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新约综览之第十一章

日期:2016-10-27作者:

第十一章  基督的生平

  由于主耶稣基督的重要性,一般人自然会以为他一定受到当时文坛的注意,也会以为关乎他生平的记叙一定不少。他确曾引起群众的注意,跟随他的人数以首计(林前十五6),他们的见证至一世纪中叶也仍然很生动。可是,事实上关乎他的资料却相当少。除了四福音和保罗书信中零碎的暗示以外,当时的历史对他简直几乎只字未提。
 
非宗教性的资料来源 
  不过,我们还是有些关于基督或基督教的资料可以引用。在约西弗的古史(Antiquities)中,有如下的记叙:「大约在那时候,有称为耶稣的智者一一一如果我们可称他作人的话,因为他是行异能的,是喜欢接受真理者的教师。他招引跟随他的有许多犹太人,也有许多外邦人。他是『那』基督。当彼拉多接受我们首领的建议,判他钉S字J的时候,所有爱他的人起先并没有离弃他;因为三日后他复活,向他们显现:正如圣先知会预言到他的千万个奇迹。同时,因他的名被称为基督徒的一种人,直至现今仍未灭绝。」
  塔西图是第二世纪的罗马历史家,当写到尼禄执政的时期,也提及到基督的死亡和罗马的基督徒:
  「不是任何从人而来的援助,不是任何王公赐予的财物,更非任何献与神明的赎罪祭,能使尼禄避免民众的非议,相信他没有下令放  火。因此,为了压抑谣言,他就捏造罪名,以最剧烈的酷刑,处罚那些通称为基督徒的人,他们原是犯了滔天大罪而被众人憎恨的。他们的创立人叫基督,在提庇留王朝时代,被犹大巡抚本都彼拉多以罪犯之名处死:但是这种有害的迷信,弭平了一时,就又扩大起来,不仅在发生这毒害的犹大全地,还发展到整个罗马市……」绥屯纽(Suetonius)的见证很简单:
  「基督徙受到尼禄的处分,他们是一班信奉一种新创而有害的迷信的人。」
  年青的皮里内(Pliny),是一个曾与他雅努(Trajan)通信的人,在他一封信中,谈及自己在亚细亚遇的基督徒们:
  「但是,他们确信自己仅有的罪,或是错误,乃在于他们习惯在固定的某日,天亮之前聚会,用启应的方式向基督唱诗,好像向神歌  唱一样,更彼此紧守一个严谨的誓约一一一不作诡诈的事,永不欺哄,不偷盗、不奸淫、不作假见证,在被迫时仍不背弃托付……」
  路迦诺(Lucian)是第二世纪的讽刺大家,对基督和基督徒都加以轻蔑,将他们与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会堂说成一事,又暗示基督为:
  「……那将这个新宗教传入世界,以致在巴勒斯坦被钉S字J的人……再者,那第一律法的创始者说服他们,只要他们彻底地废弃希腊各神,敬拜那被钉的巧辩家,遵守他的律法,大家就是兄弟。」
  这些关于基督和基督教的简单记录,其笔记人都是不认识这运动的历史,更敌视其教义的人。然而他们都指出基督教在第二世纪已经广传,同时,基督的敌人也承认他曾在历史中存在过。根据以上资料的性质,可以证实他被视为一个无名的狂热份子,他的宗教比预料的要高明的多。直至尼禄时期,基督教在宫廷圈中,罗马人对基督教的态度,正如美国人评议输入日本神道教的态度一样,
 
耶稣生平的各时期 
 由于四福音所供应的资料并不完备,就是说不是所有事迹都记下来,所以我们不能藉此重写一完整的耶稣传。在四福音当中,路加或许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但他并没有提及约翰所说的耶稣早期在犹太的传道工作。福音书中也没有人尝试描写耶稣本人的样子,虽然这些作者们必然知道这些事实。关于他的幼年,只有路加给我们隐约的一瞥;他前三十年的时光,大部份都被省略了。至于事迹的发生,也只有约翰确实是照时间先后记载,我们可以根据书中耶稣参加节期的提示追寻出来,(虽然有一个节期还是不能确定【约五1】)。福音书的记叙并不一定要依先后次序,因为每本书都有其自己的目标和资料的编组,为了效果,而不是为时间顺序。它是一种说明,而非编年史。因此对于基督生平所行事迹的先后次序,学者意见分歧。以下的表格与大多数的学者意见一致,多着重于福音书的重要事迹,而非小节问题,因为细节是属于专门性研究的范围。以下所分各时期,皆依照伯尔顿(Burton)和顾斯庇(Good speed),赫士(Huck)和他人习用的排列法。
[基督生平合参]

