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燕子与麻雀 《诗篇》84篇

日期:2016-10-27作者:洪光良

 《诗篇》84篇 燕子与麻雀 洪光良牧师(2010年9月12日)

 

 燕子与麻雀

  《诗篇》84篇

1 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
  2 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上帝呼吁。
  3 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上帝啊,在你祭坛那里,
  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到抱雏之窝。
  4 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他们仍要赞美你。(细拉)

5 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
  6 他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
  7 他们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锡安朝见上帝。
  8 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求你听我的祷告。
  雅各的上帝啊,求你留心听。(细拉)

9 上帝啊,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垂顾观看祢受膏者的面。
  10 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
  宁可在我上帝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11 因为耶和华上帝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
  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12 万军之耶和华啊,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楔 子

我婿去重湖,临风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近日翻阅《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故事。话说长安有个名叫绍兰的女子,嫁给丈夫任宗。婚后不久,任宗就远离家乡到湖南做生意去,数年不归。绍兰忆夫心切,竟对筑巢在自家门顶、正在梁上嬉戏的两只燕子说:我听说燕子每年来去都会经过湖南,能否拜托你们为我带个信给我的丈夫?终于得到燕子的帮助,将书信带到。任宗一见绍兰字条,也就立刻动身回家。

这虽然是一则哀艳的笔记故事,却也折射出燕子与人的关系。至少可以归纳出好几个方面:
  首先,燕子是随季节变化、定期迁徙的候鸟;
  其次,燕子需要有个安全的抱雏之窝的地方;
  第三,燕子和人类有时在感情上是可以沟通和互动的。
  与这些想法的同时,再来研读《诗篇》第八十四篇,韵味就格外不同了。

《诗篇》第八十四篇篇首标明是“可拉后裔的诗”;已经说明作者是谁了。而在圣殿中负责“守门”的人正是可拉的后裔(代上26:1)。因此,当犹大人被掳到异邦的时候,曾经在圣殿中看门的可拉后裔,对圣殿的思念当然就比其他人更加深沉了;其渴望回归圣殿的冲动也必比一般人更强烈。所以,这篇诗的主导思想就是“渴慕上帝的殿”。用时下的话说,也可以称之为“神家的吸引力”。

这篇诗思想细致、节奏明快、感情丰富。历代以来,不单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带给人们无比的鼓舞和心灵的福气。全诗十二节可分为三章,章与章之间用两个“细拉Selah”作分隔点。一至四节为首章;五至八节是次章;九至十二节是末章。全诗又以“万军之耶和华啊!”作为呼应,何等奇伟!何等深情。

一、神之院宇、心之祭坛

《诗篇》第八十四篇通篇都以耶和华的殿宇为焦点,因而能够吸引万民心灵的眼睛。和其他的“上行之诗”一样,它也是节期中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时一路上所习唱的诗歌。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过节的唯一目的,无非是要到圣殿去朝拜上帝。他们为殿而来,为殿而跋涉,也为殿而快乐歌唱,更为达到目的地而力上加力。所以,这篇诗的节奏便是围绕着祈求仰望、决心追求、最后达到完全满足的心灵历程。诗人自譬为渺小的麻雀,因为麻雀在耶和华的院宇中却有自已的房屋。回想当年在圣殿中守门的可拉族,如今却漂泊于远离神家千里万里之外。何等无奈与凄凉。难免兴起人不如雀之叹。进而,又想起自由来去的小燕子,它们同样可以在圣殿中找到抱雏之窝的地方。因而思潮起伏,巴不得自己也变成这些定期来去的飞鸟,让自己也可以快快飞回神的家里,繁殖后代,永远敬拜上帝。

我们知道麻雀是依人而居的小鸟,其生活范围一般只有两三公里;燕子却是季节性的候鸟,其飞行能力可达数千公里之遥。这样,一近一远的衬托,就更突出了诗人无时无处不以神的家为念的真实感。然而,渴望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心愿虽是人所共有,但人毕竟不是燕子,现实上无法轻易达成心愿。这样,诗人只好进深一步设想,通过诗章美辞,让每个愿意前往神家的人都有机会吟唱,以此享受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诗篇》第八十四篇中,被诗人所咏歌的上帝“居所”,原来是个复数字,虽然可以用来指称圣殿山上的建筑群;但更好的解释,不如说上帝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所以,人们在甚麽地方敬畏上帝,上帝之名在甚么地方被称为圣,那个地方就是上帝的居所(结37:26-28)。这样,从信心和属灵的角度来看,世上任何奉主名敬拜的地方都已经是上帝的居所了。

