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基督徒的卓越追求 经文:《哥林多后书》8章7-15节

日期:2016-10-27作者:

   经文:《哥林多后书》8章7-15节

引言: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下)在我们追求生命丰盛的过程中,上帝一定要赐给教会有各种各样的恩赐,其中包括: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爱心等。还有一样恩赐就是“慈惠的事”。在使徒保罗的心目中,最大的恩赐就是“爱心”:“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这是基督徒一生需要追求的,是基督徒的卓越追求。

所以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就是:“基督徒的卓越追求”。

正论:

一般来说,人生需要追求什么呢?当然世界上的人所追求的是不一而论。可以有许多的答案,有的人追求完美主义(要学得好,做得好),有的人追求享乐主义(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要行得好),有的人追求富二代,有的人追求地位和权势,有的人追求爱情和家庭,有的人追求学问和事业,……其实,人生的追求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同时可以追求许多的东西。你在追求那么多的东西时绝对不可以缺少一样,就是爱心,是需要做一些慈惠的事工。

我们作为基督徒的人并不是说只要追求信仰,只要追求爱上帝。事实上,基督徒也可以追求很多的东西,基督徒也可以追求名利、地位,也可以追求钱财、学问,也应该追求事业和家庭,但是在这么多的追求之中,同时具有爱心,必须有卓越的追求——爱。

爱,是人类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字汇之一,它表达出来的就是人世间最优美、最亲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讲到爱的观念,不过中国人讲这个字的时候与西方人所讲的有些区别,中国讲爱的时候往往是以“仁”来代替的,叫仁义道德。当然在这样讲的时候往往没有信仰的因素在里面。

基督教所讲的爱往往是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希腊文中用三个字汇来表达爱的意思:①agape,这是一种在理性当中以及在自由中自我奉献的爱。②philia,这是一种友谊的爱,就譬如朋友与朋友之前的爱。③eros,是一种有性爱向度的男女之爱,这包括着夫妻之间的爱。圣经中所描写的爱有三个趋向:上帝对人的爱,上帝是主体;人回应上帝的爱,人是主体;人与人之间的爱,每一个人都是主体。

旧约中经常描写了上帝对以色列人的爱,当然也不排除上帝对其他民族的爱。因为上帝对以色列民的爱,以色列人成为上帝的选民。上帝对以色列民的爱很直接,甚至永恒不变地爱那些不忠信于他的子民。《申命记》就特别记载了耶和华上帝与以色列所立的盟约,也强调耶和华是忠信的,他爱以色列的祖先(申4:37;10:15),他以他的爱选择了以色列这个小民族(申7:7-8)、保护她(申23:6),而且这份爱永恒不变(申7:13)。“法律”就是耶和华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尊贵的爱的礼物。何西阿先知曾以夫妻或父子关系来描述耶和华和以色列民之间的关系,他以自己不幸的婚姻来比喻以色列民对耶和华不忠信的行为,也像儿子远离父亲一般的描述以色列民的背离耶和华,但是耶和华仍旧深深地爱着以色列人,耶和华上帝也不断地包容了以色列民。

在新约中耶稣就是以他的言语、行动、生活、死亡以及复活等方式非常具体地把上帝的圆满的爱显示出来了(太6:34;约13:1-5)。耶稣更启示出上帝对弱势群体、对社会边缘人以及对罪人毫无保留的爱,例如《路加福音》15章11-32节中对仁慈父亲的描述,就表达出上帝那一种动态性的奔向悔改的人,这是描写上帝对人之爱的高峰。初期教会在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中,才更深切地了解上帝赐与普世救恩的爱,也体验到上帝爱教会、保护教会的心意(徒4:24-30)。

因为爱是来自上帝的,所以爱就变得神圣和伟大,这样的爱是超越的。新约中耶稣把旧约中《利未记》19章18节和《申命记》6章4-5节的意思合并于他的唯一诫命中(太22:34-4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所以耶稣的诫命含有爱上帝和爱人这两个面目,二者有区别但又不可分开。由耶稣的宣讲及他具体的生活见证中,可以看到他对上帝的爱具体的落实到他对他人的爱中,若不如此,那么他对上帝的爱也就落空了;此外,耶稣把对他人的爱更扩充到整个的人类,也包括爱仇人及敌人(太5:43-48)。耶稣更加指出,对他人的爱是法律的中心,爱比遵守安息日更重要;爱他人是礼仪生活中具体的要求(太5:23-24),也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太25:35-46)。为此,爱他人的基础就在于上帝和耶稣基督对人的爱(约13:14-15)。当人体验到上帝藉耶稣基督所启示的救恩之爱的时候,就会使人立即开始一个新的生活,一种新的、完全关爱他人的生活方式。

在保罗书信中就强调对他人的爱满足了整个的法律(罗13:8),也使基督化的生活得以圆满。他也认为信仰在爱之中才会产生效力(加5:6)。对他人的爱是圣灵赐与的第一个恩惠(参加5:22:“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他人”或者“邻舍”应包含所有的人;同时保罗也再次强调对人的爱和对上帝的爱是密不可分的(罗15:2-3)。

使徒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姐妹在其他恩赐之外,也应该在“慈惠的事”上追求卓越。但是,这劝勉不是一个必须听从的命令——慷慨乐捐并不是发自命令,反而他借着捐献来试验他们爱心的实在。慈惠事业不是强迫的,这是一种使徒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意见,是一种参考,是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基督徒生活的境界。

