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大元帅,小女子,以利沙

日期:2016-10-27作者:曾昭瑞

        弟兄姊妹平安,我们先一起祷告。爱我们的父上帝,谢谢你让我们来到你面前,一同敬拜,一起听你话语。求你在我们生命中显出恩典和荣耀,帮助我们在各样处境中,见证荣耀你的名。在你面前感谢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一、为尊为大的元帅

    我想如果遇到家里有人生病,都会希望他得到医治。而且当我们生病时,会希望我们得到的医治是好的。通常在医院里,听到家属和医生的谈话,都是这样说:「医生,请你用最好的药、最好的仪器医治他,请你一定要救他!」很少会听到家属和医生说:随便啦,反正他活得已经那麽久了,你就用最便宜的药、最简单的器材,随便医医就好了,能医好,就好、不会好,就算了。」我想应该很少有这样的家属,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得到的医疗,是个很有水准、很好的医疗。今天所看的这段圣经告诉我们,亚兰国的大将军:乃缦,他是谁?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圣经告诉我们,他是亚兰国的元帅,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兼参谋总长。而且这个乃缦,常常跟以色列人打仗。上帝藉着他,使亚兰人得胜。「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在他主人面前为尊为大,因耶和华曾藉他使亚兰人得胜;他又是大能的勇士。」(王下5:1)所以,他在王的面前,为尊为大,是个大能的勇士。我们可以想像,他是人生的胜利组,是上流社会的人,在人前很威风,非常有地位。

        二、「只是」得了大痲疯

    圣经讲完他的威风、英勇和权威之后,接下来写了一个「只是」,这个「只是」让他前面一切的地位、名声、能力,都没有用了。「只是长了大痲疯」(王下5:1)。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什麽都很好,有学问、家庭、财产、名声、地位,「只是」让人生的完美,变得毫无意义。这位权倾一时的大将军,不管他多有能力、地位,在王面前多麽尊大、过去战功如何彪炳,当他得了大痲疯,他没有选择,只能住进疗养院,最多只是在疗养院得到一间贵宾病房。所以,你觉得这位大将军乃缦,他会不会甘心一生就这样毁于大痲疯?当然不会,他一定会想办法,认真努力保住自己的权位。到各大医院遍访名医,用最好的药、最好的仪器,想办法让自己的病好起来。但是,这样做有没有用?没有用。为什麽?因为圣经让我们看见,他的病没有好。

        三、被掳的小女子

    也许有人会问,圣经哪里说他的病没有好?不过,圣经说,有个俘虏,是一个小女孩,她是乃缦从前出去打仗时,从以色列人当中捉来的。这个俘虏是什麽身份?她是个战败国的人民,是个小女子,被人捉回来当奴隶的人,而她说了一些话。但是,什麽时候轮得到她说话?在那个时代,一个战败国的女奴隶,有什麽权利、什麽资格?她说的话,谁会听?没有人会听。她为什麽要说话?这是否意味乃缦将军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了,对不对?如果将军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试,如果还有医师可以看,如果还有新药没有用过,什麽时候轮到这个小女子说话呢?不可能嘛!可见得就是因为什麽方法都试过了,却都没有效,这个战败国的女奴隶才有机会说话。再者,她怎麽说?她不是大摇大摆地去见国王,或是走到乃缦面前跟他说话;她是很识相,私底下小心翼翼地对她主人的妻子说:「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玛利亚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疯。」你看,她说「巴不得啊!」这个小女子为什麽要说「巴不得」呢?因为她看到乃缦和他的妻子,为了这大痲疯的事件,忙得焦头烂额。「巴不得」,是因为看见对方试尽了所有方法,却都没有办法解决;而我却有这个解决问题的答桉。但是我不能说出口啊!小女子忍了很久,终于开口了,她说「巴不得」,是因为她很有信心,她认为以色列人当中有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疯。我们看见,这个小女子没有一点点的怀疑。

        四、无能为力的以色列王

    于是乃缦去见亚兰王,请求王的同意。经过王的同意之后,带着王的信,去见以色列王。亚兰王也写了一封信,信上写什麽?他说,「我打发臣僕乃缦去见你,你接到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疯」(王下5:6)。这信上写什麽?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疯。这不是国与国之间,那种很客气的外交辞令,这里面写的是命令,是无理的要求,是上对下蛮横的鸭霸。所以,我们看到以色列王接到亚兰王的信的时候,他表现得甚为恐惧。他将身上的衣服撕裂,说亚兰王写这封信,无疑就是「寻隙攻击我,我岂是上帝,能使人死使人活呢?」(王下5:7)他就是在挑衅我,我没有这个办法啊!以色列王说得没有错,他是一个王,有权势、有能力、有地位的人!但他不是上帝,不能使人死、使人活。所以他撕裂衣服,深感大祸临头了。我们看见这样一个有权势的人,当他面对困难的时候,他是惊恐、害怕,这个王所表现出来的,远远不如那位被掳到亚兰国的弱小女子。你看到了吗?有信仰与没有信仰的差别,不在于他们权位的高低;而是当他们面对困境的时候,他们抱持着怎样的反应。