进一步诗人又把感情放到上帝的“祭坛”上。不过,“祭坛”在原文中同样也是个复数字。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圣殿里原本就有大小两个祭坛,大的放在院子里供献燔祭之用,小的就是至圣所前面的香坛。然而,无论是燔祭坛还是香坛,都不可能是麻雀的房屋,由此可知这里的“祭坛”应该另有所指。保罗再三强调,信徒就是上帝的殿和圣灵的殿(罗11:7;林前3:16,6:9;林后6:16)。所以,上帝的祭坛也必在每个蒙恩的信徒身上,信徒的美好生命就是上帝的祭坛。就是我们藉以向往、敬拜和亲近上帝的地方;也是我们爱上帝及世人的场所。所以,信徒在那里,殿和祭坛也应该在那里。基督的荣耀和怜悯也必都藉着我们被活生生见证出来。

二、流泪之谷、福乐之泉

一个人的信仰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的宣示上,信仰其实是一种不断进取、越来越接近成圣目标的过程。这个目标就是上帝和祂自已在地上所拣选、洁净、赐福的圣所。在旧约中,指的就是锡安山和建造在其上的庄严殿宇。遗憾的是,物质的圣殿始终不能永存。君不见,在历史长河中,锡安山上的圣殿毁了又建、建了又毁,都抵挡不住历次风狂雨暴的摧残;只有锡安的精神和意义,才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永恒祝福。直到新约时代,一个属灵的殿、就是上帝差遣其独生子道成肉身以后,一个永恒的殿才进入人间。普世的人,即使见不到锡安昔日的光荣,却可以找到敬拜的真正中心,祂就是被我们信靠和追求的主耶稣基督。因此,耶稣基督就是我们唯一的朝觐目标。是我们可以向往和可以到达的圣殿。

历史上,犹太人习惯于上行前往耶路撒冷,但救恩史已经进入新的纪元,基督徒所仰望和要上行前往的却是新耶路撒冷和新圣殿。昔日犹太人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总难免要经历无数艰难:诸如酷热的天气、干旱的沙漠、刺人的荆棘、伤人的野兽、害人的强盗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向往和前往上帝的山就意味着是冒死冒险的朝圣历程。如今基督徒在行走天路、迈向称义成圣的信仰生活中,同样难免会遭遇危难、诱惑和试探。所以,对比一下古今的不同朝圣队伍,我们会发现基督徒的生命历程,也有不少惊险的“流泪谷”等待着我们去穿越。

“流泪谷”的具体位置在那里?至今还是人言人殊。只知道它是个亢旱和危机四伏的地方,也是世人到达上帝院宇之前的拦路虎。可是,在辉煌圣殿的吸引下和上帝的帮助下,朝圣的人还是会前仆后继地前往,终于能够“力上加力”地到达目的地,而且还看到惊喜的神迹。因为“流泪谷” 会为他们变为“泉源之地”。上帝已经给久旱之地赐下丰沛的早雨,甚至成为沁凉的水池子。沙漠再绽生机,万象再现和平。

有学者说“流泪谷”原文称为“巴卡”(Baca)。就是流泪的意思;也有人说“巴卡”是一种会流出状似眼泪的芳香树脂植物。但是仔细思量,有植物的山谷怎会是极度灼热亢旱的地方呢?诗人又为甚么要拿它来和秋雨之福对比呢?可知中文之译“valley of Baca”为“流泪谷”,真是神来之笔。因为“流泪谷”之名毕竟是意义相关呀!说白了,有神同在,加上个人的决心劳动,“流泪谷”就变成了“泉源之地”;离开上帝,独自挣扎,妄想“人定胜天”者,即使是盛产芳香树脂的丰饶之地,终必也会沦为叫人伤心的“流泪谷”。这不就是易与不易的道理吗?