使徒保罗在劝勉教会应该有慈惠事工的时候是列举了主耶稣为榜样,而且主的榜样不是以物质来衡量和表达。保罗说:“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保罗这里指的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耶稣的贫穷可能是夸大了),而是我们主在整个救赎计划中所付出的代价,这包括在耶稣的一生中,相对地贫穷的经济境况,但这只是开始。耶稣遭遇了排斥、讥笑、逼 -/迫、背叛和受苦,这全集中于客西马尼园和S字J上的痛苦。这些加起来成为我们救恩的全部代价。就如耶稣的贫穷在这里不能用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而他所带给我们的富足也不能用现在和未来的财富来理解,而是借着主耶稣从罪中得拯救,以及在新天新地的福祉,使我们可以享受的富足。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真理就是原先的上帝的死亡,是耶稣基督完全的神性自我放弃的过程。教会,就是基督徒是以耶稣基督为榜样,就应该关心社会,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倚靠上帝获得一己的满足,基督徒应该呆在世界上,呆在城市里,呆在农村里,呆在既有贫苦的邻居也有仇敌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应该实行基督教爱的原则呢?因为我们都是上帝所造的,世界上的人不可能分为上帝的儿子和魔鬼的儿子,魔鬼也没有能够创造出人类。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都是弟兄和姐妹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应该彼此相爱啊。人不仅要对他人,而且也要对其他的生命怀有一颗仁慈的心。虽然我们可以吃一些动物,但是在杀害它们的时候也要尽量减少它们的痛苦,我们不能以它们痛苦的死亡而取乐。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有些教派的信徒学习,对待生命总是带着敬畏的心态。

圣经告诉我们,爱心也应该从慈惠的事上格外显出满足来。慈惠的事,是指捐献等等的事情,慈惠的事是由他们自己自由选择完成的,而不是因为保罗要求他们完成它。正如《彼得后书》1章5-7节所说:“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这就是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这是一种爱心,这是一种信心,这也是一种境界。

无论在圣经中,还是在教会历史中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见证如同云彩一样围绕着我们。就如《使徒行传》16章11-15节,记载了大有爱心的女强人、女老板吕底亚,她是卖紫色布匹的商人。对百姓的需要、福音事工的需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特蕾莎修女,她几十年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在她的一生中充满了传奇。她是来自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的女孩,18岁时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然后去印度宣教,后来,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穷人的天使”。她一生的善行,不仅受到基督徒,也受到穆斯林、印度教徒及无信仰者的敬仰和爱戴,是人类善良、怜悯和仁慈的完美化身。

还有拥有法国国籍、德国着名的神学家、哲学家、管风琴演奏家、志愿医生阿尔伯特·施韦泽牧师去非洲加蓬传道、宣教,救人的爱心见证。

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是以孔子为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的重要人物之中,还没有谁能够像孔子那样令人产生敬畏。在孔子的伦理当中就有两大要素:“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臻于完善,安人就是关怀别人。这与基督教信仰有相似之处。

我们要以基督的爱爱人,因为我们是被主的爱所激励的,我们要像主耶稣那样的爱去爱世界上的人,这也是我们教会所需要的。在以前有这样一位传道人,他去到非洲的野蛮地方传道。他的妻子被野蛮人杀死了,他的儿女也被杀害了,他自己也被囚禁了,准备在某日某时斩他的头来献给他们的偶像。有一天晚上,忽然森林里起了大火,那些野蛮人就匆匆地逃亡了,这位传道人也应该逃跑啊。当他刚走出监-/ y u的时候,突然听见东边的火堆中有小孩的叫喊声。他连忙跑过去把那孩子抢救出来。原来那孩子不是别人,就是那野蛮人酋长的独生子。传道人把那孩子救了之后,跑去交回那正在哀哭焦急的酋长。此时酋长被那传道人的爱心所感动,就下令整个部落的人都要相信耶稣。这是主耶稣为他开了传道的门,让他能够去关怀人的灵魂就是最大的爱心,因为人需要灵性的提升,人需要灵魂的洁净。耶稣就说过:“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参太4:4)

慈善事业或者慈惠事业的目的,就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就如经上所记的:“多收的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旧约的时代以色列人享受了上帝奇妙的恩典,上帝将他们从埃及带出来,让他们进入迦南美地,在尚未进入迦南之前,他们在旷野里停留了几十年,在这些日子中生活是艰难的,但是上帝没有忘记他们,上帝赐下了吗哪给他们。上帝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以色列民族,让他们在旷野的生活没有缺少。

结语:

世界上有许多值得人追求和向往的东西和事物,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地位,有人追求钱财,有人追求事业,有人追求美貌,有人追求为人服务,有人追求享受服务,……等等不一而足。基督教信仰中也有追求的目标,那就是对上帝的爱和对人间的爱,使徒保罗的书信中就用了三个经典的字概括出来了:“信、望、爱。”这三个字就是基督徒生命中需要追求的三大美德,而且这三大美德中最大的就是爱。没有了爱,其他两大也就变得空洞和失去了意义。千百年来,颂歌激励了多少爱呢!关于爱的诗歌也有千千万万。无论是社会上的诗歌,还是教会内的诗歌,关于爱的主题的诗歌真的不计其数。“爱”,就自然而然成了基督教的指导原则,以爱为基础、以爱为出发点,什么事情就都可以做了。对于一个有爱的人来说,他总是最自由的,他永远也不会受到任何事物的控制,也不会受到任何情绪的影响。

能够让人感动的不是恨,而是爱;能够让人受到鼓励的不是理论,而是爱的行动。对基督徒而言特别要留意《马太福音》7章21节说的:“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遵行天父旨意的人一定是有实际的、朴素的爱的行动的人。

记住基督教的指导原则就是——爱!这就是我们的卓越追求!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