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不要激动爱情,等他自己情愿

日期:2017-04-06作者:田童心

《雅歌》记载了良人与书拉密女的爱情,常常被解读为预表了上帝与信徒的关系或者基督与教会的关系。这种比拟的意识在新约也多次出现,比如林后11:2节以及弗5:25节。我们注意到,在《雅歌》里有一句话曾经三次被反复地叮嘱(歌2:7;3:5;8:4),那就是:“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不要叫醒云云”或作“不要激动爱情,等它自发”)”。为什么呢?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机器人时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大早起来,你想吃早餐,于是按了一下机器人的电子按钮,给他下达做早餐的指令。不多久,早餐就做好了。另一种情形是,一个爱你的人,仅仅因为爱你的缘故,在你还没有睡醒之前不等你发号施令就主动地、自觉地把早餐给你预备好了。这两种情形,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每一个正常人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

真正的爱是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的感情关系。一个生命主体和机器之间不存在爱的关系而只有主人和工具的关系。同样,我们和上帝的爱情若无双方的自由意志就没有意义。我们人类若没有主体性,那么上帝的“拯救”也无从谈起。

传统神学的一些纠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混淆了生活语言和逻辑语言。比如混淆“自由”和“自由意志”这两个概念。保罗说“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并且心里还曾经“立志为善”(罗7:18),但是由于肉体的软弱而把善“行出来由不得我”,这明明是说人类在遇到基督之前的没有自由,而不是没有向善的自由意志。唯有承认这个向善的自由意志,我们才可能被上帝拯救。

即使福音书言及的那个罪人税吏撒该,他之所以热衷于接近耶稣,也是和内心不安于继续讹诈有关,他有向善的自由意志,但是由于没有认识上帝的道而犹豫并且受制于肉体的软弱。当上帝的真理向他明确彰显之后,他才能够有力量有决心走出悔改的一步,走向自由。

撒但最阴险毒辣的一招就是诱惑人亵渎圣灵,使人良心麻木,也就是在人的意识里取消人的生命主体性,驱赶人们的内在灵性,泯灭仁义之心,把人们变为一具木偶或行尸走肉,让信徒从内心里不思进取,不持守向善之心,以信仰名义藐视道德修养,认为基督徒不能够以及不必要行善和行公义。

而上帝则是充分看重我们的生命主体性,他期望我们自觉地回应他的呼唤。从圣经里可见,上帝不是把我们的生命看为机械或软件的源代码。上帝的确可以改变人心,但是这种改变绝非机械性的。

例如上帝改变埃及法老的心以及上帝改变约拿的心,都是通过相应的方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才改变的,并且由于各自生命主体性的追求不同而导致上帝工作果效的不同:约拿被上帝说服,而法老则不久就故态复萌,回归他的刚硬之心。

基督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5:17)上帝亘古以来直到如今的对人类社会的“作事”,并不愿意绕过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或主体性。他时时处处都在我们的良心里向我们呼唤,但是他也尊重我们的选择。基督所讲的那个撒种的比喻故事就是很好的说明。

基督曾经对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总结道:“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上帝看重人类自由意志的是否“愿意”。

从人类宏观历史看,只有在上帝不愿绕过人类的自由意志的前提下,上帝“愿意万人得救”(提前2:4)、“不愿有一人沉沦”(彼后3;9)才能够被谈论。

倘若说,人类由于亚当夏娃的失足,就整体地永远地失去了回应上帝的自由意志和可能性,“人性全然败坏”,没有一个人可能回应上帝的呼唤,那么,第一,以上帝的智慧远见,他最初的造人事件就显得不可理解了;第二,从创世以来,上帝对于人类特别是对以色列民族的引导、带领、启发、惩戒,就显得没有必要和多此一举了。

基督讲道的时候,明确地说每个人还有“里头的光”需要我们每个人来省察、呵护和发挥(参太6:23;路11:35)。这表明,我们在亚当夏娃之后的人类,不仅具有自由意志,而且这自由意志具有发出光明正能量的可能性。我们的生命发出光来,才是对上帝神圣呼唤的最好回应,这也是上帝的神圣期望。

上帝为了爱我们的生命,道成肉身舍命拯救,给我们人类先表白了上帝的“情愿”。上帝看重我们的生命主体性,他期望我们回应的“情愿”:意志的归向。

“你当归向你的神,谨守仁爱,公平,常常等候你的神。”(何12:6)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上帝的这个贯穿全本圣经的神圣期望,如果用中文概括一下的话,那就是这六个字:“行义但不自义”。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