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哀恸之福:以大卫为例 经文:太 5:4;撒下 12:15-23

日期:2017-03-28作者:李华

证道经文:太 5:4;撒下 12:15-23 

[马太福音 5: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撒母耳记下 12:15] 拿单就回家去了。耶和华击打乌利亚妻给大卫所生的孩子、使他得重病。

[撒母耳记下 12:16] 所以大卫为这孩子恳求 神、而且禁食、进入内室、终夜躺在地上。

[撒母耳记下 12:17] 他家中的老臣来到他旁边、要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他却不肯起来、也不同他们吃饭。

[撒母耳记下 12:18] 到第七日、孩子死了。大卫的臣仆不敢告诉他孩子死了、因他们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劝他、他尚且不肯听我们的话、若告诉他孩子死了、岂不更加忧伤么。

[撒母耳记下 12:19] 大卫见臣仆彼此低声说话、就知道孩子死了.问臣仆说、孩子死了么.他们说、死了。

[撒母耳记下 12:20] 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耶和华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

[撒母耳记下 12:21] 臣仆问他说、你所行的是甚么意思.孩子活着的时候、你禁食哭泣.孩子死了、你倒起来吃饭。

[撒母耳记下 12:22] 大卫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

[撒母耳记下 12:23] 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

证道内容:

马太福音第5章讲到了八福,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哀恸之福”。事实上,仅从短短的几个字我们很难理解哀恸之人是一个有福之人。从词义分析,哀恸指的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是形容最痛苦的一种情绪。在哀恸之前是悲痛,在悲痛之前是痛心,在痛心之前可以是失望,失望之前可以是遗憾,在这个次序中可以看到哀恸是一种最高级的、伤心的情绪。而祝福在动词这一层面指的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如果作为名词,则形容的是一件好的事情。我们常常讲,在这件事情上我真的得到了神的祝福。这个祝福是好的事情,积极的那一面。从以上字义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哀恸是形容最糟糕的一种情绪,而祝福是形容一种好的事情,这两个词是对立的。这就增加了我们理解的难度,一个哀恸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蒙受祝福的人呢?处在最悲痛的情境当中,怎么可以有一种最好的结果呢?如果跳出简单词义以及日常语境,而进入到信仰的层面上,我们将会得到其中的深刻意义,会廓清我们的人生目标,加强我们面临逆境之时的勇气,以及我们对神更深的认识。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哀恸之福”。

第一点是认识哀恸。

题目的副标题是“以大卫为例”。如果我们孤立地看这“哀恸”和“祝福”两个词很难理解,所以我以一个人物切进去,通过他具体的生活情景看哀恸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哀恸的发生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意义,以及对于你我今天的现实意义。大卫是以色列立国之后的第二代君王,有着合神心意之王的美誉。大卫是耶西的儿子,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一次宴席当中,先知撒母耳受耶和华之命去膏立耶西众子中的一个作为以色列新君王(参撒上16:1-3)。“耶西叫他七个儿子都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这都不是耶和华所拣选的。’撒母耳对耶西说:‘你的儿子都在这里吗?’他回答说:‘还有个小的,现在放羊。’撒母耳对耶西说:‘你打发人去叫他来……。’耶西就打发人去叫了他来。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华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撒上16:10-12)神看人不是看外貌,耶和华察验内心,这是大卫首次登上舞台的缘由。