        五、大元帅的处方籤

    以利沙听见王撕裂衣服,震惊失措,便知他没有能力处理这样的问题。所以就差遣人到国王那里,叫乃缦将军到他这里来。为什麽?因为他想要让乃缦知道,在以色列中有先知。我们要来思考的一件事情是,这个被掳的小女生,她对乃缦的建议是甚麽?她说,请你到以色列中去找先知。但是乃缦到以色列时去找谁?他去找以色列王,老实说乃缦根本找错人了,他是把问题拿去找一个错误的人解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也像乃缦一样,遇见困难挑战时,我们需要去寻求上帝帮助,但是我们常常不是寻求上帝,而是找那些有权位、有能力、有地位的人。而这些有地位的人,有时候就像这以色列王一样,毫无办法、惊惶失措。当我们看见以利沙知道这消息时,就差遣人到国王那里,请乃缦到他那接受治疗。可以想像一个画面,当乃缦开始要到以利沙那里寻求医治的时候,他应该不是一个人。为了显出大元帅的身分,他应该带了很多礼物、金钱,身旁可能有很多随从、保镳、特勤人员,而这些人就浩浩荡荡地来到以利沙那里。途中乃缦心里可能想甚麽呢?很可能他在想,以利沙会用神奇的方法、特殊的医治、和珍贵的药材,来治疗他。结果圣经告诉我们,「乃缦带着车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门前。」〈王下5:9〉通常有人来访站在门口时,我们会请他进去家里坐坐。但是以利沙非常地没有礼貌,不请人家进来坐就算了,他根本不出来见乃缦的面。只打发一个使者给他一个建议说,「你去在约旦河中沐浴七回」〈王下5:10〉,没有特殊的方法、没有神奇的仪式、更没有珍贵的药材。

        六、乃缦的归信

    这下子乃缦生气了,他为什麽会生气?他想,我是谁?我是乃缦耶!我是亚兰国的大元帅啊!我在王面前为尊为大,常打败你们以色列啊!你这战败国的小小先知,这麽大牌,敢不来接见我?太不给我面子了!他没有得到心中想要的礼遇和尊重,他生气了。还有,为什麽要去约旦河洗澡?洗澡要是有用,我干嘛来这里?我在我的家里不能洗吗?我就是用尽了一切方法,都没有效,我才来这里寻求先知的帮助啊!从乃缦的回应,代表一件事情,一个人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仍然可能没有学会谦卑倚靠上帝。乃缦的生气,表明了人类心中的骄傲,即使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仍然觉得,你要给我尊重。从乃缦身上也可以看见一件事,很多人认为得救的道理是愚拙的。因为他期待的是以利沙做什麽,进行什麽样的仪式,才能让自己的病好。如同一个有罪的人,常觉得如果要让我得上帝拯救,那我一定要做些什麽好事情,天底下哪有白白得救的恩典?如果我什麽事都不能做,我就不能安心。同样,乃缦心里也认为:「如果以利沙不在我身上做什麽,我的病一定不会好起来。」但是,S字J的道理,在灭亡的人是愚拙,在得救的人身上,却是上帝的大能。当以利沙要医治乃缦的时候,不是以利沙要做什麽;同样,当上帝要拯救我们的时候,不是我们要做什麽。原本乃缦打算掉头就走,但在他僕人的劝说下,他僕人说:「如果先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岂不去做吗?他吩咐你到河里去沐浴七回,这岂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王下5:13)没错,这太简单了,当乃缦在亚兰国,用一切办法都没治好的病,到了以色列国,竟变成只要去约旦河洗澡七次,这太神奇了!为什麽这麽厉害?是因为约旦河的河水比较厉害吗?我想不是,重要的是因为有上帝的能力。重点不在于河水、地点,也不在于洗几次。真正的重点在于,人是否相信上帝的大能,是不是真的有那样的信心?当乃缦相信之后,他下到河水七次,就得了洁净。圣经告诉我们,他下到河水的时候,就得了洁净。乃缦由水中上来时,他的皮肤变得像小孩子一样。这里有个特别的地方,一个大将军,在王面前为尊为大,上帝常藉着他得胜;又是个大能的勇士。但是他的皮肤却像小孩子一样。我们当中有许多妈妈,最喜欢捏小孩的脸蛋了,一边摸一边说:「好可爱哟!皮肤好光滑、柔嫩啊!」当随从看见从河中来的乃缦时,一定觉得他的皮肤细滑白净,,这符合乃缦的形象吗?你会想到什麽?我们会想到,那位被乃缦抓去家里当奴隶的的小女子。乃缦在某种形式上,变得跟这个小女子一样,不单单只是皮肤上,而是这位大元帅,跟这位小女子一样,在信仰上他们都有个共同相连结的新生。

