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再思家庭教会聚会模式的优缺

日期:2018-09-03作者:李贤

上个世纪末,随着神学开始进入中国教会,中国家庭教会为回应教会的合理性,不少家庭教会领袖便试图从圣经的角度强调家庭教会这一模式就是最合乎圣经的模式。家庭教会这一模式是属于圣经的教会模式,这是无可厚非的,保罗就常常建立家庭教会。只是如果是强调唯一的模式,我们就需要意识到这背后的夜郎自大和原教旨神学理念了。圣经并未明确的论及何种教会形式才是最好的,而是因地制宜。只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教会必须是以基督为主,因为基督是教会的头(弗1:22-23)。

首先我要对文中家庭教会这一词做出一些澄清,“家庭教会”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聚会模式,更代表着中国教会特殊的教会神学立场。1本文不再重申和强调家庭教会政教分离的立场,而是从圣经和现代处境中分析和评估家庭教会这一聚会模式在现代中国社会处境下的优缺点。对这一种聚会模式的剖析,并不是相应的认同三自组织亦作为一种合法的教会神学,而是对比克雷格·奥特所列举的三种教会形式:堂会形式、家庭聚会形式和大型向心式教会。就其聚会形式而言,即便现代中国新兴城市教会在政教立场和属灵传统上亦属于家庭教会,但是并不属于本文所论及的家庭教会的模式。克雷格·奥特在《植堂世界》一书之中总结了「家庭教会」作为一种特殊的聚会形式的优点、潜在的弱点和适宜的环境。笔者也是在这个前提下谈论中国家庭教会这一聚会形式,盼望有所启发。

▍家庭教会的处境

克雷格·奥特对「家庭教会」的模式有以下的描述:「是基本的基督徒群体、专注于关系和宣教、在家中、店面或其他中性场所聚会,通常有平信徒牧师带领,通常相互联系。」2作者对家庭教会的描述并不是中国家庭教会信徒所熟悉的概念,因为《植堂世界》一书的作者并不是从政教关系的角度来定义,而是单纯的从聚会的模式、教会的形式、地理位置、宣教的角度来看待。

大多选择家庭教会聚会的形式,都是出于时局所迫,例如中国、朝鲜和古巴的教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在对宗教信仰比较包容的国家中,出于对更深入的团契生活的渴求,而选择使用家庭教会这一教会形式。相对于在这互联网时代之中,人们可以享受各种便利的服务,好的讲道资源,但是深入的和睦的关系,仍旧是稀缺之物。家庭教会作为一个温馨、小众的教会模式,很自然能够吸引不少的人。这便很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分散小聚集」的家庭教会还是如此受欢迎。

▍家庭教会的优点

家庭教会这一聚会模式有怎样的优点呢?克雷格·奥特认为有以下优点:「问责度高,在小组中门训,能经受BP,能深入城市,无需教会建筑和专职工人,有快速倍增的潜力。」3就聚会场所而言,家庭教会的优势是明显的,因为家庭教会本身不用任何的高昂的租金。至少在教会最初起步的时候,这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减轻教会不少的压力。可以说教会「启动」成本相当低廉。除了以上优点以外,家庭教会由于人数有限,所以教会人人参与,每个信徒都会有相应的侍奉,在侍奉之中更会有参与感,也更容易融入教会和体认福音。

家庭教会在中国的增长,很能够说明家庭教会这一教会形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适宜颇为严峻的环境。我们不能否认这必然是出于上帝奇特的作为和保护,但是家庭教会不仅仅在迫害严峻的环境之中得以保存,还得到了量上的增长。虽然没有很明确的数据,但是几乎所有试图统计中国基督徒人数的学者都会认同,家庭教会的信徒远远超过在教堂聚会的、隶属于三自的信徒。可见,家庭教会就宣教和传播的角度而言,其能力是大大超过以三自为代表的大型堂会。4以北京麦子教会为例,他们所选择的教会模式与守望教会的大型堂会理念不一样,但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虽然其教会模式的抉择和政治环境有很多的关系,但是不得不说麦子教会邵长玉牧师也是看到了家庭教会这一模式的优点。相对于大型教会的趋势,他们更是看重健康的教会,着重门训。5

其实家庭教会也是初代教会常见的教会模式,并且可能在主后300年前都是教会常见的聚会模式。当基督徒从犹太会堂中被赶出来后,又一直被罗马帝国BP没有正常的生存空间,不少的接待家庭就成为了教会聚会的地方。家庭教会作为一种具有代表类型的教会形式,也是保罗宣教策略中常用的。席纳博在其着作《宣教士保罗》一书中论述保罗宣教所建立的教会主要就是在私人住宅中,当时罗马一般私人住宅最大的房间只能容纳30到40人左右。就当时的房屋格局可知,在人数上、聚会形式上,都与今日的家庭教会是比较相似的。6