接下来,非利士人中有一个巨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名叫歌利亚,来到以色列叫阵。整个以色列国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应战,而大卫却以一个放羊小牧童之身战胜了歌利亚,而使大卫一战成名,战胜巨人歌利亚使用的武器则是放牧用的、非常简陋的机弦(参撒上17)。接下来大卫迎娶了扫罗的次女。扫罗是以色列当中第一代君王,知道大卫即将代替自己成为新的君王,非常恼恨他,给他设下了一个陷阱,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卫,不要甚么聘礼,只要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扫罗的意思要使大卫丧在非利士人的手里。”(撒上18:25)但是大卫却是巧妙地、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迎娶了扫罗的次女(参撒上18:27)。后来,大卫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结拜为兄弟。扫罗几次计划谋杀大卫,都是约拿单通风报信,使大卫躲过好几劫(参撒上20)。再接下来,大卫生命当中重要的时刻来了,就是被扫罗全面追杀。逃命天涯的过程中,大卫成长为具有君王样式的准王。再后来,犹大人拥护大卫来做他们的王(参撒下2:4),与之相对立的是扫罗家的残余。扫罗虽然去世了,但是扫罗的儿子们却并不愿意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这王权拱手相让,所以大卫跟以色列国又有一次极其惨烈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大卫大败扫罗家,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大(参撒下2-5)。最后,大卫扫平了内忧外患,战胜了非利士人、亚扪人跟亚兰人,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参撒下10)。

就在大卫登上他人生的巅峰之后,他走向了下坡路。圣经对此浓墨重彩进行了描述。“过了一年,到列王出战的时候,大卫又差派约押率领臣仆和以色列众人出战……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一日,太阳平西,大卫从床上起来,在王宫的平顶上游行,看见一个妇人沐浴,容貌甚美。大卫就差人打听那妇人是谁。有人说:‘她是以连的女儿,赫人乌利亚的妻拔示巴。’大卫差人去,将妇人接来。那时她的月经才得洁净。她来了,大卫与她同房,她就回家去了。于是她怀了孕,打发人去告诉大卫说:‘我怀了孕。’”(撒下11:1-5)。为了掩盖这样的事实,大卫设计杀害了乌利亚。这件事情大大地背离了神眼中王者应该做的事情。他遭到了咒诅,他的儿女彼此之间乱伦,相互仇杀,外敌不断来袭扰。幸亏拿单及时指控、提醒大卫;好在大卫听从了先知的劝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参撒下12),最终落得寿终正寝。

这里面跟我要讲的哀恸就与大卫人生当中的那个分水岭有关。拿单去指控大卫的时候,对大卫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脱离扫罗的手;我将你主人的家业赐给你,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又将以色列和犹大家赐给你;你若还以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赐给你。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你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撒下12:7-9)大卫听到拿单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大梦初醒。原来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这一切背后都是神在主导,在帮助,在促成这一个目标的实现,就是让大卫做以色列人的王。但就大卫最初的情况来看,距离做以色列人的王差得非常的遥远。神帮助牧童大卫打败歌利亚,让他一战成名,再接着通过被扫罗所追杀,流亡在外,迅速地成长起来。大卫的能力得以锻炼,他的胸怀得以拓展,他的口碑与日俱增,甚至不失政治的智慧,最终他赢得了这个王位。整个过程不是偶然,不是大卫一个人完成的。神在与大卫一同努力,让大卫成为一个真正的君王。

而大卫从小牧童做到王,人生到了巅峰,面临了自己的分水岭,就是他与拔示巴生了一个不正当的孩子。从此大卫开始走上滑坡的道路,除了占人之妻,杀人之夫以外,他家庭内部的矛盾开始爆发出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他在日光之下就与她们同寝。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撒下12:11-12)总而言之,大卫家庭内部乱成一锅粥,外敌又不断地来袭扰,使他在不断地走向下坡。这个下坡的原因就是大卫开始不与神合作,不断远离神为他选定的目标。

最终神咒诅了他和拔示巴的儿子。大卫的表现是什么呢?“大卫为这孩子恳求神,而且禁食,进入内室,终夜躺在地上。他家中的老臣来到他旁边,要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他却不肯起来,也不同他们吃饭。到第七日孩子死了。大卫的臣仆不敢告诉他孩子死了。因他们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劝他,他尚且不肯听我们的话,若告诉他孩子死了,岂不更加忧伤吗?’大卫见臣仆彼此低声说话,就知道孩子死了,问臣仆说:‘孩子死了吗?’他们说:‘死了。’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耶和华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撒下12:16-20)