        生活中的反省

        一、弱小女子的信仰

    透过今天的故事,有几点我们可以回应。这个故事,肇始于一位大将军的困境,和一个小女子的交会。他们两个人,是一个对照组:成功和失败、权贵与奴隶、被人敬重和被人歧视。但是他们两个最大的差别,是在于一个是不信上帝的人,另一个是相信上帝的人。这个被掳的奴隶小女子,这样一个身份,表示这个人的处境不好。但是在这则信仰信息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小女子在外在环境并不顺利之时,她并没有这样抱怨,她也没有因为这样,失去对上帝的信心。她让我们看见,即使是逆境,我们仍然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为上帝作见证。这是一件我们一生都可以学习的功课,即使在逆境当中,我们仍然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为上帝作见证。保罗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馀,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祕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这就是我们的信仰,不论顺境或逆境,我们都能够为主见证。不论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都没有失去对上帝的信心。或许在那样的条件之下,我们的身心面临巨大的压力,面对很大的困难,觉得痛苦不自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有信心地告诉别人,我知道有一个上帝,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虽然我现在处于困难当中。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不是当我们一切顺利、飞黄腾达、凡事都非常好的时候,才表示我们信靠上帝,所以祂帮助我。不是。而是即使在困难当中,我们仍要作见证,我们信靠上帝,并且相信祂必看顾。当我们一切都很顺利时,当然可以跟人说,上帝帮助我们。这很好的感恩,但是不仅仅是这样而已,我们要学习在各样的处境当中,都能向人见证我们的上帝。

        二、仪式与灵验

    再者,很多时候我们的信仰像乃缦一样,需要一个仪式。如果没有那仪式,我们会觉得不太有效。事实上,从宗教心理学来看,仪式的确有它的功效,人们喜欢在仪式中,经验、感觉上帝,仪式有它的象徵意义,而且它能让人觉得安心。在这个事件中,乃缦认为医治要发生,需要有特定的仪式,没有特定的仪式,就没有效能。但要,请大家注意,我们的信仰不是只有仪式,或是只在特定的某些场景当中,才能够经验上帝。我们的信仰是,你的生命必须真实地经验到主、经验到上帝。对很多人而言,信仰是一种感觉、一种需要被满足。今天来做礼拜,牧师的讲道有没有满足我?诗班的献诗有没有一定的水准?礼拜的感觉有没有很庄严?这些确实很重要,牧师讲道、诗班献诗、礼拜程序当然不能随便。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不论这些是牧师、诗班、负责程序的部门多用心的预备,它都不该是你建立信仰的根基。信仰不是当我感觉对了,这个信仰就是对的;信仰终究要真实地与上帝相遇,而非停留在气氛、感觉与仪式当中。我常常挑战年轻人,你来教会做礼拜,如果今天敬拜主领带得不好,你能敬拜上帝吗?在那种状况下仍然能敬拜上帝?如果你信仰是成熟的,不管牧师讲道如何?诗班唱得如何?敬拜团主领带得如何?你都可以真实地敬拜上帝,经验生命真实地与上帝交会。一个人在家里一样可以敬拜、读经、灵修,真实地与上帝相会。一个信仰真实与上帝相会的人,他不需要外在的这些型式。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停留在感觉、仪式、气氛之中。试问,如果主领带得不好,我们就不将荣耀归给上帝、讚美耶稣吗?求上帝帮助,我们的信仰不是寻求满足、气氛,而是追求生命真实与上帝相遇,并且回应祂。满足自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回应上帝是做上帝要我们做的事情。想想,亚伯拉罕献以撒,难道是为了满足自己?不是的,亚伯拉罕献以撒,是为了要回应上帝。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他自己欢喜愿意的吗?不是的,他一直在逃避,还一直说不要。信仰从来不是寻求满足感觉,而是人去回应上帝的呼召。

