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二十一世纪谈孝敬 以弗所书6章1-3节

日期:2016-10-27作者:刘黎明

父老弟兄姊妹,主内平安!祝今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母亲节日快乐,能够从心里感到幸福、自豪!

新约圣经以弗所书6章1-3节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谈到孝敬,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古老、陈旧的话题。一般的想法觉得“孝敬”就是我们成为成年人的时候,要为父母提供生活方面的必需,在他们年老、没有能力的时候赡养他们。这似乎很简单。其实在圣经中,神给了我们这个应许,因着我们遵守这样一条诫命,就能够在神那里蒙到更大的福气。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诫命。神在提到“孝敬父母”以后,紧接着就说,所有按照这个诫命去做的人,耶和华所赐给他在地上的日子就得以长久、在世蒙福(参出20:12)。神对我们的祝福不仅仅针对我们一般概念中的孝敬,也就是赡养。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作儿女的来说,“孝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恢复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而我们平时几乎忽略了。

孝敬父母,是要我们与父母建立一种神所喜悦的正常关系。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神所说的“孝敬”,但我们有这样的心,想去了解,也在这样做,但我们做到了百分之多少呢?我也是一个作儿女的,所以想起来非常惭愧。孝敬,不仅要使父母衣食无忧,而且要使父母因自己的儿女感到快乐、幸福——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孝敬的目的,也在于使我们这些作儿女的,也能了解到做人的根本。我们迟早要离开父母,独自进入社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所以,完成孝敬父母这一“功课”,对于我们这些将要走向社会、或者已经进入社会的人来说,有极大益处,因为这是做人的道理。

人与人的关系是双方面的。可是父母对儿女有一种天性的爱。从儿女出生,一直到懂事、成家立业……父母这一生都会无条件地爱儿女。久而久之,对儿女来说,父母的爱就成了一种习惯和自然,这反而对儿女很不利。因为这是单方面的爱,会使儿女有一种缺失:没有学会彼此相爱。我们不仅要和父母相处,也要和其他人相处,而这种缺失,也会表现在我们和别人的交往中,会使我们感到痛苦。

孝敬父母不仅是赡养父母,更贵在两个方面。

一、顺从父母

顺从主要是指我们要多了解父母——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顺从他们的心意。这里所说的“顺从”,不是指在父母犯罪的时候我们也顺着他们,而是在我们和父母的那种生活关系中顺从他们。顺从父母还包括了解他们,了解一个人在逐渐地衰老的情况下,有很多难处,需要我们每一个作儿女的去体谅他的难处。

老人确实有经验,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但是在生理方面也有许多变化,连他们自己都需要慢慢适应。有一个老人不舒服了,但自己没办法判断这是疾病还是自然衰老,又担心如果告诉儿女,他们就要带他去医院,照顾他,会给儿女添麻烦,就不愿意、也不敢对儿女说。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熬着。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到心酸,老人真的有他们的难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我们需要花时间去了解、体谅父母、老人。有的儿女长大了,就开着车领着老人上远处旅游,去餐馆吃很丰盛的食物,或者是平时一想到父母的时候,就送去营养品和补品……他们觉得这就是孝敬。我常常到年老的弟兄姊妹家,但看到这些东西就放在桌子上。很明显这些是孩子买的,但是老人没有吃,只是在家里来客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是儿女、儿媳或者女婿买的。孩子们太忙,没有时间,但还是惦记着自己。这些东西,父母没吃,但是仍然会使他们高兴。我们应该体会到:这只是孝顺的外在表现,但父母需要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吗?他们还需要的,不一定是需要我们花钱买的。

我感到,我的父母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儿女有时间陪着他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老相识、老同学。可是有时我不理解,说,“这是你们认识的人,我去了也没办法和他们聊天,还不如你们自己去。”后来我才体会到,父母让儿女陪着他们去,是出于自豪:领着儿女去亲朋好友家,肯定特别快乐。有的时候父母特别愿意我们坐下来,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讲他们年轻时做了些什么。他们讲的时候特别高兴,滔滔不绝——原来,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但我们有时不理解。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为了生存,孩子们都非常忙,父母又给不了我们什么帮助,这个时候我们就顾及不了那么多了。父母能够理解、原谅我们,可是我们自己不能因此就也原谅自己,随随便便地应付父母的要求。