大卫为什么可以从这种悲痛当中起来,恢复正常?我想这才叫哀恸真谛之所在。真在哪里?是大卫在这个过程当中很清楚地记得,事前先知拿单奉神之命,对他进行指责的那一番话。那番话让他无可厚非,让他供认不讳,让他无以辩驳,让他心甘情愿地承认,的的确确都是自己的问题。神一直是在帮助大卫实现目标的,大卫的背离才导致了后来的恶果。责任不在神,不在拔示巴,甚至也不在那一个被咒诅的孩子,责任就在大卫自己。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岂不就是这个样子么?明明自己非常痛苦,但是找不到任何一个人来分担,不能将痛苦推给别人。因为是自己造成的,应该承认这个责任,但确实苦,苦到了顶点,在这种意义上就是哀恸。

第二点是信仰,人生的目标。

我们怎么来看待大卫这一生?我们怎么来看待大卫生存的价值?大卫已经做了王,目标已经达到了。为什么神又因他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而咒诅他的儿子,使他内忧外患?大卫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他是一个木偶?是一个影像?是被支配,没有自我么?完全被动的么?

今天我们会发现很多心灵鸡汤的大师动不动就去跟人谈人生,大家听起来觉得很得安慰。但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在这个地方来谈这样的人生。信仰不同,价值观也不同。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凭什么要求一个人去接受另外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呢?没法可谈。

但我们可以谈信仰人生的目标。没有信仰的时候,你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组建家庭。但是,有了信仰,就在生活前面加了信仰两个字,有了一个界定。那么拥有了信仰以后,如何来面对或者树立,或者去实现人生的目标?

我们以大卫来看,大卫的人生目标必须要结合两个角度:一是他自己,二是神。没有信仰的时候,人生目标只有自我,自己为自己来立法。而在大卫的身上,不但自己要有想法,还要跟神的想法结合到一起。圣经里面没有说大卫的目标是什么,但是我们看到神的目标很明确。神对撒母耳说,我已经预定了,在耶西的儿子当中要选一位将来做以色列人的王。如果说大卫有目标,我想他的目标也会被这么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吸收了,融化在神给他所树立的做以色列之王的这一个目标当中去了。如果说他的目标被神的目标吸收去了,请注意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大卫要去实现的目标,也是神要实现的目标,是神要跟大卫一起合作去实现的目标。

我们要赋予大卫整个的一生一种新的解释。面对高六肘零一虎口(两米七七)的巨人歌利亚的连连叫阵,大卫所在的以色列国举国上下无人敢与之应战。大卫一个小牧童,连盔甲都穿不了,用机弦甩石,胜了那非利士人,将他的刀从鞘中拔出来,杀死他,割了他的头。这个目标是神要去实现的目标,大卫的目标被吸收到神的目标里边去,可以说两者之间合作来实现这个目标。击杀歌利亚不光是大卫机弦甩石这么简单,也是神在击杀歌利亚。

当大卫被岳父扫罗设下政治陷阱的时候,不仅大卫受到了威胁,神的目标也一同处在危险当中。当大卫流亡在外时,各方面的能力一同增长,这里面大卫和神都在共同努力。此时,神不是一个外化于大卫,坐在高天宝座之上,距人遥远,凭借着自己的主权随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那种冷漠的神。他乃是内在于大卫,与大卫一起努力,共同实现面前目标的神。若坐在高天宝座上拿着个放大镜说,我定了一个目标,你要好好地给我去做,实现它。实现好了我喜欢你,实现不好了我咒诅你。这不是神。神为人立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叫做“自我”,实现自我就是达到目标。“自我”是一个理想当中的我,对于大卫而言,大卫王就比大卫更是大卫,但绝不是大卫的终极,在大卫王的后面还有很多个等级等着大卫不断地去趋近,不断地去实现。但这个终极是静态的,设定死了的吗?不是。圣经从来都没有这么讲,可以说那个“自我”是动态的,是无限向后倒退的。所以弟兄姊妹,我们信仰人生的目标是要不断地趋近于那个不断地向后倒退的目标,直到我们回归到神那里去。我们平时信耶稣,上教会,为的是求得救。但是这样的信仰太肤浅,这样的信仰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是不能够完全合一的,甚至可以说是矛盾的。如果只有这样的信仰,我们不能有强大的动力去面对很复杂、很繁琐、很突兀的现实生活的。