  重温以上的传记资料,可显然看出很多重覆的记叙。其中大部份材料由符类(Synoptics)福音重覆三次,间中约翰福音也有记载。有关神迹和比喻的记叙,符类福音大抵相同。至于特出的事件如受浸、受试探、给五千人吃饱、变化形像和受难周等,则三者均有叙述。
  路加幅音和约翰福音的经文,未见于别的福音书者最多。尤其是路九51和十八14的内容为独家记载,惟有某些话在马太福音也有相同内容,但并非文字相同。至于约翰福音的内容多与符类福音有别,虽然在事件的历史先后上大致相似。
  福音书较着重表现一个人物,而非写一个故事。重要的不是在于完整记载的次序,而在于其是否有意义。各福音书之间的差别,显示出可以彼此补充,虽然就写作的人而言,可能并不是故意的。它们在内容方面的符合,足见关乎耶稣的实际知识必是初期教会之一部份固定的教训,而且都是根据目睹者真实的见证。
  耶稣生平事迹,前面个别介绍福音书时,已提过小少,这裹不赘。然而不论各书对基督生平方何不同的记载,同样出现的有以下情形:基督对群众的吸引力增加,被领袖反对时的危机,被群众摒弃,以及不能被门徒好好的了解。根据施洗约翰被杀以及十二使徒旅行传道归来二事,我们可以见到耶稣的传道对群众的吸引力已达顶点,而他也慢慢开始有意地走向S字J。以后在北部退休以及后来在犹大和比利亚的传道越来越充满了争执。从耶稣的反应,可看到他对于说服敌人接受自己的信息一事,只抱着微小的希望。小过,他还是籍这些信息教导一班始终跟随他的门徒。
  复活为耶稣生平事迹的顶峰,他曾多次预言到这件事。我们实在没有理由怀疑福音书的真实性,也不能否认,它们的目的是在宣告耶稣从死里复活。所有的作者都承认在七日第一日发现坟墓空了,耶稣多次以可见可模的身躯显现给门徒看。
  各时期都没有完尽的记载,甚干受难周也是这样,因为其中星期三似乎省略了。
 