德兰修女有一次谈到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们的生活很好,有人照顾他们,床单洗得很白,冰箱里有许多食物,每顿饭都有人做好送到他们的房间,但他们的眼神里并没有幸福、快乐,而是一直向大门口张望。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被儿女忘记了。德兰修女问一个老人,“你的孩子在哪儿?最近他们来看你了吗?”老人说,“孩子离这儿不远,就是太忙,还是五年前来看过我。”一想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知道,神所指的“孝敬”不仅是物质的东西,也是让我们多多地体会并了解父母的需要。因为父母对幸福的理解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既然我们的孝敬是要做在他们的身上,就应该按着他们理解的幸福来做,这才能够使父母顺心,真正做到顺从他们。神以他的用意和美意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去做,然后让我们在这件事情上蒙福。

其实人没有真正做到亲情所需要的孝敬,就会在人的心中有一个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做得顺,心情就舒畅。就像洗衣服,只要洗干净了,心情就舒畅,但是如果扔到一边不洗,一看到就想起自己还有没完成的事情。孝敬父母也是如此,你做到了孝敬,心中的坎自然就没有了,心情就非常舒畅。其实这不仅仅是面对父母的坎,也是面对神的坎。你里面的一种东西被阻塞着,当你来到神的面前敬拜他的时候,这种阻塞的东西自己是不会消失的,这就影响了我们和神的关系,而自己有时候还察觉不到。

当我知道了老人有那么多的难处之后,就与我母亲交流,说,“我原来还真的不知道人老了有那么大的难处,生了病都不愿意告诉儿女,作儿女的真是惭愧。”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对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的父母,都这样地不了解他们,又如何去了解别人呢?如果你有了解你父母的能力,也就会逐渐培养出一种了解周围人群的能力,神的祝福就由此而来。你体谅父母,知道怎么样爱他们,也就会知道怎样爱你周围所有的一切。

我们以前不知道,我们应该与父母建立这种在主里互相了解的关系,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而父母也是单方面、无条件地爱我们;可是,神要我们做到,他喜欢我们这样做。我原以为,儿女这样做了,父母就会很高兴,而没想到好处并不限于此。我们来到父母面前,不能只说一些我们准备好的话,而要有一种诚恳的态度,就是我们心里有什么,就告诉他们什么,这样才能避免生活中的缺憾——没有想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和母亲沟通了以后,心里就特别舒畅。有的时候,若不是为了神的缘故,我就不愿意这么说,相反,我会想,“我儿女都这么大了,我还要在父母面前说这样的软话吗?”结果是我心里想说,嘴上也不肯。可是我们因为神的缘故这样说了,父母听后就特别感动,他们与我的关系立刻就拉近了。不仅是父母和儿女都高兴了,而且由此可能使大家都进一步想到:也许别人对我们的某些要求是合理的,而在此之前,我们会认为他对我们的要求太过分了。既然儿女有时候都不了解父母,就也会因为不了解其他人而产生误会,错怪他们,把他们往坏处想……所以,神给我们这样一条诫命,使我们能够因着顺从神的这条诫命而成熟起来,得到无价之宝——在这个世界上按照主的道而生存。

二、敬重父母

敬重不仅仅表现在我们对父母的称呼和礼节上,其中有一点我觉得更重要,就是隐藏他们的缺点,因为他们也不是完全人。他们虽然经历多,但随着逐渐衰老,年轻时被隐藏的性格就可能突显出来了。他们做事的一些习惯和方法可能也不是太得当,在生活中做出好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不该做的事情。这时候儿女很容易看出来,心里可能不能接受,甚至尝试着让父母改变——“你们要是有别人父母的那些优点该多好!”但这样的缺点,怎么能一下子就改变呢?你不要因着他们不改变而痛苦,其实我们也很难改掉自己的毛病。神多次用各种方法来破碎我们的毛病,可是我们不一定一下就彻底地改了,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隐藏他们的缺点。圣经说:“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4),确实是这样。而且,“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

圣经记载,挪亚从方舟里出来就做了一个农夫,种起葡萄园来。有一次他喝葡萄酒喝醉了,就赤身露体躺在自己的帐篷里。这时候他的小儿子含看到了,就从帐篷里跑出来,告诉他的两个兄弟。他们听说以后,就拿着一件衣服倒退着进去给父亲盖上了。父亲清醒了以后,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诅咒了含的儿子迦南,但祝福了这两个能够遮掩他羞耻的儿子(参创9:20-27)。

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也要这样。我们的父母不是完人,他们和我们一样,肯定也有失误和缺点,但圣经说:“不可严责老年人”(提前5:1)。你挑他的缺点,就会使他的缺点更加严重,使他更加慌乱,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遮掩、隐藏他们的这些过错。这样做反倒会起一个好的作用,因为我们是按着神的道理来做的,神也会在我们生活中作工。