啊!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朝圣途中,信靠和跟随生命之主的历程里。各人的“流泪谷”,何时才能变成充满生命活水的美丽水池子呢?犹疑间,突然想起唐人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的絶句来,反复咀嚼后,彷彿若有所感触,于是试步其原韵以寄我新意,写出自已的一点心得。随便名之为《雨溢秋池》。

《夜雨寄北》 ☆  《雨溢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 朝圣之期是何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卡早雨溢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须害怕流泪谷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帝施恩总及时

三、三福人生、一日三秋

朝圣的人生虽然是艰难的人生,却也是蒙恩得力的人生。有的学者说“力上加力”中的“力”字,在原文里面和“墙垒”一字的子音相同,因此就主张把它迻译为“从堡垒到堡垒”。以便显出成圣之路是一步一步向上挣扎着的到达成功之旅;因为有了上帝之力再加上个人之力,终于无路不通,无险不夷,以致艰难之旅一变而为快乐的蒙福之旅。在本篇诗中,诗人藉着一连四次向“万军之耶和华”求告的结果(1,3,8,12),也确确实实印证了这次朝圣之旅乃是得福之旅。因为人们发现,在这篇诗中,上帝已经赐给回归圣殿的人三重美好的福气(4、5、12)。

第一福是心中仰慕之福。诗人渴望回归圣殿,像燕子和麻雀一样可以居住在耶和华的院宇中。所以说:“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

第二福是决志行动之福。诗人心中既有通往锡安的“大道”,又有耶和华的力量可以倚靠,当然不能错过机会,而是应该马上有所行动。所以说:“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

第三福是全然满足之福。诗人清楚认识到上帝是日头、是盾牌。每个专心寻求耶和华的人,祂必然要将一切好处赐给他。这种人还有甚么缺乏呢?还能不满足吗?所以,诗人兴奋地欢呼:“万军之耶和华啊,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中国信徒在此三福之外居然还多了一福,就是天赐甘霖之福,也即中文圣经独有的秋雨之福。感谢上帝,中国人在耶和华眼前,原来更加有福呀!

既然住在耶和华殿中的人如此有福,我们怎能不马上行动,从堡垒到堡垒地、努力争取早日回归上帝的殿宇呢?我们还要在神家外面徘徊流浪到甚么时候呢?可拉的后裔每当回想起在圣殿中守门的日子就快乐,一旦漂泊在外就凄凉。所以,当他们心中的思绪一旦发为声音,流露为诗歌的时候,立刻就要向耶和华强烈表态:耶和华啊,“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愿在我上帝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尾 声

《诗篇》第八十四篇篇幅不多,内容却很丰富。诗人虽然渴望自已有福气可以永远在耶和华的殿中居住,但在这篇诗里面,他的表现却是大公无私的。作为可拉的后裔,他并没有偏袒以色列人。例如,在第五节中,他强调有福者乃是一切心中想往大道的人而没有提到锡安(锡安是翻译者参照第七节后加上的);在第十二节处,他提到的“人”,也不限定是以色列人,而是指向“任何人”。由此可知,作者的救恩观念是普世的,他没有想到一旦住到耶和华殿中之后,就可以独善其身而不关心世事。更没有忘记为别人代祷的责任。

听他祷告说:“上帝啊,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垂顾观看你受膏者的面。”上帝的受膏者是谁呢?宗教上当然就是大祭司,政治上却是大君王。明乎此,就知道他即使能够住在上帝的院宇中,仍然关心着国家社稷。这种精神,无异是在提醒我们每个基督徒,我们也应该时时为国家和神的家祈求福祉。何况基督徒本来就“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彼后2:9)因此就不但“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上帝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

出于对耶和华院宇的恋慕,诗人甚至愿望能和燕子和麻雀一样,宁愿在上帝家中看门,一日胜过三秋。我们自己反思,对神家的热爱又到了甚么程度呢?有的人不但做不到力上加力到教会朝见上帝,反而将教会看成流泪谷;也有人不但不为国家和教会代求,甚至连为自已祈求感谢都提不起精神。唉!难道我们真的比不上麻雀和燕子?难道我们不渴望领受秋雨之福?难道我们不愿意接受公义日头的光照和上帝盾牌的保护?难道我们真的要拒絶万军耶和华力上加力的应许?有道是:

麻雀吱喳燕呢喃,神家营巢不一般;小鸟蒙恩竟如此,儿女得福更非凡。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