,而是一同分享快乐。我们相信,他们在信仰上的这种共同追求,促进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互相合作,而工作中的互相合作又坚定了他们在信仰上共同追求的信心。同心的行道和同心的工作就是有这样的密切联系,我们应当深思这个道理。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独善其身的信仰,它很讲究整体性,就是要求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共同为基督作见证。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单单自己遵行上帝的道还不够,还要帮助、带领更多的人与我们一同遵行。当我们经历到上帝的恩典之时,当我们体验到行道的乐趣之时,一定要和更多的肢体分享,使他们和我们一同追求,一同行道,从而在基督里一同长进。

三、传道

牧羊人朝见基督之后,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就是“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他们成为第一批传福音的人。他们愿意将这个好消息与更多的人分享,充分体现了他们传道的热情。他们在传道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榜样:

1、注重传的时机

“既然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这里的“既然”和“就”这两个词,体现了牧羊人在传道方面不失时机的紧迫感。他们如此做的原因有二:其一,他们亲耳听到基督降生的喜讯,又亲眼见证了基督降生的事实,蒙受上帝的如此厚爱,激励他们为报答上帝的恩典而愿意成为热情传道的人。其二,他们深切体会到基督降生的消息确实如天使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大喜的信息”,所以他们愿意和更多的人一同分享这个喜讯。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促使他们在朝见基督之后就立即开始传福音的行动,丝毫没有怠慢,没有偷懒。

一个真正经历上帝恩典的人,也一定能像牧羊人一样成为热心传道的人,因为对上帝的感恩之心以及对同胞的仁爱之心会使人时刻有一种特殊的紧迫感。耶稣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9:4)保罗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这些都是勉励我们抓紧时间传道的警句。

2、注重传的内容

“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牧羊人所传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私意,而是来自上帝的指示;不是自己所见的异象,而是“天使论这孩子的话”。这里所说的“天使论这孩子的话”就是本章第10至12节的经文:“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这是“天使论这孩子的话”的中心,也是福音的中心。牧羊人抓住了这个中心,所以工作大有果效。

福音的内容必须来自上帝,必须是主所指示的,否则就不可称其为福音。主的众使徒们非常注重这一点。使徒保罗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林前11:23)使徒约翰说:“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约一:5)我们所传的道,也必须像这些使徒一样,是“从主领受的”,是“从主所听见”的。那么,怎样才算是“从主领受的”,“从主所听见”的?我们今天当然不是从主直接领受,而是通过主所赐的圣经间接领受,其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圣经,简单地说就是是否以基督为中心,就如牧羊人所传的来自天使的话,是以“这孩子”(即基督)为中心的。

3、注重传的效果

牧羊人按着天使所指示的内容传福音,所以他们的工作很有果效。从这一节经文可以看见:“凡听见的,就诧异牧羊之人对他们所说的话。”虽然圣经并没有说听见的人立即就信从了基督,但牧羊人的话能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响,也足以证明他们的工作是大有果效的。牧羊人的工作之所以能带来这种效果,是因为他们注重传道的效果,他们不是“只拉车,不看路”之人。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注意观察作工的果效。当他们发现有人“诧异”他们所传的道时(“所听见所看见的一切事”也应当包括这件事),他们就“归荣耀于上帝,赞美他”。

只顾传道,却不顾传道的效果,这是许多教会及信徒所犯的错误。他们很有传道的热情,但并不注意工作的果效,这样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耶稣所讲的“撒种的比喻”就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要注重工作的果效,四种不同的土地,四种不同的收成,告诉我们在作工时会有不同的果效,也告诉我们要留意各种不同的果效。只有在注意工作果效的时候,我们才能吸取经验,总结出更好的方法,从而使福音更好地广传。如果只顾埋头传道,却不注意作工的果效,那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以赛亚论到基督时说:“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赛53:11)一个注重传道的果效的人,也一定能因“自己劳苦的功效”而“心满意足”。

第一个圣诞节里,牧羊人的庆祝给我们留下永恒的记忆,他们的听道、行道和传道成为历代教会庆祝圣诞节时所效法的榜样。今年的圣诞佳节,愿亲爱的弟兄姊妹再思牧羊人为我们留下的榜样,以警醒、敬畏和渴慕的心听道;以急切、忘我和同心的态度行道;并以注重时机、内容和果效的方法传道。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在这个圣诞节里有更多的收获,蒙更多的恩典,得更多的长进。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