最后一点,安慰的真意。

当孩子死了,大卫不但不像以前那样难过,反而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耶和华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那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大卫的反应很好地诠释了“哀恸的人有福了”。这里的“有福”指的就是安慰,这个“福”是你得到安慰。孩子之死给大卫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称得上是大卫人生当中的逆境。但是,大卫是没有恨恶神的理由的,因为先知拿单已经将那一系列含有深意的话告诉他了,为大卫揭示出来人生的目标,并且在这个目标里面也说清楚了大卫努力的方向。不但如此,也指出来大卫哀恸的原因,责任谁来承担,接下来怎么规避,怎么样得到安慰,这些答案事实上都在先知拿单给大卫讲的这一席话里面,大卫在那一霎那间也都意识到了。那一刻包含了种种的含义,之一就是让他得到了安慰。所以大卫已经明白了,因为我们看到他后来的作为,知道“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一生没有违背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王上15:5)

大卫王不可能说:“我的儿子死了,神我要跟你分手,我要跟你决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去想,是因为我们将自己所信仰的神当作一种人格化的神,或者是说我们完全是按照人来类比这位神。我们称他为天父,我们称神赏善罚恶,我们讲的统统都是人类的语言。但是我们对神的描述只是停留在类比的意义上,并未描绘到他的本体,描述出真正意义上的神。所以我们描述的时候常常讲关系,讲人和神的关系。但关系只用于存在物上面的,只运用在我们看得见的东西上面的,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讲台和下面这个地砖的关系。你说神跟你是什么关系的时候,你一定把他想象成一个外化于我们的,像中国民间信仰里面的那个坐在天庭里面的玉皇大帝,高高在上。你说跟这样高高在上的物化的存在去建立一个关系,差不多能理解。但那个坐在天宫里面的玉皇大帝绝对不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当中真正的造物主,很显然在他背后还有比他更为本源的,比他更高的存在。

大卫明白这一点,他明白他去实现人生目标的时候不光是他在实现,是神在里面帮助他一起去实现的,而他落到这步田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是由于自己往下坡走,背离了神的旨意,所以把自己陷入在危险当中了。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要重新回归,与神合作努力去实现他的目标。也许那个目标要实现的时候,在既近与未近之间,那目标又向后倒退了。而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趋近那个目标,不断去实现自我,不断去走向进步。而基督徒不光是自己要实现自我,我们所谓的传福音也是帮助其他的人去实现自我。这个自我里面有很多的含义,但我想最直白的含义是你所担任的任何一个角色你都应该把它实现出来。大卫明白这一点。作为君王责任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一个父亲责任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一个子女责任是什么样子的?总而言之,在家庭伦理当中,社会伦理当中,整个社会结构当中,我所扮演的诸多角色都要努力地把它实现出来。

所以背离了,就会带来哀恸,让你认清自己的错误和责任,让你认清自己和神的目标之间的偏差,让你知道该回到神那里去,让你知道该怎么回归到神那里去,让你最终回到神的目标上,并且得到安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这个哀恸对于我们而言指的就是对神的背离,就是对自我的背离,所谓的“蒙福”就是重新回到自我当中去,将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能够统一到一起,顺服神的旨意。阿们!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