▍家庭教会的缺点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教会所具备的便利性、隐秘性,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家庭教会的制约和缺点。虽然家庭教会可以遍地开花、十分便利,但是一般聚会的场所并不能容纳很多人。其聚会模式相对比较隐秘,同时也会比较难以监督。所以也有不少学者常常抨击,家庭教会就是滋生异端的温床,笔者对此并不完全否认,因为家庭教会在牧养、同工的神学素质,教会的管理上常常是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果只是独个家庭教会,其中的管理相对轻松简单,但若是作为一个教会多个家庭教会堂会,各自堂会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牧养的需求,将会拖垮不少的教会。7

对于家庭教会这一教会模式的缺点,克雷格·奥特总结的更为全面些:「倾向于我行我素,领袖控制欲强、教义有误,仅限于教会内成员之间发展关系,受外界怀疑,缺乏可信度,通常寿命较短。」8在后文中,作者更提及家庭教会很容易被灵命不健康的领袖和假师傅控制,并且没有能力专门开展专门的事工,例如青少年事工等等。9笔者接触过不少已经接受福音的基督徒,他们谈到最早接触家庭教会时,还以为家庭教会是搞传销的。这种疑虑,笔者不仅仅是从一两个人口中听闻,而是不少人这样反应。

以上缺点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在教会联会网络之中,教会领袖和体制都会在互相监督之中促进成长。但是比较可惜的是,越是独立的家庭教会,就越难在教会与教会之中互相来往。常见的情况是,即便是同属于一个小小的城市之中,家庭教会之间也是互相不来往,这种情况多与当地教会历史纠葛和领袖个人性格有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城市中搭建家庭教会联祷会,其实会给教会带来很好的改变,资源和地方教会拓展经验、遇见的问题,都可以在互帮互助之中得以解决。

那么我们要问,这是最好的一种模式吗?

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圣经中的教会观是明确的,以基督为主,以圣经为纲,但是教会的形式则要看各地具体的情况。笔者特别要提醒家庭教会中的领袖们:虽然神借由家庭教会祝福了中国教会,但是教会却不应该就此故步自封,以为这就是最好的一种聚会模式。就好如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先知以斯拉,他们在巴比伦虽然得益于各地堂会的教导维系信仰,但是回到耶路撒冷还是投入圣殿的建造之中。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笔者认为,克雷格所列举的三种教会形式并没有好坏的概念,而是各自都有优缺,有不同的适宜环境和特色。在选择合宜的教会模式前,我们必须先考量所在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教会能够承受的压力。

总而言之,教会的立场要基于圣经,而教会的形式则要处境化。如何处境化呢?克雷格·奥特提出处境化三步法:

1、界定教会的本质以及圣经中教会最主要的目的和功用。

2、研究当地文化,找出有助于实现教会目的的社会形势及习俗。

3、采用现代、改良或全新的结构和形式来成就圣经的目的。10

以上三个步骤可称为处境化的典范步骤,可以提醒我们选择教会形式应该要注意什么和可以改变的是什么。盼望国内家庭教会的领袖,不用一味的高举自己所在教会的聚会模式,将之绝对化;同时也不要一味的贬低自己的聚会模式,独独迷信于大型城市教会,而是在自己所在的社区中达成上帝所赋予的呼召。作为当代中国教会的植堂者,我们必须立基于圣经,敏感于时代,归回与改进,方得赢得这个社会。

[1]中国家庭教会不仅仅是地理性的概念,更是神学性的概念,相对于三自神学做出区分,认为教会理当以基督为主,而不是任何的人、政权以及机构。

[2]克雷格·奥特,《植堂世界》,130页。

[3]克雷格·奥特,《植堂世界》,130页。

[4]当然,三自堂会因为本身隶属于三自系统,虽然其地理位置和政治空间更加便利,但是他们同时也有相应的束缚和要求。例如早期的定点、定片和定人的原则,就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三自的发展。而这种制约不见于家庭教会之中。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5]邓颖翘,《北京新兴家庭教会研究》,页135-143.

[6]席纳博着,《宣教士保罗》,页381-403.

[7]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规避,就是培育平信徒领袖,以及加强教会的门训。将这种危机当作是转机。就如同是小组之于堂会一般,可以提供大量的服侍岗位,让信徒可以在侍奉的参与之中成长。

[8]克雷格·奥特,《植堂世界》,131页。

[9]克雷格·奥特,《植堂世界》,132页。

[10]克雷格·奥特,《植堂世界》,137页。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