耶稣生平的地理环境 
  主耶稣在世大部份的时间,都消耗在巴勒斯坦一带,不足一万方哩之地。婴孩的时候,为了逃避希律王的愤怒,约瑟和马利亚带了他去埃及(太二13,14),又在传道的危险期采访过推罗和西顿(十五21);但他大多数的旅程都花在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之间的路上。如耶稣到过约但河的东边,或许在河边的城市和村庄停留,所以并没有深入外约但。
  巴勒斯坦处于地中海东端,就作为它的西海岸。北自利巴嫩山,南至死海,长约一百七十五哩。自海岸至北面的加利利海只有二十八哩:山海岸至南面的死海则约五十四哩。全境由北至南被约怛河中分,它发源于黑门山(Mt. Hermon)脚的泉源,向南流经呼勒湖(Lake  Huleh),加利利海,再流入死海。
  巴勒斯坦地势可分为四区:一是海岸平原,由北沿地中海岸沙漠伸展至迦密山;二是的陵地带多磷峋而光秃;三是约但河谷,这深谷在死海口时在海平面下一仟二佰七十五尺;四是约但东部的多山高原,其东以沙漠为界。
  以上四种地势给予巴勒斯坦几种不同的气候和物产资源。海岸平原有少数几个良港,约帕(Joppa,即今日的雅法Jaffa)和迦密山(Carmel)以北的多利买(Ptolemais),都是地中海东部海上贸易来往船只搭载点。沿着海岸,有路将埃及和东北方诸国相连,为自古以来的交通线。沿海的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所以农业发达。
  丘陵地带岩石磷峋而瘦瘠,自约书亚时期由以色列人占领。其中包括两个重要城市:近死海北端的耶路撒冷和以巴路山(Mt. Ebal)及基利心山(Mt. Gerizim)附近的撒玛利亚。因为山高地峻,所以气候温和。人民的主要工作包括种葡萄、小麦、畜牧等小型农业。
  以斯得伦(Esdraelon)平原自西北向东南伸展,由迦密山沿基顺,(Kishon)谷至基利波山(Mt. Gilboa)脚,与约但河谷连接。由于这条通道是海岸和内陆唯一的良好交通线,有极大的军事价值,而这平原也就常常成为南北两军争夺巴勒斯坦的战场。米吉多(Megiddo)是这地区的重要城市,周围的山岭因而称为哈米吉多顿(HarMagedon)或亚米吉多顿(Armageddon),亦即圣经所预言,这世代最后一次大战的地点(启十六16)。
  巴勒斯坦的居民多聚居于此山陵地区。北面的加利利,是耶稣的故乡。该地起伏不平,但间有河谷可供农作,加利利湖上则渔业发达。湖东的革尼撒勒(Gennesaret)平原土地肥沃。因环湖商业开发,故而沿岸城市林立。通往东方的商道穿过加利利。拿撒勒就处于这些商道上,是耶稣早期的家。很多罗马人和希腊人都喜欢沿湖定居,因为那里天气良好,而且作生意容易。耶稣常到的城市有伯赛大(Bethsaida)、哥拉汛(Chorazin)迦百农、马加丹(Magdala)即马利亚的家,和提比哩亚。拿撒勒和迦拿(Cana)则离湖远一点。
  加利利之南就是撒玛利亚,从前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地势崎岖,可耕种的地方比加利利少。以巴路(Ebal)和基利心双山对峙、控制全区,自占领以来,即为崇拜的中心。从前雅各居住凿并的地方(约四5)就在这里的示剑(Shechem)平原,居民务农为生。
  撒玛利亚之南是犹大,地形与撒玛利亚有些类似。近海的低地偶有山上溪水灌溉,以及由地中海吹来的水分。中部多石,不能耕种,东部则全为荒芜的沙漠。南部的南地(Negeb)土地肥美而干旱,类似美国西部。在耶稣的时期,该地根本不能居住,但近年因有水利,已把此地开发耕种。
  约但河谷的地质非常特别,是从北面托鲁斯山脉(Taurus Mts.)伸展下来的罅谷的一部份,经阿拉伯及红海东而入非洲。从约但河的起源至没有出口的死海,约差三千尺。在耶稣的时候,约但河流入一小的呼勒湖,只有三哩阔,位于一个大芦苇沼泽的中心。然而现今已由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抽乾成为农田,该湖已不存在了;现今约但河直接流入加利利海,罗马人称之为提比哩亚湖。该湖长十四哩,最阔处约九哩,在海平面下六佰八十二尺。由于烟窗形的隘道时常有风吹下,所以加利利海会突然波涛汹涌。东面的湖岸峻峭,地境荒凉:西面则为宽阔可以耕种的平坡,在耶稣时期有许多城镇在沿岸。