我们的父母也需要被肯定。他们曾经年轻有为,做什么事情都得心应手,可是在年老的时候,人们对他们的肯定越来越少了。其实在他们身上有很多长处。在我小时候,我姥姥说,过去有道圣旨:“六十花甲子,不死也活埋”,人们以为人老了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但后来因着一件关乎到儿女性命的重大事情,被他们的父亲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人们发现老人非常智慧,就终止了这种做法。

我们要善于在父母身上发现他们的长处。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我喂他东西吃,他也拿一块塞到我的嘴里,要我吃。我说,“妈妈不吃,你吃吧。”我的婆婆在旁边看见了,就说,“你要吃。只有你吃了,他长大了才知道惦记着你。如果他习惯了自己在这儿吃,你在那儿看着,那么他将来长大了,也会这样做,可这是你给他培养出来的。”

还有一次是过春节,那时我的孩子还没上小学。我婆婆让孩子去把垃圾扔掉,我正好从外面进来,就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做不了,还是我去扔吧,就自己去扔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我就觉得婆婆做得对:应该从小就锻炼孩子,不要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否则以后他连一碗水都不愿意自己去倒。所以我们应该在父母身上发现他们那么多做事的智慧,这是他们多年经历的积累,看起来非常平凡,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如果你按着这些道理去做了,以后的生活就会顺畅。

圣经又告诉我们:“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3:21)“他们失了志气”就是父母激怒了他们,使他们灰心丧志。孩子的心灵很幼小,我们也不只一次地听别人说过:你表扬小孩,他就特别高兴,做一件事就会做得更好,他更愿意好好做;可是你一批评他,他就不愿意做了;而且,无论你对小孩说什么,他都相信。你在肯定他的时候,比如你说他很聪明,他就真的认为他很聪明;你说他太笨,他也会记住,甚至以后都会留在他的潜意识里,将来他长大做任何事情,这个烙印还烙在他的里面,使他很消极。有的时候你可能是出于好心,并不是故意的,或者只是恨铁不成钢,说了一句话,比如你看孩子考试考得不好,或者作业写不出来,就说:“你真笨。”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不会想着要赶紧地好好学习、聪明起来,而是想:“我怎么会这样?怎么会不如那些聪明的同学呢?”他在心里会生自己的气,也会因你说的话而气愤,这时候他的情绪就变得消极。以后他再学习、再拿起笔来的时候,这个念头就会浮现在他心里,成为一种障碍,这就是使儿女“失了志气”。

有一位老人曾对她的孙女说,“你的眼睛长得那么小,既不像你的母亲,又不像你的父亲,而你的哥哥眼睛那么大。”其实她孙女长得很漂亮,五官长得很匀称,像古代的仕女一样,可是老人不会欣赏,反而那样说。这小姑娘一看到镜子就觉得她的眼睛小,后来她就悄悄地去割了双眼皮,结果,两个眼睛又红又肿,不如原来自然。我们看到,长辈的这样一句话会使孩子这样痛苦、难过,以至于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孩子。有的时候,作父母的可能会为难,尤其是现在年轻的父母,看到新一代成长起来,就会觉得:“他们接受的是新的文化,我们培养不了他们,给他们补不了课,他们不会做的题我们也不会讲……我们能给他们什么呢?”弟兄姊妹,我们记住:我们有可以给他们的。我们不要把不该给的给他们,却把应该给的留下。我们所应该给他们的,是让他们建立起健全的自信心,不要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任何伤害。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尽量少讲道理,多做形像的榜样。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人,你自己就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把那些远大的目标、道理给孩子一遍一遍地重复,反而让他们厌烦、头疼。今后就算你说得对,他们也接受不进去了。

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给予他们实现目标、实践道理的有效方法,并且扶助他们。这是孩子在今天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今天可以给他们的。愿我们每一个人能相信:神既然对我们作儿女和作父母的有这样的要求,并且同时又有这样的祝福,他就一定愿意给我们,也一定会帮助我们得到这些。

作儿女的,在父母面前要诚恳,放下自己的架子,多多地体谅他们、理解他们的需要,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孝敬他们。作父母的,对儿女要有完全的接纳。作父母的往往有这样的习惯:孩子考试考得好,或者得到了别人的夸奖,父母就高兴,马上就进行物质奖励,但如果孩子某天表现得不好,脸色一下就变了——这是不接纳。神接纳我们,是接纳我们所有的一切,无论在什么样的时候,他都不会不爱我们。其实一个孩子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并不需要我们接纳他;他需要的是在他非常的软弱、迷茫、站立不起来的时候,我们接纳他——这是更大、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一个作父母的,要学会接纳孩子,要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建立健全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的榜样。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