        三、临门庙前的屈身

    最后我要与大家分享乃缦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对身处台湾的基督徒,有些特别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信仰是不妥协、不退让,不能放弃立场。许多第一代基督徒对家人的传统文化,採取不妥协、不退让,不放弃立场,很像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就是即或不然,很坚定、完全没得商量。我没有说这样是错,但是这样的作法,也常引起家族的紧张。乃缦的信仰,看完今天圣经我们知道,不用怀疑乃缦的信仰,因为他说:「从今以后,僕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王下5:17)但在异教的环境、文化当中,他有自己的困境。「惟有一件事,愿耶和华饶恕你僕人:我主人进临门庙叩拜的时候,我用手搀他在临门庙,我也屈身。我在临门庙屈身的这事,愿耶和华饶恕我。」(王下5:18)你或许会说,不要去就好了啊!不过,我相信,如果他不去,大概就不用作元帅了。你可以因此说:「这个人为了他元帅的地位,所以去临门庙搀扶他的王。他追求权位比上帝还重要。」可是,接着看圣经,以利沙却有着出人意外的回应。以利沙对他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这似乎意味乃缦有他的信仰坚持,也有他的软弱。他不完全,但是上帝接纳他的不完全。对很多第一代基督徒而言,很多场合是临门庙:亲人的告别式、传统的重要节日、婚丧喜庆,都逃不了一只脚要踏进临门庙。不晓得我们当中的第一代基督徒,你会怎麽做?我们可以选择像但以理一样,绝对不妥协,完全坚持立场,这很好;另一种是完全的弃守,不再强调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不讲自己的原则、不敢提出自己的底线,我觉得这样很可惜,我们的信仰绝对不是鼓励我们这样。我也是第一代基督徒,我听过很多第一代基督徒,在他们亲人告别式当中,所面对的困难。我常想一个第一代基督徒,或是家里亲人还没信主的基督徒,在这样的场合中能做什麽?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逃避。常看到很多基督徒,「我不拿香、我不拜,所以那种场合我绝不参加」,我不认为那是最好的选择。我现在说的,我不认为是真理,但和大家分享:两年前我父亲过世时,台湾的风俗就是要做功德,每次的仪式我都到,而且是我们全家三人都到。兄弟姐妹中,我们是唯一全家都到的。那时我孩子还没读小学,我是牧师,家里面人都知道,他们很尊重我的信仰,都没有逼我。可是,虽然我们不拿香拜,我们全家选择全程站在那,从开始到整个做完,我们全家就是陪伴在那里。我让家人知道,虽然我不会参与你们的宗教仪式,但我重视这段时间,我不会躲开迴避。我这样的选择,不敢说一定是对的,我知道很多教会对这种事,非常无法接受;但我想说,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这种场合中,做出适合我们信仰的表现,又能被亲族接受的事?我不是说你要拜,而是强调,你不要逃避,要去面对,跟你的家人见证你的信仰。

        今天这段圣经,以利沙只跟乃缦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去吧!」圣经没有说,你这样是对的、或是错的。为什麽要让乃缦平平安安地去?我想上帝看重的,是乃缦那真实愿意敬拜上帝的心。我想,对于我们也是这样。今天即使不是第一代基督徒,是做了很久的,在公司里也要面对各式的祭祀仪式,我们常面对这样的事,当被迫必须站在临门庙时,面对某种不可逃避的仪式,什麽是坚持?什麽是选择?透过这段经文,我要分享的是,很多时候上帝知道我们在不同宗教文化中,常要面对一脚踏进临门庙,那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对于不同文化处境中的乃缦,上帝跟他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去吧!对我们当中,许多人在你的处境里,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愿上帝使我们有智慧地持守底线,坚守信仰,千万不要不坚持就放弃。但是在那过程中,你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在那地方,能够找到一个诠释信仰的方法。

        祷告

       亲爱的上帝,我们要在你面前恳求你帮助我们,当我们在处境当中遇见困难,就像这位被掳的小女子一样,帮助我们仍然没有失去对你的信心。让我们能在适当的时机,为主作见证。也恳求主帮助我们的信仰,不是追求仪式的信仰,不是追求自我满足、气氛、感觉;乃是让我们能在生命当中,与你真实地相遇。主!我们要为着我们当中许多弟兄姊妹祷告,在面对许多不同处境时,很多人真的要踏进临门庙。主!当我们踏进临门庙的时候,求主帮助我们,在那个处境当中,能选择一个适合身份的恰当回应。求主让我们有智慧,能灵巧像蛇、驯良如鸽。谢谢主耶稣,听我们祷告,奉主耶稣基督之名求,阿们!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