  从加利利海开始,约但河道弯曲盘旋而入死海。两面峡窄,气候属热带,有两大支流:自东面由加利利海南四哩处流入的有格木河(Jarmuk),而雅博河(Jabbok)则自东面由死海北约二十哩处流入。该河河床通常约一二佰尺宽,但在雨季时整个内峡谷常为黄泥水泛滥。古时虽无桥梁,但有少数几处可涉水而过。
  旧约圣经称死海为盐海,成为阿拉巴海(Sea  of  Arabah,书三16;王下十四25),由于湖水并无出口,所以实在是一个大蒸发池,所有矿物质及盐份累积了许多世纪。湖水味道苦涩,集合各种化学品太多,因而人不能下沉。在这平原上与所多玛(Sodom)、蛾摩拉(Gomorrah)同时被毁的城市,相信是沉在死海;有端的海水下。南面与东南面的多石沙漠,即以东(Edom)之所在,存矿产甚多,居民偶有关掘。
  约但平原宽阔到可供定居之处,就有些农业生产。由于气候炎热,就可以种那些不能在较冷的高原种植的果树和农作。
  约但河谷以东是高原,直伸展至阿拉伯沙漠。向北是安提利巴嫩山脉(Anti-Lebanon),向南是基利山和摩押山,安提利巴嫩的山坡上有人马上卒,为世界最古不断有人住之城市。大马士革以南是巴珊(Bashan)草原,以畜牧着名。在耶稣的时候,这地区的南部因高兰城(Golah),被称为高拉尼提斯(Gaulanitis),北部称为以土利亚(Iturea)。基列山由格木河(Jarmuk  River)直伸至死海口和摩押山的北端,而处于基列山和亚嫩河(Arnon  River)之间者,即为新约圣经所言之比利亚。
  在基督的时期,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两地因罗马统治和殖民的关系,联络十分紧密。叙利亚省份包括腓尼基至迦密山一带,以及约帕以南的海岸平原。它的罗马统治者对巴勒斯坦的发展监视甚严,遇有当地政府或罗马巡抚处理不当之处,每每干预。
  在加利利海东南一带是低加波利,原是由十个城市所组成的同盟,是讲希腊语的移民,大部份为外国人。他们并不构成一个政治单位,因为是分由几个人统治的,有属叙利亚的,也有属腓力的。他们将那十分不同于希伯来民族的西方文化带了来,甚至乡村人民,必然也熟识希腊习俗和制度。虽然耶稣毕生多生活在加利利,必然也会熟习那些统治巴勒斯坦以外世界的外邦人的言语、风俗、和信仰。
  耶稣行走的路线,探望的地方,很容易在那双页的巴勒斯坦的地图上找到,那在研究各福音时是应一同参考的。耶稣和他的门徒曾周游加利利,显然也到过该区的大多数村庄。他到过的城市多可查到。伯利恒和拿撒勒仍然非常热闹。耶稣公开行第一次神迹的迦拿(约二1~11),童年时期从事木匠工作的拿撒勒(路四34  ;可六3),他常去讲道的哥拉汛和迦首农(太十一21,  23),马加丹是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家(太廿七56),拿因(Nain)是耶稣使寡妇的儿子复活的地方,以上各城市彼此相距都在廿五英哩以内。伯赛大的位置无法确定,很可能在约但河东岸加利利湖口。从约翰福音所述,可知它是在湖对岸,与迦百农和提比利哩遥遥相对(约六1,17,25)。
  在加利利海以东,就是格拉森(Gerasa),耶稣曾在那边医好了被鬼附的人(路八26,  37)。此地可能被误为克撒(Kersa)或加大拉(Gergesa),那是位于险峻湖岸边比较荒野的地点,而格拉森即今日的耶路斯(Jerash),在加利利海东南的低加波利。
  在犹大,耶稣的传道工作只限于耶路撒冷和城外的少数村落。在橄榄山麓,距城东一哩是伯大尼,耶稣曾与马大和马利亚在那里共膳。离旷野不远有以法莲(Ephraim),是当敌意太大时他退去的地方(约十一54),伯法其(Bethphage)或许离伯大尼不远。以马杵斯,就是他复活与两个门徒同行的地方,大约在耶路撒冷西七哩半,在往约帕的路上。关于位置,多有争论,然而约西弗曾讲述到一称为以马杵斯的地方,距耶路撒冷不到七哩,与路加所述的距离很相符(路廿四13)。
  至于耶路撒冷本身,福音书曾多次提及。圣殿、西罗亚池(Siloam)、毕士大池(Bethesda)及门廊(约五2),圣城与橄揽山间的汲沦溪(Kidron)(约十八1),近橄揽山边的客西马足园(路廿二39),各各他或称髑髅地(路廿三33),都是耶稣及福音书作者们所熟识的。

耶稣的教训 
  从马可的叙述中,共有十四次谈及耶稣教训众人或是门徒。路加和马太亦经常提到他的教训工作。教导是他喜爱的工作。此后他的门徒能把这些教训牢记在心,并转告他人,都证明他教导有方。

 方法: 
  耶稣教导人的方法并非完全新奇。与他同时的夫子们,例如:希列(Hillel),都以他们的智慧和善于控制听众注意力着名。当然耶稣晓得他们的教授法,而且也用过;然而他用得比他们更有效。「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可一22),主耶稣基督的教训非常直接、新鲜、有权柄,较其同时的人有效。他是最杰出的教师,对于教训那些无知及任性的人,在技巧方面无与伦比。究竟他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他最习知的方法就是比喻。比喻就是隐喻的延长,以普通的行动或事物来表明属灵的真理。比喻不同于寓意,因为后者可能纯为虚构,而前者常是用普通,即或是没有指名的事实。耶稣所用的比喻加新旧酒皮袋(可二22)、撒在不同土壤的种子(四2~8)、盐(太五l3)、好坏果树(七16~20)、聪明和愚蠢的童女(廿五1~13)、不义的管家,(路十六1~8),都是这类比喻绝佳例子。每种情形都是来自日常生活,听众十分熟识。每个叙述都甚简单,细节极少。每个比喻的重点非常清楚,有时在末尾加上一句总括,例如在十个童女的比喻中:「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太廿五l3)
  以比喻作为教训的媒介可达到几个目的。一般听众易于明白,因为内容与其实际生活甚有关连。耶稣的比喻也可能是取材于时事,所以听众认为知道他所说的是谁。比喻易于记忆,因为它既不长又不抽象。其在属灵上的应用针对听众的需要。有时又用连串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例如马太十三章论天国和路加十五章有关神对罪人的感化。
  耶稣所用的第二种方法是警句——简洁而尖锐的声明,紧贴在他听众的脑海有如倒钩筋。这类的句语有八福(太五3~12)或如:「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性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十39)此类警语多含似非而是的意思,使之更为动人。
  偶然耶稣亦在教训中运用辩驳;然而他争论的根据一定是圣经,而非空泛(和抽象)的假设。因此他与希腊的哲学家相异,后者尝用普遍承认的事实,伸展为格言性的真理,再用含意发展为一个体系。在马太廿二15一45,记载耶稣与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辩论。每次都是先由对方发问;最后耶稣自己再反问一个问题,论点就是用圣经话语作根据了。耶稣并不为辩论而辩论。当他真要辩驳的时候,他的逻辑就锐不可当。
  问答法是主另一种常用的方法。他的问题总不微小,但常常牵连到人类最深的问题。有时真惊人:「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那一样容易呢?」(太九5)「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十六26)无论是直接或反诘句,都启人深思。他的问题经常使听众有所选择,特别有关他自己的问题,例如「人说我是谁?……你们说我是谁?」(可八27,29)。耶稣更勉励他的门徒多发问。他的教训引起自由讨论(约十三31~十四24),使门徒发问,他来解答。
  有时候,耶稣又用实际人物作教训。他抱过小孩子来表明谦卑(太十八1~6),用寡妇把钱财投在库里的行为,教授施舍的一课(路廿一1~4),所有的比喻都是用人物做教训,不过被耶稣用作教材来比较的那个对象并不一定在场。
  这些例子指出耶稣的方法之成功和变化。虽然比喻教授法在旧约圣经可找到近似的(士九7~15;赛五1~7),那时的夫子亦偶而运用大致相同的技巧,实际上这方法是耶稣所创造的。他知道如何使真理简单而有力:所以他的比喻仍然传流至今,而别人的已被遗忘了。

 目的:
 所有耶稣的教训,都含有属灵和道德上的目的,与父神的使命有关。「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十四10),他认为自己的教训,并不仅是良好的劝告,或是对宇宙间原理的推论。对他来说,它乃是道德上和属灵上最终的宣告。「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七24)。耶稣教训人的目的,是要将那与世人命运攸关的,有威信的圣言传给他们。

 内容: 
 耶稣大部份的教训都散见于四福音书,每一页都可以见到有教训性的语句。有些成段。道德教训集中于登山宝训(太五、六、七)。天国的比喻集中于马太十三章:至于末世的教训,有关末日的,多载于马太廿四、廿五章及马可十三章和路加廿一章相似的段落里。约翰则多为演说:如有关他本人的(约五19~47)、生命的粮(六32~59)、他本身的性质和使命(八12~59)、牧人与羊(十1~30)、对门徒的道别,准备他们面对自己的死亡(十三31~十六33)。这其中有些,例如最后一个,所说只为那一次;但其馀,如登山宝训,则可能重覆多次。耶稣周游讲道多次,无疑他常会在不同的地方,按需要授以比喻或警句。
  耶稣所论到的主题繁多。如社会的适应(太五21一26)、性道德,(五27一32)、起誓(五33一37)、对罪的态度(五38一42)、施舍(六1一4)、祷告(六5一15;七7一12)、禁食(六16一18)、经济生活(六19一34)、婚姻与离异(十九3一12)、与政府的关系(廿二15一22)、神的本质(约四21一24)等,都曾先后讨论过。他并非要将这些教训编纂成律例去遵守,或是整理成坚不可破的逻辑哲学。其实这些教训并非围绕着一个制度,而是围绕着他自己,它们的价值乃在乎他本身的身份。在登山宝训中有很特出的句子:「我实在告诉你们」,充满了他随时随地所拥有的权柄。对于某些人,他的教训似乎是杂乱无章,毫无关连的话,但是藉着他自己的光照,这些话就有了新的意义,成为一个神圣的人格发光的刻面。

 教义:
 某些教训值得特别留意,因为它们在教义上具有重要性。耶稣所表达的神是天父,这种父亲的观念基本上必须以他自己和神的关系来解释。「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十一27)。在圣经中耶稣从没有说过「我们的父」,也没有把他自己与门徒拼起来用第一人称。相反地,在坟墓前他曾对抹大拉的马利亚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廿17)。在他教训门徒如何祷告中,要他们称神为「我们在天上的父」(太六9),表现人与神在伦理上的关系。这个父字关系在主耶稣身上比它在门徒身上更有意义,因为在独特的意义上,只有他才是神的儿子。他本来就是神的儿子,而门徒则是靠着接受基督,才能成为神的儿子(约一12)。
  不过「天父」一词也表达了神对人的态度。它包涵了神的爱及神的公义(太五44一45),神对自己创造的兴趣和关怀(十29一30)、神的深谋远虑和目的(廿23)、他的饶恕(路十五11一32),以及他对他们命运的最后决定(约十曰2),约翰对于耶稣有关「我们的天父」的教训比别的福音都多,这辞出现了一百多次,也是耶稣通常对神的称呼。
  或许耶稣讨论过的题目中,最重要的就是天国了。有关它的确实性质的争论也特别多。它是否等于在灵里支配一个人的生命呢?耶稣只是说要恢复独立的犹太国吗?这天国是否就是教会?还是千禧年?抑是他要建立的某种革命性的经济秩序?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人提过,每一种答案也都有些人认为是对的。
  除了所有的猜测之外,福音书也记载了某些明显的事实。它们全部提到天国(太六33;可一15;路四43:约三3),也都说它是耶稣所传讲的。约翰福音只有两处提到天国:在耶稣与尼哥底母见面之时(三3,5)以及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十八36)。对耶稣来说,天国就是神统治的整个范围。无疑它的性质是属灵的,而非以政治为主的,不过,直到天国之王亲自再来统治以前,它不完全的彰显出来(太廿五1一31)。
  在耶稣的教训当中,天国和神的国这两个词的意义并无很大的差别,只有马太用「天国」一词。两者在耶稣讲道中却说是「近了」(三2;可一15);比喻中亦提到它们的「奥秘」(太十三11;路八10);而两者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就已开始传讲了(太十一12一13;路十六16);在欢迎小孩子那一段话内,两者的用法亦无分别(太十九14;可十14)。如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分别,或许可以说天国是犹太人的用词,免得每次都提到「神」字,以致触犯了神,与它有关的教训是谈及国度外表的彰显。许多段说到这国度的内含的经文,多用「神的国」一词(路十七20;约三3,5;路廿二16,18;廿三51)。
  天国的教义与旧约圣经有关。在伦理上它呼召人悔改(太四17)、服从律法诫命(五19)、及全心去行神的旨意(七21)。不过这与律法主义不同;因为最旱期的门徒亚利马太的约瑟被形容为「盼望神国」(路廿三51)。主耶稣自己则认为此国度在他的死及复活后还不会完全临到(廿二16)。因此这天国是基督再来时,神在地上所要建立的。它的原则要与最高的圣洁的精神一致,记载于启示出来的律法中,而只有由主基督的工作才能成全;他是救赎主,也是王。
  耶稣论到他自己的教训十分重要。在HT时期,他就将自己对天父的特别责任告诉了约瑟和马利亚(二49)。他探问门徒对他的信心(太十六15),又接受西门彼得的答案,说他是「永生神的儿子」(十六16)。在敌人面前,他讲话表示他先世界而存在而且具有神性(约八42,58;十30一33,36;太廿二41一45)。当信徒敬拜他的时候,他并不像保罗一样(徒十四11一18),表示反对(约九38,廿28一29)。他的教训中间接的提示亦同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将自己置于律法之上(太五21一22),又自称有赦罪的权柄(可二9一11)。假若福音书的记载可靠的话,那么它们无疑是宣布耶稣不仅出身是超自然的,而且他自称为神。他对自己使命的估价也很重要。他来是宣扬天国福音(路四43),呼召罪人悔改(太九13),去寻找拯救失丧的(路十九10),去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他是父所差遣的(约廿21),临死时曾经向父报告他完成了使命(十七4)。启示和救赎都托付给他,而两样他都完成了。他曾多次预言自己受死和复活(二19,三14,六51,十二24:太十六21;可十33,34),和再来审判(太廿五31一46)。
  主耶稣所宣告关乎属灵和道德的论点,实在太多,无法在此一一讨论。然而他的演讲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值得住意:它们都是根据同一个假定,就是他来是为了宣告神的真理,他有全权这样作,人人也有责任遵行他的教训。他视自己为神的儿子,而且,既为神的儿子,他的话就是决案。


丙部  有关早期教会的记录
扩展的时期 主后廿九年